東方集團興衰啓示錄

1.週期紅利與戰略誤判:起朱樓時的狂歡

2016年是中國經濟的關鍵刻度。GDP突破70萬億之際,兩股力量塑造了時代註腳:全面二孩政策催生的1846萬新生兒,以及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首次突破11萬億的烈火烹油之景。彼時國內整個房地產行業的大佬們都在政策鬆綁中集體大躍進,恆大登頂、千億軍團擴容,"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模式被奉爲行業圭臬。

此時,主營糧油業務的東方集團信心滿滿的攜86億元的定向增發資金跑步叩開了房地產行業的大門,公司在向證監會反饋函中的邏輯極具行業代表性,概括起來就是:

"農業回報慢,地產盈利強"。

這既是公司對短期政策紅利的精準捕捉,但同時也是公司對國家房地產行業週期本質的致命誤讀,將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短期刺激誤判爲長期趨勢。

2.政策轉向與模式坍塌:宴賓客時的裂縫

企業命運的轉折往往始於對監管信號的誤讀。

2016年10月,北京市爲落實《關於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京政辦發[2016]46號,以下簡稱“930新政”)要求,將已經掛牌公告出讓的海淀永豐18號地等4宗地的交易規則進行了調整,宣告了北京房地產市場迎來“限房價、競地價、競自持、評方案”的競拍新規。這猶如第一張最終讓房地產市場倒下的多米諾骨牌,隨後,2017年3月北京市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類項目管理的公告》,正式開啓了商住項目的限購時點,隨後"房住不炒"等政策定調接踵而至。

而東方集團的一級開發項目則開始遭遇連續流拍,二級開發的西山湖、青龍湖項目陷入去化泥潭,超過一百億規模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形成的存貨與項目合作開發款成爲讓公司財務報表持續大出血的流動性黑洞。

值得深思的是,當萬科等頭部房企在2018年啓動戰略收縮時,東方集團仍持續加註房地產業務,暴露出對政策週期敏銳度的缺失。

3.財務熵增與業績預警:樓塌時的刺耳哨音

2021年以來,東方集團的經營業績就開始持續惡化,公司披露的2021-2023年淨利潤累計虧損近48億元,這其中的損失大部分是房地產資產的減值損失、銀行貸款利息費用形成。於東方集團而言,這無異議一次大動脈失血的災難。造成這一切不僅是房地產市場下行,更是公司自身受累於資本結構的深層危機。無法變現的房地產資產減值疊加高槓杆模式在加息週期中的鉅額財務費用反噬,最終導致公司短短三年虧損掉近十年的淨利潤。

東方集團在2023年年報如此描述了這場危機:房地產市場重新進入下行通道,公司房地產業務資產處置進度滯後、合作投資項目出現減值風險;公司主營業務主要貿易品種行情在 2023 年也呈現高開低走,行業及上下游風險加劇,進一步壓縮公司收入和利潤空間。受公司房地產業務資產處置未達預期、未實現相關收入、房地產合作項目虧損,以及公司主營業務現代農業及健康食品產業銷售低迷、業務量縮減、毛利率下降以及近年來持續虧損影響,公司經營面臨階段性困難。

2024年4月30日,東方集團自上市近30年來,首次被審計機構發表“保留意見”,直指控股股東發生債務逾期導致上市公司存在重大擔保損失風險、房地產板塊子公司東方安頤資不抵債等問題;

2024年6月18日,東方集團披露其在集團財務公司的16億存款提取受限,這些“自揭傷疤”行爲徹底暴露了一場已近在咫尺風暴。

2024年6月22日,東方集團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25年2月28日,證監會通報對東方集團階段性調查進展情況,表述爲其披露的2020年至2023年財務信息嚴重不實,涉嫌重大財務造假。

4.歷史興衰的迴旋鏢

1978年,東方集團創始人張宏偉靠房地產行業的建築施工隊起家掘得第一桶金。

2025年東方集團因房地產業務鉅額虧損拖累行將退市。

47年的興衰輪迴形成了一個“因房而生,因房而亡”閉環。東方集團的興衰似乎早已埋下伏筆,一切也再次印證了《左傳》中那句充滿歷史宿命感的箴言:君以此始,必以此終。而《大明王朝1566》中將這句箴言改爲“君以此興,必以此亡”。(本文由第三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