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博會裡品特色年味

春節前,以“掃貨過年·‘圳’好團圓”爲主題的深圳市羅湖區第一屆全國地方特產博覽會在深圳啓幕。本屆特博會設置了11個地方特色展館、15個年味美食展和1個新春非遺集市,旨在爲市民提供“一站式”文旅沉浸式體驗。

作爲本屆特博會的流量擔當,地方特色展館由新疆、西藏、廣西等11地駐深機構精心打造。廣西館的六堡茶、螺螄粉;潮州館的工夫茶、嵌瓷;西藏館的藏香、唐卡、墨脫石鍋;安徽館的臭鱖魚、霍山石斛、碭山梨……各地特色產品琳琅滿目,每一件都是地方文化的縮影。

“在這裡,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各地的特色產品和民俗文化。”深圳市羅湖區南湖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委員、黨建工作辦公室主任劉瀟介紹,在展位設置中,特博會重點對接新疆、西藏等東西部協作區、潮州等“百千萬工程”對口幫扶區、江西等革命老區,並鼓勵參展單位積極動員當地農戶參與,以期實現市民開心與鄉村全面振興的“雙豐收”。

“我們帶來了察隅縣的農特產品以及非遺產品。獼猴桃和藏族的火腿比較受歡迎。”廣東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察隅縣(深圳)工作組組長,察隅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曹燁說。

廣東省山東煙臺商會執行會長鄒健介紹,此次山東館組織了山東民營企業參與,帶來了魯花花生油等魯花系列產品以及已有300多年曆史的山東非遺產品花餑餑,展現了“好品山東、好客山東”的特質。

“我們帶來的玉米特別受歡迎,僅3天時間就賣了200箱。”吉林館現場負責人、老爺嶺(深圳)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國棟介紹,此次吉林館組織了40餘家企業參展,帶來了來自吉林省9個地市州的500多款優質特色農產品。除玉米外,還有人蔘、大米、雜糧雜豆、木耳等,都非常受歡迎。

家住南湖街道的鄭慧告訴記者:“我從網上看到活動消息後,第一時間來到了現場。這裡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其中很多都是平時難得一見的,特別是人蔘、靈芝等產品。在這裡買,不僅價格合適,還能保證是正品,非常棒。”

羅湖區商務局副局長顏坤鵬表示,此次特博會不僅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文創產品前來展銷,年味美食街也是誠意滿滿,市民遊客可以來這裡品嚐中藥奶茶、港式糕點等,還可以挑選“深圳手信”、羅湖本土特色產品、環球潮流美食等,一站式滿足採購需求。

今年是“春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舞動非遺鬧新春”非遺演繹及嶺南文藝演出、“巧手非遺慶豐年”非遺互動體驗、“舌尖非遺過大年”傳統美食集市等系列非遺主題活動輪番登場。

在非遺集市,衆多市民踊躍參與,體驗剪紙、風箏製作等手工技藝;深圳雲片糕、羅湖安琪糕點、沙井蠔、老北京冰糖葫蘆等多種美食亮相,讓大家感受舌尖上的非遺;在非遺作品展區,萃華珠寶花絲鑲嵌技藝、麥稈畫、天津泥人張、內畫、景泰掐絲琺琅畫等非遺精品,讓市民近距離領略非遺的魅力。

夜幕降臨,“深潮非常秀”鋸琴音樂會、粵劇粵曲藝術戲曲專場以及《偏偏喜歡你》粵語金曲演唱會等專場演出,爲市民在逛展之餘增添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

“我們希望通過味覺、聽覺、視覺等多維度的沉浸式體驗,讓人們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年味。”劉瀟說。

“這裡年味好濃!每個展館選品都很有特色,還能現場試吃,已經買了不少,作爲禮物送給親朋好友。各類非遺體驗活動也很好玩、很精彩,能讓我們深度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香港市民黎生說。

“希望藉助特博會平臺,推進政府、轄區企業、各地駐深機構及屬地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促進國際貿易交流與合作。”劉瀟表示,目前,特博會平臺已促成廣西館參展方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全球總商會達成合作意向,促成西藏館、山東館等參展單位與各地企業達成大額合作意向100餘萬元,引導海吉星消費幫扶中心收集廣西壯錦、湘西竹編、墨脫石鍋等非遺產品資源,推動開展“中國非遺出海外”項目。(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