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瞭解加深

費策賢翻看這本《南海地理》的時候,張千智就靜靜地坐在一旁守候着。他能看出費策賢是真的對南海狀況很感興趣,這本被海漢國內的書院當作基礎地理教材的書籍,幾乎是費策賢能在圖書館借閱到的唯一一本有參考價值的相關文獻了。雖然書上的內容在張千智看來都很淺顯,但已經是遠遠超出了大明官方所掌握的信息範圍,這對於費策賢而言無異於是個人知識庫的一次大升級。

費策賢並不懷疑這本書上內容的真實性,因爲他來圖書館本就是臨時起意,海漢人不可能對此提前有所準備,而且這本文獻是海漢書院的教材,是用來爲國家培養人才的參考資料,海漢官方總不可能弄虛作假欺騙國民。

根據這本書所描述的信息,南海目前的國際政治局面已經與大明所掌握的情況有所出入,早年來大明朝貢的一些南海小國,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而近幾十年在南海崛起的,幾乎都是從遙遠西方經海路來到南海的異域殖民者。荷蘭、西班牙、葡萄牙……這些西方國家使用武力手段驅逐或奴役了當地的原住民,在南海各地建立起了衆多殖民地。

這種所謂的殖民手段,費策賢倒是並不陌生,因爲海漢立國前後,也是使用了類似的手段在向外擴張。特別是在大明海岸線附近所建立的一系列控制區,簡直就是跟這些西方國家的手段一模一樣,先以武力手段控制,建立定居點之後再強行與大明臨海城市開展商貿。

雖然費策賢不太懂得資本輸出、商品傾銷、原料掠奪這些比較深層的殖民目的,但他很清楚海漢是在通過這些沿海殖民地從大明身上吸取養分壯大自身。其實大明像他一樣能夠看明白這一點的官員着實不少,可是京城裡的官員鞭長莫及,而地方上的官員幾乎都是既得利益者,根本就沒什麼人能真正站出來阻止海漢的做法。

但這本書上對於南海概況的描述其實也不甚詳細,特別是對海漢與南海各國之間的關係,很多都是一筆帶過,只列出了南海商業聯盟的成員國,並表示這些國家與海漢保持着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往來。而費策賢之前比較在意的西班牙,自然不在這個名單之中。

費策賢終究是個讀書人,治學的精神還是很足的,儘管他對書裡的內容並非能完全理解,但還是很耐心地坐在圖書館裡一直看到飯點。如果不是張千智從旁提醒,他很有可能要一直在這裡守到圖書館關門了。

費策賢很是不甘地合上了書頁,對張千智嘆道:“這還只是丁等文獻,便有如此之多的內容,本官對那高等文獻的內容就越發好奇了。”

先前查詢目錄的時候,費策賢便留意過甲乙丙三級的文獻,其中甲級文獻中甚至還有標註爲國防部撰寫的南海軍事報告數份。想來由在南海執行過若干次作戰任務的海漢軍方所撰寫的報告,其詳盡程度和可信度應該都非常高,只可惜費策賢的借閱權限遠遠夠不着甲級文獻,只能看着目錄上的介紹吞口水了。

張千智應道:“費大人若是對南海的情況這麼感興趣,倒不如等這邊使館建好之後,就向執委會申請去南海考察遊歷一番,親眼去看一看異域風情。”

費策賢奇道:“貴國還能代爲安排這種事情?”

張千智道:“別人或許不行,但費大人是大明使節,有什麼要求,執委會都會盡力滿足的。費大人若有打算,小人可代爲奏報。”

張千智倒不是吹牛,實際上海漢安排外國使節在自己的控制區內參觀遊歷,已經成爲了一種比較常見的做法,甚至連現任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範迪門,當初也曾以使節身份在海南島參觀過島上的主要城鎮。而如今在浙江、山東乃至遼東地區,也有其他國家的使節、學員、軍事觀察員等等,在海漢官方的安排之下,到當地體驗海漢殖民地的環境。

對於大明使節,執委會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在防範對方刺探機密情報的同時,也要設法拓展其眼界,以便用海漢先進的社會制度和技術成果影響其觀念和政治立場。雖然這兩個任務看起來似乎是有點矛盾,但執行起來倒是基本能做到涇渭分明,費策賢到目前所能接觸到的信息,除了偶然間在海漢銀行外聽到的一番議論之外,其他的基本都在安全部的控制之中。如果能將費策賢送去南海走一圈,那自然更便於對其進行控制,順便也可以向他展示一下海漢在南海的實際控制力。

不過費策賢倒是頗爲謹慎,雖然有那麼一點心動,但也還是沒有應下張千智的建議,只說此事需再琢磨琢磨。他所顧慮的倒不是海漢能不能安排妥當這種行程,而是想着這使館一完工自己就跑了,這樣做未免有些不負責任,如果被人悄悄呈報上去,自己還得想理由來解釋,豈不是自找麻煩。就算要去南海遊歷,那也得多等一段時間,將兩國之間的談判磋商內容先處理完畢再說。

張千智未能達成目的,但也毫不氣餒,他提出建議本來就沒指望對方能一口答應下來,只是藉此機會向費策賢表明海漢在對控制南海局勢方面所具備的信心。日後費策賢在三亞要是有閒得待不住的時候,就會想到還有南海這個去處,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主動向外交部提出此事了。

費策賢雖然看得意猶未盡,但圖書館裡不能吃東西,到了飯點也只能先出去找地方就餐。當下兩人便出了圖書館,叫醒在外面等得昏昏欲睡的親隨和車伕,然後去了附近一間餐館吃飯。費策賢倒是沒什麼架子,也不讓張千智等人分桌,四人便就着一張桌子坐下了。

“本官在京城的時候,平時往來的也都是下面辦事跑腿的人,沒那麼多講究。”費策賢坐下之後主動解釋道:“再說這也不是什麼官方場合,就是外面吃個便飯而已,沒必要搞得尊卑分明。”

張千智連忙應下,心裡對這費策賢的好感卻是多了一分。這大明使節平日雖然有點不苟言笑,但的確是沒什麼官架子,對待自己和使館工地上的施工人員也沒有呼來喝去、頤氣指使的動作。如今能主動與下人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也的確能看出他的品性不錯了。

吃過飯之後,費策賢便又要去圖書館,張千智見狀就知道他跟其他初次進海漢圖書館開了眼界的人一樣,恨不得能待在裡面不用出來,從浩瀚如煙的書海中尋找他們所感興趣的內容。對於這種心態,張千智是樂見其成的,一是更便於監控目標的動向和企圖,二是藉此也能進一步地對目標展開心理戰,用海漢在知識儲備方面的巨大優勢來讓費策賢的立場慢慢動搖。

當然了,張千智着實也想不到,費策賢如此貪戀圖書館的原因,除了求知慾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弄清海漢與西班牙之間這場潛在的競爭將會如何發展。張千智對於軍方的計劃也確實知之不詳,根本就沒把費策賢的動作與海漢策劃對付西班牙這兩件事聯繫到一起。

於是一行人又返回圖書館,這次費策賢沒有再借閱南海地理方面的文獻,而是找了一本海漢簡史來看。張千智尋個由頭溜出圖書館,在附近找到安全部的接頭人,將自己這邊的監控情況作了口頭彙報,讓其先帶回安全部備案。張千智現在在安全部裡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官了,所以手底下也能指揮一些人手,他在執行任務期間看似單獨行動,但實際上外圍還是有人在與之配合,隨時準備接收他的指令。

而費策賢對於自己處於監控之中似乎毫無察覺,他發現大明對海漢所存有的種種疑問,似乎都可以在這個圖書館裡找到答案。哪怕他現在所能接觸到的文獻資料都是最普羅大衆的一級,也已經可以解釋他心頭的一些問題了。

比如關於海漢人由來的說法,朝廷所得到的信息太過駁雜,根本就無從驗證其真實性。有說海漢是由東邊跨海而來的海外華裔,有說其來自西方萬里之外,還有說海漢人是前朝後裔,一直隱蔽在南海某處大島上等待時機起事。各種說法都有支持者,但也都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屬實。

而海漢人自己的解釋,無疑是一種相對比較權威的說法了,費策賢看過之後雖然也覺得東海另一面是否存有一個海漢國很難以置信,但這至少是海漢人自己拿出來的解釋,肯定要比民間傳聞的可信度高得多。

費策賢認爲這種說法可信,還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證據。海漢人只用了不到十年時間,便在南海之濱白手起家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如果他們只是一羣漂洋過海來到這裡的海盜、漁民、商人或是流亡貴族,顯然都不可能做到這樣的成績,頂多能弄個規模大點自由港罷了,就像曾經在浙江舟山羣島出現過的雙嶼港那樣。

費策賢認爲,只有真正治理過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才能如此輕車熟路地在異國他鄉重新組織起新的政權。而海漢人在這方面所展現出來的本事,無一不在證明他們過去的身份絕非平民百姓。但他所不能確定的是,這羣人究竟是他們自己所聲稱的和平主義者,還是以拓展商貿爲藉口,實際使用戰爭手段向外不斷擴張的好戰分子。

如果是前者,海漢對外戰爭的頻率也未免太頻繁了一些,按照這本書上的記錄,幾乎每過一兩年就會有一場比較大的軍事行動在海外展開,而且對手更換十分頻繁,極少有連續兩次戰事都是同一個對手的時候,這絕對是一個好戰的國家纔會擁有的表現。

但如果說海漢是好戰分子,又偏偏放過了離其最近最易下手的大明和安南,只是在這兩國的海岸線上佔領了數個港口作爲據點,而並沒有嘗試用武力大舉入侵這兩個國家。非但如此,海漢甚至還在設法幫助這兩個國家訓練新式軍隊,並向其出售武裝,提升其軍隊的戰鬥力。雖然大明這邊得到好處的幾乎都是地方軍閥的私軍,但至少這些地方軍閥在明面上還是在向朝廷效忠,並沒有出現叛亂的兆頭。

按照海漢官方的說法,是因爲海漢也是漢人政權,與大明同根同宗,所以才希望能夠保持兄弟邦交。但費策賢認爲這並不是海漢選擇和平的全部理由,海漢從大明得到了勞動力、原材料和銷售市場,這大概纔是海漢願意跟大明和平相處的主要原因,並且在遼東協議中也有非常露骨的體現。如果大明拒絕向其提供這些條件,那海漢就未必會像現在這樣淡定地與大明建交,將爭端都放在談判桌上來解決了。

費策賢並不認爲海漢的軍力足以滅掉大明,但他也清楚要在南方組織起能與海漢抗衡的武裝力量非常困難,要戰而勝之更是希望渺茫。否則朝廷也不會眼巴巴地忍了這麼些年,早就該點起兵將渡海到瓊州島剿匪了。

海漢簡史中對於歷年的戰事都有記錄,雖然不是很詳細,但也足以讓費策賢在腦子裡理出一條海漢發跡的時間線了。海漢的對外擴張幾乎都是伴隨着大規模的戰事,而這次海漢調遣部署在大明海岸線的兵力南下集結,顯然行動規模也不會小到哪裡去,費策賢也很想知道,待這次的軍事行動結束之後,海漢的實際控制地區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只可惜費策賢是個文官,對於軍事的瞭解程度也僅限於從京城出發之前的惡補,實在很難依據現有的信息來分析海漢接下來的戰事走向。否則他就應該明白,海漢對西班牙殖民地動手的意義可不僅僅只是爲了報復舊怨而已。

第358章 工程中的消耗品第1355章 騎兵營的作用第六百八十章 中伏2472.第2472章3202.第3202章第九百六十三章 告破第2345章第2253章第八百八十八章 許逸的新工作第1418章 利益分配第五百七十九章 行動日(二)第211章 最惠價格待遇第1613章 三亞見聞第八百三十章 隱晦的條件2927.第2927章2557.第2557章3406.第3406章第七百三十章 被動的局面2563.第2563章第1271章 前路不明第八百五十八章 帶路黨vs帶路黨vs帶路黨第1375章 抵達山東2992.第2992章第1202章 南方以南2821.第2821章3304.第3304章第四百一十九章 與黎人的談判第四百二十三章 實際困難第1115章 巡航遼東第338章 大萬山島的不速之客3019.第3019章2464.第2464章第118章 海外考察(五)2703.第2703章第九百四十章 戰略要地第2085章第231章 駐崖辦的人員調整2370.第2370章第九百九十五章 軍事援助第1785章 聯合行動第1504章 強力手段第323章 軍官進修班第1780章 大局爲重2810.第2810章2827.第2827章3075.第3075章第1524章 提前踩盤第2236章第九百六十六章 貿易目標3205.第3205章第八百七十六章 舟山招商會(一)第1273章 意外收穫第2304章第62章 火炮(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當面提問第2116章第七百八十五章 合作開發第20章 審訊第九百章 北上考察(二)第1718章 入行不易2599.第2599章第3493章第1144章 寸步不讓第1150章 各行其是第1593章 別樣的聚會2467.第2467章第1804章 受制於人第275章 會師永安港第1560章 白忙一場第六百八十四章 等待集結第七百七十七章 優勢巨大3342.第3342章第七百七十五章 遊說高層第2290章3406.第3406章第1774章 人情往來第九百六十七章 一切爲了慶典第1161章 主持正義第1693章 商界新貴第116章 海外考察(三)2498.第2498章3119.第3119章第2155章2698.第2698章第58章 考察彙報2373.第2373章第八百三十九章 請君入甕2681.第2681章第229章 崖州局勢變化第362章 驅趕地主第1231章 戰爭可能3216.第3216章2571.第2571章第182章 突如其來第1754章 爲難之處第1868章 留學安排第333章 水陸並進2909.第2909章第九百五十八章 蛛絲馬跡2753.第275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