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0章 商業優勢

對於有資格參與到招商活動中的商家來說,這其實就是一次集體享受戰爭紅利的分瓜大會。海漢每一次發動對外戰爭之後,都會舉辦類似這樣的活動,將各國商人的利益與海漢的國家利益逐步捆綁到一起,充分利用民間和別國的商業資源來對新殖民地實施開發。

當然商人們不會太在乎這些理論上的政治意義,他們看重的是從中所能獲得的實惠好處。海漢官方以及其低廉的價格向他們出讓殖民地未來數十年的土地經營權,並且還準備好了一系列的經營項目供其挑選,又有海漢牢靠的商業信譽和便捷的金融結算制度作爲保障。這樣優秀的招商條件的確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對商人們來說肯定是絕佳的投資方向了。

就連將生意做遍大半個地球,在這個時代有海上馬車伕之稱的荷蘭人,對於海漢所給出的招商條件也羨慕不已。只可惜海漢對東印度公司一向提防得緊,在殖民地招商階段從來就不給其參與的機會,蘇克易也只有在旁邊看熱鬧的份。

東印度公司當然也曾嘗試過讓紮根巴達維亞的漢裔商人出面去爭取這種機會,然而效果並不理想。有成大朋在背後提供詳細的情報,這些商人連資格申報都很難過關。而爲了打消荷蘭人的疑心,成大朋自己也曾報名過海漢的招商活動,結果自不必說,他因爲“與荷蘭人過從甚密”這個原因而被拒之門外。

嚴格說起來,費策賢與蘇克易其實也並不算同病相憐,因爲在場的大明商人可都是有資格參與到馬尼拉的開發當中。只是這種參與全是來自於商人們的自作主張,而沒有人考慮過是否應該向官府報批備案,大家都假裝不知道有他這個大明使臣在三亞,這纔是最讓費策賢感到鬱悶的事。

造成這種狀況最主要的原因,費策賢認爲還是海漢人從中作梗所致,如果不是他們一直在刻意打壓大明官方的權威,這些來自大明的商人又怎敢如此大膽地目中無人。只可惜他空有一肚子的不滿,卻沒有辦法改變現狀,只能是跟蘇克易在旁邊大眼瞪小眼,吐槽幾句都還得壓着聲音,以免隔牆有耳被旁人聽去後打小報告。

施耐德可顧不上理會這些旁觀者的感受,他今天要忙的事情很多,除了馬尼拉地區的招商項目之外,還有爲下半年海漢將要對外出口的各種商品徵集訂單。這其中包括了歷年來爲海漢創造利潤最多的鹽、糖、油、酒、玻璃製品、日用品、印刷品、造船業等等。

在逐步實現初級工業化生產之後,海漢的這些大宗商品的製造成本也在逐年降低,依靠着成本上的優勢,在大明等國的市場佔有率也在不斷地提升。而作爲分銷商的各國商人在這個過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短短數年內就讓海漢商品暢銷到遠東各國國內。

在此期間各國有多少手工業者和小商人被海漢所帶來的市場競爭擊敗甚至淪落到破產的地步,大概沒人能統計出確切的數目,不過作爲勝利者的海漢倒是一直在不斷地從其他國家引入有一技之長的工匠,作爲本國發展製造業的技術補充。

這些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基礎的匠人,在來到海漢之後只需接受短期的技術培訓,便可以出任新的崗位,成爲海漢式的產業工人。

例如在昌化鋼鐵廠工作的人員,就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來自廣東佛山附近鐵匠出身的移民,這些技術移民原本就掌握了一定的冶煉技術,有的老鐵匠甚至是有着數十年的豐富從業經驗,其實踐水平還要遠高於海漢技術部門的理論專家,在昌化落腳之後很快就進入到角色中。

而海漢在引入技術移民的過程中嚐到甜頭之後,便將這個措施列入了民政發展綱要中,作爲每年貿易活動的內容之一。

Wωω¤ ttκΛ n¤ ¢O

之所以會將引進技術移民的列入到貿易範疇,是因爲各國的中介機構也同樣是海漢官方的交易對象之一,海漢會以較高的報酬委託該國的中介機構從當地招募指定行業和技能的移民,這對於類似牙行這類的中介來說算是每年都必須要爭取的一筆大買賣。甚至有一些經營規模比較大,與海漢合作時間比較長的中介,已經開始有了獵頭公司的雛形,會主動出擊去網羅一些海漢所需要的高級人才。

很快施耐德就公佈了海漢今年準備引入的技術移民需求清單,重點仍是鐵匠、木匠、造船師、泥水匠、大夫,有功名在身的文人,卸任官員,資深水手等等,以及其他一切有特殊技能的匠人。而這些人的名額沒有上限,只要專業技能達到了海漢的要求,便可以跳過移民考察期立刻辦理入籍手續。而爲海漢招募到這些移民的中介機構,也將按照不同工種的標準來計算報酬,其中介費用最低也是普通移民的八到十倍,最高的甚至會到百倍以上,對這些機構來說的確是發財的好機會了。

海漢爲此給出的報酬還不僅是錢財一項,凡是爲海漢招募的技術移民達到一定的數量,這些中介組織便可以升級爲海漢的地區分銷商,從而有機會擴大經營範圍獲取更豐厚的收益。而原本就已經是分銷商的商家,還可以繼續晉升等級,獲得更多的資源,這對於一部分商家來說可能是比簡單的中介報酬更有吸引力的條件了。

隨着施耐德在臺上不斷地宣佈今年要招募的工種,費策賢的臉色也是越發陰沉。世人皆知海漢國的人口結構中有大部分都是原屬大明的漢人,而這些技術工種的招募更是擺明了在挖大明的牆角,畢竟除了大明之外,沒有哪一國能夠提供這麼齊全的招募對象了。

不過他一側頭,看到蘇克易的表情幾乎是咬牙切齒,不禁開口問道:“蘇大人爲何如此在意此事?”

蘇克易應道:“費大人不會認爲他們只打算挖大明的牆角吧?”

“難道貴國也……”

“是啊,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挖牆腳的機會,哪一國都一樣。”蘇克易點點頭肯定了對方的猜測。

自兩國簽訂和平協議以來,海漢與東印度公司之間逐步實現了貿易正常化,這在給荷蘭人帶來豐厚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讓他們頭疼的問題。比如海漢就曾公開以豐厚的報酬在巴達維亞市面上招募技術移民,並且還真的吸引了一些來自歐洲的匠人渡海到海南島定居。

後來海漢雖然是在東印度公司的多番抗議之下所有收斂,沒有再公開挖牆腳,但私底下仍是不遺餘力地通過往來於兩國之間的商船,向巴達維亞當地發佈這類高級技術人才的招募信息。這種手段已經持續多年,雖然招式很老套,但也抵不住海漢出錢的作用,每年都陸陸續續有一些人離開巴達維亞來到海漢治下定居。如今取得海漢國籍的歐洲人當中,倒是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來自於東印度公司統治下的巴達維亞。

“那葡萄牙也是如此?”費策賢追問道。來了海漢這麼長的時間,他也早就知道這兩國在海漢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差別的,葡萄牙與海漢的關係要親近得多,而荷蘭人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會受到區別對待。這種待遇差別的根源是什麼,費策賢並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荷蘭人對此肯定不甘於接受,所以一旦有機會,他也會不着痕跡的簡單撩撥幾句。

果然說到來自歐洲的競爭對手,蘇克易就很難再保持鎮定自若了:“那幫葡萄牙佬可自覺了,根本不用海漢人下手,他們自己就從國內送來了海漢所需要的匠人!”

葡萄牙向海漢提供的技術人員主要是造船師、槍炮工匠等等,但其主動提供這些技術人員的原因並不是蘇克易所想的那樣。葡萄牙這樣做的原因是兩國之間簽署了相應的技術合作協議,這些技術人員在爲海漢服務一定年限之後就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回國,這也就是說他們有機會把自己在海漢期間學到的技術帶回葡萄牙去,與其他國家來的技術移民直接入籍海漢還是有點差別。

當然了,這些葡萄牙匠人同樣也有選擇入籍海漢的自由,說白了就是看哪邊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只不過即便他們在工作年限滿了之後選擇回國,所能帶走的技術也難以在葡萄牙國內完全複製出來。比如製造火槍的工匠,就算在海漢期間學到了先進步槍的結構和製造工藝,但葡萄牙國內沒有能力冶煉出海漢用於造步槍的特殊鋼材,沒有相應的精密加工設備來製作槍械零件,也沒有足夠高的化工水平來複製出海漢所產的彈藥,更沒有完善的生產線來實現低成本的量產,所能製造出來的武器肯定就沒法與海漢競爭。

海漢在關鍵領域的先進技術上所設置的門檻頗高,已經不是看懂學會就能複製到別處了,沒有相應的配套產業,其他國家就算知道原理也很難照搬。

這也是爲什麼海漢近年來逐步放開了小噸位作戰船隻的外銷限制,其他國家即便是買回去拆開來弄懂了船體結構,也頂多只能仿個外形,而且造船週期和成本都要比買船超出不少,等研究得七七八八可以開始動手造了,海漢又會推出性能得到部分升級的新型號。當這些國家發現“造不如買”的時候,就很難再下決心投入鉅額成本去研發新式戰船了。

當然海漢與葡萄牙之間的合作協議對外是保密的,所以在蘇克易看來,葡萄牙主動奉上工匠的行爲無異於舔狗,這或許便是葡萄牙人爲了從海漢獲得特殊照顧而採用的手段。

這兩人在一起暗暗咒罵海漢的時候,來自朝鮮的李希對於這個環節卻是看得頗爲興奮,他倒是從未想過還可以用這樣的辦法從別國招攬人才,如果自己的國家能像海漢這樣操作……

李希只是想了一下便迅速掐滅了這種不符合實際的念頭,首先朝鮮沒有條件像海漢這麼闊綽的出手,其次距離朝鮮最近的國家當中,日本和後金都是本國不死不休的對手,幾乎不存在操作的空間,而大明在兩百多年以來一直是朝鮮的宗主國,想必國王大概也沒有膽子去挖這個牆腳。

羨慕、嫉妒、恨意,圍觀這個環節的各國官員各自都有難以爲外人道的情緒,他們都很清楚海漢的這種移民招募擺明了就是要吸各國的血,但怎奈根本就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能阻止海漢下手。

好在這個環節的時間並不長,因爲技術移民數量沒有上限,所以施耐德也不需要商家立刻迴應是否要承攬其中某一些地區或工種的招募業務,只要宣佈完了內容就算完事。而有這方面興趣的商家可以在會後向商務部討要一份詳細的資料,然後再慢慢進行運作。

然後接下來的內容便是一些比較瑣碎的項目了,涵蓋了海漢現階段出口的各種商品。而這些出口商品因爲產能有限,分配到各國各地區的銷售份額也是有相應的比例,各國的分銷商必須要爭取之後才能得到貨源。而他們所能採用的競爭手段,自然就是要通過競價來決出高下了。

但這種競價必須分地區和國家來進行,細分的商品種類又多,所需耗費的時間必然很長,所以爲了節約與會者的時間,具體的競價並不會在當下就立刻展開。施耐德只是在這個場合大致宣佈一下之後會開放競價的地區和需要競購的主要商品,就算是走完了這個流程。

但對於臺下坐着的各國客商來說,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摩拳擦掌了。他們趕來三亞參與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競爭這些有限的貨源。接下來這大半年能夠從跨國貿易中賺到多少收益,很大程度就要看自己在這裡能拿到多少貨了。

第1286章 昌化工業區第1492章 差異巨大第1142章 爭奪銅礦第2090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商定細節3408.第3408章第1610章 外交難題第1220章 前往終點站第1700章 流放五千裡第五百六十九章 特派專員2872.第2872章第1499章 炫耀武力2855.第2855章2509.第2509章第1520章 三國聯盟2794.第2794章2371.第2371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軍火貿易與對外政策第256章 開發亞龍灣第四百六十二章 官方套路第1980章3212.第3212章第270章 北越軍的防禦手段第1534章 地方割據第1621章 瞭解加深第1359章 真正的實力3168.第3168章第2159章第1328章 戰後清點第五百二十五章 另一種方案第八百六十八章 曲知府的意願第2236章第1504章 強力手段2627.第2627章第1401章 病毒危機第64章 火炮(三)第1726章 熱鬧的三亞第1136章 無處可逃第八百三十二章 謹慎的許心素第1095章 勞動力缺口第1444章 破局第五百四十章 繼續南下第1723章 利益最大化第2156章第2135章第1160章 保護傘2596.第2596章2980.第2980章第1429章 正面交鋒2574.第2574章2798.第2798章第1750章 民間傳聞第1709章 戴罪立功第1991章第26章 黎人(一)第八百六十一章 佔領六橫島第270章 北越軍的防禦手段第1195章 苦役營的規則第1119章 眼見爲實2418.第2418章3374.第3374章第1919章第1986章2997.第2997章第1102章 達成協議3203.第3203章第1786章 惹不起第357章 三亞港的新客人第1761章 武力展示(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第六百六十九章 防務交接第3432章第1203章 發展綱要第294章 客串神棍第1359章 真正的實力第七百八十一章第2122章第1568章 挽回影響第2053章第244章 紡織品交易第1344章 利益衝突第1334章 反覆試探第36章 菜鳥第2199章第3489章第148章 配套產業第3462章第1466章 大買賣第1429章 正面交鋒第四百四十章 進城抓捕第1061章 計劃變更3402.第3402章第1546章 迭戈號第100章 庭審2632.第2632章第1741章 性能升級第2231章3120.第3120章第271章 登陸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