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8章 留學生活

一來就先吃了這麼一記下馬威,讓這批新學員的情緒不免有些低落,但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留學進修這個差事並非想象的那麼輕鬆,如果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天知道會被這名凶神惡煞的古教官怎麼個收拾法。

海漢治軍極嚴,關於這一點,朝鮮學員們大多在大同江基地有過切身感受。現在看來這種嚴格的作風是從軍校受訓的階段就開始培養,而從剛纔古衛的態度來看,海漢應該是打算要用同等的標準來訓練他們了。

如果是以學本事的出發點來考慮,這種嚴格要求當然是好事,至少說明海漢的培訓是比較動真格的,並不打算在這過程中划水,這就意味着學員們能在這裡學到真本領,而不是千里迢迢來走個形式就算完成任務。

但事情都會有兩面性,雖說海漢認真對待此事是好的,可這就意味着朝鮮學員們在訓練過程中會吃到更多的苦頭。來此之前海漢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留學時限,但至少是在半年以上,這或許是意味着他們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培訓課程,那留學的時間就可能會繼續延長,直到他們能夠結業爲止。

而且在此期間,他們這些軍官學員大概會是留學團隊中最苦悶的一撥人,基本上很難有可以離開陸軍基地的假期。直到結業之前,除了官方組織的外出活動,他們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將在這裡的營區度過。

不過目前朝鮮學員們還是初來乍到,對基地懷着十足的新鮮感,暫時不會覺得這個環境有什麼不妥。等他們在這裡閉關一兩個月之後,大概就開始想念來時匆匆一瞥的三亞城區了。

當下便有軍官將這些學員們帶到營區安排住宿,鹿回頭基地的營房都是按照一個班十個人的編制來入住,所以十四名朝鮮學員被分作兩撥,其中十人住了一間,剩下包括安道石在內的四人則是與幾名福建來的明軍軍官混住另一間。

這幾名福建軍官要比安道石等人早來幾日,已經辦理完了所有入學手續,連作訓服等個人物品都領了,先前也與他們一同在場邊觀看了前一批學員的結業考覈。

福建明軍與海漢合作多年,是跟海漢關係最爲穩固的盟友之一,從海漢正式建國之前就已經在暗中派遣留學人員到三亞來學習軍事技能了。對福建明軍的少壯派軍官來說,到三亞進修幾乎是晉升的必由之路,而許心素也幾乎每年都會選拔一些優秀的新人送來這邊由海漢代爲訓練。如今福建明軍中執掌兵權的少壯軍官,基本都有到三亞進修的經歷,如許甲齊、許裕拙這些許氏子弟甚至還不止來了一次。

對福建來的學員而言,即便是第一次來到三亞,也不會對這裡太陌生,他們的前輩在這裡所獲得的各種經驗,幾乎事無鉅細都傳給了後來者。如何在這裡生活,如何與海漢教官相處,甚至是要學習的內容,這些新來的學員在來三亞之前就已經瞭解得七七八八了,而這便是朝鮮學員絕無可能追趕的先發優勢了。

福建方面歷年來前前後後派了多批軍官到三亞留學,其實一些比較基礎的軍事理論知識和作戰技能,福建明軍內部就能完成以老帶新,根本無需把人派到三亞來學,但許心素卻依然堅持這種安排,也沒打算要對此作出更改。

對福建明軍而言,派人到三亞進修已經不僅僅只是爲了學習高級軍事知識和適應海漢的指揮體系,更兼具了一定的外交目的。讓少壯派軍官在這個環境中有機會去結交海漢及其他國家的軍人,順便開開眼界看看南海最繁華的貿易港,瞭解一下海漢的風土熱情,都是很有價值的收穫。至於要爲此多花銷一些軍費,這對鐵了心抱緊海漢大腿的許心素而言並不是什麼問題。

當然了,許心素花大錢也不是送他們來遊山玩水的,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至少學習成果不能比前輩差。如果連這都做不到,那回福建之後也就別指望什麼提拔升遷了。

“聽聞各位是從朝鮮國來的,不知是否能聽懂我等說話?今後大家要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不如先互相認識一下?”

安道石等人剛安頓下來,一名看起來只有二十出頭的福建軍官便主動過來打招呼了。安道石作爲大同江比武第一人,如今已經隱隱成了這個留學團隊的首領人物,當下便起身應道:“我等來三亞之前,都曾學過海漢官話,日常交談都沒有問題。在下朝鮮國平安道平壤府兵馬僉節制使安道石。”

安道石這官職其實也只是一個虛職,他在抗清戰爭之前不過是一名普通軍官,手底下指揮的部隊也只有百十來號人,全靠在戰爭後半段隨海漢軍作戰積累了戰功,才被選派到大同江基地接受培訓。在拿到留學的資格之後,朝鮮官方考慮到得給留學的軍官們一個像樣的身份,以便於在海漢國活動,所以在他們出發之前,都得到了突擊提拔,安道石也是連升數級得到了這個官職——當然目前並沒有相應的部隊能提供給他指揮,甚至連軍餉都還沒有按新官職的品級發放,純粹只是一個聽起來比較厲害的頭銜而已。

這位福建軍官顯然也並不瞭解安道石所說的究竟是個什麼級別的職位,不過這倒是不會妨礙他跟朝鮮人套近乎:“原來是安大人,久仰久仰!在下福建泉州永寧衛崇武所千戶董尚義。”

“董大人有禮了!”安道石也連忙作揖,然後向他介紹自己的幾名同伴。

這個董尚義的官職可不是安道石的僉節制使這種虛職,而是手底下實實在在有一千多號大頭兵。至於他爲何年紀輕輕就能出任衛所千戶,那自然是因其出身背景非同尋常。許心素身邊的頭號幕僚董煙雲,便是董尚義的老父親,雖然他不是許氏子弟,但有來自父輩的照拂,他享受的待遇可能比許氏那些旁支的子弟還要更好一點。

董尚義是董煙雲的第四子,雖然年紀不大,但在成年之前便顯露出了在軍事方面的天賦。不過董煙雲作爲謀臣文官,還是希望培養他走自己的路線,畢竟從軍打仗還是有比較大的風險,當文臣一樣能走上層路線。但許心素聽說董尚義的情況之後,卻認爲董煙雲沒有必要限制其發展,明明有條件讓董尚義早些從軍帶兵,又何必要強迫他去玩筆桿子。

於是幾年前經過許心素的特批,剛剛成年的董尚義便進入了軍中服役。一開始爲了讓董煙雲放心,只安排他在漳州的近衛部隊中做一名侍從武官。後來又找機會安排他到澎湖的海漢基地裡接受培訓,然後外放安排到永寧衛做了一名總旗,一年後便提拔爲百戶,去年又因爲在福建軍內部大比武中表現出色,許心素便將他升爲了崇武所的千戶,同時也成爲了福建諸多衛所中最年輕的千戶,其升遷速度足以令絕大多數人心生羨慕。

雖然許心素早就掌握了福建的軍中職位任用實權,但福建總兵任命的職位總比不了兵部直接任命來得光鮮。爲此許心素甚至還動用了兵部的人脈,給董尚義弄了一份蓋有兵部大印的正式委任狀,也足見對其重視程度——當然這也有獎勵老部下董煙雲的成分在其中。

許心素幫忙把路鋪到這個份上,董煙雲自然也無法再拒絕上司的好意,再加上董尚義自己也願意走從軍這條路,於是便照着許心素的安排,讓兒子好好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了。

董尚義年紀輕輕就做到了千戶,又沒什麼大的軍功可言,當然也很容易召來閒言閒語,甚至是被人暗中嫉恨。哪怕別人因爲他的家世背景而不敢得罪他,但他如果要再往上走,終究還得要有足夠的個人實力才行。所以在當了一年千戶之後,許心素大筆一揮,便將他列入了赴三亞留學深造的名單當中。待其學成歸來,再找機會讓其帶兵出征,有了實打實的軍功之後,再慢慢提升其職位。

而且海漢來年要組建一個聯軍司令部來負責統籌指揮今後的聯合作戰,福建這邊作爲盟友肯定要出人出力,派出優秀人才到這個機構中確保自己的利益和話語權。許心素手下雖然良將不少,但他也很想看看以有軍事天賦著稱的董尚義是否能夠通過留學來提升實力,爭取到明年進入聯合司令部的資格。

雙方互作介紹之後,安道石才知道這幾名明軍軍官便以這看起來最年輕的董千戶爲尊,其他人都是百戶、總旗之類的職位。他倒是對大明的衛所軍制略有所知,清楚董尚義的職位已經是正五品的武官,比自己頭頂上的虛職可要厲害多了。但這麼年輕就能身居高位,安道石覺得如果不是立下過奇功,那就應該是家世背景不一般了——朝鮮的留學軍官中也有好幾人就是後一種情況。

不過安道石也並非不知分寸的人,自然不會立刻當面詢問對方的個人情況,只是客客氣氣地與這幾名福建軍官一邊寒暄,一邊瞭解這次的培訓安排。

董尚義雖然是個武官,但還是傳承了他父親的一些特質,心思比較縝密,聊了幾句便知道這幫人對於本地的狀況幾乎一無所知,甚至連培訓內容和相關安排都不甚清楚,也沒有做什麼相應的準備。毫無疑問,朝鮮國在這個領域還是個菜鳥,並不清楚留學安排當中的門道。

如果事先便對培訓課程和相關安排有所瞭解,並且做了相應準備,那肯定要比茫然無知的人更容易出成績,也更容易爭取到教官的青睞。這算是一條捷徑,但對方沒問,董尚義也沒那麼好心主動去提醒初次見面的朝鮮同行。他只是告訴對方,作訓服等個人物品要去後勤處領取,再有兩天就會開始正式的培訓課程了。

安道石問道:“請問董大人,我們所有人學習的課程都是一樣的嗎?”

董尚義沒有先回答他的提問,而是再次套起了近乎:“你我今後每日這樣大人過來大人過去,豈不是顯得生分別扭?教官有云,訓練營中不以學員本身官職而論高低,不如以年紀而分比較簡單,我便稱一聲安兄了!”

安道石一想也覺得有理,這稱呼的彆扭之處都還是其次,要是被海漢教官聽到學員之間互以“某某大人”相稱,豈不是頗爲尷尬。當下便應承了董尚義的意思,也拱手道了一聲“董兄弟”。

董尚義這纔回答他先前所提的問題:“安兄大概對此有所不知,此地培訓陸軍人員,因專業不同而課程安排也會有所不同。具體要學哪些課程,還得看各位的專業。”

安道石道:“我等來得匆忙,也沒來得及瞭解有哪些專業,可否請董兄弟解說一二?”

董尚義心道既然你問到了,那我就幫你一把好了,耐着性子解釋道:“其實主要就分爲三類,一是指揮專業,這個自不必多說,步兵、炮兵、騎兵,常見兵種的戰法韜略均在此列;二是軍需專業,這包括軍械製造、維護,後勤輜重安排等等;三是信息專業,主管文書撰寫、宣傳鼓動、軍情收集傳遞等等。每個專業所學的課程略有差異,當然若是全才,也可選擇全部都學,只是培訓所需的時日恐怕就很比較長了。”

安道石聽得連連皺眉,他並不知道這中間還有這些門道,先前可沒人跟他們介紹這些情況。海漢將軍中的事務作了如此詳細的分工,的確會顯得比較專業,但同時也會讓他們出現選擇困難症。

作戰指揮自然是肯定要學的,這是他們來此的主要目的。但其他的課程聽起來也很有價值,似乎也不能拉下,可要學完這麼多課程,那得花費多少時間?

第1058章 另闢蹊徑第2131章第2357章第1351章 罪魁禍首第2270章3313.第3313章第154章 廣州來客第1984章第1638章 苦命的偵察船第1900章 李希的建議2692.第2692章第2212章第1272章 無法成事第1076章 膠州灣第1843章 新崗位第1670章 發財大計第五百九十二章 福建局勢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馬威第229章 崖州局勢變化第六百四十九章 不合情理的手段第3486章第1297章 安撫與威脅第六百二十章 南日島之戰(七)第1980章第375章 劉香的使者第九百四十章 戰略要地第20章 審訊第八百三十二章 謹慎的許心素第1745章 區別對待2390.第2390章第348章 兵發南越第3452章2996.第2996章第1038章 後撤2940.第2940章第2028章第2336章第2073章第七百四十章 情報傳遞第1866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3446章第3418章第2044章3194.第3194章第1567章 受到牽連第1008章 開國慶典(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利益相關第288章 慶功總結3123.第3123章第1708章 並不簡單第五百九十四章 中左所城第1449章 戰報與國際關係第1019章 實際困難第149章 一盆冷水3146.第3146章2873.第2873章第1687章 合則兩利第1697章 息事寧人第1265章 貴客到第122章 海外考察(九)第1262章 看家護院第七百六十二章 示威第六百零一章 摩根的提議3309.第3309章第1433章 地雷的威力3306.第3306章2931.第2931章第19章 失敗的伏擊第1099章 圍剿萬家軍第八百六十八章 曲知府的意願第1078章 進駐芝罘島2440.第2440章第1695章 互查底細2489.第2489章第八百一十四章 妥協第四百九十八章 公門中人2435.第2435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接管防務第1408章 苦寒之地2507.第2507章第1352章 不識時務第1385章 收買第1501章 朝鮮人的態度第2164章第四百二十三章 實際困難第五百二十章 佔領府城第1969章第八百六十一章 佔領六橫島第六百九十三章 鎮南港的調整第1764章 武力展示(六)第1482章 利益至上第36章 菜鳥3047.第3047章第2178章2953.第2953章第1397章 攻入馬宅第1476章 東江移民區第1553章 官商與皇商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心所向3208.第320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