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7章 利益使然

李溰的意思是,任何一個統治者如果研究過海漢的戰史,大概都會盡量避免與這個強勁的對手開戰,特別是這個戰場如果位於海上或者沿海地區,那基本上就看不到戰勝海漢的希望。

但李溰的想法依然有些片面,即便皇太極研究過海漢戰史且有示弱的想法,也還是無法避免海漢介入明、清、朝鮮三國的戰事之中,因爲這並非皇太極想躲就能躲掉的麻煩,海漢早幾年就已經計劃好了打擊目標,不管皇太極想不想打仗,海漢都會派軍隊進入遼東,按照自己的步調採取軍事行動。

李希到海漢的時間比較長,對海漢的行事風格也更爲了解,當下苦笑着壓低聲音應道:“海漢出兵對付清國,終歸還是爲了遼東的地盤和人口啊!皇太極怎麼想怎麼做,其實都很難避免戰爭的爆發。”

李溰眉毛一挑道:“是這樣的嗎?那海漢出兵救援我國……”

“世子,海漢出兵救援我國,是兩國間的交易而非情誼,他們是爲自己利益而戰,順便敲打一下清國,萬萬不可因此自作多情。”李希看了看周圍沒人注意到自己這邊,又繼續說道:“海漢人精於算計,事事都帶着目的,世子切莫因爲他們與我國定有盟約,便對其無條件信任。共同的利益,遠比口頭的承諾更可靠!”

李溰想起出國之前父王對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言論,當下深以爲然,連忙謝過李希的提醒。這一路行來他的確對海漢這個國家多了不少好感和敬畏,幾乎忘記了兩國關係的本質,李希的提醒倒是十分及時。要是對這個強大的國家全無提防,那日後吃虧的只能是朝鮮國了。

李溰想起早前在海漢時報上看到關於朝鮮戰事的報道,官方的確隻字未提朝鮮掏軍費請海漢出兵一節,而是將海漢的行動定性爲“拯救盟國於水火之中”,似乎完全是情誼使然纔會出兵援朝,但他所知的事實顯然與此有所差異,海漢對自家行動的描述明顯帶有美化的成分。

交易還是情誼,李溰覺得還是前者的比例居多,情誼不是完全沒有,但絕對難以在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交易的內容,那海漢大概率不會派軍隊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海漢原本就是抱着看熱鬧的心態不願下場冒險,如果朝鮮真如歷史上那樣被清軍打到國體崩潰,那多半是等到最後時刻纔會派艦隊去江華島把逃難的朝鮮君臣給接出來,養着這個傀儡朝廷來實現間接控制朝鮮國。好在李希的決心下得早,也沒有再浪費時間請示國內,自己便在三亞拿了主意向海漢求援,否則就算海漢願意出兵,也極有可能來不及阻止清軍了。

李希雖然感激海漢出兵拯救了自己的國家,但他也很清楚海漢的行動純粹是受利益驅動,而並不是因爲朝鮮這個盟友所面臨的危機。

本書首發創世中文網,爲防盜以下內容稍後重新編輯

李溰的意思是,任何一個統治者如果研究過海漢的戰史,大概都會盡量避免與這個強勁的對手開戰,特別是這個戰場如果位於海上或者沿海地區,那基本上就看不到戰勝海漢的希望。

但李溰的想法依然有些片面,即便皇太極研究過海漢戰史且有示弱的想法,也還是無法避免海漢介入明、清、朝鮮三國的戰事之中,因爲這並非皇太極想躲就能躲掉的麻煩,海漢早幾年就已經計劃好了打擊目標,不管皇太極想不想打仗,海漢都會派軍隊進入遼東,按照自己的步調採取軍事行動。

李希到海漢的時間比較長,對海漢的行事風格也更爲了解,當下苦笑着壓低聲音應道:“海漢出兵對付清國,終歸還是爲了遼東的地盤和人口啊!皇太極怎麼想怎麼做,其實都很難避免戰爭的爆發。”

李溰眉毛一挑道:“是這樣的嗎?那海漢出兵救援我國……”

“世子,海漢出兵救援我國,是兩國間的交易而非情誼,他們是爲自己利益而戰,順便敲打一下清國,萬萬不可因此自作多情。”李希看了看周圍沒人注意到自己這邊,又繼續說道:“海漢人精於算計,事事都帶着目的,世子切莫因爲他們與我國定有盟約,便對其無條件信任。共同的利益,遠比口頭的承諾更可靠!”

李溰想起出國之前父王對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言論,當下深以爲然,連忙謝過李希的提醒。這一路行來他的確對海漢這個國家多了不少好感和敬畏,幾乎忘記了兩國關係的本質,李希的提醒倒是十分及時。要是對這個強大的國家全無提防,那日後吃虧的只能是朝鮮國了。

李溰想起早前在海漢時報上看到關於朝鮮戰事的報道,官方的確隻字未提朝鮮掏軍費請海漢出兵一節,而是將海漢的行動定性爲“拯救盟國於水火之中”,似乎完全是情誼使然纔會出兵援朝,但他所知的事實顯然與此有所差異,海漢對自家行動的描述明顯帶有美化的成分。

交易還是情誼,李溰覺得還是前者的比例居多,情誼不是完全沒有,但絕對難以在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交易的內容,那海漢大概率不會派軍隊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海漢原本就是抱着看熱鬧的心態不願下場冒險,如果朝鮮真如歷史上那樣被清軍打到國體崩潰,那多半是等到最後時刻纔會派艦隊去江華島把逃難的朝鮮君臣給接出來,養着這個傀儡朝廷來實現間接控制朝鮮國。好在李希的決心下得早,也沒有再浪費時間請示國內,自己便在三亞拿了主意向海漢求援,否則就算海漢願意出兵,也極有可能來不及阻止清軍了。

李希雖然感激海漢出兵拯救了自己的國家,但他也很清楚海漢的行動純粹是受利益驅動,而並不是因爲朝鮮這個盟友所面臨的危機。李溰的意思是,任何一個統治者如果研究過海漢的戰史,大概都會盡量避免與這個強勁的對手開戰,特別是這個戰場如果位於海上或者沿海地區,那基本上就看不到戰勝海漢的希望。

但李溰的想法依然有些片面,即便皇太極研究過海漢戰史且有示弱的想法,也還是無法避免海漢介入明、清、朝鮮三國的戰事之中,因爲這並非皇太極想躲就能躲掉的麻煩,海漢早幾年就已經計劃好了打擊目標,不管皇太極想不想打仗,海漢都會派軍隊進入遼東,按照自己的步調採取軍事行動。

李希到海漢的時間比較長,對海漢的行事風格也更爲了解,當下苦笑着壓低聲音應道:“海漢出兵對付清國,終歸還是爲了遼東的地盤和人口啊!皇太極怎麼想怎麼做,其實都很難避免戰爭的爆發。”

李溰眉毛一挑道:“是這樣的嗎?那海漢出兵救援我國……”

“世子,海漢出兵救援我國,是兩國間的交易而非情誼,他們是爲自己利益而戰,順便敲打一下清國,萬萬不可因此自作多情。”李希看了看周圍沒人注意到自己這邊,又繼續說道:“海漢人精於算計,事事都帶着目的,世子切莫因爲他們與我國定有盟約,便對其無條件信任。共同的利益,遠比口頭的承諾更可靠!”

李溰想起出國之前父王對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言論,當下深以爲然,連忙謝過李希的提醒。這一路行來他的確對海漢這個國家多了不少好感和敬畏,幾乎忘記了兩國關係的本質,李希的提醒倒是十分及時。要是對這個強大的國家全無提防,那日後吃虧的只能是朝鮮國了。

李溰想起早前在海漢時報上看到關於朝鮮戰事的報道,官方的確隻字未提朝鮮掏軍費請海漢出兵一節,而是將海漢的行動定性爲“拯救盟國於水火之中”,似乎完全是情誼使然纔會出兵援朝,但他所知的事實顯然與此有所差異,海漢對自家行動的描述明顯帶有美化的成分。

交易還是情誼,李溰覺得還是前者的比例居多,情誼不是完全沒有,但絕對難以在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交易的內容,那海漢大概率不會派軍隊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海漢原本就是抱着看熱鬧的心態不願下場冒險,如果朝鮮真如歷史上那樣被清軍打到國體崩潰,那多半是等到最後時刻纔會派艦隊去江華島把逃難的朝鮮君臣給接出來,養着這個傀儡朝廷來實現間接控制朝鮮國。好在李希的決心下得早,也沒有再浪費時間請示國內,自己便在三亞拿了主意向海漢求援,否則就算海漢願意出兵,也極有可能來不及阻止清軍了。

李希雖然感激海漢出兵拯救了自己的國家,但他也很清楚海漢的行動純粹是受利益驅動,而並不是因爲朝鮮這個盟友所面臨的危機。李溰的意思是,任何一個統治者如果研究過海漢的戰史,大概都會盡量避免與這個強勁的對手開戰,特別是這個戰場如果位於海上或者沿海地區,那基本上就看不到戰勝海漢的希望。

但李溰的想法依然有些片面,即便皇太極研究過海漢戰史且有示弱的想法,也還是無法避免海漢介入明、清、朝鮮三國的戰事之中,因爲這並非皇太極想躲就能躲掉的麻煩,海漢早幾年就已經計劃好了打擊目標,不管皇太極想不想打仗,海漢都會派軍隊進入遼東,按照自己的步調採取軍事行動。

李希到海漢的時間比較長,對海漢的行事風格也更爲了解,當下苦笑着壓低聲音應道:“海漢出兵對付清國,終歸還是爲了遼東的地盤和人口啊!皇太極怎麼想怎麼做,其實都很難避免戰爭的爆發。”

李溰眉毛一挑道:“是這樣的嗎?那海漢出兵救援我國……”

“世子,海漢出兵救援我國,是兩國間的交易而非情誼,他們是爲自己利益而戰,順便敲打一下清國,萬萬不可因此自作多情。”李希看了看周圍沒人注意到自己這邊,又繼續說道:“海漢人精於算計,事事都帶着目的,世子切莫因爲他們與我國定有盟約,便對其無條件信任。共同的利益,遠比口頭的承諾更可靠!”

李溰想起出國之前父王對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言論,當下深以爲然,連忙謝過李希的提醒。這一路行來他的確對海漢這個國家多了不少好感和敬畏,幾乎忘記了兩國關係的本質,李希的提醒倒是十分及時。要是對這個強大的國家全無提防,那日後吃虧的只能是朝鮮國了。

李溰想起早前在海漢時報上看到關於朝鮮戰事的報道,官方的確隻字未提朝鮮掏軍費請海漢出兵一節,而是將海漢的行動定性爲“拯救盟國於水火之中”,似乎完全是情誼使然纔會出兵援朝,但他所知的事實顯然與此有所差異,海漢對自家行動的描述明顯帶有美化的成分。

交易還是情誼,李溰覺得還是前者的比例居多,情誼不是完全沒有,但絕對難以在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交易的內容,那海漢大概率不會派軍隊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海漢原本就是抱着看熱鬧的心態不願下場冒險,如果朝鮮真如歷史上那樣被清軍打到國體崩潰,那多半是等到最後時刻纔會派艦隊去江華島把逃難的朝鮮君臣給接出來,養着這個傀儡朝廷來實現間接控制朝鮮國。好在李希的決心下得早,也沒有再浪費時間請示國內,自己便在三亞拿了主意向海漢求援,否則就算海漢願意出兵,也極有可能來不及阻止清軍了。

李希雖然感激海漢出兵拯救了自己的國家,但他也很清楚海漢的行動純粹是受利益驅動,而並不是因爲朝鮮這個盟友所面臨的危機。

3203.第3203章2914.第2914章第1243章 沒那麼簡單第1719章 糧食貿易第2163章第3471章3008.第3008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行動日(二)3243.第3243章第399章 勝利凱旋第1709章 戴罪立功第九百八十二章 教育措施2722.第2722章第1969章第2213章第1559章 排查線索第184章 參觀工業區第2321章第1067章 束手就擒第1011章 開國慶典(十一)3349.第3349章第九百三十一章 利益至上第1187章 市場狀況第1846章 交換條件第363章 偷聽第1470章 北方航線(三)第1454章 未來打算第八百九十章 斷人財路2547.第2547章第1484章 遼東的未來第1623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自安全部的報告第八百零九章 改換門庭2565.第2565章第1753章 外交手段3220.第3220章第1839章 戰義州第2208章2876.第2876章第1988章2505.第2505章第1682章 各施手段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日島之戰(一)第370章 開闢新鹽場第六百九十九章 戰前佈局第219章 越南之行(二)第1595章 操作方式第272章 黎峒變化第1751章 孰強孰弱2538.第2538章第2215章3009.第3009章第1912章 行程安排第1406章 冬季偵察2709.第2709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各有打算第1115章 巡航遼東第363章 偷聽第1180章 變本加厲第1450章 盡在掌握3139.第3139章第2248章第七百九十六章 移民與建設第3419章第1541章 產業升級第四百零二章 新移民2959.第2959章3265.第3265章第2017章2520.第2520章2722.第2722章3054.第3054章第1979章2971.第2971章第1666章 攻打馬尼拉(十六)第1740章 商業優勢第1691章 壟斷經營2808.第2808章第3496章3261.第3261章第1354章 不得不防2729.第2729章2709.第2709章2652.第2652章3231.第3231章第199章 駐廣辦的工作規劃第2144章第3513章第1290章 新戰術體系第五百零二章 儋州調查第1783章 爲國爲民第179章 公心與私心3127.第3127章第132章 保密制度第1934章第七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反擊第四百七十六章 實力說話2595.第2595章第2288章2941.第294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