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是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中作戰,但登陸的明軍部隊還是很快就展示了自己的專業素養,分出大約兩百人在登陸地點附近搶築灘頭陣地,以防主力部隊離開登陸點進入內陸之後,敵人對這裡發動反撲。同時從登陸點向東、向南派出了數支小分隊,查探附近區域的敵情,並在登陸點外圍建立預警觀察哨。
後續還會有一批物資轉運上岸以保證登陸部隊在附近區域作戰所需,所以這個登陸點必須要建立防禦體系,以免進入內陸的部隊被切斷補給線。
主力部隊則是在集結後分爲了前中後三隊人馬,從登陸點分批出發趕赴西南方向的目標。這樣即便在行軍過程中出現敵情,也可根據形勢選擇不同的應戰方式。
雖然基本能夠確定對手的實力與己方尚有差距,但明軍的進攻也仍是十分謹慎,並未因爲登陸過程的順利就冒進,還是按步就班地照着預定的作戰方案行動。
勝不冒進,敗不潰退,能夠以合理的方式應對作戰過程中的各種局面,所體現出來的軍事素質,同樣也是一支部隊軍事實力的一部分。許心素麾下的精銳部隊幾乎都是按照海漢的軍事模式進行訓練,作戰方式也更傾向於標準化的操作,以穩紮穩打的風格在戰場上推進,儘量不給弱於自己的對手留下翻盤的機會,在大明已經算得上是一支一流強軍,用來對付這福江島上的民間武裝自然也不在話下。
由於這片區域幾乎都是農田,視野幾乎毫無遮擋,島上的武裝人員也難以再在明軍推進的過程中組織起防禦,明軍很順利地抵達了目標區域,並發現這裡的船塢中還有兩艘尚未完工的大型戰船。不過船塢裡已經空無一人,很顯然是趕在明軍到來之前組織了集體撤離。
“把這地方全燒掉!”帶隊軍官所下達的命令簡短而明確。
目前聯軍部隊的行跡已經暴露,也不用擔心在這裡放一把大火會讓對手知道己方的所在位置。而放火燒掉對手的造船廠,施放這個信號也能起到在心理上打擊對手的效果。要是對手受不了這個刺激,集結起來與明軍正面對決,那倒是正合了明軍的心意。
造船的地方引火物可就太多了,比如處理木材所產生的刨花就大堆大堆地隨處可見,很快士兵們又從這裡的廚房背後找到了大量的乾柴,又找到一些照明用的火油,然後便按照指揮官的命令,開始在船廠內外各處點燃火頭。特別是兩艘尚在船塢裡未完工的戰船,船頭船尾和甲板上都被佈置了引火物,確保能夠一把火將其燒個乾淨。
很快這處造船廠便燃起了熊熊大火,隨之升騰而起的濃煙高達百丈,估計方圓十里之內都很難不注意到這個顯眼的信號。
行動中的第一個目標就這樣順利拿下,也是讓明軍上下都頗爲興奮,對於接下來的戰鬥有了更多的信心。
接下來的第二個目標便是位於造船廠以西三裡左右的一處港口,正位於這個曲折海灣的盡頭。如果不是先前有袁峙的實地偵察,明軍也很難想到在這海灣深處竟然還藏有一個小港口。根據海漢軍所提供的情報,在目標地點還停泊有數艘戰船,如果登陸的明軍確認這些戰船還在當地,那就必須要設法摧毀它們。爲了防止這些戰船逃出海灣,負責攻打福江島的聯軍戰船已經從海上封住了進出海灣的航道,以此來實現甕中捉鱉。
不過從造船廠通向這處港口的最近路線卻是水面,沿海的平坦地形到造船廠這裡就到了盡頭,再往內陸就是大片大片的山地了,如果要從陸路繞過去,就得繞一個大圈子才能到達,路程起碼有十幾裡。
指揮官沒有急於下令趕往下一處目標,因爲他注意到這處海灣裡根本就沒見着有船活動,而對手的戰船如果還在海灣內,這個時段理應會出現在造船廠附近的海面上,用艦載火力與攻擊造船廠的明軍展開戰鬥纔對。所以他有理由懷疑,在聯軍艦隊殺到福江島之前,情報中提到的停靠在海灣內的戰船就已經轉移去了別的地方。
要驗證這個結論,其實不需行軍十幾裡才能看到港口的情況,只要派人拿着望遠鏡去到臨近的山頭高處就能查看目的地的狀況了。
於是一支小分隊立刻從火場旁出發,沿着海灣旁邊的山嶺去往高處,找視野更好的觀察點眺望目的地。他們的行動很快就取得了效果,按照約定從山頂打出一發信號彈,將偵察結果告知了在造船廠附近等消息的大部隊——海灣盡頭的港口裡並沒有他們所尋找的戰船,甚至連小舢板都沒有兩條。
這個偵察結果也印證了指揮官先前的猜測,對手在此之前就已經將本地的戰船調去了別的地方,只留給了明軍一處不設防的造船廠下手。雖然很順利地完成了這一階段的任務,但指揮官卻明白目前並未傷到對手元氣,還需要設法找到對手在島上的主要力量並加以消滅才行。
然而對於島上其他區域的狀況,明軍所得到的情報信息就極爲有限了。他們手上只有海漢提供的軍用地圖,以及大致會有人聚居的區域,至於對手的武裝人員藏身何處,就只能慢慢現找了。
不過他們倒也不用完全依靠徒步來對整個島進行篩查,島上地形平坦的宜居地區基本都集中在幾塊臨海平原,乘船前往另外幾個待清查的區域要比徒步快得多。但這樣的地形也給他們的作戰目標帶來了不小的困難,雖然島上的武裝人員或許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但僅靠登島這一千多明軍想對面積超過三百平方公里的福江島完成搜查,基本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爲今之計,也只能依託於水面艦艇的優勢,先對島上的幾處重點區域進行排查,能找到多少敵軍就盡力消滅多少了。
而此時在距離福江島大約二十里開外的奈留島海域,從聯軍艦隊分出的另一支小型艦隊正在對島上的一處海灣港口發動進攻。事實上偵察部隊所提供的資料只表明了這處海灣內有港口存在,但並不能確定島上是否有對手的武裝人員駐守。而聯軍則是抱着有棗沒棗都打一杆子的念頭,總之是先派人登陸上島,對人口聚居區進行一番搜查再說。
如果有人跳出來抵抗,那自然不用多說,就勢將抵抗者清理乾淨便是。而軍方其實也很清楚,採取這種行動遭遇抵抗的可能性極大,畢竟五島列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倭寇老巢,定居在這裡的民衆,即便本身不是倭寇,也與倭寇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太可能在外來勢力面前選擇乖乖就範。
相較於福江島,五島列島的另外四個主要島嶼的面積都小得多,而且島上的宜居區域加在一起都比不了福江島,因此常住人口數量也少得多。按照聯軍參謀部門的估計,除了福江島之外,另外幾個島上的人口規模應該都在千人以內,解決起來不會太棘手。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這幾個島嶼的海岸線彎彎折折,有不少隱蔽的小型海灣,聯軍艦隊不得不分出若干小分隊,去分頭清理這些目標區域。
攻擊奈留島的部隊在登陸期間基本沒遇到像樣的抵抗,先頭部隊上岸之後,纔有一夥持械浪人衝出來試圖將外來者逐出灘頭,但他們的武勇在火槍面前毫無發揮餘地,將此作爲熱身活動的特戰團士兵僅用一輪齊射便瓦解了浪人們虛張聲勢的攻勢。躲過這輪彈雨的幾個傢伙意識到發生的狀況後,毫不猶豫地拋下了傷亡的同夥,頭也不回地逃走了。
這個小港口並沒有聯軍所期待遇到的戰船,岸邊只停泊着幾艘小漁船,看樣子這裡也不會有太多敵人存在。
登陸的海漢軍以最快速度掃蕩了港口旁邊的漁村,或許是港口那些還沒涼透的浪人屍首起到了震懾作用,之後的行動沒有再遇到有組織的抵抗,三百多名本地民衆很快就從各自家中被驅趕出來,在港口集合到一起。而初步的搜查也並未從這些民宅中找到多少制式武器,搜到的幾把倭刀也都是鏽跡斑斑,一看便知有年頭沒用過了。
根據民衆的供述,本地並沒有駐紮成建制的武裝人員,而在港口抵抗海漢軍登陸的浪人也基本都是本地青壯,不過這些人知道自己的行爲已經闖下大禍,這個時候全都逃入山林中了。
特戰團的作戰任務可不是挨家挨戶清剿漁民和農夫,既然當下沒有發現任何島上存在有組織武裝的證據,那也就沒有再在奈留島逗留下去的必要了。一幫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從登島到離島還不到兩個小時。但在此期間因爲抵抗而死於槍口之下的島民,那就只能自認倒黴了。
幾小時後在中通島打響的戰鬥,才總算是遇到了正主。聯軍艦隊在中通島北邊的海灣裡發現了兩艘正在試圖離港的戰船,然後毫不客氣地迅速用炮火將其擊沉在距離海岸不到一里的地方。
船上的水手發現雙方實力懸殊,他們根本無力抵抗來自海上的炮擊,很快便選擇了跳船逃生,放棄了已經開始進水下沉的戰船。
但聯軍艦隊幹掉這兩艘戰船之後並沒有就此離開,而是立刻組織了登陸,對這裡的港口小鎮進行了突襲。雖然由此展開的戰鬥不算太激烈,但也總算是讓特戰團的人馬打起了精神認真應對。
大約有一百多名武裝人員龜縮在小鎮內,利用火槍、弓箭等武器對試圖攻入小鎮的海漢軍進行攻擊。不過他們的防禦手段太過單一,而戰線也缺乏縱深,在被海漢軍集火打擊之後,很快就失去了協同。
雙方接戰後耗時十分鐘左右,海漢軍便撕破了對方並不牢固的防線,攻入鎮子裡並將對手的作戰單位切割開來,然後分頭殲滅。
在這個交戰階段,軍隊和民間武裝在軍事素質和戰鬥經驗上的差距就更加凸顯出來,特戰團對於這種切割敵人陣形的作戰方式駕輕就熟,而抵抗一方則完全沒有相應的作戰預案,在發現自己的側翼甚至後方出現敵人之後便慌亂不已,擔心被對手包圍而不能再專注作戰。
與海漢特戰團這樣的精銳部隊交戰,一旦信心和注意力開始動搖,被擊潰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福江島上的明軍還在輾轉搜尋下一個目標的時候,奈留島和中通島上的戰鬥已經先後結束。不過這除了海漢特戰團的戰鬥力更強之外,也與各個島上的具體狀況有關,如果是將雙方的任務互換一下,讓特戰團去負責清剿福江島上的敵人,那他們的行動效率也不會比明軍高出太多,而由明軍去攻打奈留島和中通島的港口,同樣也不會耗費太多時間。
特戰團在中通島的港口和小鎮總共俘獲了四十餘人,這些俘虜在港口集中進行了突擊審訊之後,便被分別關押到幾艘運兵船上。海漢並不打算在島上多作停留,從俘虜的口供中得知島上的敵人數量並不多,大部分便已經在剛纔的接戰中被海漢所消滅,而逃走的人員其實已經不足以對聯軍艦隊造成威脅了。
這些逃走的人肯定會想辦法通知平戶,所以兵貴神速,聯軍艦隊要儘可能趕在平戶那邊接到警報之前就對平戶島展開進攻。而且五島列島這些島上沒有太多資源,也基本無險可守,所以海漢對於佔領這些地方也沒什麼興趣,清理目標排除隱患之後便主動撤離了。
從五島列島最北端的中通島,到平戶島的最南端,中間的航程只有四十多裡,以海漢艦隊的航行速度,要不了半天時間便能完成這段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