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4.第2384章

第2384章

根據執委會所掌握的礦藏資料,山東的金礦儲量是全國最高的地方,而這些礦脈又大多集中在膠東半島地區。招遠、掖縣、平度、乳山、牟平、棲霞等地都有分佈,其中又以招遠、平度兩地的礦脈最爲集中,而且埋藏較淺便於露天開採。

而根據史料記載,最早在北宋時期的景德四年,即公元十一世紀初,宋真宗便派了大臣潘美到招遠地區督辦玲瓏山金礦的開採事務。當時登萊兩州的黃金年產量近萬兩,約能佔到全國黃金產量的九成左右。而到元代,朝廷進一步加大了對膠東金礦的開採力度,產量比宋代產金高峰期的皇祐年間足足高出了一倍有餘。

到了明代,這一地區的金礦自然也被繼承下來,明神宗還曾派了大批太監到地方上監督金礦開採。只是這些監督措施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登萊地區的金礦產量非但沒能得到提升,下滑到僅有元代最高產量的六分之一左右。天啓年間熹宗還派了魏忠賢到登州監督開採事務,但同樣也未能起到實際作用。發生於1631年的登萊之亂,更是摧毀了這一地區幾乎所有的礦場,雖然近幾年慢慢在重新復工,但相關技術人員在戰亂中的嚴重流失導致生產效率也隨之下降,如今的產能較之以前已經下滑了太多。

而原本在這一地區以挖礦爲生的礦工,近幾年卻有不少人陸陸續續跑去了福山縣,變成了爲海漢效力的礦工。原因無他,還是因爲海漢給的待遇更好,能保證礦工們的生計。

通過這些跳槽的礦工,海漢也就慢慢獲知了關於招遠地區金礦開採狀況的信息。舊的礦脈經過幾百年的開採之後,礦藏已經逐漸枯竭,產金量慢慢入不敷出,難以維持礦場的正常運轉。而官府又沒有能力探尋到新的礦脈,所以招遠地區的金礦產業就逐漸衰敗了。

但這樣的信息與海漢高層所掌握的情況顯然是不相符的,招遠地區的金礦即便是到了幾百年之後也遠遠還沒有枯竭,除了前幾個世紀由官府組織開採的玲瓏山金礦外,招遠縣內的阜山、羅山、金華山等地,還散佈着大小千條金礦礦脈,其中不乏儲量大、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的上等礦脈。只是當下這個階段官府的探礦能力已經幾近於無,所以開採規模也在逐年萎縮,這無疑便是給海漢提供了施展手段的舞臺。

當然了,考慮到招遠縣的地理位置距離海漢控制的福山縣還較遠,而且開礦參與人數衆多,難以保守秘密,一旦海漢在該地區開採出新的金礦,勢必很快就會引發大明的關注,屆時再爲礦脈所屬權發生爭奪,甚至爆發武裝衝突,那對海漢而言也將是一個麻煩事。

所以此事雖然已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但海漢高層也沒有匆忙作出決定,還是要先做好萬全的準備之後再考慮動手。

從地理環境來看,海漢很難完全複製之前在福山縣的操作方式,去佔領地處內陸山區的招遠縣。而且兩地間相距百餘里,中間幾乎都是山地丘陵,陸上交通並不便利,不管是運輸物資還是調遣兵力都是一件麻煩事。

如果要想通過軍事佔領來實現目的,那海漢需要投入在這一地區的資源就實在太多了,大明也不太可能坐視海漢在山東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就將會影響到兩國間的外交關係,這並不是海漢願意見到的情況。

相較於兩國貿易爲海漢在各個領域造就的巨大收益,在招遠開採金礦所能創造的價值僅僅只侷限於經濟方面,孰輕孰重,海漢高層自然看得很清楚。即便要開採招遠金礦,那也必須是在保持現有外交關係的前提下再進行實施。

在當地尋找未經開採的礦脈,對海漢來說並不存在技術上的難度,資料庫就有後世這一地區的各個金礦開採點,多派些專業人手到當地去按圖索驥,要找到一處合適目標無非就是時間問題。

真正的難題還是如何能在開採礦脈的同時還與當地官府處好關係,不會因爲礦藏的所屬權而翻臉。要營造出這樣的局面,唯有提前收買當地官府,達成利益同盟才行。

這種牽涉甚大的事情,當然也不能交給普通人來操作,所以安全部便接手了這項任務。郝萬清在此之前多次以富商身份造訪招遠縣,一來二去跟本地的谷知縣搭上了關係,確認此人可用錢財收買,然後慢慢便一起琢磨出了一個操作方案。

海漢先找一處合適的礦脈,然後谷知縣會以官府的名義出面將這處礦脈納入到“官礦”的名冊中,但具體的開採事務則全部交由海漢操作。每年會通過正規渠道向大明上繳一定數目的黃金,以保證相關開採活動的合法性。

而谷知縣當然也會按一定的比例從每年產出的黃金中獲得數目可觀的分紅,他將負責搞定由朝廷制定的各種監督措施,保證海漢能夠在招遠縣不聲不響地從事開採活動。

當然了,即便是有來自地方官府的掩護,海漢在這裡的開採規模也不可能像福山銅礦那樣張揚,否則根本就瞞不過有心人,屆時還是不免會與大明產生衝突。而且招遠縣衙提供的掩護到底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目前也完全是一個未知數,這要操作起來勢必還會出現很多無法預計的問題,風險其實並不小。

但就在海漢逐步推進此事的時候,清軍打進山東了。整個山東境內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陷入了混亂之中,各州府縣自顧不暇,也不會有人在意海漢在這個時候所做的小動作。

郝萬清希望能夠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儘可能將招遠的不安定因素都排除掉,比如說朝廷派來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監工官員,要是讓這些人發現了新礦的秘密,上報給了大明工部,那就前功盡棄了。而眼下發生在山東的這場大亂,便能給海漢的秘密行動提供最好的掩護。

不過山東戰亂所造成的影響實在太大,郝萬清也不得不先暫停了手頭的任務,將龔十七等人派去濟南府方向蒐集戰況情報。直到龔十七回到招遠縣,才抽出時間去預定的地點取回採掘的礦石樣本,正好能壓着任務的時限把這些樣本送回芝罘島,由專業人員去完成下一步的檢驗工作。

當然這麼大的事情,僅靠安全部這點人手也很難包攬下來,軍方的介入是遲早問題,龔十七在與孫真的交談中誤以爲對方已經知道了這些安排,來招遠除了引導難民前往福山縣之外,還順帶來跟進金礦相關的事務,所以纔會露了口風。

後來龔十七雖然發現這是一個誤會,但他也知道此事繼續瞞着孫真意義不大,反而會讓對方誤解,便果斷向孫真說明了其中原委。他相信孫真身爲特戰團的營長,聽完之後肯定能明白這件事的重要性,無需自己再多做強調,也會自覺地守住這個秘密。

孫真聽龔十七簡單說了其中原由,所受到的衝擊也是不小,沒想到在這天下大亂的時候,安全部卻在暗中操作如此之大的計劃。

不過他並不會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妥,眼下山東的狀況已經證明,大明擁有天下財富,也仍是無法抵禦外敵,拯救黎民百姓。這些埋藏在地下的金子即便被開採出來收入大明國庫,最終也多半隻是便宜了滿清,而如果由海漢獲得這些金子,那麼至少其中一部分能被用於攻打滿清的作戰,以及拯救那些需要幫助的大明百姓,這顯然更具實際意義。

孫真問道:“那既然招遠縣的事情還未處理完,龔兄返回福山縣之後,很快又得再過來吧?”

龔十七道:“這些礦石樣品讓手下送回福山縣就行了,我會留在這邊配合孫兄行動,這樣也能便於跟縣衙那邊協調有關難民的事務。”

相較於初來乍到的孫真,龔十七對招遠縣的狀況顯然更爲熟悉,有他留在這邊幫忙,孫真倒是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翌日一早,龔十七的手下便收拾行裝準備離開。而孫真則是下令騰了一輛馬車出來交給他們,用於運載那些礦石樣品,這樣能有效減輕他們坐騎的負重,返回福山縣的行程也可更快一些。

龔十七投桃報李,讓手下只帶了足夠返回福山縣的糧草,將多餘的口糧全部留下來交給孫真的部隊。雖然數量不多,但在眼下這種補給不便的環境中,哪怕只是幾十斤糧食也是十分重要的資源了。

安全部的人馬啓程後,龔十七對孫真道:“稍後我去一趟縣城,催一催他們的糧草。我估摸着城裡官倉應該至少還有五六千斤糧食,試試看能不能讓谷知縣都交給我們。”

孫真道:“那也還得留給城內的民衆一些口糧吧?”

龔十七笑道:“這個時候能在縣城裡避難的,條件都不會太差,他們手裡的糧食肯定比官倉要多得多,估計支撐兩三個月都沒問題。谷知縣既然答應要給我們供糧,肯定也已經計算過了,毋須擔心。”

孫真聞言也就沒有再多話。龔十七牽了坐騎,也不讓孫真派人跟隨,一人一馬就朝着縣城去了。雖說縣城目前不放閒人出入,但龔十七既然與那谷知縣有交情,想必通報身份之後就能入城了。

事實上這個時候在縣城裡避難的也未必都是鄉紳地主,同樣也有不少平民百姓。但龔十七見縣城城門緊閉,官府也沒組織外出籌糧,便料定城內的糧食儲備應該還算充足,所以纔會主動前往縣城討要糧食。

不管是引導難民的任務,還是由安全部在負責的金礦任務,讓孫真的部隊駐留招遠縣的時間更長一些,顯然都會更有利於這些任務的執行。要做到這一點,只要能弄到足夠的糧草就行了。

而站在地方官府的立場上,海漢軍出現在這裡雖然形同入侵,但如果能夠化解本地的難民危機,那官府自然很樂意對其存在睜隻眼閉隻眼,甚至像谷知縣這樣的利益相關者主動提供糧食也不足爲怪。

孫真自然也沒閒着,一面派出遊騎兵到地勢相對平坦的招遠縣南部查看難民涌入的情況,一面加緊製作路牌,準備部署到縣內各處要道上,即便一百個難民裡能有一個識字的人,也會更容易將他們指引到正確的逃難路線上。

龔十七當天午後就安然回到了海漢軍的駐地,他帶回來的消息也是讓孫真這支部隊士氣一振。縣衙願意分批向他們提供總共六千斤糧食,而且爲了配合海漢的引導難民計劃,從明日起會逐漸減少對城外難民施粥的份量。這樣才能迫使那些指望着在招遠捱過去的難民們主動離開,去福山縣尋找生機。

當然這樣做將會不可避免地讓一些難民死於飢餓,但如果不將日益增多的難民疏散出去,這招遠縣又缺乏安置難民的手段,可能在數日之後就陷入流民內亂。

事實上這樣的亂子已經開始有了徵兆,在難民聚居區內出現了一些搶奪財物和糧食的事件。好在目前尚是零星事件,一旦有人開始拉幫結派,以團伙的方式控制其他難民,那麼距離大規模的暴動也就不遠了。

出於安全考慮,孫真沒有派人進入難民聚居區進行不間斷的監視,但也一直在關注其動向。如果發現了某些不好的兆頭,他就必須得儘快出兵撲滅隱患。

當晚,按照各處所返回的情況,孫真對新進入招遠縣的難民數量做了估算,這一天下來,至少已經有四位數的難民涌入招遠縣。而據部分難民反映的情況,西南方向百里外的萊州府城附近聚集的難民數量至少是招遠縣的十倍之多,當地也已經沒有辦法安置如此之多的難民,所以有大量難民此時正在東進登州的途中。

(本章完)

第126章 行動籌備第1795章 備戰工作第13章 漫長的一天(三)第七百零二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九十三章 打探消息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排身份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1634章 徵西行動第72章 重訪故地2711.第2711章第1270章 各尋門路第2220章第1359章 真正的實力2714.第2714章第1150章 各行其是2713.第2713章3386.第3386章第216章 軍力吃緊2927.第2927章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一桶金2702.第2702章第2162章2610.第2610章3225.第3225章第226章 越南之行(九)第1002章 開國慶典(二)2714.第2714章第1369章 牽制2473.第2473章2437.第2437章第2114章2943.第2943章2732.第2732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進的態度第1588章 複雜的準備工作第38章 快速反應第223章 越南之行(六)第1078章 進駐芝罘島第1851章 政治目的第1087章 宣傳手段2712.第2712章第2140章第125章 戰爭販子3068.第3068章第110章 何夕的工作彙報第四百一十二章 勸說武森第1481章 戰爭機器2603.第2603章2881.第2881章第1440章 前後夾擊第1795章 備戰工作第七百四十三章 移民交接第1993章2750.第2750章第1711章 新出路3377.第3377章第2079章2831.第2831章第148章 配套產業第3470章第1237章 萬事俱備2501.第2501章第1353章 內部溝通第九百七十五章 參觀鹽場第1948章第2363章第3462章第1225章 軍事培訓第1923章第2303章第1989章第1722章 新舊後臺第2253章第1184章 利益取捨2408.第2408章第九百一十四章 戰後清點第2148章第1326章 兩難境地第六百四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2409.第2409章2403.第2403章第1334章 反覆試探第六百五十二章 攻守轉換第六百六十八章 抽絲剝繭第1499章 炫耀武力2749.第2749章3251.第3251章第1371章 退讓第2051章第190章 補給物資的籌備第1189章 連夜動手第1630章 最後準備3127.第3127章第1763章 武力展示(五)第七百六十七章 談判與妥協第390章 交戰第七百八十章 因地制宜2497.第2497章第五百九十六章 漳州城第1678章 特權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