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9章
崇禎和順治都很明智地在最後時刻選擇了接受現實,這樣有效避免了大規模的戰爭對社會基礎的破壞,也大大減少了海漢統一國家所需付出的代價。
按照事前的約定,海漢將會爲他們及其後人提供藩王的待遇,明清兩國也會繼續在名義上存在,只是其封地和權限都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海漢也不會讓他們再有起兵作亂的機會。
執委會認爲只要堅持在經濟、政治、文教等方面對其進行不斷輸入,頂多幾代人之後,這兩個藩國便會以更爲自然的方式融合到海漢國之中。而當下不急於將其徹底抹去,主要還是爲了能夠讓新近吞併的這些地區能順利地完成統治權的交接。
完成了對明清兩國的征服之後,海漢在東亞大陸已經沒有對手,對相當一部分穿越衆來說,這似乎就算是完成了當年穿越行動最主要的長期目標了。
但對於執委會而言,接下來要治理疆域如此廣闊的帝國,並且要保證這個國度不會在自己這輩人離世之後迅速衰亡,那所要做的工作還相當多,甚至可以說當下的局面還僅僅只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而已。
海漢在當下所統治的地區面積突然暴漲了數十倍,這對於執政體系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目前大陸上的絕大部分地區仍然是維持原有的狀態,由前朝的地方官僚體系在進行管理,但這種情況肯定不會持續太久,海漢必然要逐步使用自己培養的官員來接管這些地區。
除了人事方面的壓力之外,海漢還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那就是如今的海漢京城遠在南海一隅,對於大陸地區的統治會因爲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極大的影響。
爲國家的穩定和長遠發展考慮,將行政中心遷至大陸,已經成爲勢在必行的選擇,對此穿越衆內部倒也沒有太多的異議。畢竟在他們的認知中,這個國家的行政中心本來就應該設在大陸地區,當年也只是因爲形勢所迫,不得不選了三亞這個地方起步而已,如今時機已經成熟,自然應該回歸正途了。
不過有關遷都地點的選擇,在海漢高層還是引發了比較激烈的討論,大致意見就分爲了好幾派。
一類是認爲國家未來應該繼續以包括南海在內的南方地區爲中心,所以遷都的理想選擇就是此前經濟發達,社會基礎較好的廣州地區。在海漢國現有的版圖上,廣州也算是一個比較接近中心的地點,而且城市發展的空間和前景都要較三亞好得多。
另一類則是認爲應該遵循傳統,直接繼承前朝的京城,以彰顯海漢取代大明的正統性。雖然北京城及周邊地區留給了朱家作爲藩國封地,但不是還有個南京城可用嗎?遷都南京,海漢就相當於是繼承了中原王朝的正統。
還有一類意見認爲海漢現有的地域已經十分遼闊,未來可能還將繼續擴展,無論是將京城設在廣州、南京,或是其他某個城市,都難以有效輻射到現有的統治區。應該效仿大明,分設南北兩京,甚至一主多副的行政中心,來實現穩定高效的統治。
這幾種主流意見在穿越衆內部都有比較多的擁躉,甚至還有一些人就此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進行辯論,遷都一事一時間也成爲了三亞市面上比較熱門的話題。
而執委會所需考慮的問題更多,如今的三亞可不僅僅只是海漢的政治中心和區域貿易中心,同時還承載着文教、軍事、信息、科研、工業製造等重要職能。這些職能機構中有哪些是必須要隨執政機關一同遷走的,遷徙期間的職能停滯又將會造成多大的影響,都需進行慎重的評估。
比如如今仍在勝利堡中運作着的大數據中心,如何進行跨地區搬遷就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工程。除了要在目的地提前建設好專用的機房和供電系統之外,還要考慮如何保證這些已經工作了二十幾年的服務器能安全地搬遷到千里之外。如果其中任何一臺服務器在此過程中遭受了損壞,對海漢來說都將是無法估量價值的巨大損失。
此外搬遷過程中大數據中心將會停止運轉,這在海漢國成立以來也是從未發生過的狀況。過去二十多年中哪怕是遇到颱風之類的極端天氣,這些寶貴的服務器也從未完全停止過工作。失去了這些機器的支持,整個國家的運行可能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也必須提前制定相應的預案。
而建在內陸田獨地區的科研工業區,有大量的專業實驗室和工業生產設備,這些東西要長途搬遷,同樣也會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一一解決。
在執委會舉行了數次有關這個主題的專項研討會之後,高官們也意識到想要在短期內將這些年在三亞置辦的罈罈罐罐全部遷走是不太現實的。哪怕就是主流意見中離三亞相對較近的廣州地區,在搬遷過程中也會存在許多困難。
此外遷都和建設新首都的鉅額費用,也必須從長計議。這筆開支在此之前並無提前準備的專項預算,如果現在要單獨立項,那麼勢必影響到接下來幾年的國家財政計劃。按照施耐德的說法,這意味着整個國庫的收支都得重新制定安排,財政部大概至少得爲此加班好幾個月。
不過此時來自東海大區的一份報告卻讓執委會眼前一亮。石迪文在這份報告中指出,在海漢吞併了大明之後,東海殖民區現在的轄區已經將浙、蘇、皖地區包括在內,而這幾乎是大明統治時期經濟最好的地區,工商業發達,水運陸運都十分便利,社會穩定且較爲開化,具備了良好的開發條件。
而石迪文所要說明的目的,就是建議執委會將杭州地區作爲遷都目標。除了當地是歷史古都,區域大城,環境優越等等理由之外,石迪文還給出了一個極有分量的條件,那就是由東海大區承擔一半的遷都費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