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3章
1655年九月的某個清晨,一支車隊緩緩行進在通向京杭運河的官道上。這支車隊前後各有一隊武裝騎兵拱衛,道上民衆紛紛提前避讓到路邊,唯恐驚擾到大人物的行程。
陶弘方看白樂童一直張望車窗外的風景,笑着調侃道:“事到臨頭,又捨不得離開了嗎?”
白樂童搖頭應道:“那倒不是,反正今後要遷都,我們也還會再回來。我只是在回想來杭州這段時間的經歷,盤點一下得失對錯。”
白樂童來時鬥志滿滿,一心想在杭州展現一下自己的專業能力,但到了這邊卻慢慢發現局面並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樣,有太多無法掌控的事情。地方官府的行事風格,也與他的認知相悖,甚至一度讓他很懷疑東海大區的步調方向是否與勝利堡保持了一致。
當然截止到目前爲止,他所觀察到的事實都證明了石迪文的確要棋高一着。相較白樂童一直糾結的科舉公正性,石迪文對朱子安的安排纔是充分利用了科舉的影響力,這可不是更換考題方案或者多抓幾個舞弊者所能達成的效果。
白樂童冷靜下來之後,早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係。他現在所在意的已經不是有關科舉那些雞毛蒜皮的問題,而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值得吸取的經驗和教訓。
陶弘方見他情緒如常,便也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此次鄉試最大的受益者正坐在車隊的另一輛馬車上,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們每天都是擡頭不見低頭見,陶弘方也希望白樂童能早些調整好心態,能與那朱子安正常相處。
另一輛馬車中,坐在朱子安面前的是石成武和王安國兩人。這輛馬車是石成武的專車,車內柔軟的彈簧坐榻和大塊的透明車窗玻璃,以及車廂下方緩解路面顛簸的減震系統,都是朱子安未曾接觸過的新鮮事物。這些玩意兒當然並非杭州本地所產,事實上這整輛馬車都是在三亞訂製完成,然後再裝船運來杭州,光是期間的運費就夠在本地買上四五輛普通馬車了。
這樣的待遇本不是一個文書能夠享受到的,使團中的其他隨從人員都只能乘坐十人一車的大篷馬車。對面這兩個年輕人與自己年齡相仿,但手中掌握的權勢卻遠非朱子安可比,他雖不至於因此自慚形穢,但也不免有些羨慕對方。
朱子安的臉色有些不安,因爲他心裡很清楚,自己此行的任務可不僅僅只是一個負責作筆錄的文書而已,使團與朝日兩國的會談,他都將會作爲參與者列席,並且在其中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
前日石迪文秘密召見他的時候,已經將話說得很明白,海漢希望利用他的身份,讓朝日兩國明白大明與海漢之間的政權交接已經完成,認清形勢,今後安心與海漢合作。
如果要以大明皇族子弟的身份面對這樣的任務,難免心裡會有些不太舒服,但對於朱子安來說,倒是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從當年清軍大破濟南城之後,德王一脈其實就只空餘一個藩王的名號,早就沒有了貴族應有的生活水平。
而朱子安的生活也基本與錦衣玉食無關,德王府的俸祿好些年前就因爲朝廷財政緊張而被停掉了,家族能爲他提供的也僅僅只有教育資源,讓他可以多拜幾位學問深厚的長者爲師,這樣或許有朝一日進京面聖,可以給金鑾殿上那位留個好印象,爲德王一脈爭取到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令人失望的是大明走勢一路下滑,面對海漢的崛起毫無抵抗力,爲了保住最後的顏面,甚至不得不向海漢俯首稱臣。這樣一來,德王一脈自然也沒了出頭的機會。
如果海漢沒有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那朱子安今後的生活大概也就只能依靠祖上留下來那點爲數不多的封地收租過活,雖能保證溫飽,但頂多就是個鄉下土財主,距離榮華富貴已是遙不可及,更別說蔭澤後人了。
而如今有了另一種選擇擺在朱子安面前,只要以德王后裔的身份站出來爲海漢搖旗吶喊,那麼就可以在新朝當官,重新成爲人上人。不管是了家族還是爲自己今後前途,朱子安都不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
至於紫禁城裡那位對此怎麼看,朱子安其實並不在乎。既然那位早就把德王府拋棄不管了,如今除了大家都是姓朱,似乎也找不出更多的聯繫了,又何必還要給他留面子。
對於自己來到杭州之後所得到的待遇,朱子安認爲還算不錯,雖然沒有被東海大區奉爲上賓,但也沒出現他所擔心的情況,被海漢人呼來喝去,甚至是當面羞辱之類。總的說來,海漢人對他還算客氣,生活方面照顧得十分周到,而且關於合作的事宜也會與他商量細節,給予了他足夠的尊重。
至於鄉試,在他看來那些題目還真不算太難,即便沒有提前透露,他也自信能夠順利過關,只是能不能拿到解元之位就得另說了。
對於白樂童等人的身份,朱子安只知道他們是來自海漢京城的高官子弟,就如坐在面前的石成武和王安國一樣。但那幾個人對於鄉試的安排顯然有不同的看法,朱子安上次在石府與他們會面之時,就很明確地感受到了敵意。
當然朱子安大致也能明白這種敵意是從何而起,但他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畢竟鄉試的事情是石迪文安排,而非他自己本意,除了照做也別無他法,但這中間的糾葛卻又讓他難以自辯。而如今還要跟這幾人一同出使海外,朱子安不免還是有點擔心是否能與他們友好相處。
“朱子安,你是不是在擔心另一輛車上的人會找你麻煩?”石成武注意到他的表情有些侷促不安,便主動開口說道:“他們只是對事不對人,你只要抓住機會好好表現自己的能力,相信很快就能讓他們對你的看法有所改觀。”
朱子安連忙拱手應道:“多謝石兄指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