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亮,馬家莊裡裡外外就已經開始忙起來了。各家各戶都有人拿着清掃工具走出家門,開始打掃街道。
陳一鑫是個非常講究整潔的人,因此莊內所有的街道,都必須在天明之前清掃乾淨。
特別是馬家祠堂內外,更是安排了好幾十號人,將地面用清水擦洗了三遍。祠堂裡但凡手能摸到,眼能看到的地方,包括供奉的先人靈位,也全部擦得一塵不染。
馬家祠堂每年的祭祖及宗族大會,早在二十年前,便在陳一鑫的主張下,定在了海漢國慶日的第二天舉辦。
不過今年陳一鑫因爲公務,在國慶日之前就南下去了杭州,這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陳一鑫地位特殊,一向是這項宗族活動的主角。很多從外地趕過來參加宗族大會的族人,目的之一其實就是想來跟陳一鑫會個面,這也是普通人爲數不多能夠見到這位大人物的機會。
陳一鑫要是不在場,這活動就起碼少了一半的意義,所以在族長馬強東的建議下,相關的活動也都推遲了,就等陳一鑫從杭州回來再舉辦。
一些從外地趕來參加宗族大會的族人,已經在福山縣住了有半個月,就是在等着陳一鑫從南方歸來。
昨晚陳一鑫從芝罘島開完會回到馬家莊,馬強東等族中耆老便與他溝通過,決定在今天上午就把這祭祀活動給辦了。
不然陳一鑫公務繁忙,在馬家莊住不了兩天就又要走,到時候又沒法參加活動了。
各種祭祀用品,倒是早在國慶日之前就已準備妥當了,今天只需再宰殺一些牲畜,擺上新鮮果品即可。
馬東強一早就杵着柺棍來到了祠堂,檢查各項準備工作的完成情況。這種小事其實無需他親歷親爲,但這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一定要在祭祀活動之前親自查驗一遍才放心。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馬東強將在今天的宗族大會上,將族長一職交給大兒子馬才繼承,今天也是他最後一次盡族長的責任。等明年辦這活動的時候,就該輪到跟在他屁股後面的下任族長來負責檢查了。
馬東強私心當然是想把族長之位交給自己的女婿,畢竟陳一鑫也沒有其他家人,當初與馬玉玲成親,就算是入贅了馬家,當族長勉強也能說得過去。等陳一鑫老了,再將族長之位傳回給馬家子弟即可。
但陳一鑫位高權重,平時日理萬機,根本無暇顧及馬家的家族事務,而且他對這個族長之位也毫無興趣。
馬東強大兒子馬才比陳一鑫還年長几歲,如今也是五旬老者了。不過當族長這回事,就是得上點年紀才能服衆,而馬才的聲望、年紀、能力,出任族長之位都是最佳的時候。
當然最重要的是,陳一鑫也明確表態會支持這位大舅子,有他作後盾,馬東強纔敢放心讓馬才繼承這個位子。
儘管如此,馬東強還是叮囑馬才,今天的宗族大會需小心應對,因爲宗族裡盯着這位子的人其實不少,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馬東強安排兒子接掌族長之位的做法沒有異議。
如今的馬家,可不再是海漢到來之前那個默默無聞的地方宗族了。自從與陳一鑫結親後,馬家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如今在整個山東都算得上是有影響力的名門望族。
甚至連外地一些同姓宗族,近年也在想方設法地跟福山馬家攀親,無外乎就是想獲得海漢的庇護,再以馬家的特殊地位謀些其他好處。
如今的馬家早就擺脫了地主的身份,也不再侷限於農業經營,掌控的財富已經多到難以計數。
這其中其實有不少是屬於陳一鑫的產業,不過他分身乏術,又不便把老婆孩子派出去打理生意,所以其中一些就交託給了馬家管理。
而在外界看來,福山銅礦、招遠金礦、龍口煤礦,以及山東半島各大港口,對外的海運貿易、連鎖錢莊等等,只要是登萊地區叫得上名的產業,幾乎都有馬家參與其中。
馬家所管理的產業全是當下最賺錢的生意,任誰看了都會覺得眼饞。但偏偏背後還有陳一鑫這麼一尊得罪不起的大佛撐腰,外人想從馬家手上搶些好處,那也不是一件易事。
但覬覦馬東強族長位子的馬氏族人,從來就沒斷過。雖然沒人敢冒着招惹陳一鑫的大不韙踢掉馬強東,但總能等到馬強東告老退位的時候,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跟馬才競爭這個位子了。
馬東強不難想到,等會兒自己宣佈辭去族長職務,宣佈讓馬才繼任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跳出來攪局。
不過想到待會女婿陳一鑫也將出席這個活動,馬東強就放心了許多。只要陳一鑫站在自己這邊,任誰跳出來反對這個安排都沒用。
想及此處,他對馬才吩咐道:“去看看你妹夫起了沒,待會你就陪他一起過來,稍微晚些也沒事。”
馬才心領神會,點頭領命而去。
待會馬才與陳一鑫一同亮相,明眼人應該就能看懂形勢了。要是再有不長眼的傢伙跳出來攪局,那馬東強可就不會留情面了。
天色亮起後,便有馬家各房各支的代表,陸續來到了祠堂報到。
待人已經到得七七八八,快到預定舉行祭祀儀式的時候,馬才和陳一鑫夫婦才姍姍來遲。
馬才與陳一鑫並排而行,馬玉玲則是牽着女兒陳萍兒的手跟在後面。隨後還有數名身着黑衣,腰間挎着手槍和短刀的年輕男子,全都是陳一鑫的貼身護衛。
祠堂裡不管什麼年紀,什麼身份,見到陳一鑫之後,都是紛紛躬身作揖,迎接他的到來。
陳一鑫倒也不擺什麼架子,微笑着拱手向周圍衆人回禮。最後走到馬東強身前,才微微欠身行禮。
馬東強點點頭,隨後示意馬纔可以開始了。
馬才拉大嗓門宣佈道:“時辰已到,祭祀開始,宣讀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