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6章
身爲大明的朝廷命官,錢文賢並不想與海漢合作。如果說丟了宜興算是失職,那麼捨棄立場與敵方合作,就是形同失節了。
錢文賢在宜興縣沒有多少私產,多半也逃不過被海漢抄沒,他如今還有點價值的東西,就只剩下還在苦苦堅持的大義和名節了。
但錢文賢也不得不承認,石迪文所說的話有些道理,不管宜興縣是由大明還是海漢控制,都不應讓民衆長時間陷入戰亂。
如果兩國在宜興縣內的交戰已經到此結束,那對於本地民衆來說無疑是件好事,不用再繼續擔驚受怕,更不需要背井離鄉逃難去外地了。
當務之急,是要讓民衆接收到這樣的信息,而錢文賢作爲本地父母官,目前還是具備了一定的聲望,更易得到民衆信任,當然是要比海漢人更適合幹這個活了。
是履行自己作爲地方官的責任,還是抱着大義名節回到牢房裡等死,錢文賢不禁生出了一絲猶豫。
之前決定要慷慨赴死,是因爲他認定自己沒有別的路可選,以身殉國就是最好的結果。但如今海漢人給出了另外一種解決方案,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動搖了他的意志。
錢文賢思來想去,最終稍稍鬆口道:“閣下如何保證,貴國軍隊不會殘害本地百姓?”
石迪文笑道:“宜興縣已經是我海漢國的地盤了,我們爲何要殘害本國百姓?難道明軍會幹出這麼愚蠢的事嗎?哦不好意思,我想起來了,明軍是真的會幹這種事!”
錢文賢被石迪文的話懟得一時無語。他也知道外地來宜興增援的明軍不太老實,這幾天沒少禍害地方。昨天去洑東鎮的那支明軍,據說還把去年從縣衙告老還鄉的戚師爺家裡給搶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也不免心生歉疚。
石迪文何等老辣,見錢文賢沉默不語,既不拒絕也不答應,便已經大致能猜到他的心思了。
他不想繼續在錢文賢這裡耗費時間,將副官叫了過來:“帶錢大人出去,安排個地方讓他辦公,有什麼要求都儘可能滿足他。”
錢文賢聽得一臉愕然,他還沒決定答應合作,石迪文這就給他直接安排上了。
不等錢文賢開口反駁,副官已經招呼士兵進來,一左一右挾着他胳膊,把他帶出了書房。
副官給他安排的辦公地點倒也不遠,就在這院子的廂房,原本是主簿辦公的地方,筆墨紙硯也都齊全。
“需要什麼跟我說,但記住了,你只有這一次機會,千萬別想着耍花樣!”副官冷冰冰地警告了錢文賢。
錢文賢嘆了口氣,提出了自己所需的條件:“本官需要可供差遣的人手,還有,請把官印先還給本官。”
雖然錢文賢提的條件聽起來有點離譜,但還是很快就得到了滿足。
縣衙的衙役原本都已經在城破時跑了個精光,但海漢軍不知從什麼地方抓到了其中幾人,趁着這個機會讓他們重新回到縣衙給錢文賢打下手。
又按照錢文賢的要求,從城內找了幾名秀才回來,替他謄寫東西。
錢文賢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安民告示。
在目前這種環境下,民衆未必會信任剛剛接管本地的海漢軍,但如果是由縣衙出面發佈信息,民衆或許更願意相信。
而錢文賢索要官印,也是爲了在安民告示上加個防僞標識,讓民衆更爲放心一些。
至於安民告示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錢文賢不敢打保票,但他相信自己所採取的措施,一定會有助於穩定縣城內外的社會秩序。
告示的內容,大致便是承認了海漢目前已經控制了宜興縣,民衆應當遵守海漢軍發佈的各種行爲規則,勿衝動行事。宜興縣衙將繼續運轉,力爭讓縣內民衆的生活早日回到正常狀態。
這些安民告示首先會出現在縣城內外各處,然後會由海漢軍安排專人送去縣內各個鄉鎮公諸於衆。
與縣衙安民告示一同出現在這些地方的,還會有另一張由海漢軍作戰指揮部發佈告示,內容當然是宣告這些地區今後將納入海漢治下。
不過類似戶口、田產,以及賦稅等等繁瑣的資料,要轉移登記到海漢名下,那還是得等新的地方官府班子成立之後,再慢慢進行過渡。
在完成對宜興的佔領後,石迪文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了下一個目標,位於宜興以西的溧陽縣。
天黑之前,先頭部隊及部分輜重裝備已經開始朝溧陽進發,預計明天清晨便可抵達當地縣城。
雖說溧陽與宜興之間相隔了六十多裡,但好消息是兩地之間有可以通航的河流相連,一部分從太湖運過來的作戰物資可以不用卸船,繼續前往下一站。
不過相較於宜興縣城,溧陽縣城的地理環境就要相對複雜一些,可能要多費些工夫才能拿下。
溧陽縣城依河而建,建造時便利用地形和水利條件,讓河流環繞城池,形成了半天然的護城河。
“都說說看,這溧陽縣城該怎麼打?”
溧陽縣城的地圖就擺在面前,石迪文也想借此機會看看,自己手底下這幫作戰參謀會有些什麼樣的奇思妙想。
一名中尉率先開口道:“大人,這溧陽縣城僅有東、南、北三道城門,城外護城河寬有三四丈,雖然我們攻進去有些麻煩,但守軍想出來也不容易。”
“我們完全可以圍而不打,繞過溧陽直撲應天府。只需派少量人馬守住這三處城門,再以武裝巡邏艇封鎖流經城西的河道,就能將守軍困在縣城裡出不來了。”
有人立即質疑了這種方案:“明軍也未必見得就只會龜縮防守,要是他們部署一部分人馬在縣城附近躲藏起來,待我軍主力北上後,執行圍困任務的部隊就有可能會遭到內外夾擊!”
又有人道:“既然我軍的運輸船可以順河流直抵溧陽,那就藉助炮火掩護,把船駛入護城河,在河上搭建浮橋然後攻城。”
石迪文見說出這個主意的是自己的長子石成武,不由得微微點了點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