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錢少寶親眼見到星島港的繁榮景象後,意識到之前從文獻和傳聞中瞭解的星島並非真實全貌,這裡可不是什麼蠻荒之地,分明是一處建設標準極高的貿易港。
當然他所獲知的那些信息也並不是憑空捏造,只是記錄和傳播這些信息的人,大概根本想不到星島這種地處偏遠的海外殖民地,會以日新月異的速度不斷進化,由“流放之地”變成了海貿重鎮。
港口的泊位上,除了在國內港口能夠見到的傳統福船、廣船,官營船廠建造的海漢式帆船之外,還有許多來自西方的克拉克帆船、蓋倫船,以及用斜桁張開巨大三角帆的阿拉伯帆船。
僅從視野中所見到的船隻數量來看,錢少寶就可以下判斷,這裡的港口貨物吞吐量恐怕不會比海南島的幾個大港遜色多少。
由此帶給星島大區的財政收入,想必也十分可觀,難怪現在星島大區有底氣以優厚待遇在國內大舉招募人才,還開始大批建造戰船擴充海軍編制。
錢黎二人所乘的這艘公務船顯然不是第一次來星島了,船老大輕車熟路地將船泊入到了一處比較空的碼頭。黎德昌向錢少寶介紹,這個擁有十幾個泊位的碼頭是官府專屬,平時僅允許往來星島的官船靠泊,所以一般也不用排隊等候泊位。
此時碼頭上已有一隊人馬候着,看樣子是專門迎接他們的到來。
他們從金蘭港啓程時,就已用電報通知了星島這邊,想來應該是本地官府提前做了安排。
黎德昌打頭走在前面,舷梯下到一半,他突然加快了腳步,一路小跑到了碼頭上,然後在迎接隊伍前雙膝跪地。
錢少寶這時注意到,黎德昌所跪之人乃是一名頭髮花白的老者,面目與他依稀有些相似,想來應該就是其父黎大貴了。
雖說海漢不提倡跪拜禮,但那是指上下級和官民之間。至於家族後輩向先輩跪拜叩頭,那是民間習俗,倒是沒什麼忌諱。
黎大貴今天當然不是以情報官員的身份來的,他會出現在這裡的唯一原因,就是迎接闊別星島已久的黎德昌迴歸。
錢少寶見此情形,故意放慢了腳步,好讓黎家父子能有一會兒平復情緒的時間。
待他走到碼頭上,父子倆已經結束了簡短的交談,黎大貴主動走上前來,伸手與錢少寶相握,歡迎他的到來。
錢少寶注意到黎大貴眼中尚有淚光,不管以前他是懷着何種心情將黎德昌送去三亞,但對於兒子終於能回到自己身邊,顯然是十分欣喜。
“羅傑大人已經設下宴席,給你們接風洗塵,錢少校,趕緊上車吧!”
黎大貴的催促讓錢少寶吃了一驚,羅傑雖與自己父親是合作伙伴,但爲了迎接自己這個後輩抵達星島而專門設宴款待,這是不是太過隆重了點?
他旋即安慰自己,或許只是安排了一場家宴,並非自己所以爲的大場面。
然而去到羅傑府邸後,錢少寶才發現,這個接風宴的規格比自己想象的還要更高一些。羅傑和譚舉任一武一文兩名高官都來了,此外治安官韓正山,陸九師師長阮富,星島傭兵團指揮官杜魯等本地高官十餘人也到場作陪。
毫不誇張地說,就算是執委會的高官來了星島,接待陣容大概也就是這個水平了。
黎德昌的身份顯然還夠不上如此規格的接待活動,這場接風宴的中心人物毫無疑問是錢少寶。
錢少寶過往當然也見過不少海漢高官,不過通常都是跟在父親錢天敦身後充當配角。而今天這樣的場合,自己居然成了主角,這讓他不禁有些拘謹。
羅傑和譚舉任倒也沒表現出特別的熱情,只是大致過問了一下,他們在途中遇到惡劣海況的遭遇。
錢少寶也不敢有所隱瞞,便將來時在海上遇到風暴,不得不去金蘭港暫避了幾日的情況,詳細講述了一遍。
羅傑聽完後道:“還好你們及時躲避,昨天接到金蘭港那邊發來的通報,在你們遇到的那場風暴中失蹤了兩艘商船,前幾天纔在附近海岸找到船隻殘骸,估計有七八十號人葬身大海了。”
錢少寶聞言也有些愕然,但他也知道海難這種事在所難免,而且事後根本難以及時搜救,往往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纔會發現船隻在航程中失蹤。
像這種數日之後能在附近海域發現殘骸的情況,已經算是比較少有了。更多在海上失蹤的船隻根本不知去向,連是不是遭遇了海難都無從查證。
羅傑繼續說道:“你們先在星島休整幾日,好好調養一下身體。到時候我另外安排一艘大船,送你們去普吉島那邊。”
錢少寶連忙謝過,順勢便問起了普吉島那邊的現狀。
羅傑一擡手,將坐在另一桌的副官譚天磊招了過來:“他這個月押運了一批物資去普吉島,前幾天剛回來,你想知道的都可以問他。”
剛纔入席時羅傑介紹過在場衆人身份,錢少寶知道他這位年輕副官就是譚舉任的兒子,當下也不敢怠慢,連忙道聲辛苦,又把自己的問題重複了一遍。
譚天磊開門見山道:“要說普吉島的現狀,我認爲可以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缺’,缺勞力、缺物資、缺經費,什麼都缺!”
“當地幾乎沒有任何產業,在我們去之前,那裡連像樣的農業開發都沒有。今天春天錢將軍帶着部隊開墾了一些農田,種了一季水稻,但收穫的糧食還遠遠不夠實現自給自足。”
“絕大部分的生活物資,暫時都只能從星島這邊運過去,少部分可以從鄰近的暹羅、亞齊、吉打等國採購。”
“這一年輸送至普吉島、蘭卡威島、檳榔嶼三地的移民,總計大約在五千人上下,其中超過一半都是送到了普吉島。但目前的人口規模,還遠遠不夠在當地實施大規模的基建工程和農業開發。”
“按照我們的預計,至少要等到一兩年之後,當地農業逐步發展起來,擺脫農產品的對外依賴之後,情況纔會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