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順藤摸瓜

林南提出的這個見解可不是廢話,如果隱藏在黑暗中的對手沒有被形勢避上絕路,那麼他們很可能在察覺到危險之後選擇放棄這次刺殺行動,轉而繼續藏匿行跡。那樣的話安全部只能直接抓捕黃子星,極有可能會因此打草驚蛇反而把大魚給嚇跑了。但現在的形勢是海漢在瓊州島的統治基礎每一天都在加強,假以時日大明的影響力只會越來越低。想要反抗海漢的統治,留給這些不安分者的時間也的確不多了,即便要冒一定的風險,這些人也不會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

而現在反動文人黃子星,對於安全部來說已經不算是主要目標了,隱藏在他背後那些蠢蠢欲動的人才是安全部要認真應付的對手。於是本地正在偵辦的反動文人謀逆案,與執委會直接督辦的錦衣衛間諜案,兩個原本看起來沒什麼聯繫的案子,現在卻要併案偵辦了。當然這對安全部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更好地調配本地已經很緊張的外勤人手,對價值更高的目標進行監控。

半天之後,原本已經被調離忠明書院附近的衆多探子,又重新回到了前幾天的崗位上。他們現在不但要監視出入忠明書院的人,而且要連忠明書院附近的山林也一併納入監控範圍。特別是每隔幾日便在書院後面的山林中與黃子星秘密接頭的人,更是他們要找到的重要目標。李清揚甚至認爲躲在山林中的人便是那個藏匿行跡的錦衣衛軍官,但汪百鎖覺得這無法解釋黃子星每次回到書院時所攜帶的包裹——就算要送衣食,那也應該是黃子星從書院往山林送才合乎情理。

“這片山林附近可有什麼村鎮?”林南打斷了他們的爭論問道。

汪百鎖立刻命人拿來地圖鋪在桌上,指着地圖解說道:“離忠明書院最近的其實是儋州城,不過黃子星選擇在城外接頭,想必與他接頭的人並不住在城內,而附近最近的鎮子,也得要翻過一道山樑……大約有七八里地的山路吧!”

“派人監視那個鎮子!”林南立刻下令道:“如果鎮上有前大明衛所軍的軍官,或者是鐵匠之類的,一定要監控起來!”

林南這麼一提點,汪百鎖心領神會地應道:“這些人要進城行刺,必定需要武器。就算他們能從黑市買到火銃,也沒法帶進儋州城,所以只能想辦法弄一些能隨身攜帶的利器!城市裡的鐵匠鋪子早就在我們的監控之下,他們想打造利器,大概也只能從村鎮想辦法了。”

“而且多人行動如果沒有懂得領兵的人帶頭指揮,那就只能是散沙一盤了。黃子星管個書院或許還行,但組織刺殺行動,他大概還沒這本事。”李清揚也立刻補充道。他自己就是錦衣衛出身,當然很清楚職業水平跟業餘玩家在組織能力和行動能力上的差距。單單靠忠明書院那幫子酸腐文人,是玩不出什麼花的,頂多就是像黃子星給張千智分配的任務那樣,在關鍵時刻設法制造一些混亂來擾亂秩序,混淆視聽罷了。至於動手行刺,肯定還是得有基礎的人來幹才行,接受過專門殺人技巧訓練的軍人,顯然就是最佳的選擇。

林南繼續說道:“以他們傳遞信息的方式,參與刺殺計劃的人不可能距離儋州太遠,否則很難及時就行動的細節進行溝通。清揚,你怎麼看?”

李清揚自然明白林南問他這話的意思,連忙應道:“以卑職過去所受的訓練,類似這樣的狀況,參與行動的人不會在發動前就全部入城潛伏,但城中必定留有耳目。既然這忠明書院是個窩點,那極有可能潛伏在城中的耳目也是由書院的人從中串聯傳遞信息,我們可以順藤摸瓜,將其上下線都找出來。如果主事的人就是那錦衣衛軍官,那就更好辦了,卑職以前雖然只是個百戶,但錦衣衛辦事的手法,卑職還是基本都知道的。”

林南點點頭道:“那這次城外的部分,由汪主任負責,城內的部分,便由你負責。從大本營帶過來的特勤隊,暫時交給你指揮。”

“卑職定當盡力而爲!”李清揚趕緊起身抱拳應道。

這麼大的事情,即便是林南也不敢專權獨斷,還是在當天就發了電報回三亞,向總部報備。而總部在第二天便發來了回覆,要求儋州方面務必將這個案子妥當處理。除了給予他們足夠大的行動權限之外,還再次從大本營調集了一批精幹人馬,即日乘船出發前往儋州增援。

另外,已經得到通知的軍方也沒閒着,立刻從昌化和瓊州府城兩個方向各抽調了一個連的陸軍,秘密前往儋州附近駐紮,隨時準備增援當地行動所需。

在對手根本沒有察覺的時候,安全部就已經完成了在儋州的初步佈局,雖然還稱不上是什麼密不透風的天羅地網,但現在掌握了忠明書院這個節點,只要對手在儋州內外有所行動,就很難再瞞過安全部的監控。而且現在安全部想達成的目標可不是化解反動分子的刺殺行動,而是要將參與此事的地下網絡連根拔起,一網打盡。

當然除了監視這些人之外,安全部還有一個任務,就是保證目前在儋州工作的海漢首長們的人身安全。

這個任務單純從職能上來說,並不完全是安全部的責任,畢竟安全部是主管情報安全工作,而保護穿越者們的人身安全,主要是由執委會直屬的特勤安保隊來執行。但今時今日的狀況比較特殊,爲了不讓人有機可趁,安全部這邊也得派人跟在穿越者身邊,避免因爲信息不暢而造成的危險。

目前在儋州工作的穿越者除了張新之外,還有商務部、農業部、海運部、民政部等部門的六七個人,人數倒是不多,基本維持了以前駐儋辦的編制規模,只是將權限相對放大了而已。不過駐外穿越者標配的安保人員只有人均二到四人,儋州這邊因爲之前的滲透較深,政治局面較好,因此是按人均兩名安保人員進行配置。但這個配置在當前的形勢下,即便加上安全部增派的人手,也仍然顯得不是特別安穩。

2月10日凌晨,王湯姆帶了一個排的部隊在儋州灣白馬井碼頭登陸。他是接到了執委會的調令,暫時將率領艦隊封鎖瓊州海峽的任務交給副手,自己率領小隊人馬僞裝成商隊,低調地潛入儋州城駐紮。

王湯姆帶到儋州的這個排也不是普通的海軍士兵,而是海軍編制下正在秘密訓練的陸戰隊。這些士兵全都是1627-1628年入伍的“老兵”,普遍都有赴瓊州之外參加實戰的經歷。他們原本的編制都在陸軍,前年海軍成立之後,他們才轉了編制進了海軍。而且這批人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王湯姆親自點兵,可以說他從海軍成立之前,就已經在謀劃這海軍陸戰隊的事情了。

這批人被他“以權謀私”選入海軍之後,大部分的操練內容都是由他來制定和執行,當然了,其實也就是照搬了他所知的某些特種部隊較爲成熟的訓練手段。由於編制規模相當有限,王湯姆也放棄了陸軍慣用的輪轉式排槍陣形,採用了錢天敦組建那支特戰部隊的做法,以近距離的高殺傷力武器爲主要火力輸出。甚至連單兵的裝備,也基本與錢天敦手下那支部隊一致。

而與其不同的是,這支部隊的兩棲作戰能力更強,不僅僅是登陸戰,就算是海上作戰,這些士兵也能完美地扮演水手、炮手等角色,而不只是被打包裝上船的陸軍火槍兵。

對於一手打造了這支部隊的王湯姆而言,海軍陸戰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他的私兵了,指揮這支精銳部隊作戰除了需要有執委會和軍委所下達的命令之外,也必須得由他這個指揮官點頭同意才行。

目前軍方兩位大員都在瓊北坐鎮,顏楚傑坐鎮府城,要兼顧的事情讓他無法脫身,便讓最近剛剛完成了納土納羣島考察歸來的王湯姆帶隊來儋州,加強這一地區穿越衆的個人安保力度。

王湯姆的到來對於惴惴不安的本地駐軍和安全部來說,都如同是有了主心骨一樣。儋州管委會已經早早替他們在城中預備好了一處客棧,騰空了所有房間,就爲了方便他們入住之後行事。

王湯姆也不含糊,到了之後便將本地的幾名穿越者全部召集到一起,給他們召開了一個短會,大意就是要他們在儋州這起大案結案之前,保持較高的警惕性,身邊一定得安排二十四小時的護衛,無特殊情況不得出城,不得離開護衛人員的視野單獨行動,不得與身份不明者單獨接觸等等。

王湯姆還給他們每人發了一件防刺馬甲,要求他們在近期的外出活動或應酬時必須穿在身上。這玩意兒還是他們北美幫入夥前替籌委會採購的軍需品之一,英國的ppss出產。這種防刺服不是使用廉價的凱夫拉材料製造,而是採用了某種類似棉質織物的黑科技面料,相比普通的防刺馬甲更加的輕便透氣,穿起來不會顯得太笨重。當時一共也只採購了十多件,其中有一半都早早分配給了駐廣辦,剩下的幾件這次王湯姆全送到儋州來了。

張新等人也知道這是保命的東西,沒人敢託大,都是立刻收下了。這年代可不比穿越前的那個時空,缺乏良好的醫療和急救條件,一旦受了外傷,即便不是馬上就致命,也未必能得到及時的救治。要是萬一被人瞅空子在肚子上捅一刀,以儋州本地的醫療條件,搞不好就直接掛掉了也難說。

至於個人武器,按照外務人員的慣例,他們倒是早在離開三亞來儋州的時候就領到了手槍和彈藥。不過在此之前駐儋州的人員中並沒有擔任軍警職務的穿越者,因此這些東西都鎖在管委會的保險櫃裡,平時也沒人會把槍帶在身上。

槍這玩意兒並不是人人都喜歡,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玩槍的天賦,王湯姆當然也不指望在短時間內就把這幾個人訓練成有自保能力的槍手,只是告誡他們使用槍支的必要場景和注意事項,至於是否要隨身佩戴,他們可以自行選擇。

2月15日,忠明書院外圍的監視人員發回消息,已經盯上了與黃子星在書院外山林中接頭的人,化裝成樵夫和採藥人的安全部外勤人員一路從儋州城外輪流盯梢,跟到了距離儋州十二里之遙的四平鎮。正如林南在之前的案情分析中所猜測的那樣,與黃子星接頭的人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前大明衛所軍把總。

這名姓萬的把總在去年上半年的時候都仍然在職,正是儋州駐軍所屬。不過瓊北大亂之後,整個衛所軍的編制完全被打散,而無兵可帶的萬把總就只能回到鄉間,當一個小地主了。他的身份倒是早就在安全部統計的前衛所軍軍官名單上,但他所在的小鎮還不到一千人口,他在鎮上也沒什麼人氣,此前並沒有引起過安全部的特別注意。

找到了這根線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顯得順利多了。負責偵察的外勤人員很快就發現這個鎮子上僅有的一間鐵匠鋪老闆,跟這位退役回家種地的萬把總恰好是表兄弟關係。

安全部立刻動用了手頭的力量,對這間鐵匠鋪近期在儋州城的購入生鐵情況進行了調查。作爲儋州唯一的生鐵購買窗口,海漢商務部對於本地的生鐵流向不說一清二楚,起碼賣出多少,賣給了誰,一筆一筆的賬還是記得很清楚的。而位於四平鎮的這間鐵匠鋪最近兩三個月採購生鐵的頻率顯然有些太過頻繁了——安全部門可不會相信一個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鎮,每個月消耗的生鐵能達到人均兩斤。

2453.第2453章第1283章 昌石鐵路第1107章 前因後果第1242章 這是村莊還是堡壘第1361章 兵臨城下2701.第2701章第七百五十三章 開荒屯墾第六百二十五章 福建攻略第132章 保密制度第2019章第1259章 被迫接受第35章 鹽田(二)2617.第2617章第1075章 一路向北第1157章 實際的考慮第五百六十九章 特派專員3352.第3352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福建局勢第2211章第165章 隔空算計第389章 一擊即潰第1238章 破釜沉舟第四百四十二章 擴軍在即第六百七十四章 談判3205.第3205章第23章 勞改營(一)第2246章第196章 廣州城第3476章第1518章 巡視前線第1093章 艱難的選擇第1614章 經濟動力第1134章 激戰磁山第1104章 芝罘灣歸屬第四百二十八章 嚴查第四百五十章 虞堯的理由第396章 攻入皇城3206.第3206章第1727章 外交場合第2289章3023.第3023章第2157章第1815張 誰更快第277章 抓俘第200章 駐廣辦成立第1857章 利益集團3095.第3095章2936.第2936章第1802章 擋住去路第1670章 發財大計第3432章2834.第2834章3252.第3252章第76章 貨比貨2918.第2918章第2303章3416.第3416章第3452章第九百六十三章 告破第106章 實力展示第388章 先頭部隊3272.第3272章第3516章第1328章 戰後清點第213章 說服工作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第1472章 北方航線(五)3347.第3347章第1080章 進展順利第八百三十七章 誘惑第200章 駐廣辦成立第1068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零六章 動手的理由第六百四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第1227章 繼續培訓第六百六十章 荷蘭人的應對第2298章第229章 崖州局勢變化3237.第3237章3126.第3126章2508.第2508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進的態度第四百八十五章 賑災第1957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計劃通第1752章 兩種看法第72章 重訪故地第1306章 海口新貌2965.第2965章第1027章 希望油田(一)第1512章 炫耀武力第1403章 臨時調令2845.第2845章第265章 羣體效應2519.第2519章第1046章 人心向背2613.第2613章第1210章 出發南行第2182章第233章 拓殖鐵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