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海南大十字路

到了晚明,應該說,漢人朝廷對海南島地理摸的是比較熟悉的,海南地圖完整、清晰。

海述祖鋪開地圖。

海南由外及內,大體可分爲三圈,最外層的海岸線是國家郡縣所在,編戶齊民。第二圈屬於熟黎,與漢族交往日益深厚,說漢話用漢字,採用漢族生產方式,幾與一般百姓無異。最內圈屬於生黎,五指山爲中心的生黎區,明朝軍隊多次深入其中,對地理也不陌生。

唐胄的《正德瓊臺志》有全島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很科學。地圖要素很全,包括各地縣治、社稷壇、河泊所、巡檢司及境內主要山川、森林;基層鄉村、主要墟市分佈標註很清晰。

軍事上則標註了沿海烽燧、校場、驛站窩鋪、屯田分佈,甚至內圈26個黎垌位置也很明確。唐胄在地圖中用黑底白字標識生黎垌,與普通鄉村和熟黎相區別。另一對軍事和政治具有重要意義的是河流和道路,地圖均有清晰展示。唐胄用實心曲線標識道路,水紋波浪形標識河流,兼以黑色間隔細線表示河流寬度,提示發源地和流向。

守序結合各種地圖,打開《平黎疏》,一行行看下去。

“夫瓊地,瓊山縣處其北,崖州處其南,萬州處其東,昌化縣處其西。自瓊山縣轉西。歷澄邁縣、臨高縣、儋州、昌化縣、感恩縣至崖州,計程一千一百里。自崖州轉東,歷陵水縣、萬州、樂會縣、會同縣、文昌縣復之瓊山縣,計程九百四十里。是瓊州府自南徂北,自東徂西。以圍三徑一計之。大約七百里程也。……黎岐盤踞地,不過方四百里而已。”

平黎疏後面附有海瑞自己製作的地圖,與其它地圖有明顯區別。

正德後,黎亂漸多,地圖越來越偏向軍事。到名將俞大猷駐防海南,他一共製作了10幅瓊州地圖。分別標出名山大川、州縣軍堡、交通道路等。用10幅圖,一事一圖一議,顯得更簡潔,比較適合明朝軍人使用。俞大猷的地圖,海南已是不規則的圓形,這顯示軍隊對海南形狀已經有了接近真實的認識。

《上兵部圖說》是海瑞送給兵部的地圖,海忠介付出了極大心血之作。比起俞大猷的地圖,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山脈體系複雜遠過之,細緻之處各生態圈交匯處生黎垌與漢人、熟黎交錯分佈,並非以往簡單的圓環佈局。

從地圖側重點也能看出,海瑞所要表達的意思只有一個,徹底征服黎垌。

海瑞在地理後說的是黎亂屢剿不止的原因。

“……是以大兵一退,即旋轉耕其田,處其地。數年生長積聚,仍爲州縣寇害,不少衰止。”

海述祖解釋道,“瓊州生黎不過數萬人口,我朝屢興大軍,每次都能犁庭掃穴,卻始終不能剿滅。其中內情,家祖在《平黎疏》中也只是點到即止,並未深究。”

守序對這個問題也很好奇,海南黎垌雖處於深山中,可畢竟在海島上,並無縱深迴旋餘地。

自漢朝起朝廷就在瓊州設郡縣,搞了快2000年都沒搞定,實屬奇葩。就以明朝爲例,明朝中期的國力,調幾萬大軍並不難,四面合圍怎麼着也都屠盡了。

明朝在征服戰爭中對南方各族從不手下留情,整村整寨屠滅,婦幼掠買爲奴賞給士兵。

當然比韃靼人還是好不少,明朝對服從王化的土司待遇相對較優。征服的同時也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文明,如果真在和平交往中出現軍人欺負少民的情況,北京懲治自己的軍隊也不手軟。嘉靖、萬曆年多有案例,皇帝下旨痛罵基層軍官,正是他們在少民地區橫徵暴斂,才激起反抗。漢族就是這點好,皇帝和朝廷視天下百姓爲子民,只要接受漢族的文明,無論血緣起源是哪裡,都是華夏一員。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華夏才佔據了世界上最廣袤,最好的國土。

無論是武力征服還是懷柔,拿生黎沒辦法都是很奇怪的事。

守序問起,海述祖微嘆,答道:“這事背後牽扯原因甚多。其核心要害爲瓊州府內,漢民既要繳納賦稅,又要服徭役。熟黎只納稅不服役,生黎則稅役皆不納。這就導致了一面朝廷教化,化黎爲漢,另一面,漢也在化黎。”

軍隊進去剿滅了作亂的黎垌,因氣候惡劣,朝廷不設郡縣治理。沒過多久,逃亡的漢人又會深入五指山中。在生產力沒有突破的情況下,黎垌的生產、生活方式最適合當地,這些漢人會迅速黎化。甚至很多生黎垌的頭人原先都是漢人。

守序立即明白過來,海南的黎亂根本不是民族矛盾,而是經濟矛盾。所謂的生黎不過是幌子,簡直可以理解爲是在山中生聚,生黎化的漢人起義軍。

經濟原因當然無法剿滅了,軍隊一走,過幾年新的逃亡漢人就會佔據山間肥沃的泉涌田,繁衍生息,實力壯大後下山劫掠。

海瑞看問題比俞大猷更直面本質,俞大猷作爲將軍只考慮了軍事進剿。而海瑞是文官,更是瓊州本地人,對黎亂的理解更深刻,提出的解決辦法直指根本。

“若使兵威震迭之後,從而計久長,開通十字道路,設縣所城池。峙其中間,則立犄角之形,成蠶食之勢矣。日磨月化,今日寧復有黎乎。”

海南的交通大體是兩條環線,沿海一圈官道是主要地面道路,可通行商旅。只是南渡江、昌江、萬泉河等河道在夏季漲水期河面太過寬闊,無法修築橋樑。水位季節落差大,也搭不了浮橋。這些河道得靠船隻擺渡通過,阻礙了環島物流,大宗物資只得靠海路運輸。

海瑞的方案是開十字路,東西對進,南北夾擊,在島中心會師,設縣防禦。

島中的生黎區其實是產米的,按照明朝的分級,瓊州最好的地就是生黎山區的泉涌田,其次纔是瓊山、文昌等漢族核心區的近江田。就是現在,瓊州府每年也會用各種生產工具、海鹽與生黎交換黎米、黎布、黎錦。

海述祖放下茶杯,“家祖所言,實質是通過大十字路進山區,掃平不服的黎垌。設郡縣,此後無論漢黎,納稅服役一視同仁,也就不會再有逃亡漢人成規模的生黎化,黎亂自也不會再有。”

守序道:“以現有的條件,修建的十字道路恐怕難以通行車輛。”

海述祖擺擺手,“人馬能進就行。山中谷地土地肥沃,黎民多采用刀耕火種,爲防禦官軍進剿,隨時處於搬遷狀態,產出很低,就這樣他們還能輸出稻米。我們設郡縣治之,輸入鐵器,修陡塘,置天車(水車),產出一定增加。到時即便是納稅服役,百姓生活也不會比現在差了。”

海南現在的狀態,對漢黎二族而言,其實是雙輸的局面。雙方守着各自的地盤,嚴重缺乏信任。相當多的資源都白白消耗了,生黎害怕官軍進剿,總是處於遊耕狀態,不敢對某塊土地過於投資。這種生活肯定談不上舒適。

漢黎相處,影響是互相的。黎垌有女勞男逸的現象。平日耕作、織布、採集,從事生產的多爲女人。這不是生黎的男人懶惰,因爲他們要隨時準備打仗,平時就要注意節約體力,不會輕易消耗在日常生產活動上。生黎將生產交給女人,男人專爲打仗準備,這也導致生黎的戰鬥力比較強。

女勞男逸的現象通過熟黎其實也影響到了漢人,瓊州此時畝產那麼低,與男人幹事少也有關係。當然,部分漢人中的這種現象就不能用打仗來解釋了。

乾脆通過一次大規模軍事征服,消除掉雙方的隔閡,讓男人放下刀劍參與生產,瓊中的出產一定是現在的數倍。到時以本縣出產養駐軍,七八年同化後,黎亂將不會再有,瓊州也就能消除腹心之患。

海瑞最後估計了需要出多少兵。

“許其調廣西土兵廣東漢達官軍打手約四千人。値變故,許其調用約萬人。量撥一次大徵銀糧之半以充其費。”

基本立足於兩廣本地,調廣西土司狼兵和廣州府漢達官軍4000人,爲以防萬一,兵力湊到1萬。軍費以一次大出徵爲限,大約是10萬兩。

海述祖道:“我記得,曾仲含手下的軍隊現在快2萬了吧?”

“是。”

“廣東並無戰事,在雷州留下千餘人看門,抽調1萬5000人四面合圍瓊中,此戰必勝。”

守序道:“他軍費可能有些不足。”

海述祖道:“你剛給我運來10萬石糧。現在瓊西新增移民並不多,你可以轉用到平黎之戰。”

守序站起身,“我明白了,岳父大人。這件事交給我,一定促成。”

拜別海述祖,守序乘上越秀號護衛艦。

粵西軍新兵太多,在參與大陸戰爭前最好能有些實戰歷練,瓊中平黎正是這樣的機會。

藉着平黎之戰,還可以順便將全島道路系統重新整修一遍。

現在做準備,秋冬季節出兵。今年冬天在瓊中會師,明年冬天再分散掃蕩,用2-3年時間掃除後顧之憂。

以弱敵強,效率一定要比敵人高。趁着難得的喘息之機打好基礎才能面對長期戰爭,廣西、湖南沒有這樣的機會,海南島有。

第62章 紫禁城第34章 序列第17章 藉田之禮第65章 出征前第8章 雷州鐵壁第9章 賀州第10章 情懷帶兵是用愛發電第16章 深藍色的海水第29章 新的狼煙第30章 伊洛瓦底江第7章 狗班,麥哲倫海峽與咆哮西風帶第50章 八百里鋼鉗3第69章 給遠征軍找塊地盤第20章 南十字軍,蘇卡達納之戰4第43章 換船第5章 猶太人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31章 收割第19章 丹麥船第25章 蘇祿海海戰第25章 陸軍比海軍貴第1章 常壓蒸汽機第35章 同性相吸的巴肯尼亞人第10章 情懷帶兵是用愛發電第26章 金三角1第2章 四級艦第21章 小袁營與景德鎮第23章 歸國大船隊第29章 孟加拉灣第3章 高雷之戰1第32章 李朝第24章 內河中的馬辰港第16章 深藍色的海水第11章 向風海峽2第4章 海軍條例、巴達維亞與糖第63章 南緯44度第42章 粵西巡撫第37章 北洋航線,登州衛第59章 平黎疏第11章 商量好了再出隊第64章 毛利戰舞,食人族第32章 破城第2章 遠征前,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第一次接觸第59章 平黎疏第42章 北南沙海流第52章 雲臺山,沈廷揚第19章 丹麥船第37章 伶仃洋第49章 聖凱瑟琳瞻禮日第18章 俘虜第42章 北南沙海流第24章 廣州之戰1第25章 臺海風雲第17章 13號信號旗第48章 船團第8章 高雷之戰5第21章 互爲僱傭兵第18章 杜永和、李元胤第8章 國旗、國歌及聯姻諸事第45章 試造艦,伯倫希爾、休伯利安第3章 再臨臺北第35章 海道經,中國行第6章 前夜第42章 大東溝第43章 大東溝之戰一第33章 承祖以金山爲存亡耳第40章 電白男兒第18章 杜永和、李元胤第23章 風暴第59章 權力的遊戲第21章 小袁營與景德鎮第9章 靖南藩第50章 巡航艦的戰列線第29章 從營地中醒來第39章 虎門之戰第66章 四國同盟1,荷蘭與廣南第19章 路是自己選的第24章 東南局勢第54章 八百里鋼鉗7第15章 背風羣島3第24章 廣州之戰1第29章 去雲臺山轉轉第9章 賀州第9章 以勤王的名義調兵第17章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第4章 集結第14章 運糧賀州第4章 臼炮與受降第26章 從未見過比大員更差的海港第41章 建州船場第26章 廣州之戰3第19章 蕪湖大營第59章 平黎疏第23章 林道乾的後人第10章 海南島的沙漠第34章 序列第19章 丹麥船第11章 向風海峽2第8章 誰覺得能擋住忠貞營,請去戰場上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