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高一功、李來亨

順德縣,黃圃巡檢司城所在的沙洲。

一艘八槳快船飛一般駛入水寨。

“張總鎮,大澳主。紅旗水賊的船沿江下來了。”

張鵬飛:“樑標相這狗賊有多少人船?”

“船隻二百餘,人數看不清楚。”

汪匯之哈哈大笑,“管他多少人。現在刮的是南風,我軍逆流順風,敵軍逆風順流。敵軍略有優勢,可狗賊背主降虜,兵無鬥志將無戰心,恍若喪家之犬。樑賊只知逃竄,去找他們的韃子爹,我們半路邀擊,此戰必勝。敢反抗的,我把他們全送進水裡喂王八。”

張鵬飛:“大澳主熟悉水情地理,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打?”

汪匯之也不謙讓,“老辦法,你的蜈蚣船橫流,我的小船依洲。四面出擊,燒死他們。”

張鵬飛有四艘葡萄牙式的Galliot船,廣東人習慣稱之爲蜈蚣船。這種半加列槳帆船雙桅單甲板,船頭有2門4磅加農炮,兩舷各8門1磅佛朗機。在珠江上,Galliot船已是一等大艦。

戰鬥沒有懸念。

出自遼海水師的張鵬飛部在江面結硬陣,戰旗迎風飄蕩,舢板配合大艦守得密不透風。

汪匯之的舢板從兩岸河汊水道中衝出,除去槳帆戰艦,明軍還有上百門佛朗機,火力佔壓倒性優勢。

щшш⊕ ttκΛ n⊕ c o

汪匯之率10艘舢板圍住樑標相的座船,先用霰彈子銃將甲板打成血衚衕,再接舷跳幫。手持大刀的肉搏隊衝進官廳,剁下樑標相的人頭。

紅旗海盜的戰船一艘接一艘被焚燬,後隊的人見勢不妙,扔掉大船,駕舢板四散而逃。

汪匯之提着樑標相、劉龍勝、徐國隆三顆人頭登上Galliot船香山號,鮮血在甲板上留了一地。

“張總鎮,我們該怎麼處置這3顆狗頭?”

“掛在香山城頭,我們用叛將的人頭祭奠文丞相的在天之靈。”

受守序影響,海南明軍近來愈發重視對南宋忠臣良將的宣傳。

岳飛、文天祥這樣的文武重臣自然是重點,如襄陽投降時數百位集體面向臨安自殺的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軍官等基層官兵的事蹟更是如鋪天蓋地般的宣傳轟炸。這個國家不能只靠英雄來拯救,難以計數的基層官兵更是民族的脊樑。

……

南寧,忠貞營帥府。

劉國昌脫離後,忠貞營現有三大部,高一功、李來亨、黨守素。

原本堵胤錫在鎮峽關逃出曹志建的狼穴,也到了南寧府。忠貞營多北兵,南下廣西水土不服,士卒、戰馬多有病死者。

永曆調忠貞營出援肇慶,李過、高一功無力湊出能戰之兵。堵胤錫給永曆的上疏寫着,無馬無船,惟有一命。他帶着幾百親兵上路,於行軍途中病死。

堵胤錫之死,南明朝廷失去對忠貞營唯一的文官制約,出援之事只能不了了之。

不久後興國公李過也病死在南寧。李過是忠貞營主帥,他死後高一功順位接管忠貞營全軍,李來亨則統領原李過本部。

病亡率高企與營養不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區區一座南寧府難以供養忠貞營數萬人馬。在鬱林州、欽州等地,忠貞營與粵西部隊曾發生幾次小規模交火。

守序想要的只有人,保留北流江河谷是爲確保自賀州南下的移民船團安全,他乾脆主動將鬱林州西面不臨江的興業縣讓給忠貞營。以此爲條件,換取忠貞營對欽、廉和北流江河谷地區的剋制。

忠貞營三大將齊聚帥府,討論目前的軍政局勢下,本軍該何去何從。

黨守素道:“袁宗第等人遣使送來密信,約我軍北上,他們在夔門掃榻相迎,爲我們準備好了駐地。”

李來亨:“這是條出路,南寧野無所掠,我等數萬人困守在此,士卒多有病死逃亡,這就是個死地。”

高一功冷哼一聲,“南寧是死地,夔門就不是死地了嗎。川東茫茫羣山,又能養起多少兵?何況此去夔門數千裡,韃子佔了湖廣大路,我們只能走湘西和貴州的大山。山中土司態度甚是難測,營中數萬男女,不知幾人能平安走到夔門。不到最後時刻,北上夔門再也休提。”

高一功說的是實情,李來亨、黨守素同聲嘆氣,暫時只能靜觀其變。

黨守素:“南寧地方太小,我們得想辦法再奪一些地盤。陳邦傅約我等入朝結駕,殺金堡,奪李元胤之兵。”

高一功厭惡地道:“雖然我等以前是巨寇,卻是磊落行志,怎麼能做這樣豬狗不如的事。”

黨守素:“那該怎麼辦?”

高一功想了想,對李元胤道:“陳邦傅約我們做壞事,我們也不用對他客氣。你明天帶兵去潯州府,奪一奪他的兵仗錢糧,給他個警告。”

“是,高叔。”

黨守素:“朝廷使者快到了,我們該怎麼接待?”

堵胤錫病死,忠貞營需要直接與朝廷交往了。

高一功:“既爲人臣,我當親迎。”

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子,繼承自成相當一部分遺產的同時,身上也揹負了沉重的政治包袱。雖然向南明稱臣,可在煤山逼死崇禎的惡名始終纏繞在忠貞營身邊。

意識形態調頭很艱難,向南明效忠讓很多官兵難以適從,這帶來嚴重的士氣問題。忠貞營內部,包括李過在內依然使用順軍的職位封爵,實際上忠貞營長期面臨旗號分裂的難題。

李過去世,忠貞營痛失主將,可他們的政治包袱卻陡然一輕。

高一功是忠貞營投向南明的主導人,爲人慨然有雅量,他決心改變李過時期與朝廷貌合神離的局面。

高一功向永曆連續上奏,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議。比如高一功建議朝廷收回財政權,以控制無法無天的軍閥。忠貞營願帶頭讓出南寧府和左右江兩道。

奏疏中,高一功說自己起草澤,受國恩,欲自效。朝廷卻使其處於南寧內地,兵之所居,豈得無擾。外忘壓境之虜,內殘所恃之地,並非長久之計。

永曆大爲感動,派出使者徵召他入朝。來使是宦官楊守明。

高一功郊迎十里,步導行禮,態度謙恭,對中使的禮節比南明正統官軍還到位。

楊守明打開聖旨,命高一功、黨守素帶5000兵入衛,增援肇慶前線。

高一功頓首再拜接旨,“臣誓死報國。”

黨守素驚了,“高公,我們無力出兵啊。”

出兵得有錢有糧有船,忠貞營一樣都沒有。去廣西土司征馬的人尚也未回來,忠貞營有強兵,但他們這會的戰鬥力十分虛弱。

高一功道:“我當親去行在求取糧餉,你等留在南、潯間整頓兵馬,等我號令。”

軍閥都怕脫離部隊,如果失去掌握的部隊,軍閥什麼都不是。

對忠貞營來說,南明朝廷行在並不是個安全的地方。高一功沒有任何顧慮,他只帶親兵一百,乘船順流航向行在梧州。

高一功不是軍閥。他對南明也許不太看得起,但他對這個國家的忠誠不用懷疑。

從南寧順流而下,船速很快。高一功比李元胤早兩天到梧州。

讓所有人大跌眼睛,高一功與李元胤見面後,雖未正式和解,卻生出一點惺惺相惜之感。

高一功親赴詔獄,金堡此時已經被馬吉祥、夏國祥控制的錦衣衛打得不成人形。高一功憤懣地抱住金堡,“中外相望,惟君一人。你被杖刑打成這樣,社稷還有什麼搞頭。”

永曆召見李元胤,皇帝對大將說有人告你謀反。

李元胤冷笑着回答,“陛下謂臣謀反,可有奏疏、證據?”

永曆啞口無言。

李元胤磕頭再三,“援軍逗留,臣旦夕與廣州城俱碎。臣父戰死,臣且繼死。今朝廷誹謗臣謀反,臣誓以死報國家,臣死不足恤,只恐寒了天下忠誠將士之心。”

永曆終不能答,勸慰而已。

高一功全程參與了這次召見,當即說到,“陛下處置金堡事出有因,可處置金堡的人還不如金堡。”

東西兩大軍頭近似聯手立時嚇住朝廷的有心人,輔臣王化澄上書求去,嚴起恆接任首輔。

高一功退朝後憤憤地道,“朝廷不殺夏國祥等人,肯定堅持不到明年春天。”

有人勸高一功,武將不應干預中朝之事。

高一功強自剋制,只是愈發瞧不起徵召他來行在抗衡李元胤的閣老重臣們,私下多有諷刺之語。

李元胤心焦前線戰事,很快離開梧州,再次率船隊兵逼三水。這次明軍將更多主力調往北線清遠等地,沿着北江與韃靼人全線開打,兵火連天。

高一功坐鎮行在,一時成爲永曆朝廷的主心骨。朱天麟、李用楫兩位較爲正直的大臣對高一功的言行頗引以爲然。

不過高一功與朝中多數大臣還是處不到一起,偏見根深蒂固,難以消解。高一功知事不可爲,很沮喪。

四月,西營出滇。數月內,白文選、劉文秀、李定國、孫可望相繼開抵貴陽,以泰山壓頂之勢整合貴州抗韃力量。明軍、順軍無人能抗,紛紛敗亡。

孫可望指責朝廷的文書很快到達梧州。

慶國公陳邦傅膽大包天,他見高一功不能爲己所用,使用空白赦書和私刻的秦王之寶大印,以朝廷的名義冊封孫可望爲秦王。孫可望大喜之下,在滇黔二省開印視事。

陳邦傅矯詔事發,朝廷和孫可望兩方都目瞪口呆。

孫可望沒想到永曆朝廷荒唐到如此境地,永曆則被矯詔中的加九錫,總理朝綱,節制天下文武兵馬等語句嚇傻了。加九錫劍履上殿贊拜不名那可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禪讓權臣的必備前奏。

雙方對王爵一事爭執不下。

高一功以長輩的語氣寫信給孫可望:“本朝素無異姓王,我破北京,逼崇禎自殺,蒙朝廷赦免,也只封公爵。可望你竊據一隅,封上公足矣,安敢向朝廷討要王爵?今日不如與我同效力朝廷,洗去賊名。不要欺負朝廷孱弱,你我兩家士馬實力相當。”

……

瓊州。

守序通過朝廷的眼線,旁觀了朝廷這出秦王請封的大戲。李定國等人起先不願向永曆稱臣,西營佔據雲南,完全可自立爲王。孫可望一力請封,南明公爵侯爵遍地走,他需要王爵整合資源。

高一功極力反對給孫可望王爵,他可能判斷錯了形勢。

西營轉戰中原期間,便與剿匪總兵,雲南土司龍在田建立聯繫。在土司和明朝守土官配合下,孫可望接管雲南已有3年多。

雲南地處邊陲,一省錢糧正賦近8萬石。孫可望非常善於種田收稅,他甚至爲了收稅,與緬甸東籲王朝小打了一仗。

雲南是產馬地,出滇的西營軍兵精糧足,士飽馬騰,實力絕非無後方流動作戰,正處於虛弱階段的忠貞營可比。

第11章 對目標的修正第36章 韃靼兵力、財力;洪餉、士紳向背;歷史的輪迴第19章 蕪湖大營第25章 廣州之戰2第47章 全局第13章 三水至新寧的潭江出海口第11章 西班牙的南海第14章 急轉直下第64章 人事調整第41章 南十字星與你們同在第4章 集結第44章 甲申卷完第59章 平黎疏第8章 瓊州府的防禦第16章 卡里馬塔海峽第27章 航向大泥第14章 十里秦淮第16章 佛山第4章 檢視籌碼第17章 重整粵西外圍防線1第64章 人事調整第47章 新殖民地第53章 八百里鋼鉗6第10章 海南島的沙漠第36章 審訊第32章 破城第64章 毛利戰舞,食人族第29章 去雲臺山轉轉第33章 臺北府的一些麻煩第10章 海南島的沙漠第11章 向風海峽2第52章 雲臺山,沈廷揚第47章 再遇故人第19章 蕪湖大營第19章 蕪湖大營第30章 我離開了,但是我終將回來。第2章 凌衛城第8章 瓊州府的防禦第8章 高雷之戰5第5章 舟山羣島,泗礁山第15章 航線第46章 來自澳洲的報告第34章 我打算去趟遼海第14章 硝與軍隊整頓第40章 秩序的開始第27章 熱蘭遮會議第23章 西南季風第4章 安置新來的海盜第25章 長江突圍第24章 內河中的馬辰港第17章 13號信號旗第16章 軒主好有文化第24章 長水號上的交談第37章 北洋航線,登州衛第20章 讓鄭彩目瞪口呆的方國安第42章 原始的委內瑞拉第55章 古晉行政長官轄區第9章 合恩角第40章 東莞ISO第32章 李朝第41章 建州船場第6章 明朝的敦刻爾克,登州大撤退第21章 巴達維亞來的客人第37章 洪承疇的酒第29章 笛型船第3章 中國貿易航線第49章 奔向海岸的難民第6章 高雷之戰4第36章 溫州、台州、寧波第17章 13號信號旗第34章 第二隻被北風全殲的艦隊第22章 背景第17章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第9章 合恩角第43章 酒吧與情報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腳第17章 13號信號旗第5章 炮戰1第8章 國旗、國歌及聯姻諸事第55章 古晉行政長官轄區第3章 混成旅第43章 酒吧與情報第49章 奔向海岸的難民第4章 檢視籌碼第24章 廣州之戰1第11章 欽廉戰區2第48章 多鐸 吳三桂 阿巴泰第40章 登萊巡撫與朝鮮第41章 兩場船員會議第1章 元老院首席元老第20章 楊展案,重整粵西外圍防線2第8章 海盜港2第44章 破城第41章 盛宴第47章 新殖民地第13章 第一次會戰第1章 起步諸事第57章 1643年的擴張方向第37章 豫湘桂?第17章 決戰馬尼拉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