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0月太平擴軍
10月2日,太平軍由寧鄉一路轉戰轉進益陽縣境。向榮軍至寧鄉境,齊德五,率團勇往會”,清軍與太平軍後衛軍發生衝突。
是日,烏蘭泰等軍趕到湘潭,“始悉賊系由寧鄉奔竄,以致多繞兩日之路,徐廣縉已接到向榮察報,“詫追軍背馳,宜速改道”。
新的追堵部署是:1、楊芳帶領秦定三、李瑞、王錦繡、瞿騰龍等5000餘名兵勇,加上收攏的散兵,湖南各地鄉紳供奉的壯丁,共計8000餘人,追擊太平軍。2、知府江忠源督帶兵勇二千名趕赴湘鄉,截其往寶慶之路,3、向榮“由寧鄉設伏,抄前堵截”,切斷進向益陽交通線。4、曾國藩帶湘勇5000名,朱啓仁潮勇4000名、常祿率清軍1700名,共約萬人“馳往長沙西北一帶攔截”。徐廣緒的意圖是把太平軍包圍在寧鄉縣境。
但這一部署不過是官樣文章。原因是太平軍運動神速.軍事態勢變動劇烈,遲鈍畏難的清軍難以適應,各提鎮消極遷延,不願落實徐廣縉的指令。只有楊芳希望恢復自己果勇侯的爵位,帶兵緊追不捨。
10月3日未刻,太平軍進至益陽南岸。“先是有銅仁協都司趙某帥兵五百名,駐東門外白馬山防堵,聲勢赫甚”,官紳“謂其可恃”。豈知太平軍甫至,“都司帥兵先遁”,益陽城防解體。知縣陳應臺見勢頭不妙,迅即逃走。
太平軍調查後,發現“縣治下流劉公灘水獨淺”,遂由此“鬼水至縣東門”。益陽人民執花焚香,
熱烈迎接太平軍人城,太平軍“不擾民”,保持了嚴格的軍紀。
太平軍入城後,沒收了府庫錢財糧食,“益邑當鋪、大店服物、金銀、米糧……亦被徵集,以解決軍資供應問題。
另一項對戰局影響深遠的重大措施是截獲了資江的大小船隻。先是太平軍進攻長沙時,湖南、湖北“當事者恐其乘船東下,飛符堵塞。一設於陰、益交界之臨資口,一設於嶽州之土星港,上下船隻由喬口人資,雲集益治,驅遣無地”。知縣陳應臺無法撤船,遂概爲太平軍徵用,“旋域大小船編爲浮樑”,溝通資江南北岸交通線,便於全軍進據益陽。同時,太平軍恢復了自己的水上武裝力量,這數百隻民船構成了未來水營舟師。
羅大綱的艇匪,在投奔太平軍的時候,本來有自己的船隻,但在長沙城下,爲了將全軍移至湘江西岸,船隻都損毀了。現在重得了四百舟楫,羅大綱便正式提出組建水營。
楊秀清也考慮到獨立水營的需要,在請示了洪秀全之後,便任命羅大綱爲水營正丞相。而平時素不做聲的韋昌輝,則推薦自己的弟弟韋志俊擔任羅大綱的副手。水營大約8000人。
石達開離開太平軍的時候,給留下了五百杆洋槍,太平軍這一路征戰,能打的還有三百多杆。太平軍見識了洋槍的厲害,也知道洋槍要集中使用,早有專門成立一個火營的心思。現在既然建水營,洪秀全就順勢提出建火營,並推薦自己的妻弟,天慕賴漢英爲火營丞相。賴漢英於是掌率火營全部火槍,以及三門西洋炮,500正兵,300副兵。
長沙之戰,太平軍使用地道火雷攻擊城門,頗有收益。於是專門成立了一個土營,以曾水源爲丞相,專管**地攻城之法。火營大約5000人。
水營、火營、土營三個營的設立,是太平軍的戰法逐漸轉向專業化和合成化的開始。除此以外,太平軍還開始推行點檢制。
太平軍本來的軍隊編成,是效仿周禮,一軍13000人左右,下設五師二十五旅。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中,每軍從來沒有超過2500人,一旦有個好漢來投奔,就給他一個“軍帥”的頭銜,有的軍帥甚至下轄只有一百多人。太平諸王、侯深感指揮不便。
現在在益陽,藉着水火土三營的設立,楊秀清也開始整編陸營。也就是說,除去蒙得恩指揮的老營,包括水營、火營、土營在內,青壯部隊,一律採用點檢——監軍編制。
不管隊伍什麼來路,一律以人數定編制,500人設一監軍,兩監軍爲一總制,兩總制另加一監軍,也就是2500戰士,設一名點檢,而諸王侯就指揮這些點檢。
對於以前給各大頭目的軍帥頭銜不變,但只是作爲一級職銜,不再對應具體的部隊。
10月4日,楊芳從寧鄉“追至蒼水鋪”,發現太平軍己經在益陽沿資江兩岸設防,浮橋竣工,舟師嚴整,擺出了臨戰姿態。出隊接仗,詐敗誘敵。清軍“追至碧津渡”,正覺得手,太平軍三路大軍“取齊,登棉花倉,與陸賈山逼近,施放**”,炮火猛烈,人多勢衆,向陸賈山發動總攻。清軍.’不能支,遂潰”,丟下了他們的統帥楊芳。太平軍遂聚殲了這支清軍,“乘勢追殺,自三裡橋至石頭鋪等處,約斃官兵七八百名”,楊芳年邁,無力逃脫包圍,投河而死。
清軍在1月6日齊抵寧家鋪,徐廣縉藉口清軍“無船可渡,各鎮追剿之軍一時不能繞出賊前”。太平軍“既已擄船,則水路可自龍陽至常德,亦可自湘陰至嶽州”。他與向榮均不能斷定太平軍的動向。而且楊芳新死,向榮是廣西客軍,指揮不動湖南諸軍。一時間清軍羣龍無首,太平軍得以安然進攻嶽州。
由於水營的組建,洪秀全,楊秀清又放棄了從常德下河南的企圖,重新“首重長江。”
嶽州是兩湖重鎮,爲洞庭湖通向長江的鎖鑰,系武漢三鎮門戶。佔領嶽州,即可直下大江,洪秀全等在全州制定的“首重長江”大計劃則可實現。嶽州富庶繁榮,商業發達,船隻帆概如雲,稻米、木材、油鹽等物資均由此集散。而且是清軍晌道要地,府庫充盈,對軍資匾乏的太平軍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10月12日,嶽州知府廉昌率大小官員逃出府城。全城內外驚慌混亂,居民紛紛遷避。
10月15日,太平軍決定攻城。巴陵知縣胡方谷提前逃跑。中午,太平軍陸師“由南而至”,分三股攻城。駐守此地的湖北提督博勒恭武,當太平軍還在“離城五里之馬號地方”,就全軍自行潰散,逃往武昌,提督帶頭開了小差,城守營也隨即逃亡。嶽州“城門大開,無人把守”,太平軍不戰克城。
攻克嶽州後太平軍獲得了資江下游、洞庭湖東岸大批船隻,約數千艘。大批水手、船民參軍,唐正才也在嶽州入營,被楊秀清委任典水匠,
唐正才湖南道州人。他在漕運糧船裡當水手。當時糧船和鹽船的水手們,給押運的官役弁兵重重的壓迫剋扣,他們冒寒暑,犯風波,沿江沿河纖拉船隻,長年勞動,鶉衣枵腹,捱飢受寒,對封建統治者懷有仇恨。他們每年從南到北,成幫來,成幫去,人衆心齊,一呼百應,卻成了很好的團結。
正才便是他們的一個幫的首領。他驍勇善大刀,在漕運中學得一手搭浮橋的好技術。
太平軍到嶽州的時候,正纔等成千上萬糧船水手正聚集在嶽州,平等王楊秀清接見唐正才,嘉獎他們說:「兄弟,你們來得正好,聖兵千萬,正要出長江,下江南,你們來立頭功!」封爲典水匠,輔助羅大綱管理水營。水營也擴編至12000人。
同時,沿途會黨、農民紛紛投軍,“及至長沙而上,四府土匪附洪者數萬人。”巴陵晏仲武起義、瀏
陽周國愚起義、枚縣謝友百起義、郴桂焦洪、許月桂起義等,太平軍現在軍兵力當在八萬人。陸師除了步兵之外,還有了騎兵。
太平軍獲得了充裕的軍資。除了糧食、油鹽、銀錢外,新獲的大批炮械、火藥,足資裝備新戰士,所獲糧物則由船隻運載。太平軍長期存在的軍資困難初步解決。
太平軍打開了進人長江、直驅武漢的門戶,“千江健將,兩岸雄兵。鞭敲金鑊響,沿路凱歌聲。”太平天國戰爭史上威武雄壯的大進軍即要從嶽州開始。
注:這一節的事件發生在左宗棠出吐魯格爾特山口之前,但爲了保持敘事的連貫性,放在後面發。
另注:太平軍的軍制混亂而複雜,而且太平軍並非本文最大重點,因此加以簡化,直接以每點檢2500來計算。對歷史中太平天**制有興趣的可以參看附錄中的《太平天**制》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