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收藏,求收藏啊…………
基加斐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不然也不會被古斯塔夫三世委以如此重任,到了中州後先是到外交部遞解了國書,然後就帶着隨從住進了外交部的賓驛館,一切按照中華國的規矩來。
隨後的幾天時間裡,卡尼基忙着同梵偉拉近關係,基加斐一行先是驗證了中華國的“先進”大炮(仿製歐洲的前裝滑膛炮),然後就同外交部、財政部、軍部三部組成的代表團在談判桌上擺開了陣勢,一番真真假假的試探後最終敲定了價格。
步兵三磅青銅炮,2000銀元一門,購進100門。
步兵六磅青銅炮,3500銀元一門,購進80門。
海軍九磅鑄鐵炮,2000銀元一門,購進100門。
海軍十二磅鑄鐵炮,3000銀元一門,購進100門。
海軍十八磅鑄鐵炮,4500銀元一門,購進50門。
海軍二十四磅鑄鐵炮,7000銀元一門,購進30門。
海軍三十二磅鑄鐵炮,10000銀元一門,購進20門。
共計各類大炮480門,耗資銀元160萬。在英法荷三國領事的見證下,基加斐一次付清了價值160萬中華銀元的黃金,主導談判的財政部則當面保證三個月內全部驗檢裝船,質量不合格一律退貨。
拉來英法荷三國領事作見證,基加斐是爲了保險起見,而中華國方面則是爲了擴大影響力。
如果不出預料的話,法國不久之後就會有一個訂單下來,因爲中華國大炮“便宜”的價格是歐洲各國現在所無法達到的。
在歐洲,銅礦是一種寶貴的戰略資源,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充足的銅去煉製大炮的,而鑄鐵炮,除了英國外,餘下各國實在不比滿清的鐵炮強到哪裡去了。
英國鑄鐵工藝先進由來已久。英國銅礦資源貧乏,嚴重依賴歐洲大陸進口。亨利八世認識到這個戰略弱點,於是下決心另闢蹊徑,大力發展鑄鐵技術。從伊麗莎白女王時代開始,英國的鐵炮就享譽歐洲,除了份量稍重以外,質量並不亞於同時期的青銅炮。
英國鑄造的鐵炮質量首屈一指,在歐洲大陸價格往往高出當地鐵炮四、五倍。而現在中華國的鑄鐵炮一點也不弱於陷入激戰當中的英國,價格也便宜了很多,這就爲大力發展海軍的法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樑明已經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向了大陸,這件事情有了一個良好的開頭,那接下去如何運作就是外交部的事情了,他現在關注的是“運書”。
《揚州十日記》、《揚州城守紀略》、《嘉定乙酉紀事》、《江變記略》、《嘉定屠城紀略》、《川中記事》等書,在印刷局全力開工之下已經印刷完畢,每本一萬冊的量,作爲先期投入已經不小了。
印書,對於現在的中華國來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爲從歐洲引進的油印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清朝乾隆年間印刷活字有銅活字、木活字、泥活字等,在官私坊肆間以木活字最爲通用。)
樑明想要將南洋永遠的收歸中華囊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同化當地的土著,依靠中華強大的文化優勢,只要時間充足兩、三代後南洋就都是中華的順民。
想要文化侵蝕,就要有足夠的書籍,印書也就成了中華國文教部首屈一指的大事。印刷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可惜活字印刷術出現後就一直沒有太大的突破,手工印刷在中華大地上施行了六百年之久。
中華國有良好的鑄造條件,鉛、錫合金的鉛活字很快就鑄造了出來,並且根據偏旁部首進行了排列,這樣可以相對的降低檢字工的文化水平。
可是中華國自制的油墨效果十分不理想,樑明又讓外交部從歐洲私下裡找了幾個油墨工,前前後後費了一年的工夫才建成如今的印刷局。
漢字數量太多,而且印製中使用大量常用字,大量鑄字使得整個鉛活字印刷成本很高,除非印刷數量成千上萬,不然分攤到每本書的印刷成本將超過雕版印刷。這就使得官辦印刷局幾乎壟斷鉛活字印刷,幾年的工夫連開了四家分局。
少數財力雄厚的商人,看準了這個機會,或獨資,或聯合紛紛進入。幾年來中華國的文化領域是相當活絡的,大量的書籍涌入市場,也相對的策應了樑明的政策。
鉛活字使用的字體爲目前廣泛應用的宋體字,橫細直粗,清晰整齊,十分便於辨認,閱讀效果很好,字面有粗體細體等三四種。
幾萬冊的書籍被分散到印刷局總局和四處分局,全力開工的情況下不到一個月的工夫就全部出場了,趁着北方寒冬季節巡海水師不大出海的機會,樑明責令移民局和中原情報署務必完成這一任務,保證書籍安全抵達內陸。
這件事移民局涉及到的很少,除了少數幾個頭頭外,餘下的衆人都不知道自己運送的是什麼?不過上頭的嚴令也讓他們心裡明白,這一批東西萬萬不得出差錯的。“必要時刻焚船”,這句話不但表明了這批東西的重要性,也隱諱的表示了移民局的運送人員須與此船共存亡。要與不然的話,自己只有死路一條。那個時候,也只能祈禱都在中華國國內安置的家人一生平安了。
僅僅是運輸而已,移民局就已下達瞭如此嚴令,深入執行此事的中原情報署更是三令五申了,雖然嶺南處、江南處、北方處在軍情局的地位很特殊,甚至還有烏三娘這個敏感人物,可軍情局的局長武怛初還是很“沉穩”的同三人開了一次沒記錄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