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歐洲的第一筆買賣

ps:求收藏,求收藏啊…………

基加斐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不然也不會被古斯塔夫三世委以如此重任,到了中州後先是到外交部遞解了國書,然後就帶着隨從住進了外交部的賓驛館,一切按照中華國的規矩來。

隨後的幾天時間裡,卡尼基忙着同梵偉拉近關係,基加斐一行先是驗證了中華國的“先進”大炮(仿製歐洲的前裝滑膛炮),然後就同外交部、財政部、軍部三部組成的代表團在談判桌上擺開了陣勢,一番真真假假的試探後最終敲定了價格。

步兵三磅青銅炮,2000銀元一門,購進100門。

步兵六磅青銅炮,3500銀元一門,購進80門。

海軍九磅鑄鐵炮,2000銀元一門,購進100門。

海軍十二磅鑄鐵炮,3000銀元一門,購進100門。

海軍十八磅鑄鐵炮,4500銀元一門,購進50門。

海軍二十四磅鑄鐵炮,7000銀元一門,購進30門。

海軍三十二磅鑄鐵炮,10000銀元一門,購進20門。

共計各類大炮480門,耗資銀元160萬。在英法荷三國領事的見證下,基加斐一次付清了價值160萬中華銀元的黃金,主導談判的財政部則當面保證三個月內全部驗檢裝船,質量不合格一律退貨。

拉來英法荷三國領事作見證,基加斐是爲了保險起見,而中華國方面則是爲了擴大影響力。

如果不出預料的話,法國不久之後就會有一個訂單下來,因爲中華國大炮“便宜”的價格是歐洲各國現在所無法達到的。

在歐洲,銅礦是一種寶貴的戰略資源,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充足的銅去煉製大炮的,而鑄鐵炮,除了英國外,餘下各國實在不比滿清的鐵炮強到哪裡去了。

英國鑄鐵工藝先進由來已久。英國銅礦資源貧乏,嚴重依賴歐洲大陸進口。亨利八世認識到這個戰略弱點,於是下決心另闢蹊徑,大力發展鑄鐵技術。從伊麗莎白女王時代開始,英國的鐵炮就享譽歐洲,除了份量稍重以外,質量並不亞於同時期的青銅炮。

英國鑄造的鐵炮質量首屈一指,在歐洲大陸價格往往高出當地鐵炮四、五倍。而現在中華國的鑄鐵炮一點也不弱於陷入激戰當中的英國,價格也便宜了很多,這就爲大力發展海軍的法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樑明已經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向了大陸,這件事情有了一個良好的開頭,那接下去如何運作就是外交部的事情了,他現在關注的是“運書”。

《揚州十日記》、《揚州城守紀略》、《嘉定乙酉紀事》、《江變記略》、《嘉定屠城紀略》、《川中記事》等書,在印刷局全力開工之下已經印刷完畢,每本一萬冊的量,作爲先期投入已經不小了。

印書,對於現在的中華國來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爲從歐洲引進的油印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清朝乾隆年間印刷活字有銅活字、木活字、泥活字等,在官私坊肆間以木活字最爲通用。)

樑明想要將南洋永遠的收歸中華囊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同化當地的土著,依靠中華強大的文化優勢,只要時間充足兩、三代後南洋就都是中華的順民。

想要文化侵蝕,就要有足夠的書籍,印書也就成了中華國文教部首屈一指的大事。印刷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可惜活字印刷術出現後就一直沒有太大的突破,手工印刷在中華大地上施行了六百年之久。

中華國有良好的鑄造條件,鉛、錫合金的鉛活字很快就鑄造了出來,並且根據偏旁部首進行了排列,這樣可以相對的降低檢字工的文化水平。

可是中華國自制的油墨效果十分不理想,樑明又讓外交部從歐洲私下裡找了幾個油墨工,前前後後費了一年的工夫才建成如今的印刷局。

漢字數量太多,而且印製中使用大量常用字,大量鑄字使得整個鉛活字印刷成本很高,除非印刷數量成千上萬,不然分攤到每本書的印刷成本將超過雕版印刷。這就使得官辦印刷局幾乎壟斷鉛活字印刷,幾年的工夫連開了四家分局。

少數財力雄厚的商人,看準了這個機會,或獨資,或聯合紛紛進入。幾年來中華國的文化領域是相當活絡的,大量的書籍涌入市場,也相對的策應了樑明的政策。

鉛活字使用的字體爲目前廣泛應用的宋體字,橫細直粗,清晰整齊,十分便於辨認,閱讀效果很好,字面有粗體細體等三四種。

幾萬冊的書籍被分散到印刷局總局和四處分局,全力開工的情況下不到一個月的工夫就全部出場了,趁着北方寒冬季節巡海水師不大出海的機會,樑明責令移民局和中原情報署務必完成這一任務,保證書籍安全抵達內陸。

這件事移民局涉及到的很少,除了少數幾個頭頭外,餘下的衆人都不知道自己運送的是什麼?不過上頭的嚴令也讓他們心裡明白,這一批東西萬萬不得出差錯的。“必要時刻焚船”,這句話不但表明了這批東西的重要性,也隱諱的表示了移民局的運送人員須與此船共存亡。要與不然的話,自己只有死路一條。那個時候,也只能祈禱都在中華國國內安置的家人一生平安了。

僅僅是運輸而已,移民局就已下達瞭如此嚴令,深入執行此事的中原情報署更是三令五申了,雖然嶺南處、江南處、北方處在軍情局的地位很特殊,甚至還有烏三娘這個敏感人物,可軍情局的局長武怛初還是很“沉穩”的同三人開了一次沒記錄的會議。

十一章 安定十三章 援兵五章 卡尼基十七章 伏擊十三章 援兵八十五章 鐵血意志十五章 監察第5節 煮鹽三十九章 海戰二二章 東方颶風二第4章 大秋島一百四十章 伏爾加河畔的蒙古人上六十四章 涿鹿一第6章 清水教三十四章 兵發尤溪十六章 歐洲的第一筆買賣十五章 無題十三章 軍容第28章 火器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十八章 接戰九章 阻敵三十一章 美國八章 掃蕩三十三章 商業第15節 禍事九十一章 鏖戰二三十四章 鏖戰馬六甲二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一百三十四章 三帳哈薩克十章 轉回視線下第1章 東方颶風(一)十四章 生活二十六章 家宴一十四章 剷除六十一章 風雨欲來五十一章 大戰結束一百五十章 漁翁得利第23節 飛渡三載(上)十二章 起端九章 聯繫二十三章 殲敵四第31章 京師(二)八十七章 烽火三十五章 心結一百一十七章 進軍西伯利亞下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一百二十九章 覆滅西南水師下八章 中國風再起二九章 聯繫第20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十二章 起端第25節 飛渡三載(下)四十章 海上行程四十章 決斷七章 進軍鴉片六十九章 冀西北決戰三二十三章 再添屬國一百零三章 真相尚不白第14章 天高三尺一百四十六章 浮橋十五章 破敵一十三章 軍容第12章 席捲魯東二十三章 過渡一百五十二章 錢啊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十八章 處置一百一十六章 進軍西伯利亞中一百二十九章 覆滅西南水師下三十七章 鏖戰馬六甲五二十七章 美國人倭人第33章 多線作戰(二)十五章 破敵一第31章 京師(二)第2章 意外之喜三十九章 臺灣一百一十五章 進軍西伯利亞上十四章 成長第16節 深仇大恨一百零六章 清廷失德六章 商稅一百三十八章 輜重下第12章 席捲魯東四十九章 津南大捷下第2章 意外之喜二十一章 敵潰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四十章 決斷一百二十一章 收北海三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第33章 多線作戰(二)五章 卡尼基一百章 一統中原下三十五章 心結十七章 開戰十五章 徵兵四十三章 大海戰中一百零八父與子一第25節 飛渡三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