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補救措施(上)

悶熱。吊然那夭空中的陰霾越來越厚,光線越來越暗。喲凡,這空氣中的悶熱感卻更重了,自從夏末以來,這北京城就沒下過雨呢,眼看着那天邊的烏雲正向城市這邊飄來。只怕這是場暴風雨啊。

羣上的行人少了許多,菜販小販望着那黑沉沉的天空,思忖的是否需要收攤,街邊的乞丐也紛紛擠到了城門洞和土地廟裡,這雨說下就下,還是先找個躲雨的地方穩妥些。至於那些出門在外的人,也都在那街邊的茶館裡找到了躲雨的地方。

於是,這生意清淡的京城茶館頓時人聲鼎沸,茶博士們忙得不亦樂乎。

自從革命以來,這北京城裡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人還是那些人,官還是那些官,就連男人們頭上的辮子也沒見着少多少,唯一讓人感慨的是。那衣朽破爛的旗人是愈發多了起來,至於他們以前提在手裡的鳥籠子、峒姻盒子也幾乎看不見了,完全是一副落魄的模樣。

人都活不下去了,還養什麼鳥、養什麼煙煙啊。

以前的茶館裡,總是旗人嗓門最高。但是革命之後,這旗人大爺們個個如同霜打了的茄子,不要說吹牛打屁了,就連跟人說話的嗓門都提不起來,至於那些以往靠除帳喝茶的旗人,壓根就進不了茶館了,哪怕你是個前清的貝勒、貝子,沒有錢,也休想再拿出旗人大爺的架子!

世道確實變了,旗人的江山覆滅了,兩百餘年的“鐵桿莊稼。也倒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旗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並不是所有的旗人都賴在京城裡。旗餉停發之後,一些旗人結伴去了關外,說是要去闖關東,不過他們到底是去關東挖山參,還是去參力那什麼“關外八旗”卻是沒人清楚了,這年頭,人人都只顧着自己的前程,哪裡會關心其他人,至於這個國家的前途麼,自有總統府、司令部的那幫大人物操心小民百姓,還是獨善其身爲妙。

本來,以爲滿清倒了,這百姓的日子可以好過點了,可是沒想到,這滿清一倒,世道反而更亂了,相比亂哄哄的南方各省,以前的北方各省還相對平靜一些,可是自從前幾天傳來北洋軍豫南大敗的消息之後,這北方各省也有了亂起來的苗頭小民百姓彷徨之餘,不免要到處打聽打聽,看看這局面到底會如何發展。於是,這茶館又成了百姓們獲取各種消息的地方。

“我聽說了,這次北洋軍大敗。那是慘敗,北洋南進第二軍全垮了。四個師長都叫人給打死了,馮國璋聽說也是死在亂軍之中了

“你哪裡聽來的?那洋人的報紙匕可不是這麼說的,北洋第二軍是垮了,可是隻死了三個師長,吳佩乎叫人家聯合陣線給活捉了,至於馮國璋麼,洋人猜測是逃走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回到北邊來。”

“馮國璋可沒那個膽子回北邊來,他的第二軍全軍覆沒,袁大總統饒不了他,換了你是馮國璋,你敢回北邊?”

“說的也是!這一仗打下來。北洋死傷幾萬人,被活捉了幾萬人,洋人都說了,這北洋是元氣大傷

“北洋元氣大傷,南邊的革命軍會不會打到北方來?”

“難說,難說。

北洋是強軍,這一仗打滅了四五萬北洋軍,那南軍傷亡多乒卻沒人清楚,若是兩敗俱傷,這南軍也不能北進,至少眼下不能北進。”

“兩敗俱傷?你做夢呢!昨天跟一位德國洋行的買辦吃花酒,聽他說了,這豫南一仗,南邊的聯合陣線傷亡很輕,人家是勝得輕輕鬆鬆。現在正在向北挺進呢,聽說已打下了鄭州。”

“德國洋行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英國人的報紙可不是這麼說啊。”

“切!你沒聽說麼,德國人送了一列鐵甲火車給聯合陣線,那玩意槍打不穿,炮炸不爛,北洋南進第二軍就是被那鐵甲火車打敗的,要不然,聯合陣線怎麼能勝愕這麼輕輕鬆鬆?當然了,也有說法,說那鐵甲火車是咱們中國人自己造的,不過要是沒有德國軍火,南軍要想打贏這一仗,那也是不容易。至於英國人?英國人當然要替北洋說好話,北洋垮了,英國人就要跳牆了。”

“噓!小聲點!你沒聽說麼?現在便衣隊正在滿城搜捕亂黨呢,不想被抓去,你呀,就把嘴閉緊些。不該說的話就別亂說。”

茶館裡人聲鼎沸,茶客們最關心的話題就是南北之間的那場豫南之戰,不過現在各種消息、傳言滿天飛,百姓們多少有些無所適從。

就在茶客們議論南北大戰的時候,一輛四輪馬車猜轉的碾過那坑坑注窪的街道,車尾懸掛的那面五色旗格外惹眼。

些有見識的茶客認出了那輛馬車,交頭接耳一番。

“那是外務部的馬車吧?怎麼沒有護衛?”

“沒錯,外務部的馬車,裡頭坐的人卻不知是誰。”

“還能是誰?這幾天裡,唐紹儀、蔡廷幹他們那幫人可是滿世界的躥,到各國公使館交涉,要各國聯合出面,幫助北洋維持局面。我猜啊,那馬車裡不是唐紹儀就是蔡廷幹。”

“你咋這麼清楚?。

“總統府的一個車伕是我親戚,異他說的。”

“那你說說,爲啥那唐紹儀沒有加入聯合陣線?他不是加入了同盟會麼?”

“你問我,我咋知道?這官場上的事啊,咱們小老百姓那是砸摸不清楚的。”

茶館裡的人猜測着馬車裡乘客的身份,但是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猜對,那馬車裡既沒坐着唐紹儀,也沒坐着蔡廷幹,那乘客甚至不是北洋政府裡的人。

馬車裡只有兩位乘客,一位是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另一位是聯合陣線“和平代表團”的團長宋教仁,他們是去總統府會晤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的,不過在去總統府之前,他們必須先去一趟外務部,這是程序,也是禮節。

兩位乘客的表情略有不同,朱爾典一臉產肅,宋教仁卻是幕情輕鬆。

北洋南進第二軍在豫南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天津租界之後,以宋教仁爲代表的南方和平代表團起初有些不信,直到稍晚些租界的外國報紙紛紛在頭版頭條對這一事件進行了簡略” 迂。這些國會的議員代我們才如夢初醒,先是歡呼雀躍,繼則精神振奮。

沒想到啊,整整四個師的北洋軍竟被聯陣部隊全殲,這是決定性的勝利啊,當初沒打之前,衆人還擔心戰敗,但是事實證明,趙總司令是正確的,北洋軍外強中乾,完全不是革命軍的對手,現在,衆人對總司令的戰略眼光更加佩服了。

多數議員代表當時就建議利用這個機會再次與袁世凱尋求談判,爭取儘快結束南北對峙局面,使國會真正成爲這個國家的主宰,宋教仁也有此打算,於是拍發電報,向上海租界的國會請示,並向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拍發電報,委員長趙北很快回電,批准了這個提議,但同時也提醒和平代表團全體代表,這次談判必須由聯合陣線掌握主動權。

換句話說,現在對和談更積極的應該是北洋一方,而不應該是聯合陣線一方。

宋教仁領悟了趙北的用意,但是他不願意等,他有自己的打算,於是當時就派人到了北京,與北洋政府外務部取得聯繫,準備立即與袁世凱接觸,進行和談,但是讓他頗感詫異的是,袁世凱一口拒絕了和談建議。

這讓宋教仁很是憤慨,想起趙北的提醒,他只能改變策略,索性耐着性子就在天津等待,這一等就是兩天,直到今天上午,英國公使朱爾典親自跑到天津,派人將宋教仁從天津德國租界請了出來,然後掛上一列專車,從天津直駛北京。

就這樣,在朱爾典先生的撮合之下。作爲聯合陣線的全權和談代表。宋教仁到了北京,準備與北洋方面進行和談,至於他的隨員,現在仍在北京大前門火車站旁的旅館裡,宋教仁乘外務部馬車進城,主要是爲了打前站。

馬車直駛民國政府外務部,到了地方,下了馬車一看,竟然沒有一個政府官員來迎接他們,這讓朱爾典有些尷尬。

“很抱歉,貴國中樞政府在禮節方面似乎有些欠缺。”

朱爾典向宋教仁歉意的一笑,特意在“中樞政府”這四個字上加重了語氣,這言下之意也很清楚,那就是,無論這一仗北洋敗得如何慘,袁世凱始終是這個政府的大總統。他就代表着中樞權威,至於宋教仁,只是一個地方實力派的談判代表,無論如何是不能與北洋平起平坐的。

“公使先生,您的話說得有些不妥。現在國會選舉雖然結束,但是正式大總統的選舉薦未舉行,正式內閣也沒有組建,所以,這“中樞政府。一詞不太嚴謹,還是稱爲“看守政府。較爲妥當。”

宋教仁也是微微一笑,不卑不亢的糾正了一下對方的觀點,這話裡的意思也是很明白的,對於袁世凱的“中樞”地位,聯合陣線有些異議。至於袁世凱這個臨時大總統到底是否是一個過渡人物,這還需要看此次和談的結果而定。

朱爾典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跟人打嘴仗,他也沒什麼心情糾纏這個問題。南北之間誰勝誰負,現在已經很清楚了,豫南一戰,北洋第二軍全軍覆沒,北洋政府固然受到強烈震撼。那遠在歐淵的英國政府也同樣對此震驚不已,他們萬萬沒有料到,袁世凱的北洋軍竟如此不堪一擊,更讓英國政府憂慮的是,根據英國在德國的潛伏間諜報告,德國漢堡港的兩艘滿載軍火的遠洋貨輪在前天起鈷。目的地是中國杭州,這正是在豫南戰役結束之後,這絕不是巧合。顯然。通過這一仗,德國政府意識到了聯合陣線的潛在利用價值,決定對聯合陣線加大援助力度,如果得到德國的大力支持,聯合陣線肯定會將不堪一擊的北洋集團一腳踢下中國的政治舞臺,而這絕不是英國政府願意看到的。

英國絕不允許遠東出現一個親德政權,那會影響到英國的遠東乃至世界戰略,所以,英國政府必須想辦法阻止袁世凱北洋政府的倒臺,至少在英國物色到更合適的代理人之前,北洋政府不能倒下。

於是,朱爾典就開始爲南北和談奔走,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維持搖搖欲墜的袁世凱政府。

但是要想讓袁世凱接受和談建議,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爲袁世凱的朋友,朱爾典非常清楚現在袁世凱的憤怒,自從馮國璋的北洋第二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回總統府。袁世凱就暴跳如雷,召集一幫小站新軍親信,接連開會,揚言“御駕親征”要把這北洋的面子給搶回來。要繼續跟聯合陣線作戰到底。

作戰到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問題不在於北洋沒有足夠的部隊。也不在於沒有足夠的軍餉和彈藥。問題的關鍵是,如果袁世凱繼續跟南方實力派進行戰爭的話,將對英國的遠東戰略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英國在遠東的戰略就是平衡戰略。英國與日本結盟是爲了平衡俄國力量,英國與俄國結盟也是爲了平衡日本力量,同時拉攏日俄兩國共同壓制德國力量,但是這個平衡戰略的前提條件是中國的局勢不發生劇烈變化。

正因如此,在“戊申革命”爆發之後,英國政府立即採取措施,全面支持袁世凱奪取權力,試圖以此爲手段儘快平息革命引起的亂局,維持遠東平衡局面,使那些有着凱覦之心的列強無機可乘。

但是隨着南北對峙的升級,袁世凱的北洋集團與趙北的聯合陣線終於兵戎相見,雙方在河南進行了一場小規模的近代化戰爭,戰爭之前。英國人較爲看好袁世凱的北洋軍,因爲他們裝備齊全,有英國、日本支持,一般來說,是不可能戰敗的。但是戰爭的結局卻給了英國政府一記響亮的耳光,聯合陣線大獲全勝。北洋軍敗得一塌糊塗,這讓英國政府非常的震驚,這才意識到北洋集團是多麼的虛弱。

但是後悔是來不及了,英國政府必須立即採取補救措施,維持遠東的平衡局面。

讓英國政府更覺得意外的是。吃了大敗仗的袁世凱竟然還想打下去。這簡直是不自量力!

第536章 替罪羊第193章 公債第590章 練兵(下)第472章 一個人的力量第419章 小動作(上)第784章 隱居療養(下)第994章 畿輔紛亂(下)第615章 游擊戰專家第522章 國際“友誼”第1106章 誘敵(下)第151章 戰重慶第457章 南北商幫(上)第751章 奇兵(上)第1255章 末日武器(上)第723章 危險的海域第1188章 斡旋人第679章 二十一條第451章 人心所向第242章 飛行基地(下)第619章 貿易制裁第360章 軍閥與政客(下)第294章 風口浪尖第526章 內政部一號專案第1071章 逐鹿南洋(上)第275形勢微妙上第935章 總統的1919(上)第427章 制度與協調第1122章 和氣說話手持大棒(下)第856章 國際較量第1011章 口是心非(上)第157章 師長第1054章 蒼穹第362章 互不信任第423章 大買賣第1039章 謝幕(上)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153章 銅梁(下)第1124章 大國戰略(下)第96章 民政班子第601章 鬥牛士行動第873章 國際角力(上)第851章 戈壁灘上第384章 重逢鄭州(上)第916章 陸軍總動員(下)第494章 軍政強人的奮鬥第260章 武穴(下)第104章 爲民請命(下)第117章 張園(下)第607章 戰爭準備(上)第244章 美國大腿(下)第379章 彷徨(上)第143章 老熟人與地頭蛇(下)第302章 諾克斯計劃第622章 戰爭不可避免(下)第1072章 逐鹿南洋(下)第1104章 迎擊(下)第518章 難得糊塗第306章 武勝關(上)第914章 南洋試驗田(下)第1165章 對決第1242章 王牌對王牌(下)第262章 時局紛亂(下)第1190章 代號“詹姆士”第637章 海面之下(下)第257章 黨魁之爭(上)第828章 政客與楷模第23章 大時代第879章 爪哇號事件第579章 國魂第1015章 政治的延伸(上)第497章 特別調查員(上)第514章 威海衛前(下)第1237章 高原上的逃亡者第1153章 反擊與防守(上)第713章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第141章 徵川之戰第188章 不識好歹(上)第679章 二十一條第455章 中秋密謀(上)第979章 火箭第415章 以夷制夷(上)第707章 遭遇戰第155章 掮客(上)第1078章 製造戰爭(下)第99章 君憲與共和(上)第13章 南方驚雷第1074章 海空戰(下)第820章 中東問題第109章 遠來是客(上)第152章 銅梁(上)第955章 坦克戰第310章 各有所第277章 軍政學院第1264章 談判第309章 藉口與政治第513章 威海衛前(上)第400章 金融阻擊戰第118章 銀行團與築路權第356章 曼佗羅與籠中鳥第784章 隱居療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