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忠奸難辨(上)

見隆裕太后沒有說話,奕匡又說道:“現在北洋軍正在陸續南下增援,此時萬不可動袁世凱一根毫毛,不然,軍心一旦動搖,南方局勢就不可收拾了。所以,現在不論端錦說得是真是假,朝廷都不能信以爲真,如果這電報上的消息走漏風聲,迫不得已也只好藉端錦的人頭安撫北洋軍,就當他是在造謠中傷。”

“慶王,你這說得是什麼話?”小恭王溥偉質問道。

“什麼話?實在話!”奕匡哼了哼。

“構陷忠良!你這是亡國的話!”溥偉斥責道,面向隆裕叩首,一字一句的說道:“太后,奴才以爲,拍發電報之人乃是真正的朝廷忠臣,該賞不該殺。所謂‘國難見忠臣’,如此危急局面之中,朝廷萬不可冷了忠臣之心。”溥偉急忙奏道。

“忠臣那也得分時候。現在這種時候,有的人看上去是朝廷的忠臣,開口閉口的江山社稷,可實際上呢,就是不折不扣的奸臣!”奕匡話裡有話。

“慶王,你這話是什麼意思?當着太后的面,你仔細說說,到底誰是奸臣?”溥偉瞪着奕匡呵問。

“閉嘴!鬥嘴也得看地方!攝政王,你說呢?”隆裕制止了兩位王爺的爭吵,目光一轉,盯着載灃問道。

“此事關係重大,而且奴才現在心神震盪,實在不敢置喙。唯請太后聖斷。”載灃誰也不敢得罪,那電報讓他那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情緒又激盪起來,光緒是他嫡親哥哥,雖說從小抱入皇宮撫養,兄弟倆見面的次數扳着指頭都能算清楚,但這並不能隔絕他們的兄弟之情,前幾天傳聞光緒死得蹊蹺,載灃不是沒有懷疑過,此時那電報拍來,更是讓他心痛如絞。

“你們呢?”隆裕望着其他人,但所有人都垂下頭去,沒敢說話。其實此刻衆人心中多半都認爲不排除光緒被人毒死的可能,至於是不是袁世凱乾的,那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宮闈秘聞,旁人確實不可隨便插嘴,而且,偏偏有人要在這上頭做文章,那麼自己還是站得遠遠的爲好,免得遭了池魚之殃。

衆人都不是傻子,皇帝和太后一前一後接連死去,這種怪事千古未聞,有心人也曾查過,結果發現光緒確實死得非常突然,再聯繫到慈禧太后死前不僅將袁世凱的後臺奕匡派去監督陵寢工程,還將由段祺瑞指揮的北洋第六鎮調往外地,這兩項舉措已很清楚的說明了袁世凱當時岌岌可危的境地,萬一光緒不死,出來親政的話,他袁世凱除了逃亡外國之外,還能有什麼辦法保住項上人頭?

此外,上個月還有傳言,說有人打算擁立慶王的兒子載振做皇帝,那時候皇帝和太后還沒死呢,至於傳言中的“有人”,除了袁世凱還能是誰?

打個顛倒想想,如果自己是袁世凱,會怎麼樣?逃走?顯然不合袁世凱的性格,當年朝鮮開化黨事變,面對氣勢洶洶的朝鮮叛軍和日本衛隊,他小小營務處會辦袁世凱沒跑,帶着幾百人硬是將局面扳了過來,今天他袁世凱擁兵數萬,門生故舊遍天下,又怎會拋棄一切做喪家之犬?袁世凱治兵生殺果決,人說他是梟雄,這話沒錯,既是梟雄,那就會破釜沉舟。

何況,袁世凱代表的並不僅僅只是一個袁氏家族,而是一個勢力錯綜複雜的北洋集團,如果從李鴻章時代算起的話,這個集團已經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中國政局近四十年,太多的人依附在這個團體中,靠這個團體攫取利益,他們的利益早已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李鴻章死後,袁世凱就成了他們的精神領袖,如果這個領袖倒下,北洋團體的利益也會遭到損害,誰能保證下一個倒下的不是他們中的某人?誰能保證倒袁只是朝廷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換句明白一點的話來說:即使袁世凱無心謀害光緒,他手下的這幫北洋干將也絕不會坐視光緒重新掌權!或者說得更明白一點,袁世凱上位纔是最符合他們利益的!

光緒一死,幼主繼位,得到好處最多的是誰?還不是那個北洋集團?還不是他袁世凱?載灃和溥偉說要拿辦他,可朝廷顧忌着他手裡的北洋軍,卻真不敢輕易動他,現在革命軍興,朝廷反而還得重用他,到時他振臂一呼,誰又能擋得住他?

可嘆,那幫旗人少壯親貴急着搶權,卻也不認真看看時候,和奕匡、張之洞比起來,那幫少壯親貴簡直就是一幫蠢才。

“太后,奴才有個點子,既不用拿袁世凱,又可以弄明白真相。”伺候隆裕的太監總管小德張插嘴道。

“說說。”隆裕不理王公大臣不滿的眼神,向太監求計。

“派人去拿李蓮英!拿住以後,嚴刑拷問,叫他說說,大行皇帝晏駕的那天,他到底在幹什麼?是太后先去的,還是皇上先去的?現在李蓮英就在宮裡守靈,不用跑到外頭拿人,驚擾不了袁世凱。拿下之後,奴才自然有手段叫他開口說實話!”小德張跪下說道。

“好,你這就帶人去拿他。”隆裕點了點頭,小德張急忙點了幾個身強力壯的太監,拿上繩索和棍子,趕去捉拿李蓮英。

“若是李蓮英不說,怎麼辦?鴆殺國君,這是誅九族的大罪,拼着一死,也不能連累了族人。”溥偉對於這個辦法並不熱心,但也沒阻攔,在小德張走後,才說出擔心。

“這……”隆裕沒了主意,再向衆人求助,溥偉堅持拿問袁世凱,奕匡堅決反對,兩人劍拔弩張,若非那彥圖勸阻,兩人險些動起手來。

“不如將張之洞叫來?”奕匡建議道。

“奴才以爲,袁世凱不是忠臣,卻是漢臣,張之洞也是漢臣,漢人都是一條心,所謂‘物傷其類’,所以就不必叫張之洞的起了。”鎮國公載澤說道,頓了頓,又道:“至於袁世凱,無論拿是不拿,朝廷得預做防備。依奴才之見,不如派那王回健銳營,統率營兵,再叫人傳旨,讓步軍統領封閉九門,嚴禁出入。再派王公趕去北洋第一鎮和京旗各營,坐鎮軍中,震懾北洋新軍,順便把留守直隸的北洋第六鎮調得遠遠的,免得變生肘腋,第二鎮還沒南下的部隊也得趕快調到武漢,叫他們和革命軍狗咬狗。”

“鎮國公所言甚妥,奴才附議。”小恭王急忙說道。

“舍此別無它計,奴才亦附議。”沉默了很久的肅親王善耆也奏道。

“北洋軍都調到南邊了,誰來拱衛京城?就靠第一鎮,有些力不從心啊。”蒙古王爺那彥圖問道。

(再過幾天就下新書榜了,還沒收藏的快些收藏吧,免得以後找起來麻煩。另外,順便拉票。)

第1044章 塵埃落定(下)第1122章 和氣說話手持大棒(下)第682章 國戰(上)第929章 海參崴第1054章 蒼穹第982章 以退爲進第570章 煙幕彈第654章 拉攏(上)第69章 一念之間第161章 愣頭青(下)第615章 游擊戰專家第729章 粉碎進攻第725章 鴨綠江方向第751章 奇兵(上)第800章 泛亞細亞主義第1146章 越過邊境(下)第247章 新女性與新武器(下)第962章 填鴨行動(下)第775章 和談第1051章 執着第1265章 戰爭機器的小小零件第577章 壯志豪情第661章 犧牲(下)第386章 犧牲品第214章 鹽政變局第735章 總統回京第742章 風起南洋(下)第257章 黨魁之爭(上)第930章 伯力第16章 戰略轉向第807章 僑民轉移安置計劃(上)第382章 別無選擇第1077章 製造戰爭(上)第716章 當仁不讓第412章 進京(下)第1190章 代號“詹姆士”第604章 盡忠職守第816章 “伏特加”(下)第122章 清廷密使第416章 以夷制夷(下)第1216章 突襲第1079章 前線(上)第462章 防守(下)第69章 一念之間第1060章 走向戰爭(下)第71章 獨木難支(下)第916章 陸軍總動員(下)第430章 財政問題(下)第1035章 進軍(上)第1112章 日落(下)第1159章 海軍的未來第379章 彷徨(上)第178章 遠東狂人第108章 共和與進步第964章 第一次面對面第693章 夜戰簸箕寨第720章 調整第974章 怒海之上第568章 新局面第326章 新女性與追星族第542章 青島(下)第777章 理想第1263章 密謀者第816章 “伏特加”(下)第1087章 “颱風”登陸(上)第862章 自衛行動第1164章 核桃夾子行動第84章 袁家軍第1214章 敵人的陰影 丹丘第154章 戰局第451章 人心所向第255章 貿易歧視第901章 快速戰爭第37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660章 犧牲(上)第753章 持續混亂第1000章 信心與希望(下)第617章 關山飛渡第493章 聯合軍事演習第1074章 海空戰(下)第840章 遠東貴族第1234章 南俄戰區(下)第1187章 極光之下第1232章 斯米爾基通道戰鬥(下)第580章 無聲的警告第195章 路款虧空案(上)第953章 鋼鐵的較量(上)第4章 破城第一功臣第1044章 塵埃落定(下)第28章 大廈將傾(下)第246章 新女性與新武器(上)第1093章 日澳戰爭第507章 小腳色(上)第89章 釣翁漁叟第934章 1918年第696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下)第138章 赳赳武夫第149章 牛刀殺雞(下)第430章 財政問題(下)第351章 北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