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危局

寒風呼嘯着,吹散了薄霧,但天還是陰着,南邊的溼氣也移了過來,如果再過幾天還是這麼陰的話,興許就是一場風雨了。

這裡是黃泥港鎮,騾馬河中游的一座小鎮,距離安慶城不到一百五十里。

騾馬河是長江北岸的一條小支流,亦稱太湖河、皖河,發源於英霍山區(大別山)南麓,這條河由西北向東南流淌,在安慶城西二十里外入江,由於橫貫太湖縣境,這條河成爲新軍秋操部隊運輸輜重補給的重要通道,再加上那條爲秋操而專門修建的簡易馬路就在這黃泥港鎮穿過,鎮外還有一座工程營搭建的鐵架橋,因此,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這座平素默默無聞的小鎮竟變得車水馬龍起來,東來西往的部隊穿梭,輜重車輛也不時的從鎮裡通過。

現在,這座小鎮實際上已被新軍接管,而發佈接管令的正是“欽命校閱秋操大臣”端方與蔭昌,此刻,兩人正坐在鎮中心一家大戶人家的堂屋裡,相對無語,蔭昌不時的擡起手,用力在那光溜溜的腦門上撓着,而端方則是一臉愁容,不停的唉聲嘆氣。

自從接到光緒皇帝駕崩的消息之後,太湖秋操實際上已經停止了,正當端方與蔭昌帶領一衆官弁對着光緒皇帝的神位號啕大哭的時候,慈禧太后死去的消息又接踵而來,一下子止住了所有人的哭聲,無論官職大小,幾乎所有的人的心裡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爲什麼皇帝和太后會在兩日之內接連死去?尤其是光緒皇帝,還不到四十歲,正值壯年,怎麼說死就死?京城裡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

衆人議論紛紛,疑神疑鬼,如果不是端方盡力彈壓,恐怕已是訛言四起。其實不要說旁人,便是端方自己,也不相信光緒皇帝真是病死的,一定是有人謀害了皇上,這個人是誰?聯繫到戊戌之後的政局,兇手幾乎呼之欲出。但這種誅心的話僅僅只在心頭繞了個圈,然後又悄悄的埋藏起來。

無論兇手到底是不是端方心裡猜測的那個人,事實就是,現在的大清帝國由一個三歲的黃口小兒統治,如果從同治初年算起的話,那麼國朝已經連續出現了三位兒皇帝,誰都知道“國賴長君”的道理,但國家的氣運如此,端方當真是無話可說。

唯一可以讓端方等人稍微放心的是,如今的那位大清國攝政王不是別人,正是新皇的親生父親、光緒的親弟弟小醇王載灃,俗話說“父子連心”,由攝政王來代行朝政,無論如何總是比太后垂簾乾綱獨斷的好。

但端方等人沒慶幸多久,一個更讓他們目瞪口呆的消息傳了過來:

安慶新軍譁變,悍然炮轟省垣,火燒憲臺,只用了小半夜的工夫,叛軍就攻佔了省垣,正式扯旗造反!

可笑的是,這個消息不是由朝廷中樞傳達過來的,而是由秋操部隊的無線電臺接收到的明碼電報,發報的是安慶城外長江上停泊的一艘英國軍艦,顯然,英國人的消息遠比朝廷靈通,當然,也可能是因爲朝廷有所顧忌,所以並未在第一時間通知秋操新軍部隊,以免引起連鎖反應。

屋漏偏逢連陰雨,如今多事之秋,朝廷也實在是顧此失彼,造反的是安慶新軍,那是朝廷耗費國帑苦心打造的虎賁之師,餉高糧足,待遇優厚,連這樣的部隊都能倒戈相向,誰又能保證太湖秋操新軍的忠誠?

至少端方和蔭昌不敢保證這兩鎮新軍的忠誠,尤其是江蘇新軍第九鎮,該鎮不少軍官都畢業於安慶武備學堂,還在安徽新軍中見習過,與安徽新軍中的軍官不是同學便是師生,雙方的關係相當微妙,萬一該鎮裡有心向革命的“反賊”,鼓譟而呼的話,恐怕端方與蔭昌也彈壓不住。

所以,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端方立即嚴令保守機密,絕對不可傳揚出去,以免軍心不可收拾。但掌管電臺的是幾個日本教官,觀操的還有不少洋人武官,端方管不住他們,所以,這個消息還是泄露了出去,不過半天時間,就傳得沸沸揚揚,各種改良版本也紛紛出籠,最誇張的傳聞莫過於起義部隊已攻佔江寧的說法,傳到後來,就連端方自己也是將信將疑了,對於那些舊軍的戰鬥力,端方是很清楚的,那些軍隊不僅武器龐雜,而且戰術陳舊,機關槍時代居然還在演練密集隊形,這種軍隊在新軍面前簡直不堪一擊,如果安慶新軍真的能夠奪取足夠的船隻和大炮的話,未必不能順江而下,一舉攻佔江寧。

關鍵的關鍵是,朝廷一直沉默不語,即使端方他們拍電報過去詢問,也沒有得到明確答覆,這怎能不動搖軍心?

迫不得已,端方只得下令全軍迅速撤出太湖縣,一邊向朝廷拍發電報,一邊向黃泥港鎮開進,這裡地處交通要道,向東的一條馬路可回師安慶,向西的那條馬路則可直通黃州,那是前往湖北的必經之地,湖北新軍就是從那裡開來的,如果安慶的叛軍想攻擊湖北,這裡是必經之地,沒有炮艦掩護,長江就是朝廷的,叛軍只能從這裡走。

前日午夜時分,湖北新軍和江蘇新軍全部抵達黃泥港,但朝廷的回電仍未過來,端方不敢擅自做主,於是不顧閱操副大臣、陸軍部右侍郎蔭昌的勸說,下令全軍在黃泥港鎮駐紮,等待朝廷明旨。端方是在害怕啊,他怕起義軍聲勢太大,裹挾秋操部隊一起造反,萬一走在半路軍隊譁變,“辜負聖恩”是小事,丟了腦袋纔是大事啊。

如今世道變了,這底下的草民也不把朝廷命官放在眼裡了,尤其是那幫叫囂排滿興漢的亂黨,更是橫行無忌,讓人膽戰心驚,他們組成的那些暗殺團、暗殺隊神出鬼沒一般,到處殺官造反——————光緒二十六年,亂黨史堅如謀炸兩廣總督德壽,光緒三十年,亂黨萬福華在上海槍擊廣西巡撫王之春,光緒三十一年,亂黨王漢在河南彰德火車站槍擊戶部侍郎鐵良,光緒三十三年,亂黨劉思復謀炸廣東水師提督李準……

尤其讓端方心驚肉跳的是光緒三十一年秋天的那次刺殺,當時的他,作爲欽命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之一,在鎮國公載澤的帶領下,意氣風發的在京城大前門外的火車站踏上征途,但還沒等火車啓動,一聲轟然巨響,五大臣乘坐的那節車廂就只剩下了一半,五大臣中,載澤、紹英渾身是血的被人擡下了火車,端方等人雖未重傷,卻也着實嚇得不輕。事後查明,那顆炸彈是革命黨人吳越隨身攜帶的,那吳越化裝成隨班皁吏,在內應的幫助下混上了車,本欲在火車啓動之後將炸彈投出,不料那顆炸彈過於敏感,提前爆炸,將吳越炸得粉身碎骨,若非如此的話,端方等人絕無生還之理。

作爲錦衣玉食的旗人貴胄,端方實在無法理解這些革命黨人的行爲,就拿那吳越來說,他吳家本是桐城巨族,書香門第,其本人也應過科舉,也曾做過狀元夢,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庚子年後毅然投身革命,拼着死後在名字上加一個“木”字偏旁,也要反清革命,爲了革命不惜捨身與朝廷命官同歸於盡……這都是什麼人啊,爲了排滿,連命都不要了。

從那次刺殺事件之後,端方就落下一個毛病,聽不得鞭炮響,逢年過節放鞭炮,他總是躲在書房裡,將門窗關緊,生怕那爆竹聲中飛來一顆炸彈,就連此次秋操閱兵,他也沒敢聽那炮聲,坐在點將臺上的時候,他的耳朵裡是塞着棉花的。據給端方看過病的洋人醫生說,這叫“彈震症”,最早出現於日俄戰爭時期,通常只有那些在炮擊中倖存下來的士兵纔會發病,這是心病,很難根治,其實,不止端方得了彈震症,那次出洋考察的五大臣每一個人都得了不同程度的彈震症,迫使朝廷不得不調整了出洋考察大臣的名單,就連那些沒挨炸的官員,也都人心惶惶,疑神疑鬼,出門之前總要向家人交代一番,免得走在路上被一顆子彈或一顆炸彈幹掉,來不及留下後事安排。朝廷風聲鶴唳,百官鴉雀無聲,放眼如今的大清國官場,哪個不是談虎色變?這一切,都是拜革命黨的那些死士所賜啊。

端方以己度人,當然不會明白這些革命志士前赴後繼的真正原因,爲了這個國家的崛起,爲了喚醒沉睡的民衆,他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在這萬馬齊喑的時代裡,唯有他們的生命之光不時的劃過漆黑的夜空,綻放出的光輝短暫,卻又是那樣的光彩奪目。

駐蹕黃泥港鎮後,整整一天一夜,端方與蔭昌均是頭未沾枕眼未合,焦灼、彷徨的情緒讓他們無法入睡,對於朝廷中樞的反應遲鈍,他們很是不滿,但卻無可奈何,與他們一樣,兩鎮新軍官兵上上下下也是一天沒睡,由於端方疑心江蘇新軍第九鎮可能會發生騷動,因此下令收繳該鎮子彈、刺刀,尤其是炮彈,更是一顆不少的都搬到了輜重船上,並命令湖北新軍看住江蘇新軍,並將最不可靠的江蘇新軍三十三標調到南邊,讓他們靠近長江紮營,再命觀操的江北提督王士珍坐鎮營中彈壓,並從九江連夜調來幾艘炮艦,就近監視,因爲該標的兵不是招募而來的,而是按照新兵制徵募而來,等於是拉壯丁,所以軍心最爲不穩。

如此一來,不僅江蘇新軍羣情洶洶,就連負責監視的湖北新軍也是忿忿不平,到了後來,爲了穩妥起見,端方乾脆將湖北新軍的子彈和炮彈也收繳了,只留下刺刀,讓他們和自己的衛隊繼續監視江蘇第九鎮。

堂屋裡一時靜得詭異,端方停止了嘆息,閉上兩眼,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樣,蔭昌卻仍在腦袋上撓來撓去,兩人商議了一夜,卻連作戰計劃都沒擬好,這卻怪不得旁人,只怪端方疑神疑鬼,誰也信不過,放着新軍的參謀班子不用,偏偏拉着蔭昌在這裡對着地圖指指點點,蔭昌固然懂得軍事,但他又不是全才,現代戰爭,不僅僅要制訂作戰計劃,後勤、輜重、補給,諸多方面都不可忽視,這是參謀們乾的事情,端方叫蔭昌一人獨攬,他卻是力不從心,想叫來幕僚商議,這纔想起,兩人是來觀操,根本就沒帶幾個幕僚。

“若是北洋第一鎮在我手上,就好辦了。”蔭昌冷不丁冒出一句話。北洋近畿陸軍第一鎮的前身是京旗常備軍,聞名天下的“北洋六鎮”之一,該鎮兵員多爲旗人,而且裝備之精良,堪稱北洋新軍第一,實際上充當着禁衛軍的角色,負責看住袁世凱的北洋五鎮。

當然,這是一句廢話,第一鎮遠在北方,又必須保衛京城,根本不可能遠調南方,要調,也只能調袁世凱的那五鎮北洋新軍。

第414章 大十字計劃(下)第1111章 日落(上)第1268章 導彈時代的序幕第395章 變起京城(上)第90章 決心第373章 撿便宜第159章 銅牆鐵壁第217章 拆豬圈(上)第766章 予取予求第596章 政策分歧第37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200章 羣情洶洶第973章 大戰略第295章 識時務者第454章 革命者的城府第1089章 “覺醒”的亞洲第772章 新的戰場第620章 憤怒的筆桿子第55章 炮兵第1274章 同謀者第601章 鬥牛士行動第843章 醒獅第1249章 代號“沙暴”(上)第58章 戰漢陽(上)第565章 結盟風波第1242章 王牌對王牌(下)第63章 漢冶萍(上)第1007章 收買人心(上)第354章 四面楚歌(下)第451章 人心所向第487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上)第844章 帝國獠牙第745章 拿破崙的崇拜者第123章 試辦共和第1055章 在基地(上)第716章 當仁不讓第395章 變起京城(上)第596章 政策分歧第407章 夢醒時分第1042章 局中人(下)第752章 奇兵(下)第56章 氣球隊第800章 泛亞細亞主義第1106章 誘敵(下)第91章 先遣司令第340章 人心向背第1101章 獵人(上)第29章 傾軋(上)第331章 孤注一擲第1062章 提前佈局第484章 抗議與反抗議第1028章 籌備行動(下)第1237章 高原上的逃亡者第818章 恃才傲物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1036章 進軍(下)第1081章 克拉地峽第551章 西康(上)第362章 互不信任第1131章 不公平的戰鬥第21章 撲朔迷離(下)第342章 補救措施(下)第157章 師長第315章 誘敵(下)第1111章 日落(上)第71章 獨木難支(下)第231章 瀘敘摩擦第317章 戰西平(下)第1146章 越過邊境(下)第838章 一切都是利益(下)第1165章 對決第639章 捷報(上)第921章 草原軍團第740章 好自爲之第997章 歸來(上)第878章 低調回京第141章 徵川之戰第116章 張園(上)第577章 壯志豪情第541章 青島(上)第1019章 贏者通吃(上)第145章 袍哥人家第558章 狼窩(下)第386章 犧牲品第408章 順昌逆亡第1104章 迎擊(下)第1144章 雷雨(下)第271章 籠中之鳥(上)第951章 攻擊(上)第666章 夜色追擊第1009章 赴宴西山(上)第108章 共和與進步第731章 佈局北滿(下)第801章 虛情假意第468章 冒險第890章 日本的野望第768章 不可捉摸第862章 自衛行動第1022章 信與不信(下)第1076章 宅廬陰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