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暗訪

bookmark

加更肥章,有月票

……

接風宴上,紀二老爺就試探着跟韓震說起了北方普遍大旱的事情。紀二老爺如今雖不在官位,但並不改他一貫憂國憂民的本色。

“我這次走了一些地方,旱情比各地上報的要嚴重。”聽紀二老爺說到這個話題,韓震的臉色也端肅了起來。

不僅各地上報的旱情與實情有差距,就是朝堂上對這次的旱情也沒有足夠的重視。目前,朝堂上所有的目光都在盯着南方的水患。

“韓四爺,”紀二老爺面露憂色,“上面沒有賑災放糧的打算嗎?如今雖還沒什麼大事,可照着這個趨勢下去,秋收怕是又要落空。等天冷下來,就要有大批百姓挨餓受凍了。”

就算是賑災放糧是入冬以後的事情,現在就該準備起來,否則到時候難免應對不及。

紀二老爺這是未雨綢繆。

韓震就沉默了一會。如果他在京城中也許還不知道,但是他這一次出來看到災情,就知道,紀二老爺的話說的很對。

與紀二老爺的未雨綢繆還不同,韓震非常瞭解如今的國庫。

這些年,國庫日漸空虛。這次難免賑災治水,幾乎將國庫剩下的那一點兒家底都給掏乾淨了。如果北方的旱情再不能緩解,就算朝廷想要救濟,國庫裡卻再難拿出物資來。

也正因爲這樣,就更應該儘早着手想法子做準備。

“……上面請仙師觀天象,說是北方無礙,當前的旱情不會持續。”韓震略一思索,就透露了這樣一條消息出來。

“竟然這樣。”紀二老爺有些詫異。“從不曾聽聞今上是信……仙道的!”

不過是病急亂投醫罷了,韓震這樣想,卻絕不會這樣說出來。

“依紀大人所見,這旱情究竟會如何?”韓震竟問紀二老爺。

這個問題,可就讓紀二老爺非常爲難了。

“韓小叔,你既然一路走來,想必有不少聽聞。這種事情。與其問所謂的仙師。問朝廷上的文官,還不如問田間種地的老農。”紀曉棠就說道。

她這一開口,不僅爲紀二老爺解了圍。也讓韓震不由得就笑了。

“曉棠雖年幼,卻頗有些見識。”

“韓小叔這是聽見了什麼話了?”紀曉棠並不是疑問,而是肯定。

“我一路走來,見災情嚴重。民間人心惶惶,也曾向一些老者詢問過。”而那些老者所說的話。正與仙師預測的相反。

當前的旱情不僅不會緩解,而且很有延續到明年的可能。甚至有一位種了一輩子田的老人家,還說出了大旱三年這樣駭人的話來。

“韓小叔信不信呢?”紀曉棠就問。

韓震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他信或者不信。

“等回到京中。我必定將這些見聞向上奏聞。這是國計民生的大事,只能早些籌謀。”

紀曉棠目光略轉,心裡已經明白。韓震是更傾向於民間的說法的。然而就像是紀二老爺有所顧慮,不能暢所欲言。韓震雖身份尊貴,但是在某些事情上,他比紀二老爺的顧慮還更多。

“不瞞韓小叔,我家田莊上很多老者,對今年的旱情也很不樂觀。所以我爹爹和小叔也跟着憂心忡忡。”

“紀大人是有遠見的人。”韓震就看了一眼紀二老爺,眼神中帶着探索和深思的意味。

“四爺過譽。不過是鄉居在家裡,寄情田園,所以多用了些心思罷了。”紀二老爺就道。這個時候,他當然不能告訴韓震,他早就對旱情非常關注,全是因爲紀曉棠提醒的緣故。

“我見有些富戶,已經開始積聚糧食,不肯發賣,竟是要等入冬再高價出售。”韓震突然說道。

紀曉棠的心中就是一動。韓震這次出京,說是路過清遠,他並沒有說是什麼差事,因此紀家人也不好詢問。但是很顯然,韓震是個有心人,民間的各種情形都沒有逃過他的視線。

就算不說他明朝秋毫,這份敏銳已經常人難及了。

那麼紀家的一些動作,是否也落入了這位王爺的視線呢。

“我們家從去年開始,收上來的糧食就再也沒有賣過了。”紀曉棠正色道。

“哦?”韓震似乎就對這話非常感興趣,一雙眼睛發亮地看向紀曉棠,嘴角還帶着笑意。

“家裡聽了下面莊頭的話,所以想着將糧食屯起來。如果年成好,不過損失些銀錢。如果年成不好,這些糧食就能救命。”

“紀大人還怕一家難以溫飽不成。”韓震笑着問。

“我們當然不擔心這個。”紀曉棠就道,“只是家下田莊、鋪子也有許多人,再有清遠的相鄰。不敢說造福鄉里的話,到時候能救多少人就救多少人。”

“是這樣。”紀二老爺就點頭。

“我兩次來清遠,倒是沒聽說過。”韓震就道。

“我們並沒有聲張,畢竟只是猜測。”紀曉棠就道,“不過今年情況不同,爹爹和小叔已經儘量跟能說得上話的鄉紳富戶打了招呼。……若真的是……,那麼紀家一家之力不過杯水車薪。”

“還望四爺回京之後能儘量進言,只有朝廷舉國之力,才能救更多的百姓。”紀二老爺就拱手道。

“這個自然。”韓震點頭,一面又看了一眼紀曉棠。“就是曉棠這樣的閨中小姑娘,都肯如此,我等若還不出力,豈不是汗顏的很。”

“韓小叔肯出力,是萬民之福。‘

不論韓震是否已經知道,紀家屯糧的事情就這樣過了明路,就算是將來有人想要借題發揮,也無處着力。

“紀大人早已經除孝,怎麼沒有上表?紀大人一身才學,寄情田園太浪費了。”韓震又說道。其實上次從清遠回京之後。他就曾想過是否要向上面舉薦紀二老爺。只是他最終沒有這麼做,原因並不僅僅是紀曉棠的那些話。

紀曉棠告訴過他,紀二老爺無心仕途。

“尤其如今的情形,朝廷和百姓,都很需要紀大人啊。”韓震看着紀二老爺道。

“並不是要偷懶,實在是……,四爺也看到了。我如今家中上有老母。三弟還年幼,且家中又有幼子幼女……”紀二老爺嘆氣道。

紀家的情形,韓震也是知道的。尤其是他這一來,還正趕上紀曉芸的事。

“紀大人這又是託詞了。”韓震就道,心中卻想,紀二老爺果然如同傳聞所說。對仕途並不上心,且是個非常戀家的男人。不過他也只說了這一句。並沒有當即就要紀二老爺答應復出。

韓震表示,他無法在清遠久住,但是因爲紀二老爺提出的旱情問題,他想去城外的田莊上看一看。紀二老爺自然不會有異議。忙就準備了車轎,一衆人就往城外的清溪莊上來。

紀曉棠也跟着來了。

城中還不覺得怎樣,到了城外看見大片的田地。纔會更深刻地感覺到究竟什麼是旱情。如今正值酷暑,本來應該是莊稼生長的最爲茂盛的時候。然而田地上卻處處可見空地。

那是莊稼旱死之後,留下的空地。就是還在生長的莊稼,大多數也發黃枯萎,眼見着是等不到秋收的時候了。

不少農人們都在田地上忙碌着,儘量取水來澆灌即將被旱死的莊稼。然而,即便是他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結果也不過杯水車薪。

衆人見了這番景象,不由得面色都很沉重。

紀曉棠卻知道,眼前的情形,還並不是最嚴重的。她記得前世她隨着一家子逃亡,所過之處的田地根本就寸草不生,只有乾裂板結的黃土。

如今大家心中起碼還有些指望,到了那個時候纔會真正的絕望,纔會民亂四起。

紀二老爺帶着韓震一路看過去,最後就到了清溪莊上。

紀家的清溪莊本就是清遠縣遠近最肥沃的土地,且就近就有水源,再加上紀家不惜銀錢挖出的深井,田莊上的情形,就比周圍的田地都好上許多。

即便是這樣,還是能看出旱情的嚴重來。

韓震一面看,一面輕輕點頭,尤其看見深井,就向紀二老爺詢問。紀二老爺將他所知道的都說了,因爲韓震問的仔細,紀二老爺又將田莊頭叫了來,回答韓震的問題。

韓震就知道,附近一些田莊雖然也有井,但是因爲井不夠深,如今很多已經乾涸,紀家田莊的井因爲深,目前尚能保證田莊上的用水。

“不僅是田地裡,就是有些村子裡的井也快乾涸了。”田莊頭又告訴大家一個新消息。

旱情不僅沒有絲毫緩解的跡象,反而更加嚴重了。

“來取水的,都是你們這田莊上的人?”韓震四下望了望,又問道。

“不全是。”紀三老爺回答,一面就告訴了韓震,紀家每天固定兩個時辰,允許外面田莊上的人來深井中取水。

韓震點點頭,因爲看取水人各異的神色和裝扮,他已經猜到了實情,不過聽紀三老爺說了,還是暗暗的點頭。

紀家在清遠素有仁善之名,而且名副其實。

“若是都像紀大人這樣,這旱情也不足畏懼了。”韓震就道。

“不敢。”紀二老爺趕忙道。

韓震在清溪莊上看過,不知怎地就順路走到了清溪山腳下。韓震站在一處青石階上,正是從清溪莊往清溪山上紀家福地的青石路。

“這處倒是清氣氤氳,風水極佳,是哪一家的?”韓震擡頭看了看,就問。

“正是祖上選定的埋骨之所。”紀二老爺忙謙遜着答道。

“原來是紀大人家的福地。聽聞紀家先祖頗善八卦風水之道,今天見了,果然如此。”韓震就順着臺階往上走,顯然是想看一看紀家的福地,“正好路過,我也在紀老大人墳前上一炷香吧。”

韓震這樣說,紀二老爺不能阻攔。一衆人就陪着韓震上了山。

等站在紀家修築的福地前,韓震又四下打量,頻頻點頭,顯然對紀家的福地很是看得上眼。

“確實是塊風水寶地,怪不得子孫發旺。”

四周旱情已經十分嚴重,然而紀家福地這一片卻仍舊綠蔭遮地,絲毫不見乾旱的痕跡。這固然是紀家人維護的好的緣故,卻與這塊地的地理優勢分不開。

也就是所說的風水了。

“紀大人可請過風水師傅,都怎樣說?”韓震突然問道。

“這是先祖選定的福地。在下不懂風水,且更相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因此並沒請過風水。只知道祖宗福地,善加維持修繕罷了。”紀二老爺就道。

這是紀二老爺的真心話。

“紀大人豁達的很。”韓震點了點頭,沒有再說風水的事。

之後,韓震果然在紀老太爺墳前上了香,就被紀二老爺請到祭莊上坐了待茶。

“紀大人人情練達,頗善經濟之道。如果復出,必定是朝廷之肱骨。”韓震就又提起了紀二老爺復出的事。他這樣反覆提起,顯然是打算要舉薦紀二老爺的意思。

“四爺謬讚了。在下不過是一介書生。”紀二老爺忙道,對於復出之事還是並不熱衷。

“紀大人過謙,所謂一葉知秋,只看曉棠的見識和氣度,就已經遠非一般讀書做官的男子可比了。”紀二老爺能將年幼的女兒教導成這樣,那麼他本人又怎麼會是他自己所說的迂腐書生呢。

“四爺過譽,萬萬不敢。曉棠被我們夫妻溺愛,膽子大些是有的,若有冒犯之處,還請四爺見諒。”紀二老爺就道。

韓震見紀二老爺一味謙遜,就笑了笑。

衆人下了山,在清溪莊上簡略地用了飯,到傍晚時分才返回清遠縣城。

回到紀宅,紀曉棠瞅了個空子,就和紀三老爺到一邊說話。

“小叔,你今天發現了什麼沒有?”紀曉棠上來就問紀三老爺。

紀三老爺這些日子大多數在莊子上,又操辦了紀曉芸一應的事情,臉上被曬成了麥色,整個人卻更加幹練灑脫了。不過,被紀曉棠這樣一問,紀三老爺一時還是有些摸不到頭腦。

“發現了什麼?曉棠,你起碼給小叔些提示。”畢竟,今天可以發現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就是韓震,小叔有沒有覺得他眼熟?”

推薦弱顏完本宅門重生(。)。。。。。。

第143章 拜年第162章 舔犢情深第252章 臨別第23章 應變第151章 伎倆第153章 拐彎抹角第85章 旁觀者清第101章 曉棠的計劃第71章 節日宴第106章 滿月第184章 晚秋第217章 玲瓏第124章 皇孫第151章 撲朔迷離第176章 殺破狼第87章 託付第6章 整肅第123章 周旋第8章 粉黛爭鋒(二)第237章 父子第58章 異樣心思第185章 父親第13章 生死之間第138章 端午第72章 無可奈何第43章 忠奸人第3章 後書房第148章 蠱蟲第6章 整肅第60章 太長公主(二)第255章 王的建議第75章 韜光養晦第26章 鳳求凰(二)第181章 知心第56章 親戚第171章 偏袒第14章 捨近求遠第129章 懸案第41章 家事第75章 番糧第101章 曉棠的計劃第176章 殺破狼第167章 變故第116章 童趣第92章 恩怨糾纏第140章 封賞第2章 萱華堂第152章 毒計第38章 蛛絲馬跡第47章 意想不到第6章 妍華堂第139章 男人的友情第97章 點鴛鴦第144章 書香門第第177章 宿怨第213章 送信人第89章 轉機第132章 府試告捷第73章 親近第9章 冥頑不靈第85章 埋怨第117章 暗流第15章 失蹤第241章 財寶第191章 線索第212章 變故第65章 宮中採選第58章 異樣心思第118章 喪命第211章 書信第106章 滿月第48章 步步緊逼第122章 時局第43章 忠奸人第134章 冬月第53章 純正以養第151章 撲朔迷離第189章 狠心第229章 丫頭第102章 世子第107章 執意第19章 懷疑第175章 再進府城第28章 命案第230章 悲喜第201章 春寒第73章 親近第79章 說項第147章 天倫之樂第45章 多出來的屍骨第104章 母親第231章 引蛇出洞第240章 圖窮匕見第41章 家事第181章 知心第178章 中秋第8章 粉黛爭鋒(二)第192章 厚此薄彼第192章 厚此薄彼第146章 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