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不世之功

bookmark

秦震對於七殺的死顯然是起了疑心,立刻就派心腹去打探消息。

“如今朝堂內外的局勢,比我們想的還要複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你我都需仔細在意。”秦震意味深長地對祁佑年道。

祁佑年沒,沉默地點頭。

紀曉棠對七殺的死也很在意,但是她也知道自己目前在這件事上是做不了什麼的,只能等秦震打探來的消息。

不過,七殺死了,對於紀家終歸是一件好事。紀曉棠也可以暫時鬆一口氣。

轉眼,就進了八月。

紀三老爺下南洋的船隊傳來消息。船隊在南洋採買了糧食,已經返航,不日就將到達大秦疆域最南部的港口泉州港。船隊會在泉州港稍坐休整補給,之後最遲半個月內,就能返回萬家村港口。

這個消息,彷彿是乾旱天氣中的一場及時雨,頓時令衆人的精神爲之一振。

與此同時,蜀中卻又傳來一條消息,派去圍剿蜀中反賊的官軍再次失利,整個蜀中幾乎成了反賊的天下。

隨着這條消息,又出現了另一條傳言。

蜀中反賊所擁立的所謂大宋齊氏後人是假的,大宋皇室確實有血脈留了下來,卻是另有其人。而這個人根本就不在蜀中,而是在任安。

官軍剿滅謝氏反賊,並俘獲謝氏的養子。該謝氏的養子,纔是真正的齊家血脈。原來謝氏反賊早就找到了齊家的血脈,並奇貨可居之。意圖在恰當的機會,利用齊家的血脈得到傳說中的大宋的寶藏,並招攬人心。

只是還沒等他們將陰謀付諸實施。就被剿滅。

齊氏的血脈因而獲救,如今正在朝廷的保護之中。

傳言中的齊氏血脈,自然就是如今在紀家將養的謝懷瑾了。

秦震已經將此事的來龍去脈,以及謝懷瑾的身世佐證等一併寫了奏摺,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只等待皇帝的批覆再做道理。

當然,在奏摺中秦震並沒有忘記向皇帝建議。謝懷瑾是齊氏留下的唯一血脈。他已經沒有任何的親族留下,且身體虧虛,心智受損。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齊家的這一點血脈,都不會對大秦的江山社稷有絲毫的動搖和危害。

所以,善待謝懷瑾,招攬人心。不僅能彰顯大秦的寬宏仁厚。同時還可以打擊蜀中等地以宋爲旗號的反賊。

齊氏的血脈都被朝廷招撫,那麼打着齊氏的旗號的那些勢力,就失去了正義性,再怎樣都逃不了亂臣賊子這四個字。

民心所向,這些反賊的土崩瓦解,也就指日可待。

秦震在送出這份奏摺之前,特意請了紀二老爺和紀曉棠到他的書房說話。

“我朝自太祖就在尋求齊氏後人,如今終於尋到。自然會優容善待。謝氏反賊看大事不妙,狗急跳牆想要殺掉齊家唯一的血脈。多虧你們與之周旋,又細心照料他。不僅他要感激你們,你們也是爲朝廷立了一大功。”

“一旦齊懷瑾身份得以證實,本王自然會爲你們請功。”

秦震這是終於做出了選擇。

他這一生,做出過無數的選擇,而這一次的選擇,無論以後他怎麼想來,都是最爲正確,讓他從不會有一絲一毫悔意的選擇。

紀曉棠和紀二老爺自然歡喜。

“王爺辛苦多年,終於找回齊氏血脈,興滅繼絕,王爺功德齊天。”紀曉棠笑着起身行禮。

紀二老爺也忙起身給秦震行禮。

“王爺英明,萬民感戴。我紀氏一族仰仗王爺提攜眷顧,永世不敢忘王爺的恩德。”

被捲入漩渦之中,紀家沒有別的選擇。而且,紀二老爺也想清楚了。如今天下之大,誰又能夠真做到獨善其身呢。

秦震,對於紀家來說,已經是極好的選擇了。

……

秦震的奏摺遞上去,這次卻遲遲沒有迴音。

又半月,紀三老爺帶領的船隊如期歸來。船隊不僅帶回來如今大秦所最急缺的糧食,還帶回了紀曉棠向秦震承諾過,秦震一直盼望着的新作物。

秦震坐在椅子上,看看兩隻手裡握着的塊莖。據紀三老爺說,這是兩種作物。那圓溜溜的,土黃色外皮,體型較小些的,叫做土豆。而另一種場院行,紅色外皮的則叫做紅薯。

這就是紀三老爺從南洋尋來的,高產且耐乾旱的作物。據說,這兩種作物也並非是南洋本土所產,而是從西洋那邊引進過來的。

紀三老爺不僅帶回了土豆和紅薯,還帶回來幾個擅長種植這兩種作物的南洋土著。

如今,這幾個南洋土著在對秦震行過禮之後,正站在屋中,向秦震介紹這兩種作用。他們說的是南洋的土話,秦震自然聽不懂,一時之間也沒有安排通譯。

然而這根本就不成問題。

紀三老爺就站在秦震的下首,將土著們所說的話一句句地翻譯給秦震聽。

紀曉棠此刻也在座,她也拿了兩種塊莖,正跟紀二老爺好奇地查看着。對於紀三老爺已經通曉了南洋土話這件事,紀曉棠雖上次聽紀三老爺提過,但是親眼見到,還是很驚訝,當然也很高興。

紀三老爺的臉上神采飛揚。

秦震聽紀三老爺說了半晌,就輕輕點頭,看向紀三老爺的目光也多了幾分讚賞。他讓人安排幾個南洋土著下去歇息,又讓紀三老爺坐了說話。

“文達,你這纔去了幾回,已經會說南洋土話了。”

“也就是一般的會話,離精通還差的遠。第一次出去的時候,我就想到了語言不通的問題。王爺你知道,我愛說話。要是語言不通,那豈不成了啞巴一般,我可受不了。”所以。在海上,紀三老爺就跟着萬嘉樹和船上帶的通譯學起了南洋的土話。

紀三老爺雖然在舉業、四書五經上頭遲鈍些,但是學起別的來卻都快的很。而且,他又肯用心,那一次,就已經能夠不用通譯,親自與南洋人交流商談了。

第二次下南洋。別的方面不說,語言方面就更加數量,如今都能夠給秦震做通譯了。

“好。”秦震點頭。就又問起紀三老爺在南洋的經歷見聞來。

紀三老爺就挑着重要的說了一件,說話之間,他微微側身,就露出了右側的鬢角。正好秦震望了過去。就微微皺眉。

“文達。你那鬢角是怎麼了?”秦震就問。

紀三老爺忙轉開身子,將帽子往下壓了壓,只說無事。

秦震卻狐疑不信。

紀曉棠一直關注着紀三老爺,這時就站起身走到紀三老爺跟前,不顧紀三老爺的阻攔,將他的帽子摘了下來。

紀三老爺的鬢角明顯有一道沒有癒合的傷痕,只是被鬢髮和帽子巧妙的遮掩了。若不是方纔紀三老爺太過興奮,帽子往上移了移。無論是誰都發現不了。

“小叔受傷了!”紀曉棠就叫了一聲。

紀二老爺霍地起身。

秦震也面露關切,就讓紀三老爺過去給他瞧瞧。

紀三老爺無法。只得讓秦震看了。

“這……不像是刀劍的傷痕。”秦震沉吟着道,就問紀三老爺是如何傷着的。

“不過是件小事,本不打算說,免得讓王爺和我家裡徒增煩擾。”紀三老爺見大家逼問的緊,只好說了事情的經過。原來紀三老爺帶領的船隊在登陸大食之後,竟遭到了當地土人的襲擊。

多虧紀三老爺與當地官軍的關係不錯,得到官軍及時的支援。

但是,船隊的人還是有了折損,而紀三老爺的傷,就是土人的箭造成的。

“與咱們的箭不同,他們的叫做吹箭。”

“那箭上是不是有毒?”紀曉棠立刻就問。

紀三老爺本想瞞着,被紀曉棠這麼問了,就知道瞞不住。

“是土人特有的毒,還多虧了當地的老酋長……”紀三老爺輕描淡寫,只說自己現在是完全無礙了。但是紀曉棠卻能夠猜到,當時該是多麼的兇險。

紀三老爺這一次,應該算是死裡逃生。

秦震聽了紀三老爺所說,也不放心,當即就將隨性的御醫招了來,給紀三老爺診脈看傷。

御醫對這種南洋土人的毒也並不瞭解,只說看紀三老爺的脈象應該是無礙了,又囑咐紀三老爺飲食上要清淡些,注意休息等。

秦震就又吩咐人,取了些雪蓮等極珍貴,且有解毒效果的藥材來給了紀三老爺。

“……你這一次出生入死,又立下大功,等本王上報陛下,一定重重有賞。”秦震就道。

紀三老爺這次帶回來大量的土豆和紅薯,其中大部分可作爲粗糧食用,少部分則可以留作種來推廣種植。而此時還不到耕種的時候,這件事倒是也並不着急。

秦震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處理,就讓紀二老爺和紀曉棠領了紀三老爺下去歇息。

“老夫人翹首盼望,只怕已經等的急了……”秦震笑道。

……

從客院出來,紀曉棠、紀二老爺和紀三老爺就直奔紀老太太的院子。

走到紀老太太的院門口,紀三老爺忽然停下來,就向紀曉棠和紀二老爺作揖。

“……我受傷的事,千萬不要告訴老太太知道。”

“你也知道讓人擔心,當時怎麼就不小心些。……帶着那些人是做什麼的,爲什麼事事你都要衝在頭裡,你這樣下去,實在讓人不放心。”紀二老爺就數落紀三老爺。

紀三老爺行禮不迭,只說以後不敢了,肯定會非常小心。

紀二老爺見他這樣,也不忍心再責備他。南洋許多地方還未開化,紀三老爺往南洋去怎麼會沒有風險呢。而紀三老爺雖然個性還是有些衝動莽撞,但是他又是爲什麼要冒這樣的風險。吃這樣的苦。

說到底,還是爲了家人。

紀三老爺見紀二老爺不說話了,忙偷偷對紀曉棠使眼色。

紀曉棠一笑。也就順水推舟,勸解了紀二老爺兩句。

紀二老爺當下也就不多說了。

“曉棠,等會小叔有好東西謝你。”紀三老爺低聲對紀曉棠道。

“我不幫小叔,難道小叔有好東西,就不給我了?”紀曉棠笑,見紀二老爺往前走了,左右無人。她又在紀三老爺耳邊低低的聲音說了兩句。

“小叔如今也學乖了,這樣極好,極好。”紀三老爺受了傷。若真不想被秦震發現,秦震又怎麼會看到。

“嘿嘿。”紀三老爺腹黑一笑,“韓大哥雖然好,但終究不是咱們家人。”

“小叔你做的對。”紀曉棠也笑。

三人邁步進了院門。紀老太太已經帶着紀二太太、紀曉芸、長生在影壁後面等着了。

看見紀三老爺。紀老太太抖着手就往前走。

紀三老爺忙緊趕幾步上前,撲通跪在紀老太太跟前,砰砰砰給紀老太太磕頭,還不等紀老太太反應過來,就又抱住了紀老太太的大腿。

紀老太太就抱住了紀三老爺,歡喜的哭出來。

衆人忙都上前勸住,又將紀三老爺扶起來,一同進屋說話。

“又黑了。又瘦了。”在屋中坐下,紀老太太依舊不肯放開紀三老爺。上下打量着他說道,還伸手在紀三老爺的肩頭後背摩挲了一番。

“倒是結實了一些。”

紀三老爺就又嘿嘿地笑。

說了一會話,紀三老爺就讓人將他從南洋採買的土儀都送上來。

南洋的珠子,土人的織錦,還有玉石和象牙的玩意兒,雖然工藝不如大秦的精湛,但卻都是好東西,具有濃郁的南洋風情。

除此之外,紀三老爺還帶回了南洋的特產水果。

“在那裡是極多極便宜,只是運回來不易,路上至少折損了八九成,只剩下這些還好的,只好大傢伙嚐嚐罷了。”紀三老爺就道。

紀三老爺帶回的南洋水果種類不少,其中一種個頭頗大,形狀類似枕頭,外面是彷彿刺蝟一般的硬皮。紀三老爺稱之爲榴蓮。

“這個倒是最能久放的。”紀三老爺就道。

大家都很新奇,只是等紀三老爺將榴蓮打開,取出果肉,屋內衆人就都變了臉色。

“這是什麼,南洋的臭豆腐不成?”紀老太太用手帕掩鼻,數落紀三老爺,“老三,你還是這般淘氣,愛惡作劇。”

紀三老爺就大笑。

紀曉棠平時最愛看些閒書,尤其是遊記見聞之類,就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南人的雜記來。

“這榴蓮我在雜記上看過,說是聞着雖味道有些……古怪,吃起來卻還不錯。而且,還有人雖初時不喜,後來吃着吃着就愛上了的。而且,據說這東西還很滋補。”

“這個味道,誰耐煩吃它。”紀老太太就不大相信。

雖是如此,大家終究好奇,紀三老爺強力推薦,又有紀曉棠的那一番說辭,也就都陸續矜持地開始品嚐。

紀二老爺、紀二太太和紀曉芸都只吃了一口,就不吃了。紀老太太在衆人勸說下嚐了一口,也不肯再吃。

只有紀曉棠和長生,似乎吃的津津有味。

“還是我家曉棠和長生最像我。”紀三老爺就高興道,顯然,他也喜歡吃榴蓮。“儘管放心吃,別的東西少,這個我帶回來的還有許多。”

紀曉棠微笑。

長生點頭:“嗯,嗯。”

衆人就在旁邊看着。

“哎,你們去別處吃,不要在我這裡!”最後,紀老太太忍不住了,即便這吃榴蓮的是她寶貝的孫子,她也受不了了。

在紀老太太處坐了許久,紀二太太就帶人親自往廚下去了,她要親自看着人做紀三老爺愛吃的飯菜。

藉此機會,紀曉棠也和紀二老爺、紀三老爺一同出來,到藏書閣中說話。

“我在路上就聽說了,謝懷瑾變成了齊懷瑾!”紀三老爺先就問了他目前最關心的問題。

“你聽的沒錯。”紀二老爺笑着點頭。

“這邊得了小叔回到泉州,帶回糧食和新作物的消息,王爺就做了決斷。”紀曉棠也笑道。

“這樣,也不枉咱們風裡雨裡,出生入死。”紀三老爺感慨。

“還有一件事,小叔應該還不知道。”紀曉棠就又告訴紀三老爺,江慶善就是破軍的事。

紀三老爺大吃一驚。

“那廝是破軍?到看不出他有什麼本領!……怪不得跟咱們家做對。”

紀曉棠見紀三老爺是這樣的反應,當下也就沒有再多說。

紀三老爺這個時候卻站起身,走到門口往外面張望了一下。服侍的小廝和丫頭們都在臺階下站着,是聽不見屋子裡面說話的。

紀三老爺放了心,這才走回來,就從懷中貼身處取出一卷羊皮來遞給紀曉棠和紀二老爺。

“這是海圖?!”紀曉棠立刻就認了出來。

羊皮捲上,繪製的是大秦周邊的海圖,其中以東洋和南洋諸島繪製的最爲詳細。這份海圖,看上去是有了些年代,且筆跡新舊不一,顯然是有人時不時地在增刪修改。

其中筆跡最新的一處,是東洋和南洋之間的一處島鏈。

“小叔?”在紀三老爺拿出海圖時,紀曉棠就隱隱有了猜測,如今看着這島鏈,就擡起頭來,看向紀三老爺。

“曉棠,二哥,我終於找到了。”紀三老爺雖將聲音壓的低低的,卻難掩臉上的興奮之色。

“就是這裡?”紀二老爺也有些激動。

“對,就是這裡。”紀三老爺鄭重點頭。(……)

第82章 鬧新房第24章 威脅第117章 暗流第42章 初見功效第245章 維護第196章 難題第125章 說知第16章 浪子回頭第18章 私慾第30章 身份第19章 懷疑第15章 女眷第148章 家事第105章 和美第245章 維護第117章 情報第13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93章 宮妃第5章 茜華堂(二)第75章 暗算第152章 毒計第175章 再進府城第13章 生死之間第244章 善後第229章 丫頭第84章 愛若珍寶第104章 苦楚第141章 財富第97章 心病第239章 膠着第252章 臨別第150章 毒舌第216章 暗訪第203章 燈下第245章 維護第150章 亂局第59章 閨中第126章 好友第214章 倫常第76章 和談第51章 聯手第142章 出資第149章 奉承第209章 狐狸尾巴第190章 醋意第178章 中秋第64章 榮寵一時第70章 嫌隙第74章 備嫁(二)第209章 狐狸尾巴第217章 玲瓏第4章 茜華堂第74章 備嫁(二)第232章 抽絲剝繭第200章 對策第15章 女眷第26章 鳳求凰(二)第119章 秘辛第41章 請君入甕(二)第155章 妥協第163章 棠棣之華第39章 蘭花第238章 夜襲第144章 書香門第第171章 偏袒第72章 丟醜第53章 純正以養第8章 憂慮第233章 過年第164章 有來頭第56章 親戚第248章 加官第145章 回家第159章 珠光寶氣第5章 茜華堂(二)第3章 後書房第118章 爲我子孫之資糧第193章 連環兇案第99章 籌碼第156章 小兒女第133章 疼惜第150章 毒舌第16章 浪子回頭第71章 決定第253章 投奔第72章 丟醜第120章 挑撥第129章 生辰第22章 同年第197章 新年第216章 暗訪第6章 妍華堂第161章 手足第89章 拼酒第75章 暗算第26章 故人第81章 得意第161章 手足第97章 點鴛鴦第43章 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