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青雲直上

王府的規模,遠非馨華堂所能相比。在王府屬官的帶領下走過層層庭院,紀曉棠最後纔在王府後花園的暖閣中見到了秦震。

回到京城不過一旬,秦震的臉龐卻明顯地瘦削了。很顯然,京城中的事務比起在任安時,還要讓他繁忙和費神。

紀二老爺帶着紀曉棠給秦震見禮,秦震早已經站起身,從桌案後走出來,伸手讓父女兩人起身。

“……又不是在外面,此處沒有別人,還是像在清遠時一樣,不必進了京就拘束起來。”見到紀二老爺和紀曉棠,秦震的臉上露出了少見的真心笑容。

三人分賓主落座,等服侍的人送上茶果來,就被秦震打發了出去。

“早就想叫你們來見面,只是我這一回來,就忙的分不開身,才拖到今天。……好在,你們關注的事情,都已經有了結果。”秦震看來是真的很忙,並沒有說什麼閒話,就直接進入了正題。

首先,是紀二老爺的官職問題。

朝中對紀二老爺的任職問題意見不一,還有很多的呼聲,想要紀二老爺入戶部爲官。然而戶部的官職,正是紀二老爺極力要回避的。

秦震也不想紀二老爺進戶部。

起碼,在目前的情形下,他不希望看到紀二老爺進戶部任職。

“陛下和三位閣老都已經點了頭, 只待聖旨下來。”如果沒有什麼突發的變化,那麼紀二老爺會到禮部任右侍郎。

四品的文官。或許在京中貴宦中並不顯眼,但是對於紀二老爺的資歷,可以算是破格提拔。

“多謝王爺。”紀二老爺就起身行禮。向秦震道謝。

“不忙,不忙。”秦震笑着擺了擺手,目光落在紀曉棠的身上,“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大喜事。”

“請問王爺是什麼喜事?”紀曉棠問。

“這件喜事,就落在曉棠身上。”秦震卻並不急着說出答案,反而故意賣了個關子。

落在紀曉棠身上的喜事!

紀二老爺和紀曉棠飛快地交換了一個眼色。兩個人都想不出來會是什麼喜事。紀二老爺甚至有些驚疑不定。

曉棠身上的喜事,難道是曉棠被什麼貴人給看中了!

那可未必一定會是喜事。

紀曉棠也心念數轉,卻並沒有像關心則亂的紀二老爺那樣形於顏色。

秦震嘴角含笑。似乎很享受他的話所達成的效果。

“王爺,曉棠身上,能有什麼喜事?曉棠她畢竟年紀還小。”紀二老爺忍不住說道。

秦震臉上的笑容更盛。

“曉棠雖年紀尚幼,在清遠一地賑災放糧。救濟災民。民間有觀音在世的美譽。曉棠的美名不僅在任安清遠,還已經上達天聽。”

“是王爺爲曉棠請了功?”紀曉棠一下子就反應過來。

“在我爲曉棠請功之前,太后和陛下已經從別的渠道知道了這件事。”秦震卻道。

紀曉棠微微挑眉,不知道秦震所指的別的渠道是什麼。

“民間佳話,一傳十十傳百,太后和陛下雖在宮中,然而也偶有機會,能夠聽到民間的聲音。”就在幾天前。韓太后和隆慶帝帶着長寧公主一起到大相國寺進香,是從大相國寺的和尚口中聽到了關於紀曉棠的事蹟。

至於大相國寺的和尚是怎樣知道紀曉棠的事蹟的。秦震沒有說。

同時,還有另外一件事他也沒有提。

韓太后和隆慶帝知道紀曉棠,大相國寺的和尚並非唯一渠道。和尚在跟韓太后和隆慶帝談及紀曉棠時,韓太后並未表露出該有的吃驚,反而像是已經聽誰先說起過了。

秦震沒有提這件事,倒並不是想在紀曉棠面前表功勞,而是他也拿不準韓太后是如何知道的。

這件事是個小小的結,被秦震記在心中。

“我也正有心要爲曉棠領功,因此又將曉棠在清遠旱災中的功勞一一向太后和陛下詳細說了。太后和陛下很受觸動,決定重賞曉棠,以爲天下表率,也是皇恩浩蕩。”

秦震說着,向皇宮的方向抱了抱拳。

所謂的重賞,在紀曉棠想來,也就是多一些金銀財帛,因此心中平靜的很。

紀二老爺和紀曉棠想的一樣。

然而秦震接下來說的話,卻讓他們大吃一驚。

“太后和陛下已經商量決定,曉棠不日即將被冊封爲縣主。”秦震說到這裡,微微眯起眼睛,看着紀曉棠的反應。

紀曉棠並未掩飾自己的驚訝。

只有驚訝,並沒有明顯的喜悅。

這倒是讓秦震心中暗暗有些吃驚。

紀曉棠冊封這件事,是他爲紀曉棠準備的一份驚喜,因此雖然早就暗中策劃安排,但卻一直沒有告訴紀曉棠。而即便是他,對於這件事也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當韓太后和隆慶帝點頭的時候,他也是驚喜的。

更何況是紀曉棠本人?

紀曉棠這種表現,絕非城府深沉喜行不露於色,而是真的並不歡喜。

這似乎就很有些對不住秦震的苦心安排和努力。

然而秦震卻並未因此而不滿,他心中更高看了紀曉棠幾分。紀曉棠確實有着一般人沒有的智慧和遠見,而且淡泊名利。

雖淡泊名利,同時還能夠和光同塵,從不清高自詡。

心中暗暗讚歎,他無論如何都放不下紀曉棠,即便是明知紀曉棠心意的情況下,即便是知道,即便讓紀曉棠按照心意行事,他與紀曉棠和紀家之間,依舊能夠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那對他的大事並不會有影響,紀曉棠很早就隱晦地向他表示了這一點。

甚至。他還相信,如果他能夠成人之美,還會獲得真心的感激。這雙份真心的感激。將成爲他事業無法動搖的基石。

可即便是明知道這一切,他還是猶豫不決,無法放手。

紀曉棠表現的越優秀,他就越無法放手。

“曉棠怎麼並不高興?”不着痕跡地收回自己的思緒,秦震問紀曉棠。

“受封縣主!這件事太出乎意料,我現在還反應不及!”紀曉棠答道,聲音和態度一如既往的平穩。

“哈哈哈!”秦震大笑。“曉棠,無論何時,你總是能讓我開懷。”

“王爺。紀家寒微,曉棠年幼,即便在清遠賑災中確實有功,可也……這份封賞實在是太過隆重吧。”紀二老爺又起身道。

“紀大人此言差矣。”秦震不同意紀二老爺的說法。“紀大人自己算一算。曉棠的一應舉措究竟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紀大人也算不清楚吧。”

更重要的是,因爲紀曉棠的一應舉措和努力,還會有無數的人陸續獲救。

紀曉棠不僅救了人命,還同時穩固了大秦的江山。

“若將曉棠的全部功績都算上,這個封賞還是微薄了。”秦震慢悠悠地道。他明白紀二老爺的想法,是怕受封一事將紀曉棠推到風口浪尖上。

“紀大人素來謙退爲人,曉棠淡泊名利。可你們要相信我,受封一事長遠來看。對曉棠、對紀家都有莫大的好處。”

其實,秦震既然已經這樣透露了消息出來。就表示這件事已經成了定局。

“王爺爲曉棠,爲紀家花費心血,曉棠和紀家銘記在心,必不會辜負王爺。”紀曉棠起身道謝。

紀二老爺也就不再說別的話了。

秦震則點了點頭,這纔是正確的態度。

“曉棠見過長寧了?”秦震問紀曉棠。

“是的。”紀曉棠並不吃驚秦震知道這件事,別說是堂堂的王府,就是京中普通的官宦人家也有不少的耳目,或者互通消息。

那天在得月樓上發生的事情,不可能成爲秘密。

“聽說曉棠與長寧相談甚歡。”秦震又道。這也是他非常讚賞紀曉棠,並捨不得對紀曉棠放手的緣故。

紀曉棠不可能不知道長寧,可在這個前提下,她仍舊能不卑不亢地與長寧見面、交往,還獲得了長寧的喜愛。

同時,獲得長寧的好感還不是紀曉棠唯一的,或者根本就不是紀曉棠的目的。

那天得月樓上紀曉棠所講述的事情,如今已經在朝臣之中傳開了,並慢慢有了非常有益的影響。

這個應該纔是紀曉棠的主要目的。

只有老道的政客,纔有這樣的心機和手段,紀曉棠似乎天生就習有這樣的本領。

“……公主很好相處。”紀曉棠對秦震的話如是回答。

秦震笑着看紀曉棠,他知道紀曉棠說的是真心話。他可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真心這樣評價長寧。

“太后和陛下商量如何對你封賞,長寧很盡心爲你說話。”秦震告訴紀曉棠。

“那麼改天見了公主,是一定要道謝的了。”紀曉棠答道。

“紀大人打算就住在馨華堂?有沒有想過搬出來居住?我這王府後頭隔了兩條衚衕,就有所不錯的宅子。”秦震又問紀二老爺。

搬出來居住這件事,紀二老爺不是沒有想過。但是在聽了紀大老爺的苦衷之後,他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家下人口不多,正該與兄長共同侍奉母親……”

紀二老爺這樣說,秦震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話說到了這裡,紀曉棠知道,秦震要和紀二老爺商量一些政事了,本來她也該在這裡聽一聽,然而此刻她心中還有另外的事情。

“王爺,懷瑾他……”紀曉棠起身。

她想見謝懷瑾這件事,早就由紀二老爺向秦震轉告過了。

秦震似乎纔想起這件事來。

“他在我這裡,曉棠難道還不放心?”

“懷瑾能永遠在王爺這裡嗎?”紀曉棠問。

秦震的眉頭幾不可見地蹙了蹙,他並不是因爲紀曉棠的問話而生氣。而是因爲他不得不給出的答案。

紀曉棠無需秦震的回答,就猜到了結果。

京中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秦震在紀二老爺和她的封賞這件事上已經如了願。然而在謝懷瑾的問題上……

謝懷瑾如今還能留在靖安王府內,已經算得上是奇蹟了。

“我正要與你們說這件事。”秦震就道,“說起來,這算是第三件喜事。”

經過朝臣的廷議,韓太后和隆慶帝終於在謝懷瑾的問題上做出了決定。謝懷瑾大宋皇族的後裔身份終於被確認,從此要改叫齊懷瑾了。

“……打算封他爲順義伯,承繼大宋哀帝祭祀。”

懷瑾受封順義伯。朝廷立刻會爲他安排順義伯府,再沒有住在靖安王府的道理。

謝懷瑾的性命終於可以保下來了。即便是早就想到了會是這樣的結果,紀曉棠還是鬆了一口氣。

“有王爺照看他。我並不擔心。可是懷瑾的情況不同一般人。”紀曉棠誠懇地道。

“本王明白。”秦震點頭,“我已經安排好了,曉棠儘管去吧。”

秦震就打發了心腹的從人帶領紀曉棠去看謝懷瑾,紀曉棠自然帶上了紀曉芸。

方纔與秦震說話。紀曉芸留在了外面。

謝懷瑾在王府中。單獨有一個跨院居住。

“……這位公子身份重大,即便是在王府內,也難免各方耳目。王府費心安排,也只能得此片刻工夫,還請姑娘見諒。”從人小聲向紀曉棠說明。

這是秦震的心腹,幾次跟隨秦震往清遠去,因此認得紀曉棠,也就知道紀曉棠在秦震心目中的地位。對待紀曉棠特別恭敬小心,彷彿是對待王府的正經主子一般。

紀曉棠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點頭應承,一面暗暗遞出紅包。

這紅包與平時打賞的不同,裡面裝的還不是上等封賞的銀錁子,而是金豆子。

那從人也不矯情,接了紅包道謝,將紀曉棠和紀曉芸引進屋中。

謝懷瑾早就等在屋內,聽見門響就撲過來,看見了紀曉棠和紀曉芸,他的一張臉頓時亮了起來。

“曉棠,曉芸。”謝懷瑾叫,卻是壓低了聲音,顯然事先得了囑咐。

“你們怎麼纔來看我!是不要我了嗎?”見到了人,高興過後,謝懷瑾突然就委屈了起來,一面還紅了眼圈。

如今謝懷瑾的言談舉止,跟八九歲的小孩子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

看着謝懷瑾一切安好,紀曉棠暫時放下了心。

紀曉芸在一邊已經在拿帕子抹淚了。

“早就想來看你,一直沒機會,天天夢見你……”

“我也夢見你了,曉芸。”謝懷瑾見紀曉芸哭了,顧不得自己的委屈,忙安慰起紀曉芸來,還一邊轉過頭來看着紀曉棠,“曉棠,我也夢見你。”

“……吃飯吃不吃的飽?炕燒的暖嗎,他們可有人欺負你 ……”紀曉芸絮絮地問謝懷瑾。

謝懷瑾顧着答紀曉芸的話,紀曉棠在一邊就空閒了起來,這才注意到屋內還有別人,正是紀曉芸的大丫頭臘梅。

在清遠的時候臘梅一直跟着紀曉芸服侍謝懷瑾,之後謝懷瑾進京,曉芸和曉棠姐妹都無法在他身邊,卻對他放心不下,就與秦震商量了,將臘梅留在了謝懷瑾身邊。

謝懷瑾有如孩童,就算秦震照顧他,也怕身邊服侍的人怠慢他,有臘梅在他身邊,飲食起居上面總能盡心。

紀曉棠就將臘梅叫到一邊,問了許多話。

得知謝懷瑾真的被照顧的不錯,紀曉棠才放下心來。

這個時候,謝懷瑾已經勸止了紀曉芸的淚,兩人都走過來。

“臘梅待我很好。”謝懷瑾說道。

“這是婢子的本分。”臘梅忙行禮。

紀曉棠對臘梅的判斷沒有錯,這個丫頭或許不那麼機靈,但是在本分盡心方面,卻是讓人放心的。

“你要像服侍我那樣,以後我定不會虧待你。”紀曉芸對臘梅道。

“紀家會記得你的功勞。”紀曉棠說道。

臘梅若做的不好,紀家也會記得。臘梅是家生子,老子娘和兄弟都在紀家當差。

“我送給你的那隻貓呢?”紀曉棠又問謝懷瑾。

“嘿嘿,曉棠送我的貓,我怎麼會忘記。”謝懷瑾一臉“我就在等你問這句話”的表情,一面跑到屋內牀後,抱出一直圓滾滾一身雪白的貓咪來。

正是白天,這白貓似乎剛吃飽了,正在打盹,被謝懷瑾抱着,也就懶懶起將眼睛睜開一條線,隨即又閉上眼睛,將頭尾捲成一團毛球,繼續打盹。

“曉棠,你看,小白吃的很飽。”謝懷瑾讓紀曉棠去摸白貓的肚皮,“我聽你的話,什麼東西送上來,先給小白吃,還很小心,不讓人看見。小白吃過了,我才吃。”

這是紀曉棠防着有人在謝懷瑾的飲食中做手腳,然而對謝懷瑾說的時候只說是託他照看自己心愛的小貓。

謝懷瑾自來聽她的話。

小白貓安然無恙,皮毛光滑,謝懷瑾也應該無恙。

“懷瑾哥哥做的好,果然將小白託付給懷瑾哥哥是對的。懷瑾哥哥要繼續幫我照顧好小白。”小白是謝懷瑾給小白貓取的名字,紀曉棠無心干涉,就跟着這麼叫。

“我會的,曉棠你放心。”謝懷瑾向紀曉棠保證,“哪怕只有一口吃的,我也會先分給小白一多半。”

“好。”紀曉棠笑。

“曉棠,你什麼時候接我回去?”謝懷瑾摸了摸小白毛茸茸溫暖的被毛,問紀曉棠。

“很快,懷瑾哥哥就會有自己的府邸。”

第78章 啞巴虧第65章 宮中採選第19章 聖旨第72章 無可奈何第213章 送信人第94章 皇后第147章 正月第158章 時運第91章 宮宴第25章 鳳求凰第179章 圖窮匕見第115章 天倫第217章 玲瓏第156章 密旨第19章 聖旨第78章 啞巴虧第4章 茜華堂第249章 賊首第15章 失蹤第202章 不自在第153章 長生珠第75章 暗算第58章 悠長夏日第44章 找茬第41章 家事第92章 李代桃僵第109章 貪念第63章 抉擇第128章 仲秋第119章 秘辛第234章 除夕第166章 秋風漸起第205章 嫌隙第224章 開端第59章 太長公主第27章 後衙第51章 聯手第202章 不自在第221章 仲夏第211章 書信第137章 說古第12章 青雲直上(二)第118章 爲我子孫之資糧第8章 憂慮第60章 表禮第39章 心思第94章 各自肚腸第11章 青雲直上第76章 功勞第149章 奉承第一六四章 重逢第218章 心腹第129章 懸案第3章 後書房第67章 花落誰家第14章 捨近求遠第35章 蹊蹺第51章 聯手第38章 蛛絲馬跡第65章 宮中採選第17章 臘月第234章 除夕第50章 說服第249章 賊首第17章 紀家的祖訓第96章 責罰第206章 慈母多敗兒第116章 童趣第21章 敲打第238章 夜襲第198章 議親第95章 刨根問底第127章 情竇初開第149章 命第91章 宮宴第162章 意外第249章 賊首第212章 變故第166章 秋風漸起第69章 泄露第51章 聯手第28章 教訓第232章 抽絲剝繭第15章 失蹤第127章 情竇初開第34章 暗棋第232章 抽絲剝繭第101章 曉棠的計劃第一二六章 國書第121章 家族第251章 轉變第151章 撲朔迷離第148章 蠱蟲第148章 蠱蟲第78章 恨的是誰第207章 翻臉第251章 轉變第119章 利誘第71章 節日宴第250章 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