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回 勝敗之論

寧義武這時候正在後廳之中準備着。

昨日夜裡寫給那夏侯家族的信,今天早上寧義武已經收到了回信。

寧義武看完這一封信之後,心中這才知曉那一位曾經的老朋友“紫玉宗宗主”,心中的猜忌居然達到了如此無以復加的地步。

寧義武長長地嘆了口氣,一方面爲夏侯家族的遭遇深表同情,另外一方面也慶幸自己少了一個勁敵。

此時,寧義武的旁邊坐着的正是黃龍聖使諸葛龍,紫玉宗的宗主曾經也是諸葛龍的朋友。

讀完這一封信之後,寧義武忽然會想起了往事,側過臉來,面朝諸葛龍緩緩說道:“我們這一位老朋友想不到猜忌已經達到了這步田地,想當年他在紫玉宗取得權力的時候,如果沒有夏侯家族幫助,他或許早就東窗事發了!怎麼這個老傢伙這麼猜忌!”

諸葛龍雙手合十,恭色道:“擇事明主乃是大智慧,當年我聽說夏侯家族的夏侯公居然承認這樣一個人,屬下當時就已經告訴過宗主,這個人不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夏侯公今後一定會後悔的!我還記得當時宗主讚許我的建議,打算請夏侯公加入我神劍宗,寫了一封信交給了夏侯公,熟料這一封信卻石沉大海,這夏侯公居然連信都不回你!現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又想起了宗主,宗主能夠不計前嫌,實在是心胸過人。”

諸葛龍之所以不惜溢美之詞,就在於他深深明白寧義武爲了匡扶這個亂世,付出了太多太多,厲言批判已經有了一位“鐵血君子”,自己如果再不說一些奉承讚美的話,實在是太讓人寒心了。

陰陽有道,不單單是指男女關係而已,在這樣一個大集體之中,讚美的話與批評的話,都是相輔相成的,畢竟,寧義武雖然是偉大的英雄,但他說到底還是個人,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每次做事情總是迎來這樣那樣的批判,他還會繼續偉大下去嗎?

人都是有血性的。

聽得這些溢美之詞,寧義武心中果然舒坦不少,微微一笑,隨後揮了揮手,道:“哎,這些誇讚之詞就不要說得過多了!偶爾說一兩句鼓舞我一下就行了嘛,別忘了你我之間的約定!”

諸葛龍也微微一笑,雙手拜道:“屬下一時間說了真心話,差點忘了,還望宗主勿怪。”

寧義武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一笑,直言道:“你我之間不同於我和其他屬下,我怎麼可能怪你,不過,你話也說得不錯,我這一次之所以這樣做,不瞞你說,我就是想要做一場秀,做一場政治秀,所以昨天我的開場白就說了,我依舊尊重先皇,即便當年他那樣迫害我,我同樣可以不計較。可你要說我心裡真的不計較,那不可能,我當年忍受穿骨之痛爲他打下江山,他妻子在他耳邊稍微說幾句,他就可以把我發配到西南天荒山,最令我可氣的是,後來這種猜忌越來越變本加厲,如果不是早有準備,當時我的命可能都沒了。真是可氣!可我畢竟要成就大業,還是得放下心中的怨憤啊,得顯得大度,同樣的道理,我當時得到夏侯家族來我神劍宗的消息,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讓他們加入我神劍宗!現在想想,還是有些欠妥啊!”

這一刻,氣氛顯得有些嚴肅,也有些冷清,因爲偌大的議事廳之中只有這兩位神劍宗的頂樑柱,其餘人都已經被寧義武派去了各自的工作崗位,已經按照計劃展開了行動。

寧義武將這一封信欣賞完之後,便拿給了諸葛龍才欣賞,隨後負手而立,輕輕端起茶杯,一手後背,一手端起茶杯,悠然自得地踱步廳內,悠悠道:“看來,事情彷彿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簡單,這紫玉宗的宗主比我們想象得還要狂妄自大,居然連鼎鼎有名的夏侯家族都要安插內線!夏侯家族的那些女子們深受其害,信上所說夏侯家族的大院已經被安插上了各種各樣的影武者,希望我們能夠去拯救她們,但是他們卻拒絕了我這一次的盛情邀請,我想她們必定也是擔心那個宗主知曉之後,會先下手爲強。”

諸葛龍欣賞完這一封信之後,將信輕輕放在左上,也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面朝寧義武稽首相拜,恭色道:“既然現在夏侯月已經回絕宗主的好意,那麼宗主打算接下來如何做呢?”

寧義武揮了揮手,隨後轉過身來面朝諸葛龍反問道:“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之前我一心想要拉攏夏侯家族,卻忘了這樣做會過早與紫玉宗爲敵,直到將這封信寫出去之後,我纔想到這一層,差一點誤了大事,不過還好這夏侯月回了這樣一封信!所幸無憂!”

寧義武將將那一封信寫出去之後,的確很是擔心,因爲他剛一寫出去,諸葛龍就來向他提意見,期望他不要這麼早的盛情邀請夏侯家族加入神劍宗。這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正如夏侯月所擔心的那般,如果那個滿腹猜忌的老傢伙猜忌夏侯家族,他們神劍宗這樣盛情款待反倒是害了夏侯家族一家人;另外一方面,這纔剛剛寬恕了朱家,朱家前前後後也捐獻了七八萬紫晶幣,而現在卻要過河拆橋,難道說寧義武的寬容都是一種政治把戲嗎?

這些問題不能不考慮,寧義武一心一意團結人心,常常考慮不了那麼多,而諸葛龍一心一意緩和矛盾,他深知一旦自家宗主盛情款待的夏侯家族的九姐妹,朱家心中一定非常不滿。

這就是宰相之才,總理之才,爲什麼一個優秀的政治制度需要宰相和總理,就因爲他們能夠協調陰陽,協調種種上下矛盾,左右矛盾。

諸葛龍雙手拜謝,緩緩說道:“宗主聖明,屬下也是爲了神劍宗的內部團結着想,現在大戰在即,突然讓一個家族後來居上,這不是團結人心的辦法,現在,好不容易纔緩和了朱家和寧家的矛盾,不能夠再因爲這樣的事情繼續拉開矛盾,既然宗主您不打算徹底處理掉朱家,那就應該言而有信,而不是當這一套,揹着一套,否則,如何讓天下人信服?”

“你說得很對,我還是考慮事情有些欠妥!”寧義武這般坦誠地承認錯誤。

聽得這般坦誠的道歉,諸葛龍心中更加佩服眼前這一位宗主,再次稽首相拜,繼續說道:“宗主不必過於自責!”

“恩”

“這世上究竟是相處了十年的老戰友靠譜,還是外面的那些人靠譜?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只是當時宗主您正在氣頭上,而且那朱長老做得實在是太過分,居然搞暗殺少宗主這一套,所以,宗主才您會想要這麼早迎請夏侯家族,來替代朱家,屬下如果說得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宗主見諒。”

寧義武思緒正在考慮別的事情,居然沒有聽清楚諸葛龍的這一番話,過了許久這才恩了一聲。

諸葛龍眼見寧義武臉上已有異色,再次稽首拜道:“宗主面露難色,屬下想要知道,心裡擔心的究竟是什麼呢?”

寧義武坐在椅子上,嘆了口氣,隨後如回答道:“那紫玉宗與萬劍宗素有交往,這些年這老傢伙歷來自保,不輕易對外用兵,可是另外一方面,這老傢伙歷來性格自閉猜忌,我怕我寧義武幫助夏侯家族逃脫魔掌之後,這傢伙對我寧義武心生怨憤而改變他之前策略,爲萬劍宗充當馬前卒,到那時,我神劍宗又多了一個敵人,這正是我心中所憂慮的啊,所以我剛剛寫出那一封信,就後悔了,所幸事情還沒有到無法收尾的地步,這夏侯月真是幫了我的大忙,我今後得好好謝謝她。”

諸葛龍欣然一笑,道:“宗主所言極是,那老傢伙的確不敢輕易對外用兵,之所以不敢輕易對外用兵,不過是他自知一旦對外用兵,他的後方必定着火,想當年這老傢伙奪取前任宗主權力之時,不過依靠的是兵變而已,所以他在紫玉宗不得人心,就算萬劍宗邀他助戰,他也會回絕的。”

“爲何這樣說呢?難道說萬劍宗這一次得不到紫玉宗的幫助嗎?他們可都是獨裁者。”

諸葛龍面朝寧義武再一次雙手相拜,直言道:“宗主,事情不妨分爲幾個方面去考慮,如果紫玉宗真要助戰萬劍宗,真的要出兵,到時候宗主只需要安排一能說會道的智謀之士,在紫玉宗內散播統帥自立的謠言,那紫玉宗宗主必定不敢輕舉妄動!”

寧義武大笑,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第六十九 天地至寶第一百二十二回 謎團第九十五回 湖光山色(四)第三十六回 結局(二)第一百七十一回 間道(三)第兩百二十七回 問策(三)第一百六十二回 天圓金剛陣(二)第一百六十一回 入席(四)第兩百零四回 分析第一百八十一回 黑夜(一)第一百二十九回 對決第兩百一十四回 啓程第一百七十一回 間道(三)第一百三十五回 政變第兩百五十九回 洗塵第兩百二十二回 黑夜第兩百八十三回 龍影第五回 神秘少女第二十四回 真相(九)第三百零五回 悲涼(二)第兩百二回 再見(二)第一百二十三回 卓越天分第二百一十二回 父子第兩百二十三回 黑夜(二)第八十五回 宿命(二)第兩百一十八回 計劃(三)第二百一十五回 爲劍而劍第六十七回 終成定局第三十七回 驚險一棋第一百二十七回 謀略第四十一回 暗中觀察(二)第五十回 話中深意第一百五十五回 探險第一百三十三回 憂從心來第兩百零三回 幫助第八十六回 清音谷主第兩百一十七回 行動(七)第四十三回 疑惑不解第一百二十一回 深謀遠慮(三)第二十六回 苦澀(二)第一百八十一回 黑夜(一)第一百零二回 結束(三)第六十回 救人一命第一百一十九回 冰雪聰明第一百八十三回 寒夜第一百五十二回 亂世之秋(二)第八十八回 君臣相待第一百三十回 情報第兩百零九回 局面第兩百二十一回 行動第一百二十九回 對決第四十回 排兵佈陣(三)第一百四十二回 奇人怪事第三百一十五回 覺悟第九十七回 行動第兩百二十二回 憂慮第六十六回 玉帛第八十四回 世界(二)第六十五回 風雨欲來(二)第八十七回 行動(二)第兩百八十六回 恩威(三)第二十六回 苦澀(二)第七十四回 大戰前夕(四)第一百零七回 奇女子第一百五十八回 計劃安排(二)第兩百四十九回 終結第三十一回 奇才(三)第四十三回 計謀第一百四十二回 奇人怪事第一百二十五回 自責第一百一十四 商議第五十回 話中深意第三十四回 見面(三)第一百九十七回 交談(五)第一百二十八回 暗月(三)第十一回 諸葛自來第一百二十九回 暗月(四)第九十四回 湖光山色(三)第兩百四十四回 結束(二)第六十六回 玉帛第五十八回 凝聚人心(二)第一百零九回 衝動第一百七十七回 往事風雲(八)第七十三回 孝仁難兩全第兩百四十一回 行道(七)第一百五十八回 計劃安排(二)第兩百一十二回 結束(三)第七十五回 少女心懷第三十七回 驚險一棋第一百零八回 收服第一百六十二回 豪情縱論(三)第一百六十一回 天圓金剛陣第三十二回 憐香惜玉第兩百四十一回 行道(七)第四十三回 軍事建制第一百零四回 歸屬(二)第一百五十七回 互助(二)第兩百二十回 真相第兩百三十六回 行道(二)第一百五十三回 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