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兩種模式

在重四項目中採用製造技術演示機進行對比試飛,這是f-22戰鬥機項目所使用的研製方法,同樣也是當年美國空軍lwf項目使用的方式,而在美國則把這個研製方式稱之爲:原型機對比試飛。

lwf項目實際上指的就是當年五角大樓的輕型戰鬥機計劃,是當時戰鬥機黑手黨操作下,美國航空界所研製出最爲接近黑手黨要求的飛機,說到這裡,lwf項目實際上就是當年的f-16戰鬥機項目。

那麼稍微知道lwf項目計劃的人,也肯定知道項目所衍生另外一款yf-17戰鬥機,一款同當年yf-16做對比試飛的飛機,之後參與項目失敗後被海軍看中發展成f-18,然後纔有了另外的一系列故事。

原型機對比試飛,顧名思義就是要研製出至少兩款型號的原型機,通過原型機的試飛數據對比之後,再進行全面的綜合考量打分,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得到競爭型號各自的優缺點數據,以此幫助軍隊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戰機型號。

而從lwf項目最後的結果來看,最後也確實是充分發揮了該研製方式的最大效果,項目成果也得到美國軍方最大限度的利用,可謂是高投資-高收益的典型。

那麼相對而言,原型機對比試飛雖然好處多多,但是項目所耗費的資金也絕對不少,在研製輕型戰鬥機這種不太複雜的戰鬥機時,好像還能夠接受,畢竟當時正處於蘇攻美守時期,美國也不敢節約這一點兒小錢。

但是又有誰知道,在f-16之前的f-15戰鬥機又是如何研製的?需知當年的f15戰鬥機項目也是對整個美航空工業界展開了全面的方案招標,參與競標的公司可一點也不比後來參與atf項目競標的公司少。

一個奇怪的問題就快來了,爲什麼就沒有聽到一款當年同f-15展開原型機對比試飛的飛機,要知道當時可沒有所謂的yf-14也同樣沒有yf-16的編號吧?

此時就必須要提到另外一種軍用戰鬥機研製方法:“驗證/確認“模式,所謂驗證/確認模式,這就是指項目不需要製造出原型機進行對比試飛,該模式只需要競爭方案進行除了原型機試飛以外的所有測試工作。

項目的航電設備在模擬器上面測試;氣動設計的優劣通過風洞進行測試;雷達反射截面積通過規定的測試方式得到;廠家還製造全尺寸的模型進行必要的評估等等。

整個設計模式就是通過各種辦法來測試子系統的設計優劣,但不會製造原型機進行對比試飛,只有經過了驗證/確認模式中獲勝的廠家,最後纔可以獲准進入全尺寸發展階段,從而製造出原型機進行試飛。

f-15戰鬥機實際上就是採用驗證/確認模式進行設計製造,事實則表明最後項目競標的出的方案也確實性能優秀,以此也有力的表明了該模式的正確性。

重型戰鬥機的整個系統極端複雜,設計起來也相當麻煩,當年的美國空軍沒有足夠資金去裝逼,當時的國會甚至還一度想要砍掉f15,然後把海軍的鹽水雞又塞給空軍使用,因此種種原因導致f-15項目沒有采用原型機對比試飛。

後來伴隨着f-15成功之後,美國軍方纔發現重型機也是可以這樣研製,於是在atf項目的時候,實際上一開始美國軍方也打算讓atf項目延續之前f-15模式,而最終可能就不會有yf-23這飛機。

然而造化弄人,atf項目競爭最激烈的時候也是冷戰黎明的前夜,1985年,當時的美國軍方是抱着寧願多花點錢也要研製出最好的戰鬥機來保證隔代優勢的想法,所以項目最後還是選擇了lwf項目的原型機進行對比試飛模式,這樣纔有了yf22和yf23兩款戰鬥機。

再往後的jsf聯合打擊戰鬥機的時候,那就完全是因爲當時的美國航空工業已經大量的兼併,留下有能力研製軍用戰鬥機的公司也就那麼三家,而三家當中的諾格公司方案還明顯屬於是不靠譜。

因此最後參與競標的就只剩下兩家公司,這時候多花點錢讓兩家公司都試着造出原型機對比試飛,這樣也能夠讓美國唯一剩下的幾家軍用戰鬥機公司都能掌握四代機的技術。

美國研製五待機的時候走原型機對比試飛路線,但是共和國真的就要東施效顰?要知道四代重型戰鬥機的研製可真的是一點都不便宜,即便只是研製出原型機試飛,這同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豈不知上一位面共和國的重四項目完成競標之後,盟主爲了給東北方面籌措資金完成31方案的研製,那可真的是砸鍋賣鐵,愣是把中航工業的所有汽車業務出售才勉強湊出資金用於原型機的研製,但最後31方案第一架原型機之後,不也還是面臨着沒錢用的尷尬境地嗎?

原型機對比試飛相對於驗證/確認有哪些燒錢的地方?

首先製造原型機你需要完成的飛機機體詳細設計,需要對飛機的結構性能進行分析測試,設計/分析完成之後還需要各種零部件加工製造,而飛機的首次加工製造又需要在工藝上下大量的功夫和資源,並且飛機要首飛就需要有靜力試驗機進行靜力測試,只有當這些全都完成之後,這纔有可能進行對比試飛。

而以上的各種都是極爲耗費資金的,重四項目真要打算這樣玩兒,楊輝保證政府那邊管錢袋子的直接就要罵娘,若是強行這樣幹,到時候的三個項目方案可能都能拿到一些資金,但最後肯定是誰都不夠用。

與其如此,在楊輝看來還不如就直接走驗證/確認模式,這樣耗費的資金就相對比較少,唯一的缺點則是競標失敗方這一輩子都要無緣隱形戰鬥機研製了,甚至往後搞不好直接就直接被擠出軍用戰鬥機行業。

現在兩種模式的利弊都顯而易見,一個是威脅當下的重四項目研製進度,另一個則是直接威脅着整個共和國未來的軍用戰鬥機研製能力,兩種方案都是破壞力巨大。

第八十五章:一定要快第七百八十九章:是真的高興啊!第四百零二章:前奏第九百六十八章:全賣給你們第四百五十二章:這就是驚喜?第九百一十九章 快到碗裡來第二百三十七章:K8的發動機第八百四十章:艱難的抉擇(上)第二十章:新的氣動方案第八百三十七章:有想法的德國人第九十七章:初步方案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法通,萬法通第五百二十三章:電子戰技術第二百二十章:火線上陣第九百九十章:中了邪的三發機第八百四十九章;無人機剿匪第十二章:楊月也任性第一百七十二章:超七之矛第七十四章:航展(三)第七百三十章:先進複合材料的製造與應用第六百二十八章:我們有自己理念第九百三十章:是該動起來了第四百五十五章:軍用民用都行第七百四十三章:太平洋兩岸第八百三十三章:立項開始第八百九十八章 爲了高效、清潔的60%第二百九十六章:普通的邊境摩擦第三百五十七章:突如其來的權力第九百八十五章:不再一個層面第七百五十九章:家常便飯第五百一十六章:簽訂後的驚喜第六百九十七章:豪華陣容第九百二十五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四百四十五章:做一筆交易第三百一十八章:教練機的特殊之處第六百零六章:一條折線設計第二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兩種模式第一百九十七章:還是原來的軌跡第三章:人生選擇第八十三章:爲什麼要投資你們第二十二章:大神弟子第九百零五章:年底喜事頗多第七百三十五章:或許是需要改變一下第八百五十七章:無人機的尷尬之處第二百九十章:經驗不足第三百三十五章:來自阿聯酋的邀請第四百五十二章:超聲波噴丸強化第八百五十六章:非常合適搭檔第二百三十章:信息量有點多啊第九百九十九章:積累、底蘊!第四百五十二章:這就是驚喜?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猴子掰玉米第六百二十三章:廉價航空是大市場第五百三十一章:最好再搶救一下第九百八十八章:你就想着逆天吧第四百四十四章:老牌巨頭之間的默契第八百六十八章:敗而三第三百三十七章:這飛機牛逼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太行的任務第五百零四章:要有制導彈藥第四百六十章:我們說道說道第八百四十三章:展示實力第六百一十八章:五大機構一個不能少第四百五十六章:我們是軍隊不是土匪第九百七十九章:雙胞胎導彈第四十八章:燃油選擇第三百零一章:同門相殘(完)第七百零三章:來一個五年計劃第一百四十三章:人才之戰第十九章:殲教七第八十一章:老朋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還不合適?第一百九十五章:終於有人上門了第四百七十二章:炮偵1第八百二十六章:方案內部公開第七百一十一章:防不勝防的解體第一千零三十四章:空中大閱兵第三百零六章:先下手爲強第八百六十七章:一而敗第七百六十一章:都拉出來溜溜第二百六十七章:什麼情況?第七百六十一章:都拉出來溜溜第三百三十八章:我們要了第七百二十章:就是這麼牛逼第三百八十六章:還是再看看吧第八十五章:一定要快第二百四十九章:我們的事也很多第四百一十九章:第一波空對海第三十一章:這就是宿舍第七百二十八章:坑比的二手貨第二百零五章:主動渦流控制技術第一百八十一章:熱火朝天第一百六十二章:國軍標歷史沉浮第一千零二十五章:你確定不去?第一千零一十八章:人間悲劇第八百四十四章:你們要的來了第八百九十四章:以物易物第二百八十五章:自主出口權第三百八十二章:巴基斯坦生產線(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