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直重視着和沙特方面談的大傢伙,但是現在楊輝要做的是馬上準備開始風洞試驗。模型製作和理論分析已經迅速的完成,這些對於北航這些老司機來說都是輕車熟路的事,楊輝現在站在一邊看着安裝模型。
對於新機的模型安裝,採用了背支方式,實際上說的更形象一些叫做背部吊掛式來的好,風洞模型安裝的方式大概有三種:尾支、背支、腹支三種。
採用各種方式都可以,只要符合兩點條件就可以了:第一模型不能伸出試驗段的模型區;第二保證測試段始終在覈心氣流中。
再安裝上進行測試的專用工具就可以了,不同的測試項目,在細微處的需求又不同,這個時候就需要專門的工具來進行控制風洞的流量。
風洞測試是由楊輝和朱教授主持,實際上的真的做風洞測試的時候,控制風洞的是專業人士來進行的。細微的操作所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使得普通的空氣動力學研究人員操作不了風洞,只能是在測試的時候說一下要馬上變到那個流量區間,然後控制人員來操作。
“好,你們都離遠一些,現在我要準備啓動風洞了,這傢伙可一點也不好說話。”
閒雜人等到達安全區,風洞開始啓動。隨着巨大的風扇轉動起來並不斷加速,氣流的速度不斷飆升,達到最高速度後,風扇轉動開始趨於平穩,狂暴的氣流似乎也得到了控制。這個時候,就時候就能夠進行觀察了。
設定好精確的氣流流動速度,往氣流中通入便於觀察氣流的顆粒物,如果直接就進行測試,是看不到氣流的流動狀況的。
而通過添加特定的微小均一性地顆粒物之後,是可以觀察到氣流的流動狀況。當然要實際獲得數據還是要用上專用的照像機,將氣流的流動情況拍攝下來,最後再來進行後面的試驗數據分析。
在八十年代正是信息技術起步的時候,風洞測試還沒有向後世一樣和計算機相結合,從而簡化測試,所以現在就需要多投入人工。
隨着第一部分的試驗數據收集完成,朱教授滿意的點點頭,打手勢示意旁邊測控室的工作人員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測試。
風洞測試算是有很大的危險係數的,不僅有狂暴的風最主要的還有噪音。有風扇轉動的身音,也有風快速流動的聲音,儘管風洞在設計建造的時候儘可能的要降噪,但是有的時候爲了性能,噪音就只有忍了。
放到實際的測試中,就是現場人員都要帶上耳塞。通過事先溝通,在試驗中就用最簡單有效的手勢來交流自己要表達的意思。
明白了朱教授的意思,裡面的操作人員開始再次進行風速調整。風扇是不會在進行調整了,要調整是有專門的風力調整裝置。
簡單的一番計算後,將電源接通步進電機,步進電機推動節流錐移動,這樣就實現了氣流的精確控制。要是通過控制風扇來精確改變氣流的大小,這種辦法幾乎是不可能的,風扇是大多數的風洞氣流發生器,直接產生巨大的氣流,要控制只能是大概的控制一下而已。
節流錐的移動,氣流開始進一步增加,當達到節點後,又再次開始測試,風洞測試就是這樣的,一步一步的來,容不得馬虎,也容不得偷工減料。
也許就是沒有測試到的一個節點,就有着一個特殊的氣流現象,那麼在實際的飛行中就會存在這樣的隱患,可能在哪一天就會由這個特殊的細節導致巨大的事故。
一步一步的測試,直到最後測試到風洞的最大風力,在這之後要想繼續測試下去,那麼就要換個更加強力的風洞,比如說:超音速風洞。
附面層的測試要一步一步來,亞音速風洞不能滿足測試需求了,那就先放下來,測試其它的項目,還未測試項目多了去了,亞音速風洞的測試項目是最多,同樣也是最繁瑣的。
按照測試安排來看,最先做的的進氣道試驗,附面層隔板過後就是進氣道的脣口、截面、喉道,以及進氣道向機體內收攏段的氣流流動變化,當然還要測試左右兩進氣道的氣流在機體內部合流時的流動狀況,等等還有其它的都是不一而足,所以新的進氣道改動大不僅僅只是嘴上說的而已。
楊輝現在繼續和一幫做理論分析的研究生一起做理論分析,雖然楊輝現在學歷是本科畢業的,但是後世楊輝是讀了研究生的,加上不斷在工作上的學習。以及後來在機緣之下,楊輝又被單位推薦去北航繼續深造過。這些理論分析還真的是難不倒他。
現在楊輝所在的小組就正在進行進氣道出口(即:發動機進氣口)流量測試的前期分析,不過在分析中楊輝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按照現在的舊版氣動測試規定大綱來,楊輝就怎麼看這個規定怎麼不合適。
進氣道和發動機屬於兩個不同的單位,這就要共同商定一個測量界面,兩邊都用這個界面測的的數據來進行計算。
楊輝看着舊版的測試大綱,思緒良多,現在是不是要將這些問題提出來?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若是提出這個問題,毫無疑問只要有益肯定就是要進行修改,而修改試驗規範這是相當大得一件事,這就是在改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定。
一改動牽扯的面就太多了,不僅改動阻力大,同樣還會耗時很久。這對於楊輝來說是不能容忍的,想想還是先暫時按照這個規範進行測試好了,舊版規範儘管有各種小的缺陷,但是用還是能用的。
等這個項目完成之後,楊輝再打算把他所知道的後世改動了的規範統計一下,在上報,爭取通過這些能夠讓上面注意到這個問題,最好能進行全面的修訂。這個就是最好的辦法了,楊輝一個人是不可呢個把後世的試驗規範記下來,這個還是要集合多人一起修訂才行。
同時楊輝還想到了其他的設計試驗規範大綱,比若說發動機設計規範大綱這個也許也要反映一下。
想了太多已經搞的楊輝思緒混亂了,強制要求自己不要想太多,就按照舊版的來。慢慢的楊輝就適應了舊版的規範,同時在楊輝做分析的時候,把自己能想到的都給加上去,儘量能完善一些就完善一些吧。
隨後幾人的分析結果彙總的時候,差距就出來了,這些東西內行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看着彙總後的分析數據,那位最受朱教授看好的劉軍看了楊輝的分析結果,驚訝不已。
“楊組長,你的這個分析好像比我們分析的要詳細的多,特別是你後面註明得這個測試注意事項很有意思啊。”
劉軍的話引來了同樣做這理論分析的其人的關注,皆是放下筆近距離強勢圍觀,看來這個來自0011基地的這位有些絕活啊,還是瞧瞧看好了。
對於會有人驚訝自己的可分析結果,楊輝一點也不懷疑,自己的這東西好壞自然是能一眼就看出來的,現在有人問出來了,楊輝也不會吝嗇解答一下問題。
“哦,哪裡不一樣,你說說說看,我會爲你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