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甘蔗可以撬動歷史(二)

楊改革讓皇后的老爹組織糖業公會,爲的就是這個,一來不讓技術外流,二來不讓大家隨便的殺價,壟斷纔是賺錢的,三就方便收稅了。

那些老舊行業楊改革估摸着很難加稅和徵稅了,楊改革沒有那個有心思和那些明朝士大夫,精英們鬥腦力,鬥精力,還是在這新興行業裡做做文章,收稅更加容易些,也不會引起那些明朝士大夫,精英們的反彈。

“臣明白,臣謹記在心。”皇后的老爹聽到皇帝如此“冷”的話,感覺就如同春天裡掉進了河面冰窟窿裡一樣“爽快”。

又一想這可算是給皇帝完成秘密任務了,可以說是皇帝的超級心腹了,親戚加心腹,在這大明朝,那是多大的榮耀和權柄。以後還不是看誰不順眼就弄誰?

又一想到皇帝的話:如果我是這大明朝的皇帝,你女兒就依然是這大明朝的皇后,你就依然是這大明朝的國丈……如果因爲欠響而導致兵敗,國破山河碎,你女兒少不得要跟我一起殉國的,……你也是那別人的胯下奴,腳底泥……。皇后的老爹就覺得這後背發涼,脖子僵硬,頭皮發麻,這話說得雖然毒,但是也夠明瞭,如果大明朝玩完了,他就什麼都不是了,如果大明朝還在,那就是皇親國戚,天潢貴胄。想到這裡,皇后的老爹周奎咬咬牙,暗地裡下了決心:絕對不能讓這大明朝玩完咯,怎麼也要搞到更多的軍餉。我想做的是國丈,而不是別人的腳底泥……

“嗯,這件事差不多就是這樣了,你回去之後就趕緊去弄,爭取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要賺到錢,帶動其他人去種甘蔗,謹記,在甘蔗種出來,白糖賣出去之前,不准你揮霍,一定要節儉和吝嗇,等到你白糖賣出去之後,就可以使勁的揮霍,讓那些人知道你是因爲種甘蔗發財了,明白嗎?千萬不要誤了朕的大事。”楊改革不厭其煩的給皇后的老爹提醒,上緊箍咒。

“是,臣謹記在心。”皇后的老爹這次已經是心堅志定了。

“嗯,這次你去江南還有一件事……唉,算了,還是以後再說吧。”楊改革的話到了嘴邊又不想說了。這事就是組織外戚團去刷“江南副本”的任務,現在的外戚還只有周皇后老爹這一家,像田妃和袁妃家裡的外戚,由於田妃和袁妃還沒有冊封,所以還不能叫外戚團,楊改革打算等外戚團“成熟”了,再去刷“江南副本”。

“唉……皇后昨日還惦記着你,嚷着要見你,你這就去見皇后吧,莫讓皇后等着急了。”楊改革讓皇后的老爹去看看皇后,用意也是打消皇后老爹的疑慮。好讓他安心給自己辦事。

“臣謝皇上恩典。”說完,皇后的老爹感激的又磕頭,這才退出去,然後去見皇后了。

楊改革看着皇后的老爹離去的身影,想着那些大明朝的地主老財,大小商人,士大夫們爭先恐後的去搞甘蔗園的情景,心裡一陣爽快。

楊改革盤算出的第一個好處就是:自己在皇后老爹那裡有八成的利潤拿,雖然名義上是給皇后的,不過這皇帝和皇后不是一體麼?用的着分你我?再說,周皇后歷史上的名聲也不差,屬於賢妻良母型的,自己用她的錢,想必不會反對。還有就是可以對這個新興行業按照自己的意思徵稅。

第二好處:帶動了經濟,買地要錢吧?製做、運糖要船、要人吧?人員往來要船吧?供這些人吃喝拉撒要其他產業吧,是不是也要人手?是不是要擴大造船能力?是不是帶動了就業?帶動了經濟?什麼叫做拉動GDP,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包括宅男們)都知道。

第三好處:緩解了土地和人口的壓力,讓這土地和人口壓力有了一個宣泄口。種甘蔗肯定需要大量的人口,這還不得從內地遷移過去!那裡的人力最便宜?肯定是北方那些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人力最便宜。

第四好處:擴大了明朝士大夫們的視野,將來他們到了琉球,到了安南,交趾,甚至更遠的地方,也就把人口帶到了那裡,變相擴大了明朝的“版圖”,他們要種甘蔗運糖,少不得要和海盜和當地的“土人”打交道,到時候受了損失的那些明朝士大夫,地主,精英們,還不是哭着喊着求自己派兵去剿滅那些海盜和“土人”,那自己是不是可以造很多很多的戰列艦?可以出很多很多的兵?是不是要建立海外軍事基地?這軍事基地都建立了,那還有不納入版圖的嗎?似乎水到渠成了。

以一個蔗糖脫色技術,撬動了整個大明朝的歷史走向,楊改革努力的幻想着。

開闢新行業收稅,原來的鐵、鹽、絲、茶等等傳統的稅收領域不可能收到更多稅,大明朝的稅收基本不會再增加多少,有了新稅,就可以明顯增加明朝的稅收,而且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

也撬動了明朝的白銀,也就是財富的流通,買地,種甘蔗,製糖,賺錢,再投入買地,再種,經濟逐漸循環起來,不再讓這些白銀躺在地主家的地窖裡發黴,就如同大明朝這個巨人血管裡的血液再次變得有活力起來,好處明顯多多。

如果是一般商人,恐怕不能勝任這項艱鉅的任務。

第一,沒有足夠的“官方背景”,要想在兩廣甚至安南種甘蔗,恐怕會被當地人吃的不剩渣子,更別說保留蔗糖脫色的秘密了。

第二,不能結交夠多的明朝士大夫階級,特別是那些大戶,一般人很難那接觸到他們,就算楊改革自己扶持一個,一來,楊改革在明朝還認識不了幾個人,二來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扶持。一般人接觸不到那些大戶,大地主,就不能忽悠他們去搞種植園,也就沒有辦法自然而然的使人口和銀錢流動起來,也組織不起來有執行力的糖業公會,也沒有執行力去收稅,別人不鳥你,難道皇帝還天天給你撐腰打嘴仗不成?

所以,這件事,交給皇后的老爹周奎是最合適不過了的,首先,他的背景夠硬,皇后的老爹,皇帝的丈人,而且,這**暫時就還就他一號丈人,還有皇帝撐腰,這大明朝沒有比他再硬的背景了。他現在也是正兒八經的明朝士大夫精英,而且是高級的精英,還是各路人馬巴結的大精英,忽悠和引領那些明朝士大夫,地主,商人去兩廣,安南,琉球種地是再好不過了,由他帶頭繳稅和保護蔗糖脫色的秘密,真的是再好不過了。

想到這裡,楊改革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天才,想到如此的好辦法。不禁得意的笑出聲來。

初春的京城雪依然很厚,冷得很,但是頭頂的豔陽高照,絲絲的太陽之力不斷的融化着厚厚的雪,再看着亭外雪地裡草木露出的一絲新芽,楊改革覺得這天氣景色很適合自己的心意。

至於皇后的老爹周奎的行動、執行能力,楊改革可不敢高看,歷史上他可沒有留下美名,盡是愚蠢的代名詞,但是,說不得也要試試再說,自己一邊多加敲打,多嚇唬嚇唬他。楊改革身邊沒有一個可以商量的人,也只能先讓他乾乾看了。

這件事,設想是好的,能不能成,楊改革也沒譜。如今的楊改革面對明末的局面是一籌莫展,沒什麼好路子走,也只能硬着頭皮闖了。

皇后那裡。有楊改革留的二十萬兩銀票,是楊改革留給皇后的老爹周奎的啓動資金。至於成不成事。楊改革也只能求老天保佑了。

第743章 雷電第385章 打仗就這樣簡單?第226章 開啓扭轉歷史之門第659章 煎熬第691章 草原上的大戰(二)第285章 朕的衛青,霍去病第328章 背書人,懿安皇后第310章 軍票第312章 危險的情緒第192章 論道第777章 災後重建第119章 印子錢(二)第20章 木棉花第116章 課程第278章 郵政局和招待所分家(二)第777章 災後重建第454章 來年戰事第381章 戰前,鎮江堡第96章 戰略(三)第135章 懼第92章 談新軍第57章 李祖白和他的飛天夢第228章 不放棄,不拋棄第74章 出宮第262章 爽快的開頭,憂愁的結尾第532章 黃宗羲第394章 毛文龍和黃臺吉初次交手第108章 徐光啓(六)第435章 觸及江南第628章 轟動的北京城第739章 基建第668章 還是再等等看第430章 傳首九邊之立威第275章 不好意思開口第227章 紛亂複雜的爭鬥場面第299章 吃醋,邸報第366章 選擇第32章 質量問題第515章 先把傾銷地找好第810章 思維的共通第383章 鎮江堡之修羅場第652章 說情的第155章 科學之門第248章 牽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驢第118章 印子錢第412章 年少的人們第695章 返青第285章 朕的衛青,霍去病第570章 大手筆第397章 團結出一個利益集團第151章 市舶司第119章 印子錢(二)第112章 紛繁複雜,事多第370章 不一樣的袁崇煥第219章 圍湖造田第79章 伴君如伴虎第310章 軍票第535章 成樹根第523章 潛意識裡的誤區第675章 不一般的盧象升第262章 爽快的開頭,憂愁的結尾第135章 懼第166章 吏官第414章 皇帝要幹什麼第472章 辦學黨第701章 彈壓第668章 還是再等等看第411章 戰第598章 鬧騰第739章 基建第668章 還是再等等看第230章 大悲劇第504章 新生第276章 哄女人,延伸產業鏈第456章 磨刀霍霍向晉商第386章 打仗不是那樣簡單的第684章 聯蒙抗明第762章 黃臺吉的野望第198章 望城興嘆第161章 懲罰第580章 不給力的蠢蠢欲動第812章 武器第543章 壓力來了第292章 劉吉善在忽悠(五)第804章 四面第759章 殘酷的草長馬肥第167章 明朝的培訓費第74章 出宮第485章 路子第817章 切糕第102章 羊吃人(四)第75章 茶樓第34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295章 經筵上的科普活動第360章 奇觀第568章 陰影第277章 郵政局和招待所分家第628章 轟動的北京城第221章 崇禎朝第一肥缺第29章 君臣鬥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