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流派之爭

人物畫是我國傳統的畫科之一,內容以描繪人物爲主。因繪畫側重不同,又可分爲人物肖像畫和人物故事、風俗畫。據記載,人物畫在春秋時期已經達到很高水準。從出土的戰國楚墓帛畫,可以看到當時人物畫的成就。人物畫一直是中國傳統繪畫最主要的畫科。

山水畫,簡稱“山水”,中國畫畫科之一。是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爲主題的繪畫。在魏晉六朝,逐漸發展,但仍多作爲人物畫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獨立的山水畫製作;五代、北宋而益趨成熟,作者紛起,從此成爲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主要有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水墨等形式。在藝術表現上講求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

花鳥畫,我國傳統繪畫畫科之一。以描繪花卉、竹石、鳥獸、蟲魚等爲畫面主體。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現的簡單魚鳥圖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鳥畫。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的記載,東音和南朝時,畫在絹帛上的花畫已經逐步形成獨立的畫科,並且出現一些專門的畫家。五代、兩宋間,這一畫科更趨成熟。

界畫,也是中國畫畫科之一。明陶宗儀《輟耕錄》一書中,提出將繪畫分爲十三科:佛菩薩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剛鬼神羅漢、風雲龍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贏走獸、人間動物、界畫樓臺、一切旁生、耕種機織、雕青嵌綠。中有界畫樓臺一科。指以宮室、樓臺、屋宇等建築物爲題材,而用界筆直尺畫線的繪畫也叫“宮室”或“屋木”。

從畫的形式或顏色上可分爲:水墨、青綠、金碧、淺絳等。

水墨畫指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體。相傳始於唐,成於宋,盛於元明,清以來繼續有所發展。以筆法爲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暈墨章”、“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

在中國畫史上佔重要地位。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所謂“五色”,說法不一,或指焦、濃、重、淡、青,或指濃、淡、幹、溼、黑。實際上都是指墨色的變化豐富而言。

青綠指中國畫顏料中的石青和石綠作爲主色的畫。若爲山水畫還有大青綠和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皴筆少,着色濃重;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施青綠。

金碧指中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凡用這三種顏料作爲主色的山水畫,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於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官室、樓閣等建築物。

淺絳是在水墨勾勒被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爲主色的淡彩山水畫。元畫家黃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種山水畫,形成了一種風格。赭石又稱“土朱”,有火成的和水成的。入畫的赭石,出在赤鐵礦中。

原石伴隨着赤鐵礦產出,用手捻摸,感覺滑膩的是好原料。原產山西雁門一帶,古屬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鐵礦的地方,均產赭石。

從畫的技巧上可分爲粗筆(潑墨)、細(工)筆、寫生、寫意、皴法、白描、沒骨、指頭畫等。潑墨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相傳唐人王洽每於酒酣作潑墨畫。後世泛指筆勢豪放、墨如潑出的畫法爲“潑墨”。

工筆是中國畫中屬於工整細緻一類的畫法,與“寫意”對稱。寫意是中國畫中屬於放縱一類的畫法。要求通過簡練的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來表達作者的意境。

效法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以表現出石和樹皮的紋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點皴、捲雲皴、解索皴、牛毛皴、荷葉皴、折帶皴、括鐵皴、大小劈皴等;表現樹身表皮的,則有鱗皴、繩皴、橫皴等,都是以其各自的形狀而命名的。這些皴法乃是古代畫家在藝術實踐中,根據各種山石的不同質地結構和樹木表皮狀態,加以概括而創造出來的表現程式。隨着中國畫的不斷革新演進,此類表現技法還會繼續發展。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源於古代的“白畫”。用墨線勾描物象,不着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於人物和花卉畫。

沒骨也是中國畫技法名。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彩色繪畫物象。五代後蜀黃筌畫花鉤勒較細,着色後幾乎不見筆跡,因有“沒骨花枝”之稱。北宋徐崇嗣效學黃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畫成,名“沒骨圖”,後人稱這種畫法爲“沒骨法”。另有用青、綠、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樹石的山水畫,稱“沒骨山水”,也叫“沒骨圖”,相傳爲南朝梁張僧繇所創,唐楊升擅此畫法。

指頭畫簡稱“指畫”。中國畫的一種特殊畫法。用指頭、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顏色在紙絹上作畫。清高其佩擅此畫法,其侄孫高秉還著有《指頭畫說》。高其佩說:“吾畫以吾手,甲骨掌背俱;手落尚無物,物成手卻無”(轉引自胡海超編《中國繪畫趣談》第195頁)。說明他作畫運用了手的各個部分,指甲、指頭、手掌、手背。分析起來,畫小的人物花鳥以及細線等,可能用指甲,可正用,也可側用,如使用鋼筆一般畫大幅如荷葉、山石,可用潑墨法,手背手掌正反可以撫摸成畫;畫柳條流水可以小指、無名指甲肉並用點苔可用一指或數指蘸墨直下。總要立意在先,胸有成竹,然後心手相應得其自然,渾然天成,不現手畫的痕跡,方稱上乘,所以說“物成手卻無”。自此以後,作指畫的人雖不少,不過是偶然性的指墨遊戲。只有現代已故名畫家潘天壽,指畫成就最高。

從畫的用料上可分爲:帛本、布本、絹本、紙本、綾本、蠟箋本等。

從畫的時代上可分爲:古畫、新畫、近代畫、現代畫等。

一種特殊的書體和一種特殊的畫法的形成,都有它的來源,如這一家的作品,它的藝術風格,爲別一家所承繼,前者的藝術風格,就成爲後者藝術風格的來源。這個來源,或者是同時代的,或者是前時代的。

這一個藝術風格既從那一個藝術風格而來,而在形式上、性格上或多或少的保留了前一個風格的某些共同之點,這就是流派。

如我們得着一幅明祝枝山的草書,懂得書法流派的人,不加思索地就能說出祝的草書是從唐懷素的草書而來,兼受宋黃山谷草書的影響。因此,祝枝山的草書是懷素與黃山谷的流派。

有人或許要問,流派與書畫鑑別有無關係呢?爲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再舉一例:唐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在鑑別上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爲張旭的真筆,此帖是僅有的,無法對比。同時帖的本身,張旭自己也未書款。說它是張旭的真筆,是根據明人董其昌的鑑定。

因爲董其昌曾見過張旭所書的“煙條詩”、“宛陵詩”,他說與此帖的筆法相同。這二詩現在已經見不到了,連刻石拓本,也不知道是否尚有流傳?因而董其昌所依賴根據,到現在就無從來作爲根據了。這一卷草書《古詩四帖》的筆勢,是一種特殊的形體,從晉代到唐代的書體中,都沒有見過,但是從它的時代性來看,卻爲唐人的格調,在沒有其他證據之前,所能認識到的第一步只能到此爲止。據歷來的敘說,顏真卿的書體是接受張旭的筆法,從唐懷素的《自序》和《藏真帖》都曾談到顏與張旭的書法關係。因此,一些鑑別《古詩四帖》的專家特別注意到唐顏真卿所書的《劉中使帖》。

《劉中使帖》與這一卷草書《古詩四帖》的後面一段有其特殊的共同性,再從兩者的筆勢和性格的關係來看,顯示着《劉中使帖》的筆法。是從草書《古詩四帖》的筆法所成,而不是草書《古詩四帖》的筆法從《劉中使帖》而來,這是很明顯的。因爲兩者成熟的階段相同,而成熟的先後在性質上是有區別的,行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此外,據北宋的大書法家黃山谷說,五代楊凝式的書體,與張旭、顏真卿頗彷彿。

現在流傳楊凝式的墨跡如《神仙起居注》、《夏熱帖》,它的形式與筆勢,也與這一卷草書《古詩四帖》相近。這一切說明《古詩四帖》是這一種書體的先導者,因而可以承認董其昌的鑑定是可信的。認識的依據,正是兩者的流派關係,兩者之間的特殊性和共同性的貫通。

第39章 仿品?第200章 京城第一玩家第233章 六龍御天第103章 驚天大漏第210章 成王敗寇第260章 真真假假第280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95章 步步驚心第292章 詩詞的真相第293章 處處留心皆學問第72章 十二美人第3章 燥起來第214章 打包也是技術活第18章 一木四變第78章 薄冰盛綠雲第123章 刀鋒戰士第247章 神秘的賞奇齋第63章 風火仙師第224章 絹壽八百第33章 仿哥窯?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11章 紀氏後人第28章 亭亭山上鬆第113章 千萬毛中揀一毫第134章 被招安的高手第195章 史上最牛包工頭第200章 京城第一玩家第300章 講究第173章 白石VS大千第149章 霸氣側漏第175章 不能忘本第274章 時代氣息第151章 死人才值錢第223章 追尋寶藏第40章 雙喜臨門第168章 最得寵的湘妃第8章 第一位客戶第157章 人肉印鈔機第124章 第二道難關(舵主想不起來了怎麼辦加更)第19章 男女搭配 幹活不累第155章 大功告成第79章 秘色之謎第182章 寶藏筆記第99章 有兩把刷子第122章 莫欺少年窮第255章 三大財主第249章 桃李滿天下第161章 國仇家恨第205章 騙人的電視劇第124章 第二道難關(舵主想不起來了怎麼辦加更)第128章 升級!第219章 一捧雪第80章 最牛導遊第104章 這才叫拍馬屁!第304章 天目變第44章 燃燒吧,少年!第111章 步步維艱(加一更)第226章 故宮也有醫院?第271章 古爲今用第256章 黑老虎第251章 大觀齋第186章 白眼一翻 天下無敵第326章 無名的堅守第91章 刀行似流雲第197章 女生外嚮啊!第167章 咫尺千里第295章 閒情逸趣第300章 講究第318章 投資窪地第123章 刀鋒戰士第4章 王老邪第19章 男女搭配 幹活不累第120章 石中藏奇寶第65章 半刀泥第254章 六大絕技第97章 技驚四座第129章 這叫死忠粉第86章 明知山有虎第177章 開打!第96章 這就是命!第317章 強強聯手第205章 騙人的電視劇第171章 偶像!第49章 拉拉隊第78章 薄冰盛綠雲第124章 第二道難關(舵主想不起來了怎麼辦加更)第182章 寶藏筆記第152章 投名狀第287章 如履薄冰第137章 願者上鉤第300章 講究第11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94章 神之手指第275章 下筆猶如人第204章 國寶一籮筐第243章 智勇雙全第250章 自成一派第252章 撂跤貨第324章 椴木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