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半腳入內

其實這章叫做《帝走北邙》

————————————

洛陽城東,陽安長公主府邸。

孫堅率領數百私人部曲,依借宅邸高牆,搭建起一些簡易工事,將陽安長公主府邸上上下下團團戍衛住。然後長舒一口氣,扭頭嘆道:“幸虧徐家丞及時趕來,不然我孫堅怕是命喪黃泉時恐怕還矇蔽在其中。沒有想到袁紹、袁術兩兄弟竟然這麼大膽,膽敢率兵攻皇宮,當真眼中無漢!”

一直遙遙注意門外動靜的徐庶,赧然道:“多虧兩位長公主臨行時留給某一封書信,要不是如此,只怕我也早成刀下魂,更談不上來援助將軍。不過如今袁紹正在苦攻宮門,不暇顧及我們。一旦攻破城門,我們依舊處在危險之中。”

“這麼說徐家丞……”

孫堅雖然話未點透,卻在無意表明心跡。

“對,我確實認識皇甫岑!”

而徐庶沒有扭頭瞧着孫堅的表情,也知道孫堅想問的是什麼,點點頭回應道。

“這就好。”孫堅一拍大腿,扭頭看向徐庶,問道:“我觀徐家丞也是胸有韜略之人,眼下如此,我們該怎麼辦?”

聞言,程普、黃蓋、韓當、祖茂扭頭觀瞧徐庶。

徐庶回道:“就這麼等着。”

“等着?”

“對。”

“那天子該怎麼辦?”

諸將一急,情切的擡頭觀望徐庶。

徐庶迴應道:“放心吧,天子身旁有我們的人,暫時應該不會有事,他的意思是讓我們當內應,隨時等待他的援軍到來。他大軍到的那一日,便是我們光復大漢之時。但他一日不到,我們就只能忍辱負重,屈膝敵人。”

聞言,孫堅一難,迴應道:“只可惜爲難了天子!”

……

八月下旬,夜。

袁紹、袁術兩兄弟調來大量攻城器械,遂於第二日猛攻城門,鏖戰半日後,袁紹摧毀南門,率軍直奔尚書檯,試圖控制這個大漢朝政運轉中心。同時,因爲袁紹、袁術帳下士卒豪傑,加之其中混雜着很多那神秘人的心腹,便更多恨宦官,這些人一入皇宮內,凡是所遇到的宦官,不問任何緣由,皆一一誅殺。

一時間,南宮之內,雞飛狗跳,宦官宮女,亡命四散。

而士卒豪傑緊跟其後,追趕殺戮大小黃門,刀劈劍戳,弓射斧砸,血染南宮。

前數日前尚算安靜祥瑞的皇宮,霎那間變成地獄。

洛陽皇城,有南北兩宮。

南宮與北宮中間有複道連接。

張讓兩手分別牽着劉辯、劉協,趨步走向複道,途中向何太后詭辯道:“太后請暫避於北宮,謹防爲兵蠻所傷。袁紹假借大將軍之令,攻破城門,欲誅滅我曹也!事出突然,驟遭大亂,太后莫要怪罪。”

何太后面現緊張,眉頭蹙成一團,沉默不語。

何進的死已經讓她後悔莫及,而眼下這場禍事臨頭,讓她總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剛行入複道不久,卻見遠處鄭泰率百餘名士卒,急奔而來,大聲呵斥:“張讓,你欲挾持天子、太后麼?”

袁紹引軍解救尚書檯後,因尚書鄭泰有武略,昔日亦是帶兵大將,遂自領百餘名士卒,爲鄭泰所用。但與袁紹、袁術兩兄弟急於殺宦官不同,鄭泰首先想到的是天子劉辯安危。因猜測張讓會逃亡北宮,鄭泰便直接抄近路,奔向複道,試圖控制複道,截斷張讓逃亡北宮之路。

只可惜,鄭泰晚來一步。張讓此時已經走進複道中。

一旦進入複道,張讓只須讓數人把守複道,鄭泰近百兵卒,也難擊潰張讓。

張讓望向追擊而來的鄭泰,又看看背後隨從,止住何太后腳步,狠心道:“太后與大將軍、車騎將軍,畢竟是兄妹,兵卒不敢侵犯。還請太后留後,緩住鄭泰追兵,護佑天子。”

劉辯久養他家,何太后與他相見甚少。靈帝劉宏駕崩後,劉辯被接入皇宮,嗣位天子。兩個月內,何太后雖與劉辨較多接觸,但是劉辯每當望向她時,何太后總感覺到有一絲陌生,摻雜其中。

“‘來不由我,故謂之禍!’。漢家故事,每逢新舊天子代替,必有災禍突起。今日之事,我夢中已不止遇見幾次矣!”

張讓隨口答道:“君子處易以待命,小人行險以徼倖。這世上,最多的便是類如袁紹、袁術這等行險徼倖之徒。不過太后也不必憂慮,自古陰謀多敗亡,只要我曹守穩北宮,等待入京援軍,袁氏必將自敗。”

“即爲天子母后,這國家重任,我便責無旁貸。張常侍,你帶天子入據北宮避禍罷!鄭泰與我大兄多有交往,應該不會難爲我這個婦道人家。”

張讓聽到何太后之語,唯恐何太后改變主意,連忙喝令後面宮女、宦官留守陪伴何太后。而張讓則牽着天子劉辨、陳留王劉協,逃奔北宮,關閉複道。

當洛陽被兵火煎熬時,屯兵洛陽夕陽亭的董卓,已經得到李儒傳遞來信息。

聞聽何進被誅殺,袁紹正與宦官鏖戰,心中已經欣喜若歡的董卓連忙調發三千精騎,飛速奔向洛陽城。

……

與此同時,皇甫岑也終於動了,當夜成婚未半,公孫瓚一席話讓皇甫岑連夜趕至萁關,據守萁關的黃忠、典韋、狄清早已經準備就緒,皇甫岑欽點六千步騎,馬不停蹄,直奔向小平津。平津乃是洛陽北門戶,只要控制平靜,別說董卓早入洛陽,就算是他控制了洛陽,也隨時有可能會被皇甫岑攻破的可能。

入夜,皇甫岑只距離黃河四十里。

如今這時日,下午六七點,太陽便藏向王屋山脈,漸漸褪去光輝。皇甫岑所帥六千兵卒,背後又有運輸糧食隊伍,不可能夜間奔馳趕路。遠距離行軍,走一地,便要駐防一地,防備半路偷襲。這每天晚上搭建防禦設施,每天早晨又要拆散這些設備,都相當浪費時間。不過,雖然浪費時間,這步驟卻不能捨棄,否然數百人的小蟊賊,也能衝散數千大軍。

當然這些年皇甫岑經營河東頗善,已經影響三河。蟊賊皆已不復存在。可是眼下這種情況,皇甫岑並不是要搶佔洛陽,控制皇帝,他的目的是控制小平津,有隨時攻破洛陽城的據點。而這種亂局,如若要是進入洛陽,皇甫岑想要把持中樞,驅逐士人那可是大大麻煩,留董卓活至今日,未嘗不是要讓董卓爲自己當先鋒。

是以,漢世交通條件下,兵卒行軍,並非尋常人以爲的:白日而行,夜晚休息。

也是因此,這個時代,兵卒行軍速度,普遍維持在每日三五十里速度。

皇甫岑選好紮營地址,吩咐六千步騎駐留歇息,明日再繼續向洛陽前行。

皇甫岑剛吩咐完,立刻便有人把洛陽城內的消息送來。

皇甫岑把洛陽變局密信,遞給身邊的華歆。

“大將軍被誅殺?袁紹、袁術兩兄弟猛攻南宮?”華歆剛掃視一眼,便愕然擡頭望向皇甫岑,但見皇甫岑表情無動於衷,彷彿早就猜測到一樣。又轉爲一臉平靜:“仲嵐率軍趕赴洛陽,便是早已預測到此事?”

“三國……歷史若不更改,數日之後,長達近五百年的亂世紛爭,便要緩緩揭開序幕!”皇甫岑沉默不語,只是遙遙的望向南方的洛陽,心中喃喃唸叨:“可是我來既是爲了什麼?爲了什麼?”

華歆覺察到皇甫岑似乎早料到洛陽變局,小聲道:“洛陽之亂,莫非是仲嵐一手策劃?”

“呃!”皇甫岑一怔,繼而啞然失笑:“我哪有這般翻江倒海的本事!”

“可是仲嵐畢竟比他人來的早。”

“我也是在我那結義大哥開口時才知道。”

“可是仲嵐早就猜到了董卓會來,不是嗎?爲此,你還讓馬超、趙雲斷了董卓的歸路?而且仲嵐還在洛陽城內消失了一段時間,這……”

華歆本沒必要這麼較真兒的問,當初皇甫岑聚集河東帳下一衆謀士商議,便是已經告訴大家,洛陽即將要發生驚天大事。可是眼下,華歆不得不問,因爲華歆已經摸不準,皇甫岑究竟是相當霍光還是王莽?

而皇甫岑也知道,自己即便怎麼解釋,也解釋不通自己的未卜先知的本領,隨即聳聳肩,迴應道:“有那麼必要嗎?我們還是先商量一下怎麼才能擴大我河東上下的利益,我大漢的未來!”

華歆見皇甫岑斷然否決,也不再言及此事。隨即坐下來,細細思考着下一步怎樣做才能達到最好。

皇甫岑也在努力回想,後世歷史記載中的洛陽之亂,沉吟半晌,準備與華歆好好商討一番,該如何行事,才能安然無恙且獲得最大化利益。

……

洛陽,北宮。

趙忠被殺之後,黨人一系兵卒士氣大振,彼此互相鼓勵:“趙忠已死,張讓也難逃此劫。司隸校尉(袁紹)之大功,數日可期。”

趙忠一死,南宮內宦官勢力,也隨即被掃蕩。心思活絡之人,都已經覺察到此次袁、何與宦官張讓、趙忠之鬥爭,將以袁紹全勝爲終結。無數隱於暗處之人,重新開始站隊,等待朝政大幅度調整。

大軍猛攻複道,誅殺張讓就在兩三日,一直揪心的袁紹,望着複道門前數十堆火炬,也終於露出笑容,自以爲大事已定。

然而袁紹卻沒有注意到,董旻帳下的李儒,已經開始佈局。

許靖,其堂兄許相爲袁隗斬殺,與袁氏一門自然不和。

尚書周瑟,因生於武威,與董卓同出關西,自然較爲親近。

這些對袁紹懷有敵意,或不被袁紹重視之人,身在城內的李儒開始悄悄聯繫。

當然對於饒幸逃過誅殺之難的孫堅等人,李儒也不曾忽視。即便當年孫堅與董卓不合,甚至曾經向故太尉張溫提及斬殺董卓一事,但孫堅畢竟爲西園八校尉之一,手底下有一批私人部曲,都是些戰場老卒。便在傍晚交際,李儒變裝易服,悄悄溜進孫堅宅邸。

夜。

袁紹、袁術一邊圍殺南宮諸宦官,一邊率兵猛攻北宮,甚至將趙忠頭顱拋入北宮,以此震恐張讓。

十常侍之中,熟於兵事的,唯有蹇碩、趙忠兩人。張讓,素以文事得寵於靈帝劉宏,不知兵陣調遣之法。屯兵朱雀闕的趙忠一死,張讓空守北宮,頓時心中惶惶然,不知所措。無奈之下,回頭問向他人,道:“眼下該如何來辦?”

“莫不如投降司隸校尉吧?”

曾向袁紹泄露宮中事情的郭勝小眼睛滴溜轉着瞧向張讓。

聞言,無動於衷的張讓眼眸之中劃過一絲犀利的陰毒。

已經慌不擇路,顧不得其他的郭勝哪裡看到張讓眼中的狠毒,自以爲是的認爲張讓已經心動,迴應道:“張公公,我等斬殺何進,國政無人主持,這袁紹雖名義爲何進報仇,未嘗不是他袁氏想主政,只要我們保證他們主政,此場兵禍,當不毀自滅。”

聞言的段珪偷偷溜到一旁,心道郭勝找死。

不過眼下段珪更重視的卻是眼前年幼天子的安危,只有天子尚在,才能保證他眼下生死,更關乎日後的前途富貴。

因爲,在皇甫岑那裡,天子也是要必須保全的。

“噗嗤!”

就在郭勝暗自得意之際,張讓衝着他身後的高望擠擠眉,高望一劍便砍斷郭勝的大動脈。

殺了郭勝的高望似乎並沒有解氣,一腳踢飛那郭勝的頭顱。

扭頭,郭勝回身相望,問道:“去哪?”

無人可言。

段珪裝作緊張的提醒道:“小平津乃是洛陽門戶,又是河內太守朱儁的駐守處,各地勤王之師也會途經此處,只要我們等到勤王之師,屆時便可調軍除掉袁氏叛逆!”

沉吟一聲的張讓擡頭又望了望,複道之外攻擊甚厲的叛軍,下定決心,拉過兩位皇子的手臂,喝道:“好,隨我保護天子衝出去!”無奈之下,張讓只好率領年幼天子劉辨、陳留王劉協,自洛陽北城門,出奔河內,欲借朱儁等這批國家老臣,護佑天子聲威,擁兵相抗袁紹。張讓這一招,乃是欲借國家強枝,對抗中央叛逆。

張讓從北門突然衝出,已經引起袁紹警覺。

唯恐宦官逃散洛陽,聚集起洛陽京畿地區豪強勢力,袁紹顧不得追擊張讓,便親自率大軍,分出一路人馬,徹底封閉宮門。又擔心,已經逃走的張讓之輩,與北宮內宦官裡應外合,袁紹遂頒佈格殺令,勒兵捕捉宦官,皇宮之內,不論長少,只要沒有鬍鬚,盡數殺之。因不願放走一人,後宮貴妃、太后住處,以及宮女廂房,全被袁紹部下士卒一一搜捕、破壞,或有怠慢者,亦是隨手殺之。

俗話言“殺人放火”。

北宮建築,多有土木之亭房,一遭兵亂,這戰火也不知何時開始燃燒,無數宮殿美亭,亦毀於此日大亂。

自攻破南門後,袁紹總計誅殺宮人近三千餘人,上至中常侍、大小黃門,下至雜役苦工。

洛陽城諸宦官,躲過此劫者,寥寥無幾,自此以後大漢皇宮空虛。

次日夜晚,日夜兼程的董卓,終於率部下三千騎兵,跨過無數泥濘道路,趕至洛陽附近。剛至洛陽城西的顯陽苑,董卓便遠遠瞧見洛陽北宮火起。情知戰事激化,董卓立即不待休整,又是急兵催進,向洛陽城奔來。

旦日天亮,天色灰濛濛,太陽尚未升起時,董卓終於,自上西門,兵入洛陽城。

洛陽城內,人員雜亂,道路上盡是兵卒巡警,無有民衆。

偶爾見到一些官員,也大都或是手持兵刃,或是身邊無數兵卒護衛。

經過袁紹、袁術三日苦攻,宦官敗亡之局已定。洛陽城內,也初步恢復秩序。當然民居、亭裡,依然禁閉,真正恢復秩序的是士卒、以及官員諸卿。局勢告訴他們:大局已定,袁氏當權在即,勿要再留戀宦官。

董卓略略打探消息,知道諸公如今集結在城北,立即催馬奔去,與朝廷諸公匯合。董卓粗略的算了一下,以袁紹暫時的實力,單兵不足以對抗自己,但是如果有何進舊部,洛陽老臣相助的話,自己很難獲得中樞權利。只能坐等袁紹壯大,既然這般,董卓按照李儒給的約定,先匯合羣臣,控制中樞,然後在回師去取年幼天子。當然董卓這個暫緩,最多隻有半日時間。

……

又夜。

張讓懷抱年幼天子劉辨,段珪懷抱陳留王劉協,兩人率二三十人親信,縱馬奔向黃河岸邊的小平津。

天子劉辨年方十七,週歲十六。此時已經神情渾噩,已然沒有主見,事事皆賴張讓、段珪指揮。他這年紀放到後世,少帝劉辯,也就是一個處於花季雨季的單純高中生,哪曉得世事殘酷,爾虞我詐。他長於道人史渺之家,學的也大都是清靜無爲,修身養性。靈帝壯年而死後,他才被何進強行推上天子之位,接觸朝政。便是這樣一個少年,身登天子之位數月,還未曾熟悉朝政運作,便突然遭受兵亂,親眼見到無數士卒彼此殘殺,鮮血滿城,精神豈能不崩潰。

也是因爲入宮爲天子之後,張讓多陪伴在天子劉辨身邊,且張讓勉強還能算得是少帝劉辨的舅祖。有着這層薄薄的婚姻關係,年幼天子劉辨不自覺的便對張讓有所信任。眼下,年幼天子劉辨精神崩潰,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下意識的把張讓,這位一直保護他的舅祖,當作貼身依靠。

一路催馬急行,至夜間凌晨,張讓、段珪才趕至小平津。

小平津,爲黃河渡口之一,隔黃河,望河內郡。

行至小平津,張讓心中才剛放鬆片刻,卻兀的發現小平津,如今空蕩蕩,竟無半人駐守,更無一條舟船。

原來何進被殺,洛陽事急。袁紹爲攻破皇宮,以及避免洛陽周遭豪強擁兵前來援助,遂簽發無數道命令,下令將洛陽周圍地區的所有戍衛兵,都集結至洛陽。也是因此,小平津如今空虛如是。

望着浩浩蕩蕩的黃河,張讓面色鐵青,喃喃自語道:“小平津竟然無半條舟船,莫非,上天真欲滅亡我張讓也?”

張讓雖然沮喪,但還不至於坐以待斃,立即吩咐親信,在附近蒐羅舟船,準備渡過黃河。

然而,小半時辰之後,在河南中部都尉掾吏閔貢帶領下,鄭泰率數百兵卒,追上滯於黃河岸邊的張讓,徹底擊碎張讓出奔計劃。

數百兵卒很快將張讓等人團團包圍住。

只是礙於張讓身邊有少帝劉辯,無鄭泰、閔貢命令,士卒不敢刀兵相向。閔貢雖有兵權,但是職位低,須聽從鄭泰吩咐;鄭泰權大,但是鄭泰素來敬重天子,禮節不敢輕廢,不會強行從張讓手中奪來劉辯。

鄭泰手持長劍,砍殺張讓幾位親信,向張讓逼迫道:“張讓,事已至此,你還冥頑不靈,意欲逆天而行哉!”

“今外寵內嬖,大漢兩大毒瘤,一日俱亡。此乃上天欲使大漢中興之兆。張讓你還不束手就擒。”

張讓向數百兵卒,掃過一圈,向鄭泰頹然言道:“大漢衰世之因,又豈是我曹廢人。便如鄭尚書征伐蟻賊時,不是亦有人罵君曰‘一朝帶軍出城,官如匪類,將如野胡’,言兵將騷擾民居,成鄉民之禍患?不過,生於衰世,即是我等不幸,這也無須悲嘆。先帝離去多日,老奴夢中偶見,時常淚溼枕巾,今日既然走投無路,索性便追隨先帝而去。”

“切不可……”

聞此言,鄭泰一急,他不是爲了張讓等人性命。但是難保張讓不帶着天子劉辨做什麼傻事。

“鄭尚書言我曹盡誅,大漢可中興;老奴卻以爲,我曹離去,洛陽空虛,大漢或將有覆滅之危險。”

“先把天子給我再說。”

鄭泰的心思全放在這天子身上,哪裡還顧得上回答張讓的話。

段珪沒有去理會已經心存死志的張讓,而是把天子劉辨也拉到自己的身旁,兩隻手控制着兩位皇子。

“鄭尚書忠厚,不比袁氏兄弟狡詐悖逆,還請好生輔助天子,切不可令其娶袁家女,乃至受權臣脅迫。”張讓低頭扶住少帝劉辯,嘆息道:“陛下養於道人之家,不通朝政權謀。我曹一日死絕,又有何人爲陛下阻攔權臣!唉!陛下好自努力,莫讓大漢萬里江山,毀於你手。”

天子劉辨也不聞張讓之言,只是恐懼的躲在張讓身後,瞧着對面鄭泰所帶兵丁甲冑。

張讓後退幾步,又向少帝劉辯叩頭跪拜道:“唯恨不能服侍陛下數年,報答先帝大恩……”

鄭泰、閔貢見張讓有自裁之心,揮手示意軍士都不要亂動。都默默注視着張讓,讓他從容告別少帝劉辯。無論如何,張讓始終忠誠於靈帝劉宏。單憑這個“忠”字,鄭泰也不忍心倉猝誅殺張讓。

張讓正在叩頭跪拜少帝劉協時,突然有人驚叫道:“火……大河北岸有無數大軍前來!”

鄭泰、閔貢、張讓同時一驚,凝神望向北岸。

夜色迷濛中,黃河對岸逐漸閃現一溜火炬。隱隱約約,風中還有馬蹄聲傳來。

“是皇甫岑!”張讓一愣,此時能趕赴小平津的,除了那被已故靈帝親封爲安邑候的皇甫岑還能有何人?他也瞬間明白,爲什麼靈帝會在駕崩之前,下嫁陽翟長公主與皇甫岑這般布衣,原來,靈帝在死之前已經把大漢交與此人之手。而此人也端是好冷的心思,竟然觀望洛陽發生大亂後,纔在小孟津亮出旗號。嘴角苦笑,不知是同鄭泰說還是同天子劉辨說道:“看來,這最後的贏家不是袁紹也不會是董卓,而是這皇甫一氏!”

聞言,鄭泰一驚的重望黃河之北,他彷彿也霎時明白過來。

可是,事到如今,即便說什麼也無用,更何況誰也沒有皇甫岑的證據。

漢不出董卓,則世無三國。

後世史學家,如是評說。

靈帝劉宏在位時,大漢雖然如同風雨中小舟,幾經顛簸,但還不至於猝然覆滅。黃巾之亂,數月平定;西羌侵襲,也被慢慢擊退;幽北烏桓,亦不成氣候。更何況,因爲皇甫岑的出現,而發生大變的大漢呢?北疆之上,還有哪一部異族安敢侵犯大漢。以前是漢以強亡,而如今,即便是中樞崩潰,也無胡虜敢踐踏一步大漢領土。他們每一個人都清楚,只要白馬都尉在一日,他們便會爲他們愚蠢的錯誤付出十倍的代價。爲此,匈奴滅種,烏丸招安,鮮卑驅散,羌胡歸順。這種代價沒有人敢再承受一次。

這種疼痛,一次足矣毀滅他們整個民族!

然而史上,靈帝死後,大漢境況頓時急劇下降,中央權勢蕩然無存,乃至軍閥互相征戰,遂成三國之局。

皇甫岑自從出洛陽的時候,就在爲今時今日而謀劃。

仔細盤算一下時局,若是洛陽大亂之時,自己率兵奇襲洛陽,代替董卓掌權,能否掐斷軍閥林立、三國爭霸的源頭?

董卓入京,隨後山東羣侯應聲征討。

自此以後,漢帝國喪失對全國州郡的控制力度,州牧重任,開始依靠武力、勢力爭奪,而非完全取決於朝廷任命。

那麼,若是打斷歷史進程,漢帝國會不會扭轉中央慘烈爭鬥,進而實現中興?

皇甫岑之所以令段珪在洛陽,花費無數心血,籌劃職方司,便是因此。

洛陽職方司重新籌劃後,洛陽城內各種朝廷紛爭消息,如同滔滔大河一般,流向太原郡。閱讀無數密信、諜報後,皇甫岑漸漸對大漢朝局有點了解。可越是瞭解,皇甫岑越是苦惱其中糾纏,越是憂愁如何解開其中牽連。

揮軍入京容易,但是入京之後,如何取決呢?

軍隊管制?外崇名望,實收其權?這些,董卓又不是沒做過!可惜歷史證明,這種政策的結果是失敗。即便換成皇甫岑,做的比董卓更完美點,但是想以此更改歷史進程,難!更何況,大漢真正衰落在誰的手裡,難道還要讓這些士人重新掌控朝政。那樣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另一個光武中興而已,他皇甫岑能阻止一次,難道還能阻止第二次?而來到這個漢末,就該總要爲這個亂世改變些什麼。

隨意安上罪名,捕殺袁紹、袁術,乃至曹操?

那樣的話,恐怕朝廷諸公立刻發生巨大震盪,立即視皇甫岑爲兇惡悖逆之徒,以致得不償失。

那……

進入洛陽後,該如何面對袁氏、以及鄭泰、何顒等,甚至如何面對曹操、荀彧、荀攸、鍾繇、陳琳等,這些如今爲馬前卒,日後卻是威名赫赫,聲名遠揚的智士謀主?

若是重用他們,他們會不會如歷史上的韓馥、劉岱、孔伷等,依舊討伐自己,或是如荀攸、王允等,暗殺自己?

不要以爲他們是三國之中鼎鼎有名的賢士,就不會這般。恰恰因爲他們比韓馥、劉岱、孔伷還要聰明許多,自己纔沒有把握控制這些臣子。更何況,在他們的身上,肩負着一個家族的崛起與繼承,而自己要想改變這個國度,首當其衝的便是改變士人掌權的基礎。這樣便是與他們發生正面衝突。即便這些年開辦六藝書社,事到臨頭,自己的把握反倒沒有那麼大了。自己起家河東的這些人沒有幾個人是世家子弟。

顏良、文丑、戲志才、程昱這些老臣子不是。

徐晃、關羽不是。

黃忠、張頜、麴義不是。

只有沮授纔算得上名門之後。

其他諸如張飛、華歆、賈詡、麴義等人都算不上世家子弟。

所以,他皇甫岑敢打每一場仗。但是接董卓的班,入洛陽,這些猜測,疑慮,皇甫岑只能一個人默默琢磨。

至於華歆,且不說他會不會真心實意幫助皇甫岑,入京奪權,把持朝政,單說如何向華歆解釋,董卓爲何能秉持洛陽,董卓掌權後,又會有何種悲劇發生,皇甫岑便是拔盡頭發,也不能想出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利用鬼神之說,欺騙華歆?聰明如華歆,騙局一次兩次還行,然而智謀不足的皇甫岑,終有一天會被華歆識破。到那時,皇甫岑又該如何面對華歆?

隨着時間流逝,董重送來的詔書、何進發來的書信、趙忠所請,身在高位的皇甫岑,不自覺的,半隻腳已經踏進洛陽漩渦。儘管皇甫岑還不知如何處理洛陽城內紛雜事務,但率奇兵入據洛陽,這個策略,卻一步一步開始鋪設。

自箕關出兵,亦是入據洛陽城的步驟之一。

“董卓入京,天下必將大亂。與其如此,還不如讓我試試,能否揹負起大漢這輛龐大戰車?”

皇甫岑如是安慰自己。

就這樣,皇甫岑率領六千步騎,奔向洛陽城。

肯定要與河內太守朱儁打交道。朱儁平定黃巾,身懷大名,皇甫岑不能隨意脅迫他。而朱儁相對敬重朝廷,皇甫岑入京步伐慢上一點,朱儁必定發兵阻攔皇甫岑入京道路,責令皇甫岑返回河東郡,或者令皇甫岑收兵返回幷州上黨郡。甚至朱?還可能脅迫皇甫岑,觀望洛陽風聲。

皇甫岑如是不入洛陽,六千步卒何必前行?華歆又何必率兵,多走一段冤枉路?

簡易行軍帳篷內,皇甫岑閉眼回憶起,自己穿越時空,來至漢世後的點點滴滴。

穿越爲何?

每一個穿越故事,都是爭王爭霸。

以穿越的名義,來施展宏偉抱負!

如若歷史進程不被打斷,元嘉之亂後,我之子孫,又將面臨着如何苦難?

寧我負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負我!

有些融化的心,又開始逐漸冰封。

“呼!”

黑暗中,皇甫岑睜開雙眼,從門簾一角,望向帳外依稀飄忽的火炬。

“若是有事沒事鬥鬥蛐蛐,聽聽曲,談談玄論,調戲調戲美人,做個浪蕩公子,遊戲人間。我又何必辛苦籌劃這一切?歷代帝王,有幾人不是遍體鱗傷,鮮血淋淋,才辛苦登上人王寶座?”萬般思慮中,皇甫岑騰的站起,自言自語道:“若我能爲那個理想,奮鬥至死,做個寡人又有何妨!”

皇甫岑掀開簾帳,大跨步走出,揮手吩咐守衛親兵道:“請華歆來見我!”

不一刻,華歆便趨步趕來。

與皇甫岑分別時,華歆也不曾睡下。皇甫岑在抉擇,華歆亦在抉擇。皇甫岑胸有大志,華歆心亦有大志,若是道不同,那也只能不相爲謀!

夜間一陣涼風,吹起兩人寬大衣袖。

“仲嵐,如何?”

華歆離皇甫岑七八步遠時,已經開口問道。

皇甫岑伸出左手,指向南方,朗聲說道:“我之心――在那裡!”

華歆雙眼猛的一亮,點頭讚許道:“知己不足,而能納言改善之!”

皇甫岑憶起後世歷史記載,洛陽大亂似乎只持續三五天,遂向華歆問道:“大將軍被誅殺,洛陽定有大亂,當此時,片刻不能耽誤。我欲趁夜起兵,趕赴洛陽。子魚以爲如何?”

華歆面露笑容,答道:“雖然兵貴神速,但我等只可佔據孟津港口,入洛之事需要暫緩!”

卻說,皇甫岑選擇捨棄一切,爲理想奮鬥後,甩開一切桎梏,全心全意投機洛陽大亂。因不願耽擱投機最佳時光,皇甫岑遂率六千步騎,日夜兼程,向洛陽進發。

凌晨,六千步騎前營抵達黃河北岸。

日夜兼程,連續兩三日的強行軍,令士卒將帥都有點疲倦。爲保證士卒戰鬥力,皇甫岑便下令,至黃河北岸後,休整一日,而後再考慮渡黃河,。

戰馬之上的皇甫岑,打了個哈欠,嗓子有點嘶啞:“子魚,外戚、宦官、袁氏,洛陽三者紛爭,你以爲,誰佔大義?”

跟在皇甫岑之後的華歆,反問道:“仲嵐所指大義,爲何?”

華歆這一反問,還真把皇甫岑問住。模糊的“大義”,皇甫岑一時還真說不出個所以然。

皇甫岑正思考“大義”之時,前方斥候來報:“報――大河南岸有數百士卒,明火執仗,意圖不明。”

“小平津的戍卒?”皇甫岑停頓思考,向斥候問道。

“遠望小平津,一片空寂,似乎無人駐守。明火執仗士卒,大略有百餘人,又似乎是兩方士卒對持。只是夜色迷濛,大河寬闊,尚不能斷定。”

斥候回稟道。

皇甫岑點點頭,回頭道:“還要麻煩子魚,與我一起勘查南岸情勢。”

因幾日未睡,已有向熊貓眼方向發展的華歆,強忍住睏意,應和皇甫岑:“軍事要緊!”

跨馬行至黃河岸邊,眺望南岸。

數十跟火把照耀之下,南岸衆人身影模糊,難以辨認。但是還是可以依稀分辨出,南岸似乎兩方臨河對峙,一方身着漢帝國制式輕甲,爲大漢標準地方戍卒;一方凌亂的披帶各種鎧甲,一眼可以看出這些人,不過是匆匆被武裝起來,平素並非士卒。

隱隱約約中,皇甫岑似乎在戰馬之間,還看見一位幼童,一位少年被衆人簇擁。

心神一動,皇甫岑回憶起後世歷史記載中一個熟悉記載。

侯非侯,王非王,千騎萬乘走北邙。

歷史記載:張讓、段珪將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夜至小平津,爲尚書鄭泰所追。

“莫非眼前這一幕,便是張讓投河之時?”皇甫岑又遙遙望向小平津,渡口空空如是,也難怪張讓夜至小平津,竟不能渡河逃難。小平津渡口空空?皇甫岑眼睛猛的一亮,大聲吩咐道:“傳令,全體步騎停止駐紮,速去搜索岸邊大小船隻。天明之前,務必強渡黃河,入據小平津。”

小平津爲洛陽門戶,一旦佔據小平津,可以說,皇甫岑已經半支腳跨進洛陽。

既然已經定下爭霸的雄心,皇甫岑便不想多被事情羈絆,就一心一意的爲眼前事而謀劃,坐觀小平津,俯視董卓如何與士人發生衝突,然後士人又是如何毀掉董卓的耐心,讓董卓摧毀整個洛陽士族。只有在洛陽京畿士人徹底失去反抗能力之時,纔是他皇甫岑坐收漁人之利,最後收官之時!

但這天子,到底迎不迎呢?

第七章 武夫龐德第二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十一章 宦官封諝第二十九章 馬蹄狂飆第五十二章 安定皇甫第三十六章 昌黎死戰第四十七章 尚父之稱第三十八章 王者之師第八十四章 十萬火急第七十一章 歸師勿掩第四十四章 大漢天威第九十三章 不能少你第五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四十章 動盪洛陽第二十七章 神秘高手第二十九章 困守孤城第六章 何進心腹第五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四章 太平符水第十二章 鹹豬無賴第二十六章 猶豫不決第八十章 譙縣許褚第一章 遼西上吏第七十七章 劉繇出兵第三十章 消災解禍第三十章 神秘來人第二十六章 猛士龐德第五章 河東誓師第六十一章 呂布出手第九章 賞你百金第六章 小吏鄒丹第六十六章 壯士卸甲第六十五章 抵天之柱第五章 河東誓師第六十五章 決裂在即第四十三章 弒父殺君第六十五章 面面相覷第四十一章 三家聯盟第二十章 威逼裴氏第九十六章 飛將無雙第十四章 段熲死志第二十九章 馬蹄狂飆第三十一章 洪都門生第七十二章 窮寇勿追第十章 三十六羌第三十六章 力拔生鐵第五十三章 奪取漢中第三十章 佳人受辱第六十四章 天降奇兵第九十一章 我等得起第二十章 鴆殺少帝第八十章 譙縣許褚第三十三章 白馬義從第十六章 昌黎血戰第五十九章 初戰交鋒第七章 武夫龐德第六十章 君命來遲第十八章 河間四將第九十七章 暗藏殺機第十八章 嚴陣以待第十九章 深夜誓師第二十四章 斬將奪旗第五十章 議決罷董第四十五章 黃巾廖化第七十五章 淳于出任第十九章 關羽盜書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十九章 掌控全局第七章 河東關羽第六十一章 他怎麼想第九十九章 準備就緒第九章 胸有成竹第五十九章 狡狐張溫第十七章 沮授詐軍第三十章 搶奪潼關第七十四章 我心彌堅第五十三章 刀斬封諝第二十章 東觀指路第三十八章 在想在做第五十九章 郭勝挑撥第七十章 撐一口氣第二十七章 神威天將第九十一章 夏育劫牢第四十章 局中插曲第三十章 搶奪潼關第三十五章 張讓心思第二十四章 噩耗傳來第八十九章 七年之癢第十一章 巷口巧遇第二十三章 營口大敗第三章 輕商踐賈第七十七章 劉繇出兵第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六十九章 劉焉逃離第五十八章 一詔不回第八十八章 猜忌拖延第十五章 賭鬥之贏第九十二章 偷渡樂平第一章 遼西上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