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變生肘腋

錢逸羣緩緩離開位子,緩步走到簾幕前,掀開一條小縫。

從小縫中看出去,堂上的尊客們一個個像是剛被老爹教訓了一般,乖乖圍着大圓臺面坐了一圈。錢逸羣可是知道,這二十人無不是自視甚高之輩,誰能讓他們這麼安分?

一隻白玉般的小手拉開了簾幕,額頭幾乎撞在錢逸羣鼻子上。

“尊客,徐媽媽請您移步大堂。”那來通報的姑娘十三四歲年紀,白皙的皮膚,瓜子臉,柳葉眉,一雙丹鳳眼中總有似有似無的水漾。

錢逸羣聽她聲音頗爲耳熟,似乎在哪裡聽過一般,再她的雙脣,飽滿豐潤,上脣微微翹起,透着一股頑皮氣。

錢逸羣微微點頭,見文蘊和與周正卿坐在一桌,正好文蘊和身邊還有個位置,便徑自走了過去。

周正卿衝錢逸羣微微頜首,低頭與文蘊和交談起來。過了片刻,文蘊和站了起來,與周正卿換了個位子,讓周正卿坐了錢逸羣旁邊。

錢逸羣見兩人耳語半晌只是爲了交換個座位,難免有受寵若驚的得意快感。周正卿是小喇叭包打聽的性子,錢逸羣正好湊過去問道:“這是怎麼了?”

周正卿壓低聲音一字一頓道:“有人打上門來了。”

“啊?”錢逸羣大吃一驚,難道這種靜坐是列陣抵禦?

“歸家院圍牆之外豎起了一道黑牆,從裡面怎麼都打不出去。”周正卿解釋道,“麗南和幾位高手正在內堂與徐媽媽商議對策呢。”

錢逸羣聽了不由驚訝,竟然有如此怪誕的事。略一定心,他又讚歎道:“果然都是有修爲的高手,碰到這種事,竟然都淡定如斯。”

周正卿沒有說話,朝地上努了努嘴。

順着周正卿的目光,錢逸羣緩緩別過頭,只見地上直挺挺仰面躺了一個儒服男子,胸口一灘血污,如同一朵綻放的紫色月季花。那人該是剛死的,身下的血團還在不斷往外擴大。

錢逸羣吸了口氣,張大嘴巴比作口型:怎麼回事?

周正卿目不斜視,眼珠子上下左右轉了一番。

錢逸羣這才發現,原本一個個嬌滴滴的弱女子,現在竟然英氣勃發。頭上金釵玉簪都換作了紅繩包頭,長袖之中隱了兵刃。幸虧狐狸入手就教了他《易中玄》,更虧得書中仙將口傳轉爲了心授,這才讓他分辨出這些女子所站的九宮方位。

“像是陣法啊……”錢逸羣對周正卿低聲道。

“是啊,只留了個死門給我們。”周正卿整張臉都皺在了一起,“說是我們之中有魔教奸細。”

錢逸羣正要說話,只聽身後腳步錯開,隨着一聲輕咳,所有人都擡頭望了過去。

徐佛分開左右侍女,走到人前,又輕咳一聲,見落地聽針,這才幽幽道:“我歸家院自成化年起就不曾招惹過誰,如今碰上這等事,還請大家一起想個計較。”

徐佛身後緩緩走出五位文士,高矮老幼不一,剛纔正是他們在內堂商議,可見是絕對可靠之人。其中有一位錢逸羣認識的,便是縣尊陳象明。

“徐媽媽,我等皆是吳下士子,知根知底故鄉人,誰會做魔教的奸細?這真是荒唐。”有一人站起身來,氣鼓鼓道。

“事急從權,剛纔薛郎君的模樣諸位也看到了,魔教之人無所不用其極,我們能做的也只是保護更多人不被傷害罷。”徐佛淡淡道,再不見一絲阿諛奉承諂媚討好。

“大家少安毋躁。”一個青色綢緞,富家公子站了起來,高聲喊了一聲。

錢逸羣只覺得一道來者不善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順着望回去,正是這個一臉領袖姿態的年輕人。

“這人誰啊?”錢逸羣低聲問周正卿。

“木瀆張家的少爺。”周正卿也低聲道,“沒想到他也來了,不能夠啊……徐媽媽不會這麼不懂規矩。”

錢逸羣輕輕“喔”了一聲,又問道:“你有沒有發現他在看我?”

周正卿看了眼張少爺,順着那位爺的目光順了回來,道:“的確,八成是在看你。要不就是在看伯溫或是我。”

“十成是在看九逸,”文蘊和一直在旁邊豎着耳朵聽,正好接了話茬參與進來,“他哪敢這麼看我和務德?”

“一身怨氣,”周正卿點了點頭,問錢逸羣,“你跟他有過節?”

“我還是第一次見他真容。”錢逸羣無辜道。

那張少爺見錢逸羣還跟周正卿文蘊和交頭接耳,嘴裡說的那些大義凜然的話也不順溜了,直截了當道:“出身未必可靠,在座諸位都知道法脈更加重要,我們何不自報家門,有語焉不詳遮遮掩掩的,自然就是奸細無疑。”

錢逸羣和周、文二位公子都是智力過剩的人才,當下就知道這話的矛頭是指向師承不明的錢逸羣。錢逸羣腦子轉得更快,那個戴世銘與張家屬於戰略合作伙伴,現在張家的人渣少爺當衆說出這種混淆視聽似是而非的話來,多半也是受戴世銘的委託,探明他的虛實。

——好一手借刀殺人,用堂堂皇皇的藉口逼得我說出自己的師承啊!

錢逸羣心中一嘆。

“便從我開始,”張少爺故作出一副豪邁的氣勢,“我是木瀆張家,姓張名文晉,字慶嘉,乃是愷陽公門下,有愷陽公親賜天命丹爲證。”說罷,從懷中取出一個木質小盒,只有戒指盒大小。

張文晉走到徐佛身邊,雙手遞上木盒。

徐佛接過木盒,轉身面對那五位“公認”的高人,輕輕展開蓋子。不過一眼,徐佛已經合攏了木盒,轉過身對衆人宣佈道:“的確是愷陽公的天命丹。”

張文晉心滿意足收回丹盒,緩步回到自己座位,大咧咧坐下,像是吐了一口大氣。

錢逸羣一皺眉。他和張文晉都是新面孔,不過人家有明確的師承,還有師門信物,自己這邊卻什麼都沒有。現在衆人被困在一個莊院裡出不去,時間長了一定會失去理智,疑點最大的那人恐怕難逃衆怒。

“這小子一石三鳥。”文蘊和麪對桌面,像是自言自語道。

張文晉第一個提出切實排查奸細的手法,先佔了一份人望。然後自曝家門,也算正式踏進了這個圈子。最後還順手坑了一把錢逸羣……

“那天命丹什麼來頭?這麼簡單就證明他是愷陽公的門人?”錢逸羣不甘心問道。

“噓,”周正卿低聲道,“天命丹是兵家至寶,十年出一爐,一爐一百零八粒。天下只有愷陽公的嫡傳門徒纔有。”

“愷陽公是……”

“帝師孫承宗。”周正卿心道:你處江湖之遠,也不至於遠得連孫閣老都不知道吧?

“原來是他……”錢逸羣心中一顫,孫承宗竟然是兵家?他不是大儒麼?不是還中過榜眼麼?不過想想也沒人規定兵家門徒不能參加科舉。

堂上二十來人,大多都是熟人,很多人報了個名字就過去了。後來有懶惰的直接起來朝徐佛等人打個躬,被徐佛等六人點頭承認的士子大漲顏面,連自己名字都不報,直接坐下,一副“天下誰人不識我”的拽樣。

周正卿、文蘊和自然也是如此。

終於輪到了錢逸羣了。

錢逸羣有樣學樣,起身朝徐佛陳象明抱拳拱手,一副理所當然地模樣坐了回去。正當他以爲計謀得售,要鬆一口氣的時候,只聽一道晴天霹靂在堂中炸起:

“這人是何來歷,爲何從未見過?”

第40章 說欲第58章 心性不好會壞事廿八章羣狼惡虎何足懼我命由我不由天五第91章 十全老滅團奪寶,厚道人大開福門(五)五三章 世外狐山少人顧迎來嘉客說漢唐三五十章 老修行借衣傳法厚道士虛空領命第9章 一點玉壇鎮山海,萬千元真赴遼東(三)廿四章羣狼惡虎何足懼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七十見天子演說智慧祈甘霖大內鬥法十六第47章 叩首求教第21章 課業傳教五六章 見天子演說智慧祈甘霖大內鬥法二第36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61章 口蜜腹劍的道人第39章 考校第21章 課業傳教第51章 江湖客齊聚廣陵,墨憨齋初版刊行(二)第31章 讓家裡大人來四七章 國門至今多潰裂可擋北境風雪無六第44章 轟殺成渣第17章 玄術交鋒十九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重賞之下多勇夫第22章 金光速現第58章 水榭觀舞廿八章羣狼惡虎何足懼我命由我不由天五五七章 見天子演說智慧祈甘霖大內鬥法三六三章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三第30章 御虛照影五二章 世外狐山少人顧迎來嘉客說漢唐二第36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60章 比吳三桂更大的漢奸第8章 聲東擊西第1章 我欲成仙第51章 江湖客齊聚廣陵,墨憨齋初版刊行(二)第96章 十全老滅團奪寶,厚道人大開福門(十)第54章 江湖客齊聚廣陵,墨憨齋初版刊行(五)第8章 聲東擊西第52章 此間年復年十七薩滿巫陣頭施法大淩河孤軍禦敵八第33章 一念一世界第10章 臨時替役四七章 女真汗退兵大遼河大明軍重築廣寧城五十五章 雲臺密洞出一線驚來仙子下凡塵三四八章 竹青子意外登寶山厚道人慷慨開門牆一第7章 天賦言靈十七薩滿巫陣頭施法大淩河孤軍禦敵八第32章 人多有理?十一章 國亂時節多妖孽心存厚道人自安五第56章 紛沓而至第50章 江湖客齊聚廣陵,墨憨齋初版刊行廿六章戰巫博轉進千里斷龍脈釜底抽薪一十四章 雲臺密洞出一線驚來仙子下凡塵二第90章 十全老滅團奪寶,厚道人大開福門(四)第3章 坑爹的熊孩子第43章 泛舟湖上第7章 國亂時節多妖孽,心存厚道人自安(一)十三章 薩滿巫陣頭施法大淩河孤軍禦敵四第63章 玉鉤洞羣雄奪寶,遊仙書擇主出世(二)卅七章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八七三上天界諸聖無情返人間道人有信三第91章 十全老滅團奪寶,厚道人大開福門(五)五八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十九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重賞之下多勇夫第2章 玉鉤洞金山初顯,憶盈樓才女論首(二)第14章 瓊花觀第62章 金國薩滿有寶第40章 說欲第14章 虛張聲勢第39章 考校十七薩滿巫陣頭施法大淩河孤軍禦敵八第51章 江湖客齊聚廣陵,墨憨齋初版刊行(二)第49章 湖心釣魚第30章 有心無心第78章 玉鉤洞羣雄奪寶,遊仙書擇主出世(十七)第2章 影園第39章 芬陀利華第50章 江湖客齊聚廣陵,墨憨齋初版刊行第6章 玉鉤洞金山初顯,憶盈樓才女論首(六)第19章 真瓊花五九章 見天子演說智慧祈甘霖大內鬥法五第2章 影園第14章 瓊花觀七四上天界諸聖無情返人間道人有信四第66章 魅靈入神七五上天界諸聖無情返人間道人有信五第76章 背靠大樹好乘涼第10章 國亂時節多妖孽,心存厚道人自安(四)第25章 癡子專心玄幻術,天師宣講大道歌(二)第32章 大明寺前爭佛道,雪花庵裡起機謀(五)第1章 我欲成仙四四章 女真汗退兵大遼河大明軍重築廣寧城二第55章 少爺回家第63章 如何不上玄都第15章 錢逸羣在此!第22章 金光速現第8章 神霄五雷玉書第35章 小金山妖人授首,廣陵郡道士揚名(二)五十章 孫衙內演說靈異事有福人月下遇真仙三第77章 玉鉤洞羣雄奪寶,遊仙書擇主出世(十六)第55章 江湖客齊聚廣陵,墨憨齋初版刊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