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夫人跪在地上高呼:“迎駕來遲,請皇后恕罪!皇后千歲千千歲!”
雨姍瞧了一眼,在她離京去閩幾年,何保終於迎娶了一房美嬌妻,未看到正室,只看到他的妾室攜着一個三歲的孩子跪在一邊,手裡還抱着一人。
“二孃平身,隨我到花廳說話。”雨姍徑直往花廳方向移去。
何老夫人跟在後面:“請皇后恕罪,嫺兒實在不象話,居然敢行刺皇后。但這兒絕不是何保的意思,何保可從未想過傷害皇后……”
“二孃,我問什麼,你只管迴應。”
“何保是吳王一黨的,還是魯王一黨?”
“回皇后,他幫着自家姐妹。是魯王一黨,嫺兒被下獄,她現在如何了?何保夫婦也因爲幫襯魯王也被皇上派人打入天牢……咽,雨姍,他們好歹也是你的手足親人,你可不能見死不救啊。”
何保終是沒有聽她的告誡,道:“我會設法保住他的性命,你只屑把他們的下落告訴我,其他事我會想辦法周旋。但是二孃,何保若是平安放出來了,該罰的還得罰,不許再如此不分輕重。還有嫺兒,也實在太過份了,爲了魯王居然連自家姐妹都算計,我可以饒了她,但皇上能否原諒還得另說。”雨姍幾句話一說完,道:“我出來不僅是爲了何府一家的事,你把其他幾家的情況也說說吧。”
何老夫人有些糊塗,不知道雨姍所說的幾家是哪幾家。
碧菱道:“老夫人,皇后的意思,就是與魯王親近的其他幾家。單救一家,皇后也無法向皇上開口,總得尋個原由弄清原由,這樣也好在皇上面前求情呀。”
何保的妾室在外面聽得,心中一急,奔了進來:“請皇后救我父兄一命……”
何老夫人道:“柳氏孃家父兄也是魯王幕府的,都是何保說服他們父兄站在這邊。”
雨姍還是沒有摸清狀況,道:“能遇到一個知內情的人麼?要救人,本宮也得知曉詳情纔好。”
何老夫人道:“回皇后,袁氏倒也知曉不少,可是卻被刑部一併下了大獄。這……”
碧菱有些着急起來,看雨姍的臉色並沒有反對她多舌的意思,道:“那你們儘快找個知曉內情的人來,把那日秋獵的前因後果細細講與皇后聽,吳王案一結,就該查魯王案了,在刑部之前,我們必須得救人,否則再晚就來不及了。你們儘快想想辦法,去找個知內情的人來。皇后從宮裡帶出的人聽你們使喚,快去吧!”
雨姍坐在花廳,何老夫人與柳氏親自侍候着,碧菱帶了兩名精幹的太監與何府家奴離了何府。
一個時辰後,從魯王黨另外幾家尋來了一名男子。
他跪在花廳中央,細細地回憶起來。
“那日,吳王、魯王、豫王,不,和當今皇上約好了次日一早去行獵。就在我們準備出發的時候,突然有人來稟說是吳王昨夜暗自調兵。魯王急了,直說不去,可是一干幕府都說,這是一個好機會,可以以謀逆之罪拿住吳王。說好了像往年一樣,三府的人在城南十里亭相聚,魯王便從城北而出,行了不到二十里還未轉到十里亭就遭遇伏兵。他們個個兇狠,只是發箭,魯王身中兩箭在衆侍衛的護衛逃了出來,可剛逃不多遠,就碰到了豫王,直說魯王叛逆,便令人將我們圍了起來。”
雨姍有些理不清頭緒,在心裡想了良久,難道說魯王柴違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算計,他往北是爲了設伏還是爲了逃避兄弟間的相殘。
“後來,我們才聽說,吳王一早就控制住了城南、城北,城東、城西則是由豫王搶先,豫王帶人從城東迂迴圍住了吳王,見人就殺,這才令吳王慌了神。待吳王正準備回府時,御林軍統領李將軍已經一早控制住了全京城。”
“如此說來,魯王並無反意?”
男子道:“魯王早得消息,若是自保,他便不會出城。當時他對左右道:‘皇家本是百姓典範,兄弟相殘着實不該。明知兇險爲自保袖手旁觀
,決不是大男子所爲’。”
“此話當真?”
“稟皇后,小的不敢有半句虛言。”
雨姍站起身道:“本宮會派人再查。來人,起駕回宮!”
“恭送皇后!”
雨姍放緩腳步,欲說什麼終是未出口,徑直離了何府上了宮輦。
回到宮裡,雨姍令人去傳宇文鑑過來敘話。
與第一次見他不同,現在的他規矩老實地站在棲鳳殿前,昂首挺胸地將棲鳳殿審視一番。
珠簾輕挑,雨姍從衆多宮娥中緩緩移出。
“臣宇文鑑拜見皇后,千歲千千歲!”
“能受你如此大禮,還真是折煞雨姍了。聽說宇文丞相近來很忙啊。”
“不敢,不敢,微臣比不過皇上日理萬機。”宇文鑑似笑非笑。
她尚未賜座,宇文鑑卻已經坐下。
棲鳳殿的主事太監見此,厲喝一聲:“大膽!”
“罷了,我與他也是舊識,免了這些俗禮。”雨姍也懶得與他計較,左右宮娥奉上清茶葉,雨姍輕呷一口,道:“丞相以爲,吳王、魯王中還有哪些人可用不妨直言稟報皇上。”
宇文鑑道:“本朝規矩,後宮不得干政,皇后就不怕……”
宮娥、太監的臉色皆變,後宮之中皇后爲尊,可誰也瞧得出來當今皇上畏懼皇后,皇后嗓門一大,他就慌神。縱觀各宮,以侍奉棲鳳殿爲幸,次之纔是臥龍殿,但皇上喜怒無常,而皇后待人隨和,他們更樂意留在皇后身邊。
雨姍不以爲怒,反而笑道:“是這規矩,只怕歷朝歷代在皇上吹耳邊風的后妃也不少。本宮行事是直接了些,不都是一個目的,丞相希望天下太平,國富民強,本宮亦是如此。吳王一派的臣子裡有些也想真心爲朝廷效力,既是如此,何不再給他們一個機會。蜀越、北涼虎視睽睽,秋獵之亂的案子拖得越久對他們便越是有利,還望丞相在朝上多多奉勸皇上早做決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