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修擡眼看去,只見一個身穿赤色羅裳朝服,手持笏板的官員從跪拜的人羣中快步跑上前來,再看他所戴的頭冠只有二樑,應該是個六、七品的小京官,不禁眉頭一皺。
正要出言呵斥,令其退下時,卻見那人已搶到御階之下,跪伏在地高聲叫道:“臣,京畿監察御史石松有話要奏,伏請陛下和攝政王恩准!”
瀾修冷冷地瞪視着此人,早已認出了對方,而且不用猜也知道這傢伙接下來要說什麼。
即使在以“罵人”爲主業的都察院御史中,這個叫石松的傢伙也屬於不折不扣的刺兒頭,這些日子在朝堂上沒少跟自己作對,所以剛纔纔要出言阻止。
可現在他已經當衆說了出來,如果此時再橫加阻攔,自己就成了阻塞言路,獨斷專行,挾天子以令天下的權奸佞臣,不光會被滿朝文武羣起而攻,還會在觀禮的各國使團面前丟盡顏面。
微一沉吟之後,他只好站起身來,強壓住怒氣,冷冷地問道:“石御史有何事陳奏?”
只聽那石松道:“啓稟陛下、攝政王,我大周自開國以來,歷經數百年,前後二十八代帝王,每一代新君繼位皆是赫日煌煌、天朗水清、祥瑞普降、邪物四避,浩然正氣佈於四方,魑魅魍魎皆不能近。如今大典未成,卻有這許多不詳之物出沒,實是蒼天示警,請陛下與攝政王明察。”
那石松的聲音本就渾厚,此刻亮開嗓門說話,便如洪鐘大呂一般,奉天殿內外和廣場上的人全都聽得清清楚楚。
瀾修輕哼了一聲,他當然不會相信什麼“蒼天示警,降下不祥之物”,而且隱約也猜到這是有人故意所爲,目的就是要對付顧洛凝,只是現在事實擺在眼前,一時間卻又不好反駁,當下只好道:“石御史請先暫退,待登基大典成禮後,本王自有道理。”
只聽石松接口厲聲道:“不!聖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國不興!晉王殿下是攝政重臣,身系社稷
安危,此時若不詳查蒼天之警,爲陛下正名,大周危矣!”
瀾修冷然道:“這些畜生不過是偶然飛來而已,何來什麼蒼天示警,大周危矣?石御史莫要在這裡危言聳聽,擾了登基大典!”
石松冷笑道:“只怕擾了登基大典的不是微臣,而是這些畜生吧!以後擾亂我大週數百年基業的,便不知是誰了。”
“石御史話中有話,何不明言?”瀾修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石松毫無懼色,直起身來,挺着胸膛道:“王爺心中自知,又何必問微臣?”
這時站在跪拜隊伍最前面的內閣首輔張澤站起身來道:“石御史,這羣畜生究竟從何而來,又是否是不祥之兆,尚未可定論,你卻這般疾言厲色,既驚擾了陛下,也是對攝政王不恭,眼下最重要的便是登基大典,快些退回班去準備參拜行禮吧。”
石松對他拱了拱手,然後道:“閣老倒是寬心,下官倒要請教,烏鴉南來,盤旋於奉天殿之上,黑羽紛落如雪,難道這會是大吉之兆麼?”
張澤旁邊的次輔陸向高跳起身來,指着他怒道:“石御史,現在儀式大典未成,你不顧朝廷禮制,也不看衆多賓客在此,先出言驚擾陛下和攝政王,如今又頂撞張閣老,該當何罪?”
他話音剛落,人羣中忽然又站起一個老者,正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嚴崇文。
只見他越衆而出,走到前排道:“陸閣老,我都察院皆是言官,難道這典禮出了如此大事還不讓我等說話了麼?”
此言一出,跪拜隊伍中的一衆都察院御史言官紛紛鼓譟叫囂起來,其他人也跟着隨聲附和,場面亂成一團。
顧洛凝看在眼裡,不禁更加擔憂,她真的有些後悔,其實一早就該想到那幫無恥賤人絕不會讓這場登基大典順順利利進行,肯定會製造事端,與瀾修和自己作對。
早知道事情會發展到這步田地,在此之前她就會躲得遠遠的,反正除了瀾修之外這裡的一切都和
自己毫無關係。
可現在再後悔已經晚了。
奉天殿御階下的亂象仍在繼續。
絕大多數在場的周國官員都認爲這羣突然出現的烏鴉是十足的凶兆,但卻知道現在正是大典之際,不得隨意亂動,所以只是跪在自己的位置上吵吵嚷嚷,罵罵咧咧。
只有少數幾個官階較高的人衝上前去,大聲叫嚷,口沫橫飛。在他們的煽動下,越來越多的人躍躍欲試,大有上前加入戰團的意思。
陸向高被數人“圍攻”,根本應接不暇,張澤幾番出言想壓住場面,但怎奈聲音太小,人老了氣力也不夠,最終還是被吵鬧聲蓋了下去。
而寶座旁的馮正卻一直垂頭冷笑,始終不發一語,似乎打定主意隔岸觀火,好好瞧瞧這場笑話。
場面眼看就要徹底失控。
“住口!”
就在這時,寶座之旁忽然傳出一聲響雷般的吼聲。
衆人都嚇得打了個哆嗦,爭吵之聲登時停了下來,緊接着所有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望向瀾修。
只見他身上寬大的袍服鼓脹飄動,眼中精光四射,顯然剛纔那兩個字是他用內力催動而發出的。
瀾修吁了口氣,緩緩收去內力,冰冷的目光掃視着御階下的文武羣臣。
他似乎有些開始明白,瀾建章之所以會選擇退位,絕不是因爲沒有治國才能,而是因爲這幫毫無輔政之才,卻唯恐天下不亂的臣子。
這樣的皇帝,換做是他也會毅然決然地說不。
所不同的是,瀾建章還有他這條退路,而他自己卻已經退無可退。
瀾修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朗聲道:“諸公聽本王一言,方今天下紛亂,國事艱難,已非一日。難道之前幾位先帝登基時大典圓滿,祥瑞降世,此後便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了麼?依本王看來,大周氣運在人爲而不在天命,事在人爲,若諸公不願與本王輔助陛下,共保大周江山,那也勿復多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