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國事蕩蕩

嬴無敵一年六月初九,本是夏末。

櫟陽城內,雖說新君繼位,舉國下詔慶賀,但經過了大半月的歡慶,百姓的熱情也漸漸消散。富庶人家或許還會偶爾開開小宴,而食不果腹的貧家賤戶,則依舊還需爲生計口食奔波,畢竟店家也是行商謀利,酬賓之事不可久行。

相對於那些對政治風向頗爲敏感的士大夫階層和商賈富戶來說,大秦國的政治動向、變法革新的實行流程、各個掌權階級的權利再分配,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頗爲傷人腦筋的。而然市井民衆卻是不大有閒心去理會這個,而是一門心思想着如何從接連不斷下發的國府令中尋覓一條一步登天、榮華富貴的捷徑。

從新君繼位伊始而至今日,國府令已經累積下發一十九道,這其中有募百工匠人令、募私學先生令、募壯男兵丁令、募健婦女口令、募流徒賤人令、傷殘軍士及軍屬安置令、商賈集貿令……。

這國府的十九令一道道下來,雖說每次都有專司的官吏在旁爲百姓解說,可老百姓們還是漸漸的蒙了,完全搞不明白這新君的變法新政,究竟是要怎麼個搞法。而和老百姓們同樣糊里糊塗的,還包括了櫟陽城裡掌握和左右着大秦未來走向的士大夫階層和老世族們。對於士大夫和老世族們來說,變法也好,新政也罷,只要不觸及他們的利益便是可以容忍甚至支持的。可新君就這麼沒頭沒腦的下達一道道看是新政,卻又講不出個到底對大家利害有無關係的令法。着實讓人操心得茶飯不思,甚至一些人還因此減了肥!

似乎,秦國地未來,就此變得有些混沌,且琢磨不透了起來!

“唯國之艱難,簡拔能才愈見起緊迫也。秦國多戰,民治單一。不須以讀書識字爲理政必須。正因如此,秦國當簡拔烈士勳臣子弟,以輔充官署缺額,以激勵朝野戰心。以迅速收服失地。事關重大,各族當斟酌公議!”

夏陽炙熱,上大夫宅院中一所涼亭之內,老甘龍正斜臥在榻上。兩名妙齡少女跪坐在旁,一女爲其輕捏肩膀,一女則以粉拳爲其搗捶老足。左側,一名書吏正將老甘龍脫口而出的文字撰錄成書。而二十餘名身着朝服的秦國大臣們正頂着頭上的熱汗。正襟危坐在旁。

留着兩撇小鬍子的中大夫杜摯,聽完上大夫甘龍口述的這篇即將下發給秦國上下國族及老世族的通書,不禁眉毛輕抖,將額上一粒黃豆大小地汗珠給抖了下來,“吧嘰”一聲滴落在他手中捏得汗溼的一卷竹簡上。

“好!好主張!”杜摯掐準時機,出言讚道。

老甘龍雙目微張,藏在眼簾下的犀利目光掃了一眼跪坐在側的衆人,這才投向杜摯。杜摯此人,雖然表面上拜甘龍爲老師。可實際上其人學識、見解卻是和老甘龍地風格完全不着調。而且這廝還會時不時的就惹點事出來,若不是杜摯之父當年是跟着公子連從魏國歸來的從龍之臣,其父和甘龍是莫逆之交,非逼得老甘龍不得不爲其擦屁股,着實的惱人。

見其開聲。老甘龍自然心中有數。當下緩緩道:“杜摯,此話怎講?”

杜摯將手中竹簡放下。拱手道:“老師,如此主張果然獨到,正中要害也!”

老甘龍冷笑一聲:“哼哼!國事蕩蕩,人人可議,誰中誰的要害呀?”

杜摯面色一變,直言道:“老師可知,秦國官員總共也就五百有餘,眼下各國士子呼啦啦這便下去了近千人踏勘遊歷,還要撰寫什麼風物誌,且揚言還要查勘各縣縣令之弊政、劣行,君上如此作爲,豈不是讓我等老吏心寒麼?新君變政主張已然讓朝野開了鍋,只是月餘,舉國三十二縣,已然有二十九縣之縣令上書欲掛冠辭任。”

“住口!”老甘龍原本微閉的雙目猛然睜開,斷喝一聲道:“杜摯,休得信口開河!”

杜摯不卑不亢,將竹簡呈上:“老師,杜摯是否信口開河,有二十九縣之縣令通書爲證。”

甘龍眉毛一揚,便有侍從接過竹簡呈上,甘龍看罷卻是將竹簡隨手一丟,語氣淡然道:“清者自清,各縣縣令治下若無弊政、劣行,何懼之有?且各縣官吏執掌牛耳日久,又何須高看那些書不過讀了三五卷,路不過行了百千里的遊學士子?”

杜摯急切道:“老師!長此以往,秦國大危呀!”

“杜摯,你還是一個秦國之臣麼?”老甘龍聽來動氣,呵斥道:“杜摯,你位列中大夫十載,尚辨不得其中孰輕孰重?”

甘龍擡手揮退侍女,坐起身來,先是凝視了身前列位大臣一眼,這才緩緩道來:“求賢富國,那是萬年不變之至理。君上得天授之命,又繼先君之志,變法強國,我等大臣,只可全力爲君謀劃,拾遺補缺,豈可信口出此聳人聽聞之危言?君上爲兄長遭忤逆之臣進逼不忿,國府門前誅殺叛逆,不忠麼?君上血戰而收服戎狄部族,聞魏軍進犯千里馳援,不義麼?君上身陷囫圇而聞國都受困,削髮爲憑懇請墨者出山解救,不仁麼?如此忠良、重義、厚仁之君,如何不明變法之艱?理政之難?就老夫看來,君上繼位以來,所出之一十九道國府令,儘可謂:字字珠璣、真知灼見。”

老甘龍說道此處,衆人都是微微點頭。畢竟,無敵數年來所行種種,衆人皆是有眼可見,那一件不是可歌可泣,流芳千古地佳話?而且,即便沒見過豬跑,大家也是吃過豬肉地。國府所下的一十九道國府令雖然道道都是讓人揣摩良久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可人人都能想明白這些政令一旦執行起來都是對秦國有大利的。

可回國頭來,新君地變法卻又讓每個人的從骨子裡感覺到了一種危機感,而這種危機感的來源,實際上就是所謂的“論戰謀職”。你想啊,一個來路不明的遊學士子,只需去鄉野踏勘一番、再編著一本什麼風物誌。便可以和當前縣令叫板,以論戰而定奪去留。若是日後如此制度推廣開來,豈不是要讓他們這些老臣們也是互相攻訐,尋謀他人劣行、私弊。以謀高位?

這豈不是有辱斯文?

對於此中事故,老甘龍何許人也,自然早就察覺其中奧妙。以甘龍今時今日之地位、榮耀,不說新君,舉國之內只怕也難有撼動之輩,因此甘龍早也將此事看了個通透。見衆人默然不語,便開導道:“政事!得有正應。得有公道!吼叫、危言聳聽。何用之有?當今之勢,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爾等或可不仕君父,可逆天呼?”

衆人聽來猶如醍醐灌頂,也如驚雷擊腦,立時清醒過來:是也!這新君大位,可是上天所授!

跟老天對着幹,這不是耗子舔貓——自尋死路麼?

老甘龍見衆人面色一變再變。也知定然有所體會,當即笑道:“不知各位,可還記得那首童謠?”

“老師是說?”愕然醒過神來的杜摯出言問道。

甘龍大笑誦道:“北戎狄、白鬍子,全都不敵三公子。國後妙計安天下,賠了女兒又折兵。此句雖已成箴。可所讖之事。尚未應驗呼!”

聽地這般啞謎,衆人面上都是困惑不解。老甘龍也自覺明珠暗投,當下揮手道:“老夫乏了,各位請回吧!”大市。

這日四更時分,櫟陽城四門便早早打開,以便農戶早些入城,販些鄉產。

尚早櫟陽本無大市之說,附近農戶只有在喜慶節日時纔會來城中置辦貨物,而平日裡田畝所產多是由商賈上門收取。當然,各地鄉間也有小市,自然不如櫟陽這般規模地大城市熱鬧。

不一會,朝日東昇,只見櫟陽城南的一條十字大街上已經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各種貨物琳琅滿目的遍佈於道旁,而街邊房戶即便不是商家,也會將大門敞開,有逛街疲乏的人客可進屋討要一杯土茶確切地說,櫟陽大市全賴國府地一道政令:商賈集貿令!

此令規定每月逢五、十爲市,秦國各縣需劃定借道爲集貿場所,市中貿易之客商皆不課稅。而商務部又在各縣、城設土產貿易行,百姓庶民可直接將土產售賣給土產貿易行換取現金,而不必和商賈以物易物。

就拿作爲試點的櫟陽大市來說,在這條已經被命名爲大十字地集市上,街西是鐵器市、街東是陶布市、街南是牛馬市、街北是人口市,十字街心爲雜貨市。國府集貿令規定,公市當日一切貿易皆不課稅,平日裡貨物進入城門則需課入城稅。

如此法令,別說古人,便是今人都會覺得搞笑:平時入城要繳稅,集市當天卻不上稅,我若有貨,豈不是定然會選集市當天入城?

當然,內裡用意,能想明白的人定然是少數,不然這世間豈不都是經濟學家了?

而老孟頭便是這“想不明白派”大軍中的一員,起手將一團黃黃的麥面壓成一根丈長地面條,在陶鍋裡煮熟撈起,又切了點羊肉打了點羊湯,將一大海碗老孟牌羊**棒面送到一名身着黑衣,頭戴斗笠地虯髯青年面前後,老孟頭便滿臉不屑的盯着街邊一家正在往內裡搬運貨物的商鋪.

不一會,一個大腹便便的胖子從裡走出,用一袋鐵錢打賞了搬運的民夫。民夫散去時,一人低聲叨了一句:“呸!魏狗奸商!”

老孟頭聞言面色亦是憤然,卻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坐回挑側擺弄起了一個小事物。也在這時,那黑衣虯髯青年卻是出聲道:“老人家何故嘆息?”

老孟頭聽聞,擡頭一笑道:“聽後生口音。應是咸亨人士,可是才入櫟陽?”

咸亨、陽裡,一在河東,一在河西,後在兩城之間再建大城謂之咸陽,但此時已有咸陽地名和縣制,不過民間還是習慣將兩地分稱。

黑衣青年聞言淺笑。也不辯解,目光卻是移道了老孟頭手中的什物上,奇道:“老人家手中之物好是奇怪,究竟何物?”

老孟頭聽聞之後。卻是笑呵呵將那東西遞了過來,笑道:“給!可瞧瞧,識得不?”

黑衣青年接過一看,便發現這是一個類似獨腳大將軍炮車的手工微縮模型,並且其中傳動部分竟被做了校改,細細看去竟然在原有設計上增加了一套夾弓用的掛鎖機構。若推測不錯,這套夾弓地掛鎖機構的用處是制衡動能。使得拋石炮在打擊精度上有所提高。

當然。這個設計和後世以力學原理而研發經典的重力投石機自然不可相提並論,不過能在這個時代想出如此機構的人也可謂是難得地人才了。當下黑衣青年裝作困惑,看了又看之後便道:“此物好甚奇怪,小子識不得!”

“嘿嘿!識不得就對也!”老孟頭也不含糊,伸手接過模型後便往挑子裡一撂,笑道:“這是老漢閒來無事做的玩意兒,用來哄哄外孫……後生可吃好了?”

“吃好了!”黑衣青年忙從錢袋中取了鐵錢付上,卻是不走,問道:“老人家。適才小子見人罵那人做奸商,這是何故?”

老孟頭也不隱瞞,便將國君下令開市,奸商爲逃商稅擇日進貨地前因後果說了。在古時,城門稅可是一國地稅賦之根基。千年以降。便是後世也是遁例依舊,而新君地國府令不是明擺着讓奸商們偷稅漏稅麼?

黑衣青年聞言一笑。卻是問道:“老人家以爲,這君上地令法有誤?”

老孟頭答道:“有誤無誤,老漢也說不上。不過老漢看來,這君上之法變將下去,秦國一定會大強的。就說老漢街坊便居着幾戶傷殘老兵,前幾日國府派來官吏一一探望,還贈麻衣、黍糧、以及鐵錢五百。道是傷殘補助,往後每月還可領百五十鐵錢,叫老兵們好不感激。老兄弟們都道這老秦由聖人領國,要將大好呀!若是上天能讓老漢見見聖君,老漢定要代那街坊的老卒給聖君拜個大禮。”黑衣青年聽聞也是起了興趣,便和老孟頭聊了起來,這老孟頭本是軍中老卒,見解也是獨到,不一會便和黑衣青年聊得興起,竟如忘年之交。不久見有數十男女聯袂而來,當先一名身着大紅禮服地女子蹦跳着奔上來,嬉笑道:“三哥!一年不歸,這櫟陽的市集竟是和安邑一般繁華熱鬧哩。”

黑衣青年點頭嘆道:“嗯!確實如此,不過比起吳越會稽,還是稍差了幾分。”

紅衣女子聞言笑道:“三哥,會稽有河有舟,櫟陽自是比不得了。不過三哥,陽谷裡的那個噴泉,究竟何時開建哩?”

黑衣青年笑道:“要建噴泉還不容易,十日便可建成,不過選址之事還需商討,總不能只建在國府之內,供你一人觀賞吧?”

陽谷?國府?一旁的老孟頭聽的兩人對答,越聽越是心驚,現下任誰都知岐山有個陽谷,乃是君上被罷黜岐山時所居的地方,而兩人對答中還說要將什麼“噴泉”建在國府之內,還供“一人”觀賞,這就有些讓人駭然了。

老孟頭再細細看了看眼前青年,身材高大,肩闊腰窄,腰下配尺八遊俠劍,虯髯扎須,相貌很是威武不凡。也就在老孟頭驚疑萬分的時候,只見一個小童快步奔來,湊近黑衣青年小聲叫道:“公父,不敗腹飢哩。”“伏擊?”青年聽了面含笑意,呵斥小童道:“餓了便說餓了,怎地搞出什麼伏擊來?光兄,日後可別再教不敗這等言辭,聽地直叫人牙酸。”

一名身穿官吏錦袍地中年移步上前,卻是笑道:“飢、餓同理,呼餓而不稱飢,君上豈非有辱斯文呼?”

老孟頭聽到此處,已然聽出內裡端倪,當下只覺得雙膝一軟便要跪倒,那黑衣青年恰好看見,急忙來扶:“老人家,這是怎地?”

老孟頭忙道:“老卒孟甲,見過君上!”

第31章 滿載而歸第162章 爲弟求賢第294章 分期付款第54章 西豲狼主第23章 風水寶地第131章 顏率獻周第74章 子爲父焉第34章 生態農業第251章 臨陣磨槍第305章 以靜制動第30章 雅典來客第211章 儲君仁政第243章 仲秋偶遇第216章 中山範通第135章 予民干鏚第274章 邯鄲驚變第17章 烈女白荷第80章 問鼎天下第59章 鐵騎飛鷹第101章 天之所欲第285章 一石三鳥第182章 蜀使屈歡第278章 亞里斯多第18章 明知是計第232章 功成歸國第237章 功臣歸來第14章 盛怒還鄉第264章 首要之法第35章 陽谷論策第149章 再襲樑城第36章 蒼狼獻子第161章 櫟陽來客第79章 洛陽王城第147章 烈火焚城第60章 一戰功成第110章 墨子出山第108章 東風而破第125章 國士劍履第102章 人爲刀俎第43章 堂前議策第234章 四國連橫第254章 鋒芒初露第156章 秦風勁矢第88章 老婆大人第194章 請爾就烹第178章 秦子午線第227章 秦楚十約第62章 焉塞烏逢第143章 問法慎到第12章 新君渠樑第290章 立法去士第52章 狄道漫漫第281章 兵臨城下第219章 龐涓攻趙第120章 乘風歸去第292章 大秦箭陣第93章 順天逐命第234章 四國連橫第96章 淄水之賓第173章 奸商烏逢第306章 魏國伐秦第253章 塵埃落定第276章 漫漫使途第204章 氣勢如虹第279章 榮歸故里第248章 我進敵退第198章 老秦之變第168章 吞或不吞第83章 奪食者鞅第317章 撲朔迷離第18章 明知是計第106章 暗流涌動第216章 中山範通第15章 人殉惡母第241章 有客東來第284章 祠祝鍾離第195章 首變之法第157章 縱虎歸山第256章 免貴姓嬴第115章 因齊獻子第109章 削髮明志第189章 舉族歸順第303章 圈地遷民第221章 圍魏救趙第106章 暗流涌動第313章 再施奇謀第8章 車馬轔轔第252章 一鼓而破第49章 請戰西豲第285章 一石三鳥第137章 農商爲本第280章 來兮歸去第304章 同種同根第195章 首變之法第40章 族叔駕臨第212章 出使西域第79章 洛陽王城第176章 河西之變第13章 割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