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軍令從長安發出去的同時,一紙控狀也送到了長安。
魏家習氏及南陽、襄陽數十家聯名上書天子,指控丞相諸葛亮賴賬不還。
看着這紙義憤填膺的控訴,諸葛亮半天沒有回過味來。居然有人要在天子面前告我的狀?
不管諸葛亮相信不相信,這事還就是真的。
話要從孟達開始說起。
李嚴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把五千重甲騎給了他,當然是看重他,把這最貴重的一筆遺產託付給他,讓他增強實力。可以這麼說,有了這五千重甲騎兵,放眼天下,就騎兵的實力而言,魏霸第一,他第二,其他人都無法與他們抗衡。
可是孟達知道,他很難名正言順的長期擁有這五千騎兵。李嚴能給他,是因爲當時李嚴還是大將軍,等他回了長安,他就不是大將軍了,諸葛亮一紙命令,他就得乖乖的把這些寶貝疙瘩全部交出去,白白的便宜姜維。
他不想給,可是他不能不給。與鄧賢、李輔等人商量了很久之後,孟達還是沒找到對策,只得向法邈求助。
即使是孟達,現在也知道法邈一直就是魏霸的人,他到李嚴身邊來,估計還是魏霸的意思。李嚴雖然倒了,他們還是以李嚴黨自居,不願意輕易向魏霸低頭,自然也不願意向法邈問計。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把法邈當成親信的。
面對孟達的難題,法邈說了一句話:丞相差車騎將軍錢。一大筆錢。現在這筆錢的債權在魏風的手上,直接掌管人是魏風的夫人習氏,而間接債權人是南陽、襄陽一帶的世家。
孟達一時沒聽明白。法邈只得又提醒他說,這筆錢,當初是丞相欠下的,後來一直沒還。大將軍主掌關中,車騎將軍不好向大將軍要錢,可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大將軍已經敗了,負責關中的還是丞相。那這筆錢就應該向丞相要。丞相不給,就拿馬鎧頂賬,有何不可?
孟達有些遲疑,這聽起來不怎麼靠譜啊。法邈不會是坑他吧。
法邈笑笑。說了一句很地道的真心話:這麼做。的確有些不靠譜,一般人不能做,做了就死。可是車騎將軍能做。他把王平殺了,你看丞相有一句話沒有?誰都知道王平其實罪不該死,可是車騎將軍就殺了,殺得理直氣壯,名正言順。
退一萬步講,這件事就算不行,遼東那麼遠,往來幾次交涉,至少也要一兩個月,時間也拖掉了。丞相病成那樣,誰知道他還能活幾天。萬一連車騎將軍都沒辦法,那再交出去就是了。有這麼一件事在,車騎將軍能不護着你?
孟達將信將疑,派人和法邈一起到襄陽求見魏風。魏風聽了,有些猶豫,習夫人卻當機立斷,一口應承下來。她立刻召集相關世家的當家人趕到潁川軍營,和孟達撒潑打滾,要求孟達把五千套馬鎧當成欠款抵押。
孟達求之不得,一口應承。辦完了手續,接收了五千套馬鎧之後,習夫人又寫了一紙借條,把這五千套馬鎧借給孟達,註明租金多少多少,按月結算。如果有損失,按價賠償,諸項事宜,細得讓孟達頭皮發麻。
孟達的問題解決了,習夫人卻沒有結束,她聯合衆人,一紙御狀告到天子面前,狀告丞相窮兵默武,不顧民生經濟,欠了南陽、襄陽世家四萬餘金的鉅債不還,卻一門心思的發動戰爭。如今鉅額債務拖得幾十家瀕臨破產,老少近千口衣無落,請天子做主,責成丞相還錢。
他們告的是丞相諸葛亮,可是如今丞相府大權獨攬,任何上書都會先經過丞相府,當然先擺在了諸葛亮的面前。
諸葛亮可以把這封狀紙壓住,不上達給天子。可是他知道這解決不了問題。或者說,這紙御狀本來就沒打算給天子看,就要看給他諸葛亮看的,說了那麼多,其實只有一句話:
那五千套馬鎧,你別想了。
百姓狀告當朝丞相,要丞相還錢,這還真是咄咄怪事。諸葛亮雖然覺得這事太過荒唐,卻不由得爲狀紙的執筆人拍案叫好。也不知道這份狀紙是由誰執筆的,上來先以荊襄地區實行的政策爲根據,點明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在這個規則面前,丞相與普通人平等,並無二致,給自己找了一個穩定的立足點,也給後面的發揮打下了一個基礎。
因爲荊襄地區是魏霸的治下,這些政策都是他制定的。要否定這個政策,就是質疑魏霸。
可是現在諸葛亮最不想發生衝突的就是魏霸。他倒不是想和魏霸重歸於好,可正是因爲他想一舉解決魏霸這個麻煩,纔不肯在這樣的小事上與魏霸糾纏,以免節外生枝。
他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些意外了。他自己知道餘日無多。習氏大概也明白這一點,所以纔敢這樣給他找麻煩,做出如此大逆大道的事。
諸葛亮哭笑不得,更加感慨魏霸的影響。世家與軍閥聯合起來劫奪軍資,攻擊當朝丞相,這不是造反是什麼?,這不是世家勢大是什麼,爲什麼要壓制世家,這樣的世家不壓制能行嗎?
諸葛亮雖然很生氣,卻沒有大發雷霆,他讓人把狀紙遞到了天子面前,讓天子看看世家囂張的嘴臉,然後就當什麼事也沒發生似的走了。
諸葛亮傳話姜維,看樣子短期內這五千套馬鎧是拿不回來了,你還是立足於自己想辦法吧。不管怎麼說,穩住陣線,把魏軍擋在潼關以東,保護關中,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
姜維接到消息,也是啼笑皆非。丞相老了,對付魏霸以及魏家如此大逆不道的舉動居然如此軟弱,換了以前的丞相,簡直不可思議。
看來沒有實力就是不行。姜維把全部精力轉移到了整軍備戰上來。
李嚴戰敗,所領的三萬人馬損失超過一半,剩下的一萬多人中,五千騎兵給了孟達,帶回到關中的只有七千多殘兵,後來陸陸續續的又跑回來了兩千多人,總共有近萬步卒。這些人成了姜維的部下,姜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振作這些人的士氣,將他們重新整治成能戰的大軍。
加上陸續從隴右趕來的人馬,現在姜維手握步卒兩萬,精騎一萬,可謂實力雄厚。
李嚴戰敗,帶來的影響還不僅僅是將士的損失,還有輜重的損失,大量的霹靂車、連弩車成了司馬懿的戰利品,也是一個讓姜維非常頭疼的事。好在關中不缺木材,加工作坊又是魏霸打下的底子,在諸葛亮的主持下,已經三次更新換代,只要給他時間,重新裝備起來並不是問題。
問題只有兩個:一個是時間,一個是錢。
姜維向諸葛亮學習用兵,卻沒有學習機械之術。在機械方面,他沒有任何過人之處。而以諸葛亮的身體,再讓他去改進那些軍械,恐怕也有點不切實際。也就是說,在將來一段時間內,漢魏雙方在軍械上誰都沒有什麼優勢,甚至魏國可能還強一點。因爲魏國有馬鈞那樣的奇才。
姜維覺得不能再等,再等下去,情況對他更加不利。而且,秋天已經來了,丞相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經常發生暈厥,明年的春天,他肯定是熬不過去,甚至能不能熬到年底都是一個問題。
姜維再次建議提前發動秘密計劃,諸葛亮卻以時機不成熟爲理由,堅持不肯。姜維甚至懷疑諸葛亮是不是變卦了。
姜維心急如焚。
……
事情卻比姜維擔心的要順利得多,魏霸與曹魏的談判很快就有了結果。
郭立最後告訴費禕,天子——其實是郭太后也知道,不管怎麼談,青州、徐州最後肯定是守不住的,放棄是遲早的事情,所以他並不反對魏霸的這個要求。從軍事角度來說,以曹魏目前的經濟實力和兵力而言,放棄大河以南,退守冀州,收縮防線,也是利大於弊。
問題是主動割地和戰敗失守完全是兩個概念,割地求和,向來被視爲懦弱無能的表現,標準的亡國之策。漢初反思秦以前的春秋戰國,特別是後來的七國爭雄,有一個基本統一的意見就是六國不肯作戰,而是爭相割地賄秦,以至於秦越戰越強,最後逐一消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
如果天子現在主張放棄青徐,他和郭太后很可能立刻被衆夫所指。別人不說,鎮守東線戰場的夏侯霸就不會答應。他一直對天子報以不信任態度,私下裡還在追查這件事,如果天子下詔讓他放棄青徐,以夏侯霸那種脾氣,說不定會舉兵清君側。
所以,青徐可能給,但還是要打一打的,以魏霸的實力和魏國目前的情況,勝負已經一目瞭然,形同白送。只是這樣一來,王凌、夏侯霸戰敗而失守青徐,責任是他們的,天子和郭太后就可以得以保全。
說了半天,其實就一句話,你們去打青徐吧,洛陽不反對,也決不會派一個援兵支援夏侯霸和王凌。
費禕回報魏霸,魏霸召集衆將商議之後,決定出兵青徐。他發出緊急軍報,希望長安和潁川一同出兵,牽制司馬懿和曹爽等部,爲他奪取青徐創造機會。
然後他指示隱蕃,給我好好查查曹芳是什麼來頭,身爲一國之君,出身怎麼會不清不楚,如此惹人猜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