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林有德拿着一扇蒲扇不停地扇着風,對面前的同事道:“陳兄弟啊,你說你們那個時代暹羅這個地方變成了旅遊聖地,每年不下百萬國人來這裡旅遊,我怎麼沒有瞧出這裡怎麼好來呢,要風景沒風景,要古蹟也沒古蹟的,就是些佛寺什麼的,拜一拜也就沒什麼看頭了。”
那同事名叫陳默,二十八九歲的年紀,穿越前也是援非志願者的一員,他體態有些發福,倒是跟林有德挺近似,現在供職於外交部。他道:“二十一世紀的泰國,能玩的地方也不少來着,而且大多數人到泰國就是看看人妖什麼的,現在暹羅可沒有人妖這玩意。”
林有德打了個寒顫,顯然他已經聽說人妖是什麼東西了。在東亞文化圈,各國都多少有閹人服侍的歷史文化,泰國也不例外,一般說法是,人妖起源於二戰後駐暹羅龐大的美軍士兵有着龐大的性需求,而一些貧家就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或者做一些其他處理,讓他們去爲美軍服務。由於泰國社會性文化的開放,慢慢地人妖的傳統就保留了下來。
來自大唐的兩位官方人士,自然不是來暹羅遊山玩水看人妖的。一艘三千噸的貨輪駛入昭拍耶河,在河東岸的吞武裡碼頭停靠。這座規模不大的城市,怎麼看都不像暹羅王國的都城,因爲1767年,暹羅的真正都城“大城”(又稱阿瑜陀耶)被緬甸軍隊所毀滅,暹羅國武將達信率軍與緬軍抗爭,最終獲得勝利。
達信將首都遷至吞武裡,隨後也被手下擁立爲王,這也就是泰國曆史上的吞武裡王朝,吞武裡王朝前後存續時間不長,不過達信在位期間,驅逐了緬甸侵略者,完成了暹羅的統一,同時對國家發展也做出了一些貢獻,所以成爲了泰國曆史上的五大帝之一。
當然,中國人更熟知達信是因爲達信擁有一半的中國血統,他的父親鄭鏞是來自潮汕的出洋移民,後娶暹羅女爲妻。鄭鏞死後,其子被暹羅大臣收養,接受傳統的暹羅教育,後培養成了出色的武將,在緬甸入侵的時候英勇作戰,受人敬重。
後世那位喜歡在爲國人臉上貼金的梁啓超先生,將達信也列爲了中國殖民偉人之一。跟偉人傳上那些“消滅了土著小部落,成爲酋長”,或者“帶領一羣出洋移民攢起了一個黑社會組織形態的機構”不同,鄭信(達信)是一個真正的國王,他的吞武裡王朝曾經統治整個暹羅,而且柬埔寨、老撾等地也都是他的勢力範圍,確鑿的中南半島一霸,不然也不會被泰國人敬稱爲五大帝之一。
只不過,鄭信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中國殖民者,他的父親去世比較早,並未給他進行太多中國教育,他從小就是跟普通暹羅人一樣,接受當地貴族教育長大的。關鍵是,血統且不論,鄭信是在阿瑜陀耶土生土長的,終其一生也未曾抵達中國。
雖然鄭信曾經非常急切地與滿清建立關係,血緣上有親近自然不容抹殺,不過政治上的考慮必然更多,當時鄭信從中國極度需求硫磺等物資,金屬製品暹羅也產量很小,鄭信希望通過跟滿清建立關係,從而獲取各種暹羅發展的物資。
中國人往往有着過強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特異的友好,要知道不是所有帶有華人血統的人都會親近中國,典型例子莫過21世紀那位帶有華人血統的菲律賓總統了,在位期間除了跟中國頂着幹,也沒做成什麼事情了。
林有德和陳默都是聰明人,絕對不會因爲暹羅國王是一名華裔,而覺得事情容易辦。簡單來說,林有德和陳默來暹羅是做“販賣人口”的買賣的。泰國向來是華人出洋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比起荒蕪貧瘠的婆羅洲,以及西班牙人橫行霸道的菲律賓,泰國這裡總體環境對華人比較友善,而且這裡是佛教文化圈,華人如果信佛,在泰國並不會受到苛待。而且華人往往掌握着很多出色的生產技能與文化,在泰國也比較容易受到尊重。
所以後世泰國六千萬人口,其中八百萬是華人,如果計算帶有華裔血統的,泰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有華裔血統,包括他信英拉兩位做過泰國首相的政客,便是泰國華裔血統。
此時的暹羅華人自然不會數量那麼大,不過也絕對比婆羅洲華人更多了。大唐本土缺乏人口,真的是想破了腦袋弄人回來,其實本身華人是非常優秀的拓殖民族,忍耐力好、吃苦耐勞,就算不考慮民族血統的問題,選擇移民第一選擇也是華人。
現在基本上全世界的殖民地都比較缺乏人力,新西班牙殖民地看起來不缺人力,主要是西班牙人也沒有在這片土地上建設好,而且當地印第安人口確實也比較多。英國人在不遺餘力地搞三角貿易,販賣黑奴到美洲。而唐人自然不會把自己的同胞當成奴隸來販賣,第一他們不會捕奴,第二所有的移民都是自由民的身份,第三他們都將獲得不菲的金錢和土地。
可以說,唐人每獲得一個勞動力,付出的成本是英國人得到一個黑奴勞動力的十倍以上。當然,英國人在賺這個販奴貿易的錢,而且一個原始部落裡抓出來的黑奴,也絕不如智商更高、心靈手巧的華人移民生產力效率更高。另外,經過一代人的培養,華人移民很快就會融入到大唐社會中去,而黑奴卻不斷地在跟命運抗爭,即便他們被解放之後,也被社會歧視,甚至到21世紀,種族矛盾仍舊是美國的主要社會矛盾之一。而大唐則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從長遠來看,儘管大唐爲得到勞動力,付出了更大精力和金錢,但是卻更爲穩定,今後產生的回報也更加巨大。
當然,一切還都要看林有德和陳默兩個人,在鄭信這位國王面前如何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