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新朝新體(下)

新朝廷將軍政徹底分開了,雖然兵部仍舊是文官管理,但負責的基本是事務,而真正練兵、行軍打仗,全都要靠武官了。八旗體制既然廢除,那麼等於清國軍制需要重新制定,綠營什麼的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同樣仿照一部分大唐體制,清朝的軍事制度也進行了大改革。首先,清軍在編制上進行改造,五人一伍,十人一什,這種基層建制沒有變化,不過伍長從屬於什長,實際上什長就相當於班長了。往上基本上爲三三制,三個什爲一排,三個排加連部組成連,連爲百人規模。三個連組成一個營,三個營組成一個標,標爲千人左右的規模,比大唐步兵團要小一半。然後三標爲一協,三協爲一鎮,也就是師級部隊,規模萬人左右,極爲標準的三三制。

不過在軍官稱爲上,還是保留了大批原先清軍的稱號。連長被稱爲連總,營長被稱爲營總,標長官爲標統,協長官爲協統,鎮長官則仍舊是總兵。

戰時可能會將若干鎮的部隊組成一個軍,軍的規模不定,依需求而變化,最高長官爲都統。

清軍也開始使用軍銜制,一開始朝廷官員們和永琰還想搞些大清特色,不過由於未來這支清軍肯定在某些程度上會與唐軍存在合作,所以白南直接否了他們提議,用全球通用的將校尉的三級體制框住了新軍。從少尉排總、中尉連總、上尉營總,到少校標統、中校協統、上校總兵。都統爲少將,中將爲方面軍總司令,上將則爲戰區總司令、軍種司令、總參謀長等。

後面這些將軍自然一時還用不上,因爲實質上現在朝廷直屬之下,是沒有清軍的。

大唐的團長是上校銜,手下才一千五百人,而清軍的總兵手下一萬人,也同爲上校銜。這個怎麼看都是有問題的,不過裡面卻充滿了唐人的考慮,不提清軍的鎮戰術單位其實跟唐軍的團級部隊差不多,而未來如果真的有聯合的作戰,白南是希望以大唐的上校團長,制清軍的上校總兵的,所以職銜上必須跟唐軍軍官平級或者矮一級。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支特別的部隊了,那就是以綠營降兵和直隸良家子弟組成的武衛軍了。在先前的戰爭中,唐軍消滅了十餘萬八旗和綠營,其中一部分綠營已經接受改造和改編,進入武衛軍,而另一部分沒有接受改編的,則連同自己的家人,也就是軍戶,準備移民到大唐本土了。這些綠營軍戶總數在五萬人左右,攜家帶口,基本屬於半強迫遷移的,不過情緒大體還都比較穩定,因爲軍戶都得到了一筆安家費和一些食物供給,也拿到了一些地契。不過綠營軍戶的授田要略少於自願移民,一人八畝,這個也是爲了進行區分。

五萬軍戶的遷移,是國內的強烈要求,勞動力的短缺使得國內要求白南想辦法,將一切可能遷移的移民送往國內,白南就順手將那些不積極加入武衛軍的軍戶一併遷移過去了。直隸本地也有一些人想要出洋,不過相對較少,比起廣東客家人,北方人相對來說更傳統保守,不過人口基數在這裡,也是比較可觀的人口了。

武衛軍一共編制了三萬人出頭,正巧是三個師。在其定位上,最終白南確立了一個原則,那就是,武衛軍名義上受大清朝廷和大唐的雙重領導,但實際上由大唐方面負責其訓練、指揮,軍費等各項開支由大唐支付。這樣一來,武衛軍嘴裡喊着要爲大清效忠,但實際上是吃唐人的糧,事到臨頭聽誰的,不言自明瞭。

而且,現在武衛軍全體上下,一條辮子也沒了,永琰和新朝廷對於這支號稱是大清第一支新軍的力量,絕對沒有幾分真實的信任。不過武衛軍此時仍在訓練之中,遠總指估計至少還需要二到三個月的時間,武衛軍纔會擁有初步地戰鬥力。

此時也不得不提一個問題,白南勾畫的未來大清新軍,絕對不是一支近代化的軍隊,武衛軍這個僞軍且不提,絕大部分的清軍,仍舊會是一支以冷兵器爲主的部隊。可能白南會“善心大發”,給一鎮的清軍配備大約500到1000支sc-2火槍,甚至會有sc1776型線膛火炮18門,但是本質上它不會是全火器化的部隊,而是冷熱兵器結合的特殊部隊。

白南不會傻到給自己找麻煩,他如果用sc-2火槍和sc1776火炮將清軍裝備成一支全火器化的近代軍隊,就算其戰鬥力有限,那麼對於唐軍來說,再也不可能出現京師事變那樣,唐軍一動而清軍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了。

當然,完全不給新軍裝備火器又是不可能的,因爲原本的清軍就裝備了大量的火器。一方面,一定的火器銷售符合大唐軍工業的利益,美國人、法國人、英國人現在都仿製出了一些類似大唐出口的線膛火槍,清國從大唐這裡買不到,自然會求到歐洲列強那裡。京師事變基本上給了清人一記當頭棒喝,一波開眼看世界的新潮流,白南已然可以預料得到。

另一方面,大唐本身的武器進步水平更快,而裝備大約相當於19世紀中期火器的清軍,絕對沒法全面像二戰時期武器水平看齊的唐軍一樣有戰鬥力。大唐的機械化軍隊,可以做到完全的碾壓。即便是清軍耍花招,截留平均分配給各鎮的武器,裝備個一支特殊軍隊使用,打造成像武衛軍那樣,也絕對沒法在猛虎團、雪豹團這樣的軍隊面前支撐多久。

其次還有一個白南考慮的問題,大唐這一次狠狠地在清國身上咬了一大口。可能已經讓那些歐洲列強看出了這個古老帝國的外強中乾,他們可能不求向唐人一樣佔到那麼多的便宜,但是能多吃一口就是一口。如果清軍實在太弱,在面對外侮的時候,唐人就不得不親自出手站臺,這顯然不符合唐人的利益。另外可以想見在變革時期,國內會層出不窮一些野心家,大唐希望大清在相對地穩定中慢慢瓦解自己的社會結構,所以什麼川楚教亂、太平天國起義、同治陝甘之亂一類的東西,唐人決不能坐視。

十九世紀三次大規模的國內戰亂,每一次的人口損失都在千萬以上,這是白南不能想象的,假設這三四千萬人沒有無謂地死亡,而是移民到了北美或其他地域去,對於大唐未來的發展和影響力擴張,助益巨大。

所以,清軍不能太無能,至少能對付對付亂民和外來侵略者。這又是一個具有一定挑戰的難題,太強了未來唐軍有麻煩,太弱了還是麻煩,掌握適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於乾隆朝戶部國庫、內務府庫全被唐人給收了,所以現在這個新朝廷是幾乎沒有任何經費的。爲了不至於新朝廷揭不開鍋,永琰只能以關稅作爲抵押,交換了遠總指三千萬兩的借貸。這事兒讓永琰恨得晚上都要磨牙,他知道唐軍搶了國庫和內務府,還把城裡所有滿人的家財都搶了個空,現在他居然還要拿關稅作抵押借原本就屬於自己的錢,年利率百分之三。

白南卻知道,大清市場如果全面朝大唐打開,那麼明年的關稅必然突破千萬兩,隨後會有一個驚人的爆發增長,未來每年五六千萬兩都是常事。連本帶利以關稅償還,三年內恐怕就能將這筆錢還清了。

一心重新壯大朝廷的永琰,爲了一點小錢錢,也算是絞盡腦汁了。最終,他還是扔出了賣官鬻爵這個自古以來屢試不爽的手段。本身現在朝廷和地方官員都特別缺,而一時間靠科舉和其他方式顯然不可能把官員都補齊,那麼爲什麼不靠着這個機會發筆財呢。

無品級公職,五百兩;從五品,一千兩;正五品,二千兩;從四品,三千兩;正四品,五千兩;從三品,一萬兩;正三品,兩萬兩。這次的捐納到正三品爲止,都怪白南給新朝廷一共才定了十個官員等級,這買官賣官起來也是在不方便。

不過永琰也不敢太過,所有的捐官買的是品級,如果要入職,必須進行考覈,這個考覈相對科舉要容易很多,當年順治時期也是這樣的。考覈通過之後授實缺,保證人人都有官位,如果真的有能力,二萬兩捐一個知府也是很有可能的。不過要是想要捐到省政府裡,那就得多交一萬兩了,雖然捐不到巡撫這樣的大員,但是省局中的副職說不定是能捐到的,比如一個什麼省農業局副局。

如果你有錢而且心大,五萬兩,一步到位,進京朝廷入職正三品,皇上也說不定見得到,也許一朝受寵信,就爬起來了。

白南在看到永琰制定的新捐納計劃之後,也是極爲無奈的,不過他並不反對。一方面,新朝廷中都察院的反貪智能大大加強了,很快官員們就會發現,養廉銀沒有了貪污被發現後果嚴重。這個捐官的回報率就堪憂了。

而捐官之後大肆斂財,一定程度上激化社會矛盾,又是大唐希望看到的。

959 大一統913 低地戰役(五)133 先兵後禮281 兵源811 接見284 桂林516 家居602 上秘魯歸屬327 幕府之使252 橫財539 赤字(下)247 京中人心(下)644 恐懼與機會800 就職760 亂來187 禁鳥槍507 最終停戰(中)600 萃英會(下)551武士處理191 天化危機(下)090 邊界劃定474 巴亞爾塔港暴動(續)391 吞武裡之戰(七)609 青州案(三)456 災難683 再戰英吉利(上)797 更多麻煩699 內鬥021 僱傭兵存續731 殖民大時代428 武毅軍出戰366 婆羅洲戰爭(中)454 洛佩茲649 土倫之變344 江南(六)550放棄抵抗245 京中人心(上)793 新局484 受降175 大唐五大建設270 皇帝落誰家433 新加坡653 土倫戰役(下)686 再戰英吉利(下)529 氣憤805 中心934 決戰日德蘭(九)318 應對307 制憲會議(上)954 愛爾蘭獨立787 拳亂(十三)464 無情159 荷蘭商館642 俄使團697 青年近衛軍771 上門185 借兵658 三八大遊行698 受降與危機266 康仕平861 阻撓026 大唐735 八十萬雄兵344 江南(六)851 導彈驅逐艦719 華沙會戰(十七):鷹擊509 海軍壯大計劃660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下)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546擔憂093 毒蛇楔子853 大白艦隊507 最終停戰(中)245 京中人心(上)410 英荷戰爭126 閃電快馬400 暹羅立制517 鋼鐵768 傳單610 青州案(四)254 主動防禦590 文化發展817 交通建設900 烏克蘭658 三八大遊行127 關於一夫多妻和生育的歪理625 撤之已晚613 青州案(七)556 第一國際大會(上)265 兵變269 是破壞者也是拯救者481 墨西哥城之戰(下)712 華沙會戰(十):唐人在哪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766 練拳041 土包子116 乾隆傲天869 聯合之心575 萊比錫戰役(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