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艦隊在隨後又造訪了荷蘭、德國、丹麥和瑞典,艦隊其後跨過大西洋,完成了這次環球航行。整個大白艦隊的環球航行進行了11個月的時間,雖然過程中大唐投入了鉅額的資金,不過收穫也是不小的。
大唐海軍得以用大編隊在全球不同海域展開演訓,收穫了很多作戰經驗;同時又在許多國家展示肌肉,威懾目的達成;各海外領在看到大唐戰艦之後,也生出認同感和自豪感,對大唐統治廣闊的疆土也是有好處的。
全球航行完成之後,艦隊分拆,然後海軍司令部按照原來的部署,將不同戰艦調配到了不同的艦隊中。當然大部分戰艦經過了長期航行,也需要進行維護檢修,長期承擔任務的水兵們也需要進行休息恢復狀態和士氣。
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世界對於大唐軍事鼎盛的認知,都會來自這次大白艦隊的全球航行,龐大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數量衆多的艦艇。而一些國家也會針對他們在這次大白艦隊到訪所採集到的情報,而制定對大唐海軍的作戰計劃。
但實際上,大唐給別人看到的,跟現在正在發展而成爲明日戰力的東西,完全就是兩回事。
鄭和級驅逐艦在大白艦隊全球航行過程中,已經通過了驗收,正式加入了大唐海軍,而同樣裝備導彈的飛雪級導彈護衛艦也建成下水舾裝完成並開始海試。飛雪級噸位相比三千三百多噸的掣電級還要大,達到了四千多,不過並未裝備多少導彈,因爲本身技術海試新技術,驗證的目的性更強。
倒是從鄭和級和飛雪級之後,大唐的戰艦已經進入了導彈化的時代,作戰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變革的還有大唐空軍。
導彈都投入現役了,那麼沒理由大唐很優勢的航空工業搞不出來噴氣式戰機。大唐噴氣式戰機進度之所以不快,一方面是大唐出於獨孤求敗的狀況,其他國家的空軍戰機,基本無法形成自制,都是從大唐進口,而大唐淨弄一些低於主力現役戰機一兩代的東西賣給他們,所以沒有太大的危機感。規模上的巨大差異也是一個理由。另一方面則是大唐空軍對於噴氣式戰機的性能設計指標比較高,這也跟大唐空軍沒有敵人的情況有關。所以對於提升裝備水平,不是格外急切。
考慮到大唐軍隊的裝備數量,像是一型坦克,怎麼也得生產五六千輛,一型戰鬥機裝備起來也得數千架,所以一個型號只提升一點性能,對於大唐軍隊來說很不划算。在沒有明顯敵人的情況下,空軍不急着擁有一款半吊子的噴氣式戰鬥機。特別是大唐北美航空製造公司還成功地推銷給了空軍一批寫作殲-3,讀作p-51野馬的活塞式戰機。大唐空軍不會接受從操控到成本都有一定劣勢,而性能還沒有明顯壓制的東西的。
實際上早期噴氣式戰機相對優秀活塞式戰機的優勢並不明顯,大唐空軍就直接把各種參數訂得很高。這樣的行爲對於從零開始按部就班搞研發的航空公司和團隊來說是愚蠢而不切實際的,但對於大唐來說,雖然他們也是第一遭搞噴氣式飛機,但是他們擁有的經驗知識卻不是另一位面中的同行們所具備的。
大唐第一代噴氣式戰機是波音、北美、翔展三家公司聯合研製的,型號已經確立爲殲-6。之所以說它的指標定的高,因爲大唐航空工業研製第一代噴氣式戰機,就要求其水平航速達到1.1馬赫,具有不錯的機動性,使用空空導彈作爲主要戰鬥武器。具體的各種性能參數設置得非常詳細和複雜,幾乎每一項對於大唐航空人都是挑戰。好在他們有經驗,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再加上空軍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去搞,所以項目仍十分順利。
這款大唐殲-6自然也參考了很多來自另一位面米格設計局的元素,不過原版殲-6的很多問題,大唐航空人都對其進行了解決和修復。比如說超音速出現的激波使得戰機難以控制的問題,唐人在設計之初,就用全動水平尾翼來克服這個問題。飛機的飛控系統也採用更可靠的體系,使其在空中擁有更出色的可靠性和操控性。
其實殲-6設計完成後很快就上天了,而且試飛進展比較順利,沒有出現什麼重大問題。最主要的是殲-6在等待大唐電子工業集團設計的霹靂-2型空空導彈,纔算是具備完整的戰鬥力。
歷經四年的研製,殲-6最終完成了研製工作,並得到了空軍認可,開始批量裝備部隊。空軍直接就向聯合的三家航空製造公司下了3200架的超級大訂單,交付期分爲6年。此時的噴氣式戰機尚不算複雜,加上大唐國內幾乎可以說是過剩的軍工生產力,所以每年製造五六百架戰機並不成問題。
與之相對的,空軍還同時推進着噴氣式運輸機、噴氣式轟炸機、噴氣式強擊機等多個項目,殲-6就是這些項目的先導項目,海軍也希望獲得噴氣式戰鬥機,不過海軍的參數沒有定製得特別高,第一代噴氣式艦載戰鬥機是亞音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