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巴爾幹之亂(下)

要說另一位面中,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德爭鋒,是有新老帝國主義國家爭奪歐洲乃至世界霸權的戰爭,再加上一系列的誤判和缺乏溝通。但假設德國贏了,那麼削弱了英國,可以使德國獲得陽光下的殖民地,奪取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資源來源。英國贏了,也是可以保護自己獲得的一切的。

可是本位面中,英國和德國幹一架,兩個國家能獲得什麼呢?割地賠款,也基本上沒什麼好割讓的,賠款估計都不如打了一仗花的錢更多。所有的好東西現在都在大唐手裡,英德打一仗看上去就像,兩個窮鬼在富人面前鬥毆,富人完全就當看了個笑話。打完窮人繼續窮,富人繼續富,完全沒有變化的。

而德國人的提議,確實是極誘人的。英國和德國,再加上一堆實力稍遜的歐洲國家,這樣一來就有實力跟大唐叫板。也許不足完全挑戰大唐,但是在諸多領域都可以跟大唐進行競爭了。經濟上進行聯合,政治上進行聯合,這樣的歐洲絕對是一個令人生畏的對手。歐洲可以藉此獲得更多的殖民地,進一步地跟大唐抗衡。

即便這個方案同樣機會渺茫,但最起碼給了歐洲一絲顏面和一絲機會。這就是值得歐洲人全力爭取的了。

至於奧地利,英國實際上也是管不了。對德國也只能聽其言觀其行了。

德國其實從很早開始就在算計奧地利了。歐洲戰後,奧地利國內政局一度不穩。最終利奧波德二世的兒子弗朗茨二世繼位,爲了彰顯奧地利的強大,徹底拋棄了神聖羅馬帝國這層馬甲,正式將自己稱爲奧地利皇帝。從此奧地利帝國成爲一個正式的國號,而弗朗茨二世也因爲成爲第一任奧地利皇帝而變爲弗朗茨一世。

可變個名字救不了已經病入膏肓的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雖然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成效不高。本質上奧地利的君主制不利於現代經濟的發展了,僵化和不合時宜的體制限制着奧地利。奧地利國內的不同聲音也是此起彼伏,很多的民族主義分子已經拋開新教和天主教的成見,認爲奧地利應該和德國統一。

更嚴重的是,奧地利衰弱之後,給了一直服膺於哈布斯堡家族的匈牙利貴族們機會。德國從十年前一直就跟匈牙利方面勾連,並且給了匈牙利獨立派不少支持。

在弗朗茨一世準備對巴爾幹動手的時候,德國支持的匈牙利獨立分子最終挑起了匈牙利的旗幟,宣佈脫離奧地利帝國,獨立建成匈牙利共和國。

奧地利方面大爲震驚,原本準備派遣到巴爾幹的匈牙利軍隊,拋棄了他們的奧地利指揮官,徑直返回到了匈牙利境內。而在奧地利的匈牙利議員們也早就掛冠而去,搖身一變回到了匈牙利成爲了那裡的官員和議員。

奧地利自然不容許這樣的情況發生,不過奧地利帝國中,匈牙利的軍事力量十分強大,甚至還略強於奧地利軍隊,在這種情況下連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自己都沒太有信心能夠戰勝匈牙利維護他的帝國統一。

噩耗是一樁接着一樁,匈牙利剛宣佈獨立,德國就以德意志統一爲口號,向奧地利宣戰,名義也非常偉光正,徹底將君主和貴族的剝削與壓迫從德意志人民的頭上移除。而德國人的行動還得到了很多親德的奧地利人的支持,一些地方甚至發生了暴動和起義來響應德國人。

奧地利一邊是軍隊被牽制在巴爾幹,另一邊是匈牙利獨立,背後又是德國捅刀,國家一下子陷入了滅亡的危機中。

德軍在這次戰爭中,第一次採用了從唐軍那裡學來的閃電戰。德軍統帥沙恩霍斯特採用了六百多輛坦克組成的裝甲集羣,選擇了出人意料地地點對本身就沒有多少縱深的奧地利進行閃擊。奧地利的北部是連接德國的中歐平原,太適合德軍的裝甲兵進展了。奧地利的空中力量也大部分在巴爾幹,以至於德軍大批戰機和轟炸機發動進攻的時候,起飛迎擊的奧地利航空部隊僅有小貓三兩隻。

進展迅速的德國人僅用四天時間就佔領了維也納,倉皇失措的弗朗茨一世在攻城前一天乘飛機打算逃亡俄羅斯,但是他的飛機在剛起飛二十分鐘後,就被德國空軍給擊落了。弗朗茨一世和其親屬的全屍都沒有找回來。

奧地利崩潰的速度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畢竟奧地利還是一個擁有十多萬常備軍隊,有着悠久歷史的傳統歐洲強國,可是在新貴德國面前居然如此的不堪一擊,讓歐洲很多國家都震驚,並對德國充滿了驚歎和恐懼的雙重情緒。

只有大唐方面對此並不驚訝,奧地利爛到什麼地步他們清楚,德軍也確實很強,大唐軍事學界不斷有警示之聲,認爲單純從作戰素質的角度,德軍已經是不亞於唐軍的強大力量了,十分值得大唐警惕。

事實上,德國發動這場兼併戰爭之前,就已經通知過大唐了。大唐並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對態度,大唐更清楚在德國面前,奧地利不可能能存在下去了。但這並不代表大唐對德國的行爲是默許的。德國也算是賣了一個乖,再三保證絕不會侵入捷克、斯洛伐克、丹麥,或者跟周圍的法國、意大利和波蘭等國進行戰爭。

奧地利倒下了,一個大德意志出現了。匈牙利獨立了,而塞爾維亞也趁着這個機會相繼奪取了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阿爾巴尼亞,巴爾幹除了大唐所有的達爾馬提亞,已經盡數落入了塞爾維亞人手中。

接下來,奧佈雷諾維奇自稱南斯拉夫國王,並宣稱將打造一個純潔的斯拉夫國家,開始在國內大規模地清洗綠教勢力和居民。一陣血雨腥風在巴爾幹展開,而英法德俄等國樂見此事,南斯拉夫王國成爲了他們新的拉攏對象。

688 殖民新說739 總統千金089 邊界談判507 最終停戰(中)903 橙色革命(下)362 紅顏醉(十三)179 小工人陳福仔062 候鳥計劃836 紐芬蘭海戰(下)817 交通建設231 時間膠囊599 萃英會(中)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638 法德宣戰481 墨西哥城之戰(下)543陸軍籌謀633 一個國家兩種革命。571 萊比錫戰役(三)474 巴亞爾塔港暴動(續)825 購物廣場666 直的和彎的918 四面受敵292 友好的新皇帝887 接替者190 天花危機(中)711 華沙會戰(九):兇殘!哥薩克572 萊比錫戰役(四)340 江南(二)823 兜售(中)800 就職248 京中人心(續)837 三條法令779 拳亂(五)481 墨西哥城之戰(下)727 瓜分瑞士929 決戰日德蘭(四)928 決戰日德蘭(三)838 青年說846 Z計劃587 移民之議(上)320 收買145 接近紐約454 洛佩茲716 華沙會戰(十四):暴打641 請德軍幫忙佔領巴黎081 碰壁之後796 果斷出手626 反擊291 皇子080 首肯550放棄抵抗638 法德宣戰522 疆域673 初戰英吉利(中)572 萊比錫戰役(四)401 入真臘293 開條件792 報應不爽429 求見597 圭亞那896 狂造357 紅顏醉(八)613 青州案(七)325 聖女508 最終停戰(下)241 擒龍(十)759 多國艦隊406 軍費申請093 毒蛇512 大革命的開幕439 遭遇戰618 三個條件572 萊比錫戰役(四)623 龍驤715 華沙會戰(十三):接戰454 洛佩茲573 萊比錫戰役(五)396 吞武裡之戰(十二)602 上秘魯歸屬345 江南(七)168 搶攻彭薩科拉401 入真臘615 對抗772 奪路而逃499 報應不爽(中)465 旋風907 立體登陸371 妥協的英國人330 貧瘠的日本282 薛嶽出山734 北印度海外領823 兜售(中)340 江南(二)264 滾突擊878 漢堡條約650 炮兵指揮官055 出鋼244 長纓在手蒼龍得縛600 萃英會(下)810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