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宋朝的談判底線,終究還是要內閣研判過後再報給韓望決策,所以,韓望將八個內閣常務大臣召集起來討論。
秦檜、唐恪、韓世忠、岳飛、梁紅玉、唐修、王時雍和錢德寅聚集一堂,這就是燕國最高權力機關,內閣常務會。
德高望重的明德年近八旬,已經主動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只是作爲皇家首席顧問退居幕後。
至於無心,自從在韓望的引導下研發瞭望遠鏡、步槍、彈藥、迫擊炮、熱氣球、飛艇、蒸汽機、橡膠、煉油等一系列重大項目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全心全意撲在科研上。
如今他已經成爲皇家科學院大院士,帶領着三百位皇家院士,爭分奪秒的探究天地之間的奧秘。最近終於成功研製出一個鋼鐵巨獸。
爲此,韓望特意給他頒發了皇家科學院最高獎,紫星勳章。榮譽對於無心來說已經無關緊要,走下頒獎臺就把勳章收了起來,又跑到實驗室進行下一個項目的指導。
正是因爲這個超越時代的鋼鐵巨獸的誕生,韓望纔有底氣對宋朝漫天喊價。因爲這不僅僅是一個鋼鐵巨獸,而是意味着不遠的將來,成百上千的同類武器和機器,將會讓燕國和周邊國家變得天差地別。
目前這個消息僅限於韓望、韓世忠和石燕知道,就連部分參與制造的唐修也不清楚該項目的最新進展。
聽完唐恪的陳述,作爲資格最老、職務最高的秦檜率先發言,“黃河爲界?是否過於咄咄逼人了?何況雲州南部地區馬上就要接管,人手是個大問題。”
韓世忠軍功顯赫,獲封武功侯,已經是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掌管全國軍事調動和大型軍工研發項目的審定。
馬上接着說“宋朝不服,那太好了,正好找個機會和他們邊軍過過手。說真的額,我們的士兵已經有三年都沒在南邊打過仗了,再這樣下去,可能連槍都不認識了。”
王時雍因爲真定丟失後,不敢回宋朝,最後見韓軍大獲全勝,便立即投靠韓望。
依照他的能力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三年時間就將燕東灤州地區搞的風生水起。又經過兩年,將灤州造船業擴大了三倍,如今造船、捕魚和海鹽已經成爲灤州的三大支柱產業。
在灤州興建的天津港成爲燕國海軍基地,韓世忠對於王時雍在海軍建設方面的配合非常滿意,所以保舉他榮升常務內閣。
王時雍看看情形,這必須要支持韓世忠啊,畢竟要互相支持嘛。“天津已經做好各項準備,無論陸路還是海路都可以給於軍方充分的配合!”
岳飛如今也是軍委委員會副主席,獲封一等男爵,主要負責全軍作戰和訓練計劃。其實對於南下宋朝,他的心裡還是惴惴不安的,儘管把家人都接了過來,但是要和宋軍正面對戰,多少有些不自在。
“陛下,兩國交涉,出兵是最後的選擇,若是外交手段無效,臣自然率百戰之師擊垮任何宋軍!”
這個精忠岳飛,真是服了他,到現在還對宋朝念念不忘。也就是我好說話,換了別的人,不把你遠竄三千里纔怪。
韓世忠咳嗽了一聲,這傢伙是給岳飛提醒,“陛下,臣以爲兵不血刃而拓土千里,並不難!”
錢德寅作爲商業系統的代表,當然希望十大財團能跟着韓軍的皮靴踏遍海角天涯。要知道,發戰爭財纔是效率最高的。聽到韓世忠的話眼前一亮,這是有門啊,財源滾滾啊!
“趙宋皇朝擁有最好的土地,最多的人口,但是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看看我們大燕國的百姓,再看看宋金兩國的百姓,我們佔了地盤,完全是在拯救黎民百姓!”
這樣好像也對哦,我們做的是行善積德的大好事,所以大家心情都有一些放鬆。
韓望看看錢德寅沒說話,這傢伙最近商團發展的非常快,而且人脈極廣,最近已經推動了好幾條放鬆商業監管的法令。
韓世忠說“軍方最近的武器家族已經增添一個國之重器,只要帶着他去東京汴梁,必定可以臨之以威,不戰而屈人之兵。”
秦檜、唐修馬上就意識到,那個傳說中的鋼鐵巨獸已經研發成功了。那可是韓望高度期望的國家級項目,投資數百萬貫,歷時四年之久,如今終於瓜熟蒂落,一時都激動不已。
“陛下,是否一號項目獲得成功?爲何不讓我等先睹爲快啊?”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一號項目終於功德圓滿,還真是趕得上這一好機會。”
韓望看見大家難得高興,便說“朕也是剛剛得到消息,既然大家興致這麼高,不如現在趕過去,聽你們說的這麼熱鬧,朕心裡也癢癢的!”
“記得把張特使請過來!”
魚源潭,原本是一個方圓五里的小水泊,但是加固了人工堤壩之後,水面一下擴大到縱向三十多裡橫向二十里。如今這裡是皇家海軍的實驗場,爲了保密,整個地區全部由軍方封鎖戒嚴。
一行人趕到觀測平臺,在追風的引導下,一個個舉起手中的望遠鏡,向遠處搜索鋼鐵巨獸的身影。而此時作爲總設計師的無心帶着得意弟子周俊、馮傑、錢愛三人匆匆趕來,爲皇帝和內閣大臣們解說。
隨着信號彈發射到空中,藏身在巨大船塢中的鉅艦拉響了轟鳴的汽笛。
“嗚!嗚!嗚!”
隨着三聲響亮悠長的汽笛聲,一艘水面高度九米、船長九十一米,闊二十三米的龐然大物,向着觀測平臺駛來。在他身後,還有一字排開的四艘小型快艇。
等到了近前,錢德寅、王時雍和張邦昌禁不住驚訝的叫出聲來,“這居然是鐵的船?”“這軍艦也太大了吧!比我看過最大的船還要大上三個!”
周俊解釋道“因爲是第一艘,所以按照標準來建的,其實只要給我們時間和足夠的資金,相信還能擴大一倍,不過那樣只能到灤州天津港去造了。”
梁紅玉好奇地問“爲什麼要到天津去造?難道那邊的工匠比燕京還好?”
“因爲這邊即使造好了,也開不出去,河道太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