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孟府的迎親隊伍一出翰林巷,就轟動了全京城。新郎孟二娶親,竟然請到了燕王趙栩、東閣蘇昉、陳元初陳太初兄弟這四位汴京四美給他做“御”。這等天大的面子和好事,早有那腿快的將消息送到範家。

原本對孟彥弼還有些心結的範家主母,忍不住親自去女兒範小娘子房裡喜滋滋地說了此事,又忍不住感嘆道:“我還當女婿是個裝瘋賣傻的粗俗軍漢,不想他是真傻。娘這就放心了,日後你只管拿捏他就是。”

那小娘子出嫁必定到場的姑母、嬸嬸、姨母們都笑了起來。屋裡的全福娘子剛喝完蓮子湯,聞言就笑起來:“娘子這是什麼話!怎麼這麼說新女婿!”

孟彥弼的丈母嘆氣道:“您不知道,我那女婿生得也算出挑,偏生竟請了汴京四美做‘御’,誰還有正眼看他?他豈不是真傻?!”

一邊陪着的兩位官媒人趕緊陪笑道:“俗語說丈母看女婿,越看越歡喜。娘子這麼說可見是真心疼女婿呢!只看看這幾位‘御’,那陳家兩位小郎都是做將軍的,又是您女婿嫡親的表哥表弟,蘇東閣又和您女婿這麼投契。最難得的是燕王殿下也不忘親戚一場,這麼捧場。今日小娘子嫁過去,以後就是殿下的表嫂,將軍們的表弟媳,一門顯貴,這汴京城裡還能有誰比小娘子的福氣更好?!”

孟彥弼的丈母笑道:“多承吉言,多謝多謝!你們二位只管舌燦蓮花,我也是不會再給紅封的!”話雖如此,身邊的女使早就笑着又送上了兩個紅封,一屋子人都笑得不行。

身穿青色大禮服,披着御賜霞帔,頭戴五鳳金釵花冠的範小娘子,也低頭笑了,因被脂粉塗得一臉雪白,兩頰豔紅,倒看不出她臉也紅得很,只有掩在金釵下的秀氣耳廓,紅了一圈。

外面的管事娘子笑着來稟報新郎官兩刻鐘後就能到大門口,郎君請主母和小娘子一同去祠堂。

屋裡範小娘子的嬸嬸、姨母、姑母仔細檢查了她的妝容首飾服飾,扶着她慢慢跨出閨門,往範家祠堂而去。

待行完諸禮,範郎君肅容訓示女兒:“敬之戒之,夙夜無違爾舅姑之命。”隨後範小娘子的母親將女兒送到西邊臺階口,牽着她的手含淚道:“勉之敬之,夙夜無違爾閨門之禮!”範小娘子含淚應諾。

衆姑嫂簇擁着範小娘子往二門而去,又爲她檢查裙衫,細細叮囑一番。

天色漸暗,孟彥弼一身緋紅新郎冠服,頭簪金紅翅花,斜佩紅綠雙色綢帶,胸口一朵紅綢大花顫巍巍,跟着前導高舉燭火的僕人,喜氣洋洋慢騰騰地策馬轉進了西角門大街,眼看着啓聖院街近在咫尺,不由得心跳加速。他禁不住回頭看看身後四匹馬上端坐着身穿緋色衣裳的兄弟們。蘇昉和趙栩都笑着對他點點頭。

Wωω ▪тт kǎn ▪CΟ

趙栩這一輩的皇子們都還沒有成親,他頭一次見別人成親,從到了孟家後,就感受到全府上下闔家歡喜,此時跟着孟彥弼穿過開封城,眼前皆紅綠,耳邊盡鼓樂,沿路士庶見到迎親隊伍也都會抱拳拱手喊聲恭喜,他心裡很是替孟彥弼高興,卻又難免會想起方纔在孟府家廟外,見到阿妧一眼,她卻似乎什麼也沒發生,還微笑着對自己福了一福。想到九娘那有禮卻疏離的笑容,趙栩心中就一痛,雖然面上略帶了些笑意,桃花眼卻越發深沉似海。

趙栩不經意地回頭看了看身後不遠處,騎着一匹棕色小馬的十一郎看上去和七八歲的阿妧五官極像,也是一般的胖乎乎,正笑眯眯地搖頭晃腦。

趙栩目光在十一郎面上流連了片刻,轉回頭時,和蘇昉對視了一眼。蘇昉對他淡淡笑了一笑,雖有笑意卻如遠山般不可接近。趙栩才發現原來阿妧那樣疏離的笑容和蘇昉如出一轍。

陳元初一反常態,兩手抱着大雁,和大雁大眼瞪着小眼,心裡想着餓了它三天總不能拉屎在自己身上了吧。他目不斜視脣角微勾,看起來倒和前面的趙栩像是親兄弟。陳太初單手抱着大雁,姿態瀟灑無比,面帶微笑,如玉似珠,溫潤可親。那得知了消息的小娘子們,紛紛趕來沿途笑喊着“元初——元初——。”過往士庶不知道的,還以爲新郎是個極風流的郎君,不免用鄙夷嘆息的眼神看向孟彥弼。

他們五個後面,是參加迎親的四郎五郎和笑眯眯胖乎乎的十一郎,代表了孟府二房三房,身穿吉服,帶着二十幾位僕從,捧着花瓶、花燭,香球、洗漱妝盒、燭臺,裙箱、衣匣,還有人擡着百結青涼傘和交椅,簇擁着硃紅花轎,八名轎伕也都頭簪紅花喜形於色。

花轎後面又有禁中各班直和捧日、天武左右廂和孟彥弼相熟的禁軍將領們,浩浩蕩蕩二十幾位,都按品級穿了官服,外披紅紗,一片鬧騰。這些軍中將領後面纔是幾十位樂官們,一路鼓樂,往啓聖院街而去。

這支近百人的迎新隊伍浩浩蕩蕩到了範家大門口。範郎君已帶着三個兒子在大門外迎接孟彥弼。

迎親的樂官們上前奏起催妝樂。孟家的先生(司儀)和兩位官媒笑着走到範家門口,伴着樂聲念起催妝詩來:“高卷珠簾掛玉鉤,香車寶馬到門頭。花紅利市多多賞,富貴榮華過百秋!”

範小娘子的三個哥哥趕緊吩咐僕從賞賜迎親隊伍:“擡轎的合十八貫!先生、媒人各六貫!”那早等着的僕從們趕緊奉上紅封,又有那僕人們擡着兩個繫了紅綢帶的大籮筐,裡頭滿滿的銅錢,管事隨手一抓一把,朝看熱鬧的鄰里間撒去。一時間,範家門口一片歡呼,恭喜聲不絕。

孟彥弼趕緊上前拜見丈人。範郎君笑着等他行完大禮,扶他起來,順勢攜手迎了進去。範家三個小郎君也將趙栩等人恭迎入內。

迎親隊伍歡騰起來。兩邊鄰里百姓既驚歎範家嫁女出手大方,更羨慕孟家排場顯赫。爆竹聲大作中,迎親的衆人跟着孟彥弼進了範家大門。裡面自有茶酒招待,又一波紅封塞進迎親的衆人懷裡。

趙栩等人陪着孟彥弼進正院拜見丈人丈母。孟彥弼獻上活雁,下跪行禮。範家親戚中來吃酒送親的小娘子們,都早早就等在屏風後面,偷偷從縫隙裡看汴京四美,忍不住小聲議論,果真無人去看新郎。

十一郎幾次看到那十六扇黑漆屏風搖搖晃晃,擔心得很,又看到屏風下頭十幾雙繡鞋和裙角,忍不住搖了搖頭。連姨娘都說二哥是個實心眼,這四位“御”也實在太搶新人風頭了。他晃悠着大頭,轉頭看向趙栩幾個。不想趙栩正看着他發呆,十一郎眨眨眼,微微躬了躬身子拱了拱手,又看向前方正被丈母叮嚀的二哥。

片刻後,十一郎一側頭,見趙栩已經離開了“御”應該站的地方,站到了自己身邊,目光灼灼,正盯着自己看。

十一郎趕緊朝他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九姐說過,他露出六顆白牙,笑得最是可愛可親,還看不出旁邊少了兩顆小牙。

趙栩低聲問:“你是阿妧的弟弟?”

十一郎趕緊轉身行禮:“小民孟彥樹,排行十一,孟氏阿妧是彥樹的九姐。殿下萬福金安。”

趙栩伸手扶起他笑道:“無需多禮。”他放在木樨院的人最近都稟報九娘子一切如常,他卻不放心想再問問十一郎:“你九姐——”這時忽然外面開始鼓樂喧天,笙歌震耳,克擇官高聲報時辰。十一郎趕緊行了一禮,一溜煙地跑去了四郎五郎身邊,小心肝還在咚咚跳,娘啊,這位殿下笑起來也太好看了,再看一眼恐怕心都要跳出來,就是有點怪。

孟家的先生和官媒上前又唸了幾首詩,催促新人出門登轎。孟彥弼跟着丈人丈母到了二門處,範小娘子的姑母姨母嬸嬸們攙着她跨出二門,她母親含淚牽着她的手,爲她蓋上五尺長的銷金蓋頭。

陳元初捅了捅陳太初碎碎念:“哎,這個就是那天你陪孟二送來的蓋頭?也太長了吧?走路會不會絆倒?”

十一郎聽在耳中,默默地上前幾步,緊緊靠住了四郎,心裡嘀咕着長得太好看的人果然都有點怪怪的,一個盯着九姐,一個盯着蓋頭。

新人們和迎親的衆人辭別範家,出了大門。孟彥弼掀開轎簾,範小娘子最後拜別父母,這才登上花轎。也有兩個僕從高舉燈籠在花轎前引導。孟彥弼躍上馬,朝立在西階上的丈人丈母拱手道別,一路當先,帶着迎親隊伍浩浩蕩蕩返回孟府去。

到了孟府門口,衆人下馬,那專給新娘行走的五尺寬的青布條已經從門內一直鋪到了車馬處。一路隨行的樂官們趕緊跑上前面吹吹打打,攔住了大門不讓新人入內,當頭之人笑着念起了《攔門詩》:“仙娥縹緲下人寰,咫尺榮歸洞府間。今日門闌多喜色,花香利市不需慳。”

陳元初趕緊推蘇昉:“快,到你一顯身手了!”

蘇昉笑着上前拱手高吟起《答攔門詩》:“從來君子不懷金,此意追尋意轉深。**諸親聊闊略,勿煩介紹久勞心。”

四郎五郎趕緊讓隨從們封賞利市錢紅,樂官們才讓出通道來。克擇官接過花鬥,上前將裡面的谷、豆、銅錢和各色彩果朝着大門撒去,口中唸唸有詞,讓青羊、烏雞、青牛三位煞神遠遠避開。

孟彥弼扶着範小娘子下轎,柔聲道:“你小心一些,蓋頭略有些長。等進了大門還有個馬鞍要跨,你慢一點,我扶着你。”

範小娘子頭垂得更低了,只覺得天氣雖冷,那扶着自己的手隔着大禮服也覺得是滾燙的,她後頸微微出了汗,輕輕嗯了一聲,又答了一句:“多謝郎君。”

看着孟彥弼雙眼閃亮,額頭微汗,滿面喜意,趙栩不知爲何有些悵然,他聽到這兩人一言一和,連對方面容都見不到,言辭平淡,卻似乎有麥芽糖絲黏着,甜得發膩。他慢慢跟着衆人,看着孟彥弼細心地扶着範小娘子跨過馬鞍,進了二門,往新房而去。

十一郎走過他身邊,忍不住露出六顆小白牙:“殿下,我九姐她們都在新房裡等着二哥二嫂去坐富貴呢。您慢點走,可以在外間或者偏房休息一下的。哎——殿下——!”

這個子高腿又長的人最討厭了!十一郎看着趙栩的背影嘆氣。前面趙栩卻慢了下來,回過頭喊他:“十一郎,過來!”

十一郎眼睛一亮,歡快地應了一聲,撥開四郎五郎,快步上前。

作者有話要說:注:

本章婚禮風俗,出自《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具體的詩句,出自陳元靚 《事林廣記》前集卷10《婚禮總敘》。婚禮流程,出自《朱子家書》之昏禮、《宋史》,《宋人話本七種》。

撒豆谷習俗,出自《事物紀原》。

據記載:宋代新娘走青布條,和東漢至北朝時期新婚居青廬的舊俗有關。跨馬鞍,是北朝遊牧民族的習俗。

--閒得有話說--

到了年初二,就感覺這個年快結束了一樣。

今天中午吃了眉州東坡,燒椒皮蛋是移居澳洲的女友最愛之菜,趕緊拍照發給她:“我替你多吃一點。”酸辣粉,麻婆豆腐,豌豆尖。很奇怪,眉州東坡在上海卻沒有店,美國倒有好多家。

說起身邊的四川朋友們,每年春節前都會收到許多地方特產,四川的辣的香腸和臘肉,是做煲仔飯的好原材料,汕頭的金薯,全中國最好吃的番薯,金薯粉也是做蠔烙的必備原材料。兩三年的老母雞,幾紙箱的草雞蛋,炒出來不比蘭皇或朝一的雞蛋差,金黃金黃,極香,因爲生這樣蛋的母雞,不吃飼料,都是吃玉米。還收到兩顆能攤滿一個料理臺的蘇州青。霜打過的蘇州青,炒的時候不需要放糖,就很甜,糯香。

小年夜吃了三件子,是朋友酒店的特色菜,被《舌尖上的中國》拍過,播沒播我不太清楚,太喜歡了太好吃了。兩年的老母雞,山地黑毛豬的後蹄髈、鹹排骨、雲腿、豬肚,一定要在煤球爐上,要有能透氣會呼吸的大陶瓷鍋,從三點燉到六點。豬肚撈出來白切,其他在陶瓷鍋裡任我們打撈。

吃完眉州東坡時,戶主驚訝地問:“眉州後面爲什麼要跟着東坡兩個字?”

小公舉眨眨眼:“因爲蘇東坡是眉州眉山人。他是個大吃貨還很會燒菜,發明了東坡肉、東坡豆腐,他最喜歡吃豬肉了,還寫過詩呢!我們語文老師說的,我都知道!還有宋朝人大多吃羊肉,也愛吃海鮮,但是不愛吃豬肉。媽媽說的。”

理工男也眨眨眼:“買單。”

後來他思索了一下:“會不會宋朝人殺豬的時候,和歐美人一樣沒有先放血?所以會有腥味?不過宋朝人真會吃,羊肉和海鮮可比豬肉不知道好吃多少!”

大年初二,我們認真地討論了一下殺豬的過程,還有他看到過他的好幾位朋友的冷庫裡或屠宰場裡成千上萬的豬們.......

此話題收尾句是理工男問:“昨天那個演豬八戒的叫什麼?快查一查。”

“楊一威和汪鐸。”

“啊!!兩個人???”他不可置信地問。

我眨眨眼:“你看不出是兩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