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徑艦炮近岸轟擊,攻擊機像蝗蟲一樣像低空突防,扔下一堆堆炸(彈),登陸艇在海面一跳一跳,拉着長長的尾跡,艱難的在海面向灘頭衝擊,對方在碉堡裡,用猛烈機槍火力收割着登陸的步兵,以前登陸作戰的就是這場景,風險巨大,即便是成功都是損失慘重。
兩棲作戰的實施條件非常嚴酷,無論在計劃準備、組織實施、指揮協同、後勤保障等各個方面,都會較其他進攻樣式更爲困難。強渡海區、敵前登陸、背水攻堅帶來的高難度、高損耗和高風險也是其他進攻作戰所無法比擬的。作戰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將會造成巨大損失,即便是登陸作戰取得勝利,也可能付出慘痛的代價。
傳統兩棲登陸作戰目的是奪取敵佔島嶼、海岸等重要目標,或在敵岸建立進攻出發地域,爲之後的作戰行動創造條件。按作戰規模分爲戰略、戰役和戰術性的登陸作戰;按地理條件分爲對開闊海岸和島礁區的登陸作戰;按航渡距離分爲近距離(一般航程一晝夜,並在岸基殲擊航空兵作戰半徑以內)和遠距離(航程兩晝夜以上)的登陸作戰。登陸作戰的兵力輸送方式分爲由艦到岸、由岸到岸和綜合到岸等幾種。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是諾曼底登陸,海灣戰爭是最近的一次大規模登陸戰鬥,但是仍然保持着濃重的二戰遺風。許鐵鋼陸戰隊戰鬥部隊的少校營長,人如其名,身板像是一塊鐵,脾氣也是鋼,當年陸戰擴軍,整個旅建制部隊就直接從陸軍部隊直接轉到了陸戰,雖然脾氣鋼,但是並不是大老粗,軍官怎麼也是本科畢業的,戰略戰術修養非常不錯,功底深厚,因爲陸軍出身,發現陸戰的戰術戰法裝備都是學習米國陸戰的,比如均衡裝載登陸作戰,但這些東西都是在延續二戰事情的登陸作戰思想,步兵,裝甲兵,空降機降登陸作戰,說到底就是飛機(炸),艦炮(轟),坦克步兵(衝),屬於灘頭攻堅作戰,對登陸作戰最大的影響不是敵人實力,而是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諾曼底登陸的時候一陣風暴差點讓登陸作戰失敗,但是在具備氣象衛星,超算,大數據支持的現在條件登陸戰鬥就不是那麼困難了,現代三維成像技術已經可以對地形釐米級別精度的建模,修建的那點灘頭陣地真的不夠空地火力聯合打擊,許鐵鋼除了部隊訓練,演習腦袋從來不停,後來自己提出個未來登陸作戰的設想,就是把登陸作戰危險最大的部分讓AI技術支持的無人裝備去完成,這些無人裝備包括無人偵察攻擊機,無人艦艇,國內工業生產能力非常強大,能夠機器完成的就機器完成,人最好去完成核心的任務,所以陸戰自己立了項目,找一些國內無人艦船公司搞了無人炮艦,一開始覺得這個簡單,但弄到後來發現越來越難弄,這個無人船可不是那麼聽話,雖然當時造好了幾個,一直沒有辦法實際使用,這個讓許鐵鋼有力氣使不出來的感覺,在AI艦船辦公室成立後,他們找到了左冬良,讓他們來技術公關,冬良看了他們的方案和無人船視頻資料後,非常想踢他們,從作戰理論上來說,許的想法還是很獨特的,在一個登陸地點防禦一方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方登陸困難,但對方一樣不能隨意進攻我方,只要能夠獲取制空權那麼登陸作戰就勝利了五成,那剩下的三成就是對方的陸基遠程導(彈),其他二成就是遠程炮兵無人機蜂羣,在他設想中戰術就是無人登陸戰術,以前部隊登陸作戰不把鞋子弄溼就是很高級了,現在麼,部隊都不要登陸,就是靠無人裝備消耗對方的防禦力量,而防禦方的圈地防禦,現在作戰條件下等同給自己挖了很大坑,掉進去容易,爬出來難,處於藏不住,跑又無法跑的困境,指望外援,搞不好對方就是圍點打援,至於用預備隊反擊登陸部隊,除了給對方送軍功,沒有太大作用,按照許鐵鋼的計算,按照他的設想中的具備有足夠的無人裝備,他的一個兩棲攻擊營他敢打對方一個旅。
許的設想中兩攻打擊艦隊分爲兩組編隊,無人機空中察打編隊,水面無人火力打擊編隊,無人機資源太豐富了,固定翼的,旋翼(直升機)的,傾轉旋翼,隱身非隱身的叫人眼花繚亂,無人機可以24小時監視打擊,以前是彈幕徐進掩護,現在是無人機羣掩護,按照以前標準呼叫空中打擊10分鐘是優秀,30分鐘是及格,至於大片上的無線電一呼呼,飛機就過來扔炸(彈),打火火箭(彈),那就是電影不要當真的。無人艦裝105炮就是他主意,這個東西精度高,威力大,用混凝土破壞(彈藥),沒有多少工事抗住它幾發轟擊,屬於乾的海上拼刺刀扔手榴(彈)事情,那幾條無人艦的算法的廠家就被他逼着改了算法,除了衝鋒還要會迂迴攻擊,還要會分隊掩護,但現在人工智能還沒有到那個層級,還不如人工干預的操作,由於無人炮艦的不爭氣,他被同事叫做許大嘴,讓他很是火大。冬良看着他乾的事情,無可奈何搖搖頭,現在什麼都往人工智能粘,拿這個當萬能膠了,看來是要弄個行業標準了,定個行業發展方向,要不然這種事情不知道要出多少,至於無人105炮艇,已經生米煮成熟飯,所以找到星湖智能看看有沒有現成解決方案。在看過55尺的帆船,他是基本心理有數了,許特鋼要的就是這個,但現在他是誰也不信了,廠家的人早就給他罵的不敢露面了,這個是他們辦公室弄的第一個夾生飯項目,總要吃下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