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之後,天雖然還沒有完全放晴,但這並不影響興慶府大開城門。
讓那些生活在興慶府外圍的百姓還有商販進出興慶府。
城中的值守將士,懶洋洋地打量着那些進城的窮鬼,在這樣的日子裡,只有窮困潦倒之人,纔會出門採購生活物資或者是想要進城做點活計以餬口。
嵬名勝若有所覺地擡眼朝着東邊望去,就看到了東邊的地平線,彷彿多了一些不屬於這北國雪原的事物。
凝神詳端了許久,嵬名勝的表情變得疑惑起來,這樣的季節,不可能有大規模的牛羊遷徙纔對。
可倘若不是牛羊,難道還是軍隊不成?
心中生疑的嵬名勝當即命身邊的弟兄立刻打馬馳前去看個究竟。
而他,仍舊站在城頭之上,繼續觀望。
景詢騎着一匹劣馬,努力地讓身下的劣馬馳行得再快一點,此刻的他距離前方的興慶府已經不足兩裡。
而在他身後,距離他也就兩三裡地的位置,宋國的騎兵已經不再是長蛇一般的陣型。
已經開始形成了散兵線一般,朝着那興慶府的方向圍攏過去。
就在這個時候,前行馳來了十數騎大夏騎兵。
景詢當即興奮地揮舞着手臂一邊催促着身下的座騎跑得再快一些。
朝着那越來越近的大夏騎兵奮力高呼不已。
“快快救我,我乃懷州知州景詢,懷州已經被宋軍佔領了……”
“懷州知州……宋軍把懷州給佔了?”
雖然趕過來的大夏騎兵很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
可當他們看清楚那些如海潮一般向着興慶府奔涌而來的血紅色戰襖,還有那一杆杆迎風而舞的宋國戰旗。
瞬間讓他們的臉上失去了血色,甚至腦子都處於缺氧狀態。
好在,作爲戰士的本能,讓他們毫不猶豫地拔轉馬頭,拉扯上景遜,朝着西夏王都興慶府狂奔。
偵騎頭目甚至還抄起了腰間的號角,大力地鼓吹起來……
#####
李幹順覺得自己這輩子自打親孃過世之後,整個世界都變得那麼的與衆不同。
腦袋上沒有了那種沉重的壓力,而自己也終於可以開始利用自己的頭腦和能力來行使身爲大夏天子的權利。
只是令李幹順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連續想要幹成的幾件大事情,都踏馬的遇上了大問題。
首先就是近幾年來,宋國對大夏用兵甚急,使得大夏失陷了不少的城池。
這讓他甚是蛋疼,不得不求助於那位毒殺自己親孃的遼國國主。
讓他出面幫助擺平宋國,讓宋國歸還佔領的土地,還有被俘的將士。
結果一開始遼國答應得好好的,可結果,等使節到了宋朝之後,直接就被大夏翻臉不認人。
甚至還對自己派去追問的使節也給攆了回來。
而大夏也因爲與宋國的交戰,導致了國家許多物資匱乏。
幸好,宋國的奸商,爲了賺錢,連許多宋國都不與大夏貿易的商品也敢偷運入大夏。
藉着與宋國商賈的棉花生意,倒也讓大夏也賺取了頗豐的財富。
而且,這兩年來,宋國境內出現了叛亂,使得宋國沒有興兵北來,這讓李幹順終於有了喘息之機埋頭搞發展。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今年冬天,一場百年難遇的暴風雪,令大夏幾個軍司都出現了嚴重災情。
而後宋國邊軍趁火打劫,開始在邊境搞事情,甚至還進犯西壽保泰軍司。
自己不得不在爲了救災焦頭爛額之際,還得調兵遣將南下支援。
現如今,卻收到了援軍主帥李良輔傳回來的噩耗,那就是西壽保泰軍司已然落入宋國之手。
所以,現在需要朝廷這邊儘快運送攻城武器過去。
而此刻,一干文武,也都在爲了運送攻城武器此事頗爲頭大。
就在爲了這件事情在朝廷深入討論之際,隱隱傳來的號角聲,讓殿內的交談聲漸漸地停頓了下來。
那些急促的號角聲,讓那些大夏武將的臉色都變得驚疑不定,頻頻朝着殿外看去。
就有一名侍衛一臉氣急敗壞地衝進了殿中。
“陛下,城外突然出現了大批的宋國兵馬。”
“……你,你說的是哪座城池?”李幹順有些懵逼地站起了身來。
已經有資格列席朝會的王甫兩眼驚恐地瞪到了極致。“宋軍居然來了?”
這,這也太不科學了點吧?老子都纔剛剛混成西夏國主的心腹,都還沒來得及繼續成長挖掘更多有更大價值的情報。
結果之前還在西壽保泰軍司打得你死我活的宋軍,已經來到了這興慶府城下,自己該怎麼辦?
“陛下,就在城外,宋軍至少有七八萬……”
“不可能,休得胡言亂語,這裡可是興慶府,宋國兵馬,怎麼可能會悄無聲息的出現在我大夏腹地?!”
“宋軍主帥高璋,還讓那被俘的懷州知州景遜送來了勸降書,現在景知州就在殿外。”
“懷州知州……懷州……”
#####
“陛下,臣罪該萬死,昨日,數萬宋軍,藉着那場風雪的遮蔽,突襲我懷州。”
“臣指揮城內兵馬,奮力死戰,奈何寡不敵衆,被宋軍所擒。”
“臣本欲以死以報陛下知遇之恩,卻不想,那宋軍主帥以臣中數萬臣民之性命爲要挾。”
“臣不得不忍辱負重,將那宋軍主帥手書送來,交予陛下……”
景遜情真意切地抹着淚水,將那封勸降書雙手奉上。
此刻,已經又有將領匆匆趕到稟報,城外數萬宋軍,足足有兩三萬騎兵,如今已經將整個興慶府團團圍住。
而現在王都守城兵馬不足,還請陛下速速增兵。
“察哥,你立刻召集王都所有兵馬,立刻登城,沒藏昆落,野利當雄……你們立刻召集家中武士,全部登城,傳令仁多光鑑,速速來援……”
臉色有些發白的李幹順冷靜地開始下達一個又一個的命令。
直到在場的那些武將,還有各位如寧令(大王)、謨寧令(諸王)、祖儒(大首領)、呂則(首領)等人紛紛離開。
李幹順這才定了定神,將那封勸降書抄到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