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2月15日,第二屆議會召開了。
相比於第一屆議會,第二屆議會在選舉問題上有着許多不同點。
根據修改的選舉法,選民的範圍擴大了;並增加了各省的代表名額!
第一屆議會的召開,是以知識分子爲代表的恩楚明組織、商人、激進派教士共同推動的結果。
以德黑蘭地區的鬥爭迫使國王妥協,所以在議會中德黑蘭地區的議席非常多。
而議會代表更多的是知識分子爲代表的恩楚明,及商人爲主,這就意味着第一屆議會改革派佔優勢。
第二屆議會,是以恩楚明、各地武裝及部落勢力共同推動的結果。
這導致議會的代表範圍更加的寬泛,同時由相同目的、不同訴求的武裝及部落勢力,加入了進來。
這就弱化了知識分子所構建出來的立憲藍圖,彼時的波斯還沒有足夠成熟的社會力量,能夠共同推動這一藍圖。
那麼立憲藍圖是什麼呢?
以憲法爲國家的根本大法,行政機構行使行政權、議會行使立法監督權、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權。
作爲國家秩序的統治基礎軍隊是國家的,不是國王的,也不是教士的,也不是某個組織的。
那麼其它維護國家秩序的暴力機構,例如警憲特同樣是國家的。
議會由各省分配名額,以選舉的方式產生,代表這個省在國家中利益訴求的體現。
民衆選舉代表,以選舉出的代表來向國家表達自己的訴求。
選舉出的代表,則要爲選舉自己的民衆的利益負責。
行政機構行使行政權,但要向議會負責;
議會有權力,對行政機構提出的財政方案及法案,行使否決權等;
最高法院有權駁回行政機構法案,並進行司法審判等。
1910年,立憲派中恩楚明組織與教權中的激進派分裂了。
議會代表更大範圍,及更廣泛階層中的選舉中,地主(教士)、部落首領、富人階層加入了進來。
這就使迫切需要改革的恩楚明組織,不能夠就議會領導權的問題與教權中的激進派達成一致。
1910年7月15日,教權中的激進派教士貝赫巴哈尼被暗殺了。
這起暗殺事件,被認爲是恩楚明組織所爲。
導致的結果是,恩楚明的領導塔吉扎德被趕出了議會,流放到伊斯坦布爾。
由廣泛的階層所成立的議會,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恢復秩序,及解決財政問題、以維持行政運轉。
在恢復秩序方面,由各階層所組成的議會,包括部落首領、地方武裝,這些人不鬧事秩序就穩定下來了。
在解決財政問題方面,第二屆議會達成一致,向其它國家尋求支持,以平衡英俄的勢力。
但是有一點要知道,英國和俄國已經在波斯的南部和北部,劃分出了勢力範圍。
英國和俄國在所在勢力範圍內,有着非常大的影響力。
議會決定,由瑞典人幫助組建一支警察部隊,維護秩序;由美國人摩根·舒斯特出任經濟顧問,解決財政問題。
英俄一看,好傢伙,把美國人拉過來站臺,美國人的實力能給你撐得起來這個臺嗎?
俄國人不滿,英國人也不滿!
美國人摩根·舒斯特,與議會中的立憲派合作,把手伸進了俄國人在波斯的勢力範圍內。
俄國:想要和我鬥,也不看看哥在加茲溫可是有軍隊存在的,哥不走了。
你們那個阿塞拜疆總督,哥看着不爽,把他撤了!
不鳥我,哥讓你們好看。
把前國王給他們送回去,噁心死他們。
波斯:無恥,我們不怕!
1911年7月,俄國把前國王送回到波斯,並拉攏了一些支持前國王的武裝。
但是,波斯軍隊最終打敗了前國王及其武裝。
1911年10,美國人摩根·舒斯特,企圖沒收前國王弟弟的財產,但這位主是俄國人在保護。
俄國:你個美國人,不知道前國王弟弟是我們在保護嗎?
這個舒斯特還派遣一名反俄的英國官員,前往俄國勢力範圍任職。
俄國:噁心我是吧?有你好看!
向美國交涉,這件事情是不是他們主導的。
美國:這件事情和我們沒有關係,這完全是摩根·舒斯特所爲。
俄國:既然這樣,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哥要出手了。
派兵前往拉斯特,必須撤了舒斯特的職,哥的軍隊來回走一圈那是要花錢的,費用波斯報銷了吧!
波斯:要臉不,我們在自己的領土上,行使行政管轄權,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我們任命誰來任職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撤誰的職也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你個不要臉的東西,侵略我們,還要我們給你掏費用!
1911年12月1日,議會拒絕了俄國的要求。
俄國:不同意,哥手裡有讓你們同意的傢伙!
把拉斯特和大不里士的抵抗力量鎮壓了!
鎮壓完了,軍隊向德黑蘭進軍!
不同意,哥讓你知道知道不同意的代價。
英國:這屆議會是要同我們死磕啊!你們說是不是啊?
在南部除了支持友軍外,還要建立一支英國的部隊
向德黑蘭進發
波斯行政機構:首都都要被佔了,怎麼辦呢?
要求議會同意一份修改後的妥協方案吧!
雖然是賣國妥協方案,但是比我們被滅了強啊,家大業大,老婆孩子都沒送出去呢!
議會居然不同意,那就解散議會,查封議會大廈
1911年12月24日,第二屆議會和立憲革命就這樣結束了。
在波斯各地,抵抗英俄軍隊的侵略進行了幾個月,最後還是被英俄鎮壓了。
1912年3月,俄國人對波斯聖地馬斯哈德聖所,進行報復性的炮擊,隨後抵抗運動逐漸停止了。
由於英國面臨來自德國的壓力,俄國面臨來自奧匈帝國的壓力, 間接起到了緩解波斯困境的作用。
1914年7月,艾哈邁德繼位,攝政行政機構結束了。
年輕的國王也不想把自己的權力被削弱,但是經過一番掙扎之後,發現都是徒勞的。
在加冕後幾個星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按道理來說,這和波斯半毛錢的關係也沒有。
但是呢?奧匈帝國和俄國開戰了!
結果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的波斯,就這樣稀裡糊塗的扯了進來。
波斯北部的阿塞拜疆行省,成了奧匈帝國和俄國的戰場,就如同日本和俄國在東北的戰場。
1915年,俄國駐紮在加茲溫的軍隊沒有撤走的意思!
這意味着只要俄國願意,德黑蘭隨時都會被佔領。
英國呢?也不甘寂寞!
在波斯與伊拉克接壤的地區組建軍隊,保護自己控制的波斯石油設施,並對奧匈帝國控制的伊拉克進軍。
在波斯,德國沒有英國和俄國那樣的影響力,不過給英國和俄國乾點添堵的事情,還是可以的。
德國:派一些間諜去伊朗,讓他們嚐嚐我們的厲害!
你們受英國和俄國壓迫這麼多年,你們不希望把這兩個無恥的國家趕出去嗎?
你們部落中有人、也有武器,如果不夠我們可以支持你們吶!
你們缺錢不?你們缺武器不?我們可以支持你們,反抗英國和俄國的無恥之徒!
你看那個那個部落已經同意,以實際行動反抗英國和俄國的軍隊,你們作爲波斯人不能夠不有所行動吧!
我們理解,你們的實力不夠強悍,但是可以攻擊他們的領事館、或者是交通站點、或者是物資儲備點等等。
我們可以支持你們,錢、武器,只要需要的可以說話!
這就對了嘛!幾個部落可以聯合起來反對英國、俄國,我們支持你們錢和武器!
實力不夠沒關係,可以攻擊他們的領事館、交通站點、物資儲備點,我們支持你們武器和錢。
對,我們還可以給你們提供一些必要的情報,攻擊他們,打敗這些無恥之徒!
1916年,針對德國人的搗亂,英國組建了一支由當地人組成的波斯步槍隊,且與勢力範圍內的幾個部落加強了聯繫。
英國:德國佬無恥,在背後搗亂,除了我們的軍隊外,組建一支當地人的部隊,全力支持當地友好的部落武裝
這場和波斯半毛錢都沒有的戰爭,最後還是影響到了波斯。
由於抗擊奧匈帝國和德國的擴張,英國和俄國不可避免的加強了在波斯的軍事存在。
這就意味着對波斯的控制,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
波斯的地方部落武裝活動頻繁,不斷的擴充自己的實力,吉蘭地區的森林人游擊隊甚至佔據了這個地區。
面對部落勢力的擡頭,英俄在波斯勢力的加強,波斯的卡扎爾王朝政權能夠做的事情不多。
除了妥協之外就是妥協,軍隊只有可憐的8000人,憲兵7000人,這顆大樹已經腐朽了!
這時的教士階層,依然過着地主般的生活,任你外面暴風驟雨、我自巋然不動。
教士:我們的目標是一心向佛,早日化道!來,大家跟我一起念,對,就這樣!
波斯國內風雨飄搖,英國設法阻止波斯在巴黎和會上,就英俄的侵略行爲提出自己的意見。
什麼是正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於不同的國家來說,應該有着不同的定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新崛起國家對老牌殖民國家的挑戰。
這意味着新崛起國家就是正義的嗎?
新崛起國家也想要分得一杯殖民他國的殘羹,但是被老殖民國家打敗了!
對於波斯來說,這場戰爭和他們沒多大關係,無非是誰來殖民自己。
英國俄國勝了,那麼是英國和俄國!
德國和奧匈帝國勝了,那麼就是德國和奧匈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