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的祖父,曾是英宗時期的吏部重臣。
掌管官員的考覈也提任升降。
當時也是十分有名的人物。
元氏的父親也中過進士,他們家族不大,不過子弟讀書都很用功。
但是元氏父親學文不少,仕途上就走的不怎麼順,跟他清冷的性格有關,反正提不上去,元氏的祖父見兒子這樣,也不勉強他,就讓他在六部之外做閒職,寫寫詩詞做做畫,好像也不錯。
不過老爺子一直有個遺憾,就是他的人脈都在,卻沒有可以提攜的對象。
元氏十一歲喪母,她還有個同父同母的哥哥,因爲母親對他們兩個的影響很大,所以母親死的時候,正好是元郎要下場的時候。
聽聞噩耗,影響了考試結果,從此後元郎也一直沉湎與母親的死,影響了學業,到了二十歲娶妻,那種有點傷感內向的性格纔好轉。
今天四十七歲,早五年的時候中過舉人,不過之後就沒參加科舉了,現在打理家業,也無心科舉了。
所以元家當時就是這麼個情況。
元氏的母親死後父親續絃,續絃生了女兒,跟元氏關係一般,但是續絃夫人在家裡沒什麼地位,所以元氏的婚事她本來管不到。
但是元氏和楊廷和的婚姻,還真是她促成的。
楊廷和因爲科舉,耽誤了婚事,也是想着考成了,娶個對自己有助力的妻子。
但是他庶長子有兩個,特別看重門封的大戶人家小姐也不願意嫁給他。
元氏喪母,雖然有繼母,但是一般好人家也不娶喪婦之女,感覺不吉利沒教養,所以元氏也不好嫁人。
就這樣,兩個人的婚事都有所耽誤。
在元氏繼母出門應酬的時候,就聽說了,於是回來跟元氏的祖父和父親說。
元氏的父兄是不太同意,因爲年齡差距大,還有妾室兒子。
元氏的祖父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過來的人,一看楊廷和的學問和談吐,就知道這人將來肯定會有出息。
至於什麼庶長子之類,那都是婦人之見。
楊家也是大戶,是耕讀世家,就算出了十個庶長子,也壓不倒正房頭上。
女人嫁男人,是要看他有沒有出息,能不能封妻廕子,別的都是婦人之見。
元氏的祖父就非常喜歡楊廷和,元氏兄妹自幼就在老爺子跟前長大,很多道理都是她祖父教給她的,所以她就嫁了。
嫁人之後元氏按照祖父教授的行爲方法管理後院,確實做到了一品夫人。
楊廷和也敬重她,兒子有出息,日子倒是過的蒸蒸日上,現在繼母看她,都有點後悔幫她安排這門親事了。
所以元氏就是這樣一個人,權衡利弊後,嫁給楊廷和,混跡官場的老爺子帶大的,想的事情自然跟普通婦人不同。
別人看內院紛爭,她要看對自己有什麼利益。
皇上在外面的風評不怎麼好,但是,那是幾年前的事。
現在雖然大家刻板印象,皇上好像還是不務正業,可是看看這幾年街上的變化,有時候那些大老爺們感受不到,但是平常百姓一上街就能感受到了,因爲海上開放,京城的集市比以往活躍多了。
宮裡貴人少,街上的鋪子也不再是那些達官貴人開的,樣式和質量都更好。
百姓也更有錢。
就說夏天的時候,明明江西水災,雖然不是十分嚴重,但是以往,京城也要受影響的,今年國庫有錢了,直接撥款下去,災情的浪花非常小就淹沒了。
春天風調雨順,眼看着今年又是豐收年節。
所以皇上的寶座已經做得非常穩當。
楊廷和如果這次不識擡舉,他的兄弟還在老家犯事,最後吃虧的只能是楊家。
現在和兒子聯手來給楊廷和一點壓力,老楊想通了之後,跟皇上站一起,楊家興許還能躲過一劫。
最重要的,起碼兒子跟皇上是一邊的,就算老楊真的垮了,她還有好兒子能撐起門戶。
現在不妨就把資源都偏向兒子算了。
其實在楊慎開始說的時候,元氏就已經做好了準備,要怎麼做了。
逗了楊慎幾句,她用看似無奈的樣子道:“行吧,我就幫幫你,誰讓你是我親生的呢?”
陳姨娘正在和楊廷和哭訴,外面下人急匆匆來報:“老爺,姨娘,夫人來了。”
楊廷和:“……”
陳姨娘見到楊廷和都敢撒潑,但是此時臉色一下子變了,止住哭聲道:“到哪了?”
下人道:“已經到了門口了。”
陳姨娘看着楊廷和道:“老爺,方纔妾身說的話,夫人應該聽不見的哦?”
楊廷和:“……”
“誰說我沒聽見,陳姨娘,聽說你咒罵我和慎兒早死,我來看看你啊,是不是又學了新詞,沒地方用,用在我和慎兒身上了?”
陳姨娘:“……”
她也不看楊廷和了,趕緊應上去屈膝:“夫人。”
擡起頭道:“賤妾哪敢,一定是那個嚼舌根的下人瞎說,夫人可不要聽信讒言。”
陳姨娘之所以這麼害怕元氏,是因爲真的見過元氏的狠厲。
楊廷和在三十五歲的時候,看上一個別人送來的揚州瘦馬。
揚州瘦馬都是被調教過的,專門伺候男人,所以男人跟着相處起來,那種感覺,是跟別的女人沒法比的,沒有幾個男人可以躲得過。
陳姨娘本來就善於嫉妒,楊廷和有了元氏冷落他們,這又來個小妖精,她氣不過,就整日裡找那女子麻煩。
後來事情鬧大了,被老夫人知道。
老夫人沒有罵陳姨娘,這種事就是元氏管家不當。
所以就把元氏給批評了。
元氏回來後就把那個女子拉出來,當着衆人的面說“本來,我也不想爲難你們,可是後院女人不守規矩,要懲罰才能以儆效尤。”
於是直接讓人打死了那個女子。
是真的打死了,把院子裡所有女人和下人看都叫過去,讓他們看,那女人活活被打死。
人死後元氏自己先哭了,說她身不由己。
她身不由己,那到底是誰的問題呢,若不是陳姨娘找人家麻煩,夫人被老夫人罵,夫人也不會拿出家法了。
所有都是陳姨娘的過錯。
元氏明明是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但是她忍着,到了一定程度,弄死了男人喜歡的,又把責任都推給陳姨娘,一箭雙鵰。
從那以後,後院任何女人都不敢再輕視元氏。
陳姨娘看見血肉模糊的女子,也不敢再鬧了。
知道什麼時候該退,什麼時候該狠毒。
當楊廷和責怪元氏罰的重的時候,還有老太太給元氏撐腰,告訴楊廷和,如不是他寵信妓女,破壞了家裡的風氣,就不會出人命,所以害死人的不是元氏,是他。
楊廷和都跟着老實了。
這樣的女人,陳姨娘怎麼可能不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