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一眨眼消失在了面前,我無奈之下跟着一衆猴子,徒步走出了山洞。
中途我試探性地逮住一隻小猴子,一問之下再次確定了,原來這真的是一次剿滅熊族的計劃。
小猴子說得繪聲繪色:“我們偉大的族長最聰明,是他想出的這個計謀,潛入了熊族之中。這些該死的黑熊,想着佔領澤長島。他們以爲猴族縱容了他們幾日,便是害怕與他們交手。實則不然,是族長他慈悲爲懷,不想徒增殺孽。”
果然世人常說,猴子這種動物最機靈。
我聽得一愣一愣的,隨口附和:“看來你們族長信佛。”
“對了,你是誰嗎?你昨夜和族長一起睡的?”她的聲音陡然危險了幾分,身側幾隻母猴子聞言也直勾勾地看着我。
我心說這些母猴子看來都暗戀猴王,這要不趕緊撇清關係,還不被她們的眼神殺死?
“不不不,你們誤會了,我是求猴王救命的。”
母猴子總算是放鬆了警惕,轉而笑眯眯地邀請我晚上的慶功宴多喝幾杯。
我抖着嘴角答應,閒聊中來到了一片寨子前。
小猴子一樂:“到了,這就是我們猴族的城寨。”
此時我們已走出了森林,眼前青山綠水,一條潺潺流動的小溪,將城寨的大門和外界隔絕開。寨門前駐紮着兩個猴族士兵,寨中有年老的猴子在準備飯菜。
天色逐漸變暗,我被小猴子拉到一張桌邊坐下後,便到了開飯的時間。
一盤盤新鮮瓜果被端上了桌,可是遲遲不見猴王出來。
“吃吧,別客氣。”同桌的小猴子一邊狼吞虎嚥,一邊熱情地招呼我。
“你們不等族長來就開吃了嗎?”我有些懵,以往聽說獸羣中的首領意識很強。
如今到了澤長島的猴族,卻發現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樣。
“我們族長很隨和,沒那麼多的規矩。”小猴子盯着我面前的一串水晶葡萄,“你不喜歡吃嗎?”
毛茸茸的小爪子一點點在桌上靠近。
就在這時,猴羣中有人高呼了一聲:“族長來了!”
“哇嗚嗚嗚嗚!”伴隨着一陣陣歡呼,披着白色袍子,依舊披散着烏黑長髮的猴王慵懶地走了出來。
他看樣子剛睡醒,揮手示意大家繼續吃。
而後,他側身躺在主位上方的一張竹椅上,用手託着腦袋,狡黠的目光掃過寨中的一切,最終與我四目相撞。
他微微眯起眼睛,綢緞般的長髮垂在了椅子上,好似一張黑布襯得他肌膚勝雪。
猴王的黑眸注視着我,我下意識地迴避。
剛一低下頭,就聽見身邊的小猴子驚呼了一聲:“族長大人!”
我猛地一擡頭,他已經閃身到了我的對面,一隻手擰起小猴子,另一隻手將果盤塞入她的懷中:“端着,換張桌子吃去。”
“是……”小猴子既驚喜又驚訝,抱着果盤去了鄰桌。
猴王手肘立在桌面上,寬大的衣袖往下一滑。我餘光瞥見他細膩的手臂肌膚,忍不住在心中咋舌:這膚質和模樣,真是連女人也自愧不如啊……
“小鴨子。”他倏地開口,給我安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外號,“現在我有時間,可以聽你好好求一求我。”
“我叫……衛微……”我極力糾正他,心想着要是沒用就算了,反正我這次來的目的,是求他給我百鬼的魂魄。
果不其然,他一臉傲嬌:“小鴨子。”
我尷尬地笑了笑,心裡盤算着該如何開口,和他講自己前來的目的。就在這時,猴王開始問我:“說吧,你男人是什麼族羣的?”
“哈?”我不明所以。
猴王眯起眼睛:“你是人類,不過感覺不像一般的人類。你既然知道澤長島,又特意跑來求我,那就說明你男人他不是人。而你身上又有狼族的氣息,我說你那男人該不會是隻狼吧?”
“不是的。”我連忙解釋,“我丈夫他的確不是人,不過也非動物精怪。猴王先生,我這次來的目的,其實是想求你給我一件東西。”
“什麼東西?”
我鼓起勇氣說:“百鬼的魂魄。”
話音剛落,猴王挑起了眉毛,突然伸手扯住了我的耳朵。我被迫與他靠近了一些,聽見他沉聲問我:“你剛纔說,百鬼的魂魄?”
心中一喜,他現在的反應,至少能說明百鬼魂魄真的存在!
歐陽秀瑜沒有騙我!
“跟我去個地方。”他鬆開了我,我吃痛地揉了揉耳朵。下一秒,猴王攬過了我的肩膀,不由分說地帶我離開了宴席。
在寨子的另一角,有一間最大的竹房子。看那裝飾的程度,恐怕就是猴王居住的。
他將我帶進了屋內,開始翻箱倒櫃地找什麼。
“你帶我來這裡幹什麼?”我詫異道,心中開始警惕。
不一會兒,他從一個大寶箱中找出了一條手絹,展開比對着我看了看。我也好奇地湊上前去,就看見手絹上畫着我的頭像。
或者說,是五百年前歐陽秀瑜的頭像!
“你是陰女轉世?”猴王打量了我許久,纔敢肯定。
我細細回想起李二蛋講的故事,也不可置信道:“當初猴妖找到了百鬼的魂魄與陰女,難道那位陰女,就是歐陽秀瑜?!”
可是歐陽秀瑜存在於五百年前,而猴妖的故事卻發生在兩千年前的秦朝。
“歐陽秀瑜?”猴王收起手絹,冷哼道,“哼,不管是你還是她,都是陰女的轉世。原來老祖宗要我等的人,就是你。”
他在等我?!
我不知所以,猴王告訴了我另一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在李二蛋的故事之前:“我的祖先姓柳,是這澤長島第一任猴王。他胸懷天下,從不修煉妖法邪術,靠着濟世救人修行。那時候他初成人形,常去陸地上游歷,機緣巧合結實了一位陰女。這位陰女,本是地藏王菩薩身邊的靈獸所化,卻貪戀人間的七情六慾。久而久之,她和猴王成爲了知己好友,得閒來人間之時,便一起助人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