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第160章 輿論武器

bookmark

七月初,剛剛平靜了沒有一個月的朝堂再次涌起波瀾,工科給事中鍾兆鬥、王元翰聯名彈劾南京內守備周貴、神宮監掌印杜學耗費無度、伐毀陵木、破壞龍脈。

皇帝的態度自然是要護短的,留中不發。隔了沒幾天,兵科給事中胡嘉棟、吳亮嗣,右僉都御史喬碧星也上疏談及此事,皇帝依舊不搭理。

但轉天,禮科給事中李可灼、周永春、汪若霖、楊漣,吏科給事中顧大章繼續跟進,對周貴和杜學發起了輪番進攻,頗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思。

本來一件不算太大的事情,當事人的來頭也不怎麼顯赫,更不是關鍵重臣,居然引發了洶涌澎湃的彈劾,讓好幾個派系同仇敵愾,出乎了大部分人的意外,也讓皇帝有點措手不及。

無奈,面對這麼多彈劾,只能召集內閣討論對策。結果依舊是不理想,在首輔沈鯉的帶領下,大學士李戴、李廷機、翁正春都表示應該法辦。

幸好大學士葉向高秉公直言,拿出了前段時間南京兵部和南京內守備的兩份奏本,纔給皇帝找了個臺階下。但到底該信誰的,依舊是沒定論。

最終皇帝爲了表明公正,選擇了誰的也不信,下令南京守備撫寧候朱繼勳調查此事,由南京錦衣衛協助,再派御馬監提督王國泰攜敕令火速南下,監督各方。

看上去這麼處理應該沒什麼問題,文官和宦官互相彈劾,由勳貴負責調查實情,兩邊都不偏向。南京錦衣衛只幹具體工作,也是怕礙於人情世故不好選邊。王國泰則是代替皇帝坐鎮的,免得有人自恃身份不服調派。

可依舊有人不樂意,幾天之後市面上突然出現了一份名叫《東林旬講》的報紙,用春秋筆法把此事公之於衆。重點強調了周貴、杜學的宦官身份,用斷章取義、張冠李戴等手法突出了其道德敗壞、貪得無厭的事實。

中心思想就是一個,宦官不僅禍亂朝政,還用各種方式與民爭利。比如說售價極高的自鳴鐘、琉璃器、四輪馬車,都出自宦官之手,哪一樣也夠百姓一家老小吃喝不愁的。

乍一看吧,這篇文章裡面沒說皇帝一個字壞話,可怎麼品怎麼會引發無限聯想。如果宦官都是惡犬的話,那狗主人應該也不是啥好東西,至少要揹負管束不嚴的責任。

是誰寫的這份揭帖呢?還真有署名,叫龜山居士。但寫了等於沒寫,鬼才知道誰是龜山居士。明朝人,不僅僅士人,但凡讀過幾本書都喜歡給自己起號,甚至好幾個號一起用。

“嘿嘿嘿,有點意思啊,他們學的還挺快!只可惜學的不到家,雕版太慢,效果差成本高,長久下去怕是得耗費不少銀兩吶。”

這份報紙很快就擺在了皇帝案頭,洪濤沒怎麼仔細看內容,倒是翻過來掉過去的琢磨了半天紙張材質,還用鼻子聞了聞,滿臉的不屑。

“萬歲爺,此物妖言惑衆,奴婢已經派人查到了,報紙出自黃華坊四牌二十一鋪,主人姓葉,無錫縣人。”《東林旬講》是陳矩親自拿來的,在他眼中這玩意和前幾年的妖書案差不多,必須予以嚴厲打擊。

“該抓?”皇帝好像剛剛睡醒,思路很是遲鈍。

“……要不再看幾日,放長線誘其背後指使出面?”可陳矩真不這麼認爲,趕緊在腦子裡使勁兒想了想,好像還能把事情辦得更完美一些。 “若抓了它,不出一旬,科道們就會蜂擁上疏,把《半月談》也相提並論,到時候該不該抓呢?讓他們說吧,自會有人替朕出頭的。當初你對朕袒護馬經綸不甚理解,現在可明白了?”

手下最大的太監頭子,在遇到難題時連續出了兩個主意都沒說到點子上,好像有點失職。但洪濤並不這麼看,在搶佔輿論制高點的方式方法上,古人確實不如現代人玩的明白。

歷代皇帝在和文官集團爭權奪利時,無法佔據輿論優勢也是失敗的重要因素,不得不承認,文官集團在宣傳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建院講學、著書立說、交友遊離、詩詞歌賦,都是傳播言論並獲得認同的有效途徑。皇帝卻只能困在皇城之內下令、下詔,說是昭告天下,實際上除了官員之外絕大部分百姓並看不見。

但隨着報紙的出現,在輿論方面的巨大差距被迅速拉平了,甚至反客爲主。皇帝想開放言路,可以允許私人辦報。不想開放了,就說報紙是妖言惑衆。一收一放之間,無級變速,隨意調整,絲毫沒有頓挫感。

科技是生產力,同時科技也是統治階級的大殺器。科技越發達,統治階級控制輿論的手段越有效,多數人知道真相的可能性就越小。科技是把雙刃劍,得看拿在誰的手裡,怎麼使用。

現在洪濤就要用報紙來混淆視聽,和官員集團打一場輿論戰。你們指責朕利用皇莊產業搜刮民脂民膏,朕就把皇莊的運營模式、資金去向全都寫明白,再不點名的把官員士紳侵佔田畝、壟斷行業、強取豪奪的細節都公佈出來。

讓百姓們自己算筆賬,看看到底是誰在強取豪奪。就算最終打不贏口水仗,那也得大家全灰頭土臉,誰也別想佔着大便宜再裝聖人,還指責別人是蛀蟲。

“《半月談》……萬歲爺高瞻遠矚,奴婢心服口服!只是如此一來,朝廷大事被街頭巷尾山野村夫所議,有失體統,更怕衆口鑠金。”

如果皇帝不提《半月談》,陳矩根本想不起來,此時豁然開朗,然後就是一陣心寒。整整一年前皇帝就已經着手佈局了,要說是無心之舉,太有辱智商了。

但除了心服口服之外,還有件事很值得憂慮。自古以來朝廷都是高高在上的,所做的任何決定百姓們只能聽着,完全沒有參與的可能。

假如《半月談》與《東林旬講》以筆爲刀互相攻擊,那不就把朝廷大事全公之於衆了,怎麼想怎麼彆扭,一旦引發民間對立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噯,你的聖賢書算是白讀了。孟子云,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古人又云,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只要不是軍國大事,說一說也無妨。”

“……萬歲爺所言極是,奴婢淺薄了。”得,都把聖賢書搬出來了,閉嘴吧。可是陳矩想破了腦袋也沒找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出自哪位古人之口,但聽着確實有點道理。

547.第547章 落幕330.第330章 敏感話題3第683章 固若金湯582.第582章 御駕親征074 舌戰羣儒2415.第415章 京城保衛戰10201.第201章 敲打633.第633章 弱國無外交513.第513章 不擇手段243.第243章 一場空第752章 新軍制5247.第247章 算賬時間2293.第293章 老天爺的兒子第1021章 惡虎難敵羣狼481.第481章 分歧027 雪中送炭第994章 白金漢公爵455.第455章 迷途的羔羊第1099章 小國琉球2420.第420章 鐵與火的風暴2621.第621章 開疆拓土524.第524章 東風好像也來了342.第342章 遭到拒絕第763章 脆弱的聯盟第796章 突傳噩耗第762章 拼的就是速度第1053章 錢從哪兒來?033 最是無情帝王家004 體會第756章 荷蘭特使3第1109章 阿拉伯的勞倫斯470.第470章 塞王第834章 大汗時代的結束648.第648章 軟硬不吃020 萬曆皇帝第891章 微調第1030章 暗度陳倉第1086章 三位一體納賢才380.第380章 沒錯,就是我們乾的!第945章 黔國公沐家309.第309章 南海匪患8第818章 去其位第830章 赤峰第931章 沙廉港2189.第189章 舉賢不避親253.第253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3第666章 出塞053 忠臣第712章 金融工具2141.第141章 前裝米尼步槍069 養寇自重第714章 閶門魅影2312.第312章 告狀的來了第719章 月港229.第229章 遼東鉅變3615.第615章 反應挺快第803章 虛情假意277.第277章 初現端倪第799章 深諳人心332.第332章 馬尼拉059 救災如救火096 骯髒的學名叫政治第859章 安南內附176.第176章 糧荒041 除舊迎新第1069章 突然出現的丹麥人627.第627章 朝鮮李朝2012 沈大學士第883章 動一發牽全身第893章 排隊槍斃224.第224章 密謀2第800章 爲君之道第919章 人口063 君無戲言第909章 終於來了392.第392章 陸軍2第845章 出其不意161.第161章 輿論武器2(白銀盟主10)第1121章 全都矇在鼓裡第740章 廷杖第866章 戛然而止491.第491章 耳目衆多567.第567章 旁觀者清第886章 高原行軍第109章 拳怕少壯第881章 堅壁清野第1053章 錢從哪兒來?247.第247章 算賬時間2第1039章 都是白菜價3第901章 有個壞消息604.第604章 姍姍來遲第715章 閶門魅影3第115章 九卿逼宮2336.第336章 海商和工廠221.第221章 意外2第695章 文武全才005 體會2047 內臣2第967章 小琉球大基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