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第193章 放棄2

bookmark

“翁大學士,不要危言聳聽。列祖列宗也不願看到朝廷如此虛弱,如果太祖皇帝在世,在座的諸位怕是沒幾個能保住腦袋。

此一時彼一時也,做爲朝廷重臣,一言一行皆定國家生死存亡,怎能如此感情用事。越是到了危急時刻越該審時度勢,權衡利弊。一念之差,不僅僅決定了朕和諸位的權柄,還將定千萬人的生死!

此時大踏步後退並不是畏縮,而是爲了將來大踏步前進。想打疼別人就要先把拳頭收回來,攢足了力氣再打出去纔有效果。

如果堅守遼東不退,一旦戰事不利,從永平府到肅州衛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北虜侵襲。屆時首尾難顧,局面會更糟。千萬不要忘了,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有東邊的建虜,還有北面虎視眈眈的蒙古諸部。

另外朕還有件事沒提,雖然暫時比不上北虜和建虜威脅大,但從長遠看起來更加麻煩。諸公應該聽說過紅毛番,他們與佛郎機人同出自極西之地,行事風格卻有不同,更兇惡也更不通情理。

前兩年紅毛番已經佔據了南洋爪哇國椰城,修建堡壘聚集船隻,不久就會東進抵達大明。屆時廣東、福建沿海也會成爲戰場,腹背受敵變成了三面包圍,何解?”

像翁正春這種比較純粹的文人,洪濤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討厭,說話還是比較客氣的,能講理的時候儘量講道理。

他們相對來講比較頑固,不懂變通,更不太願意接受新鮮事物,始終認爲中華爲世界文明中心,一切外來族羣都是野蠻、粗鄙的異端,既不屑又恐懼,非常矛盾。

同時他們的操守卻比很多官員高,對理想的信念也執着,真有股子捨身成仁的狠勁兒,至少比說一套做一套的僞君子強。

怎麼說呢,就像宋徽宗一樣,如果他不當皇帝只當個畫家或者書法家,應該可以留名青史。如果讓翁正春去搞文化教育也會比當輔臣更合適。總體上講人就沒有廢物或者好人壞蛋之分,只看處於什麼位置。

“紅毛番爲何要侵我大明?”翁正春被問了個暈頭轉向,光是北虜和建虜就已經把內存掏空了,對於遠在南洋的紅毛番知之甚少,更不理解爲何萬里迢迢來此挑釁。

“北虜南侵、建虜西進、西番東來皆因一個字,錢!和他們的國度比起來,大明物產豐富又羸弱可欺,只要兵甲犀利就可不勞而獲,是強盜的不二選擇。”

真是迂腐透頂了,做爲偌大帝國的頂層官員,居然可以問出此等白癡般的問題,還一本正經的討教,弄得洪濤也沒了脾氣。頭髮長見識短,可能說的不僅僅是女人。但凡睜開一隻眼稍微瞄下外面的世界,就不會如此無知無畏。

“陛下,若是放棄遼東,兵將可以撤回關內,數十萬漢民該如何處置?”

有了翁正春的反對,其餘人等算是得到了比較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兵部尚書孫瑋看來也不太同意放棄遼東,但又無力反駁皇帝提出的幾個關鍵問題,只能選擇曲線救國拿遼東百姓說事兒。

“遼東民風與關內不同,半漢半胡,強行驅趕必遭仇視,反而不美。責令當地守軍及早張貼告示講明緣由,何去何從由他們去吧。”

說起遼東百姓洪濤更加煩躁了,國家明明在自己的統治之下,卻無法獲知準確人口數量,甚至連個大概其都無從估算。由於明初永不起科的祖訓,終明一朝歷代皇帝對人口普查都沒什麼興趣,或者乾脆就不做。遼東的情況更加複雜,屬於各民族混居,既有漢人軍戶又有朝鮮難民還有蒙古、女真各部,能給出人口數量的只有軍戶,但依舊很不準。

軍戶逃散、冒名、空餉情況嚴重,各將領的私兵又不做登記,還沒有專門負責民政的布政使司,有說上百萬的,有說大幾十萬的,有說好幾百萬的,差距太大根本無從判斷。

更麻煩的是遼東漢人已經落地生根了,只要日子還過得下去就不願意入關。要是讓軍隊強行驅趕,那一路上不知要死多少人,妥妥的人間慘劇。

就算把人帶回了關內也不會得到一丁點感激,反而會更加痛恨朝廷。啥國家民族,對本時代的百姓來講就是天方夜譚。在哪裡能活下去,活舒服點,哪裡就是家。誰能少一些欺壓,多留點糧食,誰就是皇帝。

與其費力不討好,不如任其自然。樂意入關的朝廷擔負一部分費用,可以提供工作但沒有多少土地。不樂意搬家的也不強求,留下好好過日子,將來肯定還有融入大家庭的那一天,到時候再繼續當大明子民也不晚。

至於說會不會成爲女真崛起的催化劑,當然會了,在任何時候人都是最寶貴的資源。有了這大幾十萬或者上百萬人口,建州女真會突然間強大起來。

但洪濤不擔心,就算給一億人口也不可能馬上變成國力,尤其在農耕時代,最短最短也得經過一年的勞作纔有收穫。農作物是有生長期的,沒糧食,人口越多死得越快。

只要有自己在,建州女真想踏踏實實種地發展爆兵幾乎是不可能的,堵死山海關也沒用,努爾哈赤恐怕還不知道有登陸作戰一說。

見到皇帝不慌不忙對答如流,衆人心裡已如明鏡一般。很顯然,放棄遼東的建議絕不是靈光一現,而是早有預謀,且計劃得很是周密。連帶着剛剛所講的一切,包括讓出的客觀利益,都是陰謀的一部分。

反對吧,利弊得失皇帝已經都講清楚了,一時半會找不到過硬的理由。同意吧,平白失去了大片國土和幾十萬百姓,心裡又不太過得去。

“陛下,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就在朝臣們全都猶豫不決,皇帝佔據了上風的當口,內閣大學士沈鯉再次挺身而出。

“沈閣老有話直說,此間乃爲國事商討,非爭個人長短。”

323.第323章 新政開始了512.第512章 惡向膽邊生095 把水攪渾652.第652章 新時代的開啓263.第263章 天高皇帝遠5143.第143章 算筆賬(白銀盟主4)第924章 答案在緬甸2第891章 微調第728章 織網256.第256章 帝王無情第954章 十年之後第803章 虛情假意第690章 又一位帥才516.第516章 戴罪立功第990章 神秘艦隊第744章 北方有變第686章 致命缺陷第752章 新軍制5200.第200章 在大大的花園裡挖呀挖呀挖189.第189章 舉賢不避親465.第465章 大買賣291.第291章 殺了給人看第1031章 紮緊籬笆560.第560章 積極備戰4130.第130章 京城水患125.第125章 先進的不一定好用第717章 閶門魅影5第765章 駐外使領館第775章 任重道遠2229.第229章 遼東鉅變3第845章 出其不意360.第360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2073 舌戰羣儒(求點推薦票、月票和收藏)447.第447章 日新月異7455.第455章 迷途的羔羊第1031章 紮緊籬笆346.第346章 馬尼拉大帆船2第845章 出其不意第839章 內蒙古3第889章 蛋殼上有裂縫363.第363章 南洋總督085 各懷鬼胎第684章 重騎兵080 東林書院3282.第282章 該攻還是該守第727章 實力630.第630章 不計劃也不自由301.第301章 是狼是狗第669章 利益共同體2134.第134章 揣摩聖意2(白銀盟加更1)第808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390.第390章 危機悄悄臨近463.第463章 種植園第708章 齒軌273.第273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9414.第414章 京城保衛戰9第854章 意欲何往?072 滿朝反對聲(求推薦、收藏、月票)470.第470章 塞王580.第580章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621.第621章 開疆拓土第997章 恩鳥港登陸戰238.第238章 上陣親兄弟第1069章 突然出現的丹麥人第948章 一鯨落萬物生141.第141章 前裝米尼步槍第898章 政治不是打打殺殺259.第259章 天高皇帝遠第1119章 有恃無恐481.第481章 分歧第842章 刮骨療毒415.第415章 京城保衛戰10617.第617章 塔山堡592.第592章 天下第一關第719章 月港031 李贄2094 初步解決方案第1080章 都套上轡頭038 妖書案第845章 出其不意第1019章 戰爭的規矩640.第640章 科恩總管179.第179章 糧荒4第822章 諜影重重3460.第460章 新路2第747章 富峪城第754章 荷蘭特使第1035章 扔鐵球的老頭2第738章 《大明律》632.第632章 阮香江的掙扎164.第164章 三十六行(白銀加更11)374.第374章 圖上談兵2493.第493章 錦上添花者278.第278章 新人和故人233.第233章 毒!138.第138章 奉旨走私657.第657章 沙皇羅曼諾夫149.第149章 八仙過海(白銀盟主6)024 新式自鳴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