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李之藻

bookmark

安排好了工匠們的住處,洪濤就不再追問王安的過往了,他此時還有個更關鍵的人要見。經過內閣准許,左春坊左庶子葉向高介紹的工部營繕清吏司員外郎李之藻也來經筵講學了,此人到底會不會給自己帶來驚喜呢?

30多歲、長方臉、中等個、三縷長髯。初見面的李之藻給洪濤留下的印象很一般,除了鬍子修理的挺順溜之外,外貌和氣質方面並沒有亮點。

“西人思路清奇,善營造數術天像之學。殿下請看,此乃利瑪竇攜歐羅巴諸國所著星圖之書,臣曾多次覈准,一般無二,很是神妙。”

不到五分鐘,洪濤又對其爲人處世、脾氣秉性有了比較直觀的認識。除了簡單的禮節,一上來就急於亮乾貨,沒有鋪墊也不管受衆有沒有接受能力,不是個與人溝通的高手,更擅長技術工作。

“員外郎可是用手中之物來看天上的星星?”但洪濤並沒太過關注桌上的星圖書籍,那玩意只是歐洲人對宇宙的初步觀察,距離後世航海所需的星圖差着十萬八千里,沒有參考價值,倒是對李之藻手裡舉着的東西產生了興趣。

“臣視物模糊,以此掩目則明,西僧曰眼鏡。本朝也有靉靆(àidài)可用,略有不如。”見到太子對自己的眼鏡感興趣,李之藻乾脆遞了過來,並言明其產地和大概用途。

眼鏡,沒錯,李之藻拿着看星圖的東西就是眼鏡,大致結構造型與後世基本一致,只是沒有鏡腿,多了個垂直的小把柄。用的時候舉在手裡,動態調節鏡片與眼睛的距離達到對焦目的。

洪濤倒不是在這輩子沒見過眼鏡,皇宮裡就有類似東西,單片、雙片都有。來源可能是外國使節進獻,也可能是皇家制造,只是使用者極少。

真是剛要打瞌睡就有人遞枕頭,正愁該怎麼把這位明朝的天文愛好者吸引到人才儲備庫裡來呢,他就自己把藉口送了過來。

近視眼這種毛病在古代也不是特別稀少,尤其對於朝廷裡那些上歲數的老臣而言,在光線不是很充足的環境裡總盯着蠅頭小字看很費眼神。

自鳴鐘確實是個好東西,但太過精巧複雜和貴重,如果再加上個眼鏡,不光能爲自己悄悄斂財,還可以藉此熟識一些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官員大臣,又不會引起皇帝的過份關注。

最主要的是生產眼鏡和生產望遠鏡基本劃等號,以它來當掩護可以培養一批熟練工匠,將來還能找機會發展化工業。

“本宮小時候無所事事,會在冬日用冰融成片狀,幾片組合之後能看很遠,人眼不可及也,員外郎可曾試過?”

那該怎麼用眼鏡讓李之藻主動鑽進自己的圈套裡來呢?古人云用熟不用生,太高端的招數洪濤也不會,還是老辦法,一個字,騙!

你不是喜歡天文學嘛,那就肯定離不開觀測,沒有什麼東西能比一臺天文望遠鏡更吸引天文愛好者的。誰能讓他們看到更多、更清楚的天體,誰就是師長和摯友。

“……願聞其詳!”果然,李之藻立馬就聽明白了,注意力全集中在太子勾畫的器物上,把講學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上午兩個時辰全在討論望遠鏡的設計思路中渡過了,洪濤並沒一次性把設計圖畫出來,而是故意只說開頭,先讓李之藻發揮想象力,再經過兩個人的爭論才最終形成初定稿。

然後這位員外郎就揣着十幾張草圖急不可耐的走了,說要去問問利瑪竇等人,看看設計圖裡還有沒有缺陷。過幾天還得興致沖沖再回來,就發現的問題和後續製造環節繼續交流。

看到沒,洪濤一個字沒提,這位大明工部官員就主動靠了上來。假以時日,等他看到自鳴鐘和更多奇思妙想之後,除了繼續追隨別無它選。哪怕知道有飛蛾撲火的危險也忍不住要靠近,這就叫投其所好。

下午,洪濤搖身一變成了講課的,在東宮前院東配殿裡給十個滿臉懵懂、兩眼無光的宦官工匠當老師,一點一毫的教授他們該如何看懂圖紙,又該怎麼去加工零件。

這個工作聽上去不難,但做起來艱難無比。宦官工匠年紀大的五六十、小的也得三十多,手藝都是不錯的,可越是手藝好思維模式就越固定。再加上從來沒如此近距離和太子接觸過,內心忐忑分散了注意力,理解速度慢如蝸牛。

好在洪濤前幾輩子接觸過宦官,知道他們的心理狀態,早有心理準備,對此種情況一點不着急。一遍聽不懂就講兩遍,兩遍還聽不懂就講十遍,什麼時候聽懂一半以上再聊付諸實踐的事兒。

陳矩只派來了工匠和熔鍊設備,並沒說材料也由內官監負責。現在東宮等於是自負盈虧了,能不浪費就別浪費,必須省着過日子。

“王公公,千歲爺一向如此?”聽課的除了宦官工匠之外,門口還站着幾位東宮官員。大家全都是來了沒多久的新人,對太子殿下的性格脾氣還不是很摸門,見到此種情形豈有不問的道理。

“王局丞,咱們本該按照千歲爺的意思去做事,其它的少想纔是。好啦,各位都去忙吧,明日殿下要在院內起火燒窯,所需物品可曾準備妥當?”

其實王安也沒見過這麼能說的太子,心裡不停嘀咕,可當着一衆下屬又不能說我不知道,只好擺起官架子把閒人趕開,免得多事。

萬曆三十年二月二十三,太子朱常洛帶着一羣宦官工匠,正式在東宮前院配殿建立了名爲時間的鐘表作坊,開始了自鳴鐘的製造。

說是作坊,實際上除了兩口坩堝之外大部分材料都是向銀作局採購的。製造鐘錶是個精細活兒,不需要大型設備,也沒什麼大響動。

在外人看來東宮並沒不妥之處,太子每日依舊去文華殿聽課,且風雨無阻、堅持不輟。學習進度不能說快也談不上慢,四平八穩,很符合本人的基礎和性格。

可是做爲太子,一舉一動都不可能離開內廷和外朝的關注,沒過半個月就有奏報遞到了司禮監,說太子有點不務正業。但都被陳矩扣下了,不等這些人繼續糾纏,另一件事就把他們的注意力全引了過去。

158.第158章 御下之道2(白銀加更9)第860章 融合得潛移默化第1052章 皇帝家也沒餘糧第785章 下個蛋就跑第863章 強硬手段第780章 尼科巴羣島2021 一張大網第1004章 私掠船許可156.第156章 內憂外患4第745章 反明聯盟175.第175章 無奈的決定145.第145章 賊大膽第792章 林丹汗的反擊第984章 科恩總督5499.第499章 用心良苦第700章 暴君336.第336章 海商和工廠第934章 沙廉港5474.第474章 放長線的底氣第996章 貨好不愁銷路第713章 閶門魅影057 順手牽羊117.第117章 嘴上全是主義第953章 初見成效第789章 八卦城第1028章 收外喀爾喀第831章 自發性393.第393章 大無畏者169.第169章 三十六行6217.第217章 向錦衣衛開刀第805章 漂白粉第801章 開放與封閉639.第639章 巴達維亞375.第375章 圖上談兵3359.第359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501.第501章 趁熱打鐵405.第405章 戰報3119.第119章 金榜題名196.第196章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3388.第388章 美中不足499.第499章 用心良苦第929章 改土歸流2500.第500章 噴死一個086 收買宦官心第993章 百思不得其解2516.第516章 戴罪立功第956章 十年之後3第835章 大軍壓境575.第575章 又一個想不到第965章 小琉球大基地2052 王承恩第963章 帶着朝廷一起走567.第567章 旁觀者清第678章 各懷鬼胎067 漕運第751章 新軍制4392.第392章 陸軍2第695章 文武全才520.第520章 晉商3659.第659章 不詳之路636.第636章 幫佛祖清理門戶2514.第514章 相國府第904章 最好最壞準備439.第439章 真假美猴王2第705章 爛攤子329.第329章 敏感話題2582.第582章 御駕親征278.第278章 新人和故人397.第397章 日本和尚2503.第503章 另類狀元449.第449章 冤大頭來了021 一張大網529.第529章 大明武將534.第534章 招攬616.第616章 可惜有點晚第1019章 戰爭的規矩545.第545章 毫無懸念282.第282章 該攻還是該守129.第129章 工業基礎第841章 皇家無私情169.第169章 三十六行6411.第411章 京城保衛戰6526.第526章 特別禮物第924章 答案在緬甸2第1071章 一網大魚2第732章 餘波第840章 英雄末路第685章 見面不如聞名612.第612章 糊塗仗515.第515章 來者不善520.第520章 晉商3第872章 百聞不如一見357.第357章 人盡其才2第770章 連城鎖北疆373.第373章 圖上談兵第797章 神兵天降051 不擇手段第984章 科恩總督5272.第272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8644.第644章 談不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