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第246章 算賬時間

bookmark

皇極門,景陽皇帝高高端坐於御座之上,面沉似水。丹樨之下,文左武右黑壓壓站了好幾排,粗略數一數怕是得有五百多。

今日的大朝會與往日有所不同,周邊矗立的不再是大漢將軍,而是改成了身着奇怪甲冑的御馬監內侍和清一水的年輕太監。

“將此賊拿下!”當禮部官員出言詢問爲何違反祖制,擅改朝會流程時,皇帝只說了五個字,立刻有兩名內侍撲了上去,不由分說打掉帽冠反剪雙臂,將其壓跪在當場。

“陛下,張承祖不過是恪盡職守,何罪之有?”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大部分官員全都楞在當場,也有少部分官員主動出列要爲同僚仗義執言,堅決維護禮法。

“念!”皇帝這次更省,只說了一個字。

“經查,內閣大學士沈鯉、李廷機,兵部尚書孫瑋,左都御史溫純,刑部主事葉茂才,吏科給事中亓詩教,夥同翊坤宮管事崔文升等人,意欲弒君……”

馬上有司禮監負責唱唸的太監捧着聖旨走到丹陛頂端,大聲宣讀。用毫無感情但聲聲入耳的腔調,把發生在昨夜後宮的事件進行了大致介紹。

“帶人犯,傳看供狀!”不等羣臣有所反應,皇帝擡起右手擺了擺,身後的王安馬上衝皇極門內大吼一聲。隨即一串人影被內侍駕着走下丹陛,挨個按壓在御道之上。

雖然披頭髮散、衣衫不整、雙臂反剪,但面容仍清晰可辨,正是今日缺席的幾位大臣。這麼一來邏輯好像就推通了,他們不是缺席朝會,而是像供詞上所說的一樣,半夜偷偷入宮謀反奪權去了。

結果很明顯,肯定沒成功唄。想一想不禁唏噓,假如成功了,那此時坐在御座上的就不是景陽皇帝了,而是另一個人,比如福王。幾個時辰,不光決定了這些人的生死,也影響到了朝中所有人的將來。

此時沒有一個官員站出來爲昔日的同僚、上司叫屈,不是不敢而是沒時間。他們正在傳看幾份供狀,看過的人大多面色如灰低頭不語,沒輪到的人或翹首期盼或若有所思。

面對如此場面,但凡腦子裡沒進水的,誰也不會貿然出頭爲幾個已經招供的反賊求情。謀逆啊!按照大明律這可是要千刀萬剮的。不光他們幾個會被處以極刑,連同家屬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活不了。

此時就該往前多想二百多年了,有多少開國功臣都是倒在了這個罪名之下,怕是得有好幾百,而因他們受到牽連的幾萬估計都是少說。

就算景陽皇帝沒有太祖殺伐果斷,僅憑這些供詞把犯官抄家滅族也不算殘暴,順手再殺一些同僚舊故更是順理成章。

“朕知道有人仍舊心懷疑慮,以爲他們是受不住大刑才被屈打成招。沒關係,今天三法司都在,當着朕的面來個三堂會審,也爲朕的生母一雪冤屈。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左副都御史何在!”

等了半柱香時間皇帝又發話了,主動把定罪權交給了三法司,但不允許把人犯帶回刑部大牢,而是要在大朝會上當着文武百官公開審理。

“陛下,臣以爲案情清楚、人證物證俱全,衆人犯不見刑具傷痕,無需再審。”被當衆點名了,三名官員不得不出班應答。先開口的是刑部尚書蕭大亨,他此時後背已經溼透了,天氣熱是一方面,心裡虛纔是主因。

朝堂裡誰不知道自己和李廷機都是浙黨的代表人物,平日裡總是共進退,此時若是再不趕緊表明態度、劃清界限,下一批被抓的肯定榜上有名。

“蕭尚書所言極是,臣也以爲無需再審!”

大理寺卿李棟後背也溼了,他雖然不是浙黨,可齊黨與浙黨是同盟關係,平日裡多有走動聯絡。前些天還參與了顧憲成與沈鯉組織的秘密集會,好在供詞裡沒提這件事。

“……臣謹遵聖命!”這下該輪到左副都御史許弘綱爲難了,他是個中立派,和幾名人犯都沒什麼深交。

跟着兩位同僚一起表態不用審吧,有點違心,畢竟受到指控的都是朝廷大員,就算人證物證俱全也得是三法司定罪,不能讓內侍代替。

尤其是人犯當中還有頂頭上司左都御史溫純,哪怕不是一個派系的,也不能眼睜睜看看被隨意定罪處罰,如果開了這個先例,以後豈不是皇帝看誰不順眼都可以這麼來一次,那還要都察院何用。

可是堅持接手吧,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明顯不樂意,僅靠都察院一家也審不了。思來想去,乾脆把決定權又扔給了皇帝,你說審就審,你說不審咱也沒意見!

“必須審,朕不想揹負冤殺重臣的罵名。不光要審,還得把過程和結果傳發各省各府各縣!時候不早了,如果諸位臣工不想挑燈夜戰,現在就可以開始。”

不審?做夢!不審怎麼能當面揭發出朝廷裡暗藏的陰謀?不審哪兒來合理合法的藉口進行大清洗?沒有大清洗,自己又如何去與文官集團講條件,用他們的政治生命和名譽換來大明朝廷短暫的平靜。

爲生母報仇?不不不,做爲皇帝,個人恩怨必須爲國家利益讓步。想快意恩仇的該去當反賊和遊俠,皇帝的首要任務不是爽,而是讓百姓吃飽穿暖,讓國家搶奪更多資源。除了這些其它的都可以捨棄,否則就是賣國賊。

這可能是大明帝國創建以來第一次在朝會上升堂審案,也可能是秦建立大一統王朝以來的第一次,誰也沒經驗,更沒出借鑑,所以審理過程並不出彩,用磕磕絆絆形容更貼切。

可是這次堂審註定會被寫入史料並大書特書,除了審理方式古怪、受審者來頭大、罪名驚人之外,皇帝的態度也令朝臣們唏噓不已。要說以德報怨,景陽皇帝怕是要排在大明第一位了。

審理過程很短,從頭到尾不到半個時辰。主審官問的簡單,受審者回答的清楚,幾乎就是按照供詞復讀一遍,雙方都毫無爭議。

第1010章 海上輕騎兵3133.第133章 揣摩聖意第845章 出其不意127.第127章 《半月談》第785章 下個蛋就跑241.第241章 決戰紫禁城3539.第539章 船廠鎮2第846章 關鍵點119.第119章 金榜題名第964章 小琉球大基地第850章 鹽務2第806章 普魯士藍第705章 爛攤子081 推恩令059 救災如救火第1084章 初探美洲3第884章 白與黑2498.第498章 破案257.第257章 薩琉戰爭第1070章 一網大魚487.第487章 冥界海軍上將187.第187章 知己知彼639.第639章 巴達維亞第998章 英西聯合艦隊470.第470章 塞王526.第526章 特別禮物第742章 三個驢友448.第448章 此銀行非彼銀行第932章 沙廉港3014 咱家的大院子268.第268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355.第355章 天下沒有廢物077 峰迴路轉第1083章 初探美洲2第992章 百思不得其解035 積怨成怒第995章 窮瘋了520.第520章 晉商3第729章 女人的威力657.第657章 沙皇羅曼諾夫第994章 白金漢公爵第702章 鹽禍第1081章 科倫坡就是卡蘭巴第735章 奮鬥目標第734章 必然分歧230.第230章 遼東鉅變4561.第561章 積極備戰5566.第566章 草木皆兵第112章 會試和京察第1108章 靈感第784章 恩鳥港174.第174章 歷史該由人民書寫085 各懷鬼胎第923章 答案在緬甸529.第529章 大明武將294.第294章 爲國取士379.第379章 是明軍乾的2078 東林書院214.第214章 好事成雙373.第373章 圖上談兵074 舌戰羣儒2661.第661章 鳳尾變雞頭第946章 大廈將傾第861章 最後一夢574.第574章 小藥治大病2第1061章 反哈聯盟636.第636章 幫佛祖清理門戶2第894章 破陣第935章 沙廉港6540.第540章 船廠鎮3第1090章 與哲學家爭論2第963章 帶着朝廷一起走421.第421章 鐵與火的風暴3285.第285章 鹼廠第916章 勞累命597.第597章 大金國第811章 嶄露頭角第732章 餘波248.第248章 算賬時間3122.第122章 拔膿膏2第877章 說一套做一套093 遼東李家2第1004章 私掠船許可第1086章 三位一體納賢才322.第322章 再勝一局第1090章 與哲學家爭論2397.第397章 日本和尚2第664章 不堪大用第931章 沙廉港2第1118章 大軍南下063 君無戲言276.第27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518.第518章 晉商第779章 尼科巴羣島第743章 都是人才413.第413章 京城保衛戰8第1100章 艦船雲集321.第321章 贗品第826章 小卒子要過河447.第447章 日新月異7